
【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内容.docx
9页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内容1、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它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它们已知道用火,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分;它们过着群居生活;2、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生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人;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点,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他们会使用自然火,会储存火种;他们过着群居生活;3、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 3 万年以前的北京人活动地区;他们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也显现了磨制的石器,已把握了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仍会捕鱼,仍知道到很远的地方交换生活用品;他们已用骨针缝衣,懂得爱美,死后仍要掩埋;他们过着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公社;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距今约 7000 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动地呈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他们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和制造简洁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在陕西西安邻近半坡村,发觉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是粟;饲养猪狗等动物,仍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他们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颜色艳丽的彩陶;陶器上显现一些刻画符号,学者认为是 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他们已会纺线、织布、制衣;3、大汶口原始居民: 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居民,农耕经济有更大进展, 农具有磨制石镰、 石锄等;同时,由于生产力的进展,显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第 3 课 华夏之祖1、炎黄战蚩尤: 距今约四五千年, 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生活着很多部落; 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部落首领,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他们联合起来,在涿鹿战胜东方的蚩尤;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2、黄帝功绩: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创造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嫘祖创造养蚕缫丝,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编写了乐谱;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至今,海外华人常骄傲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3、尧舜禹的禅让:相传继黄帝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就;禹领导人民治水,在外 13 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相传尧年老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接受同样方法让位给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叫“禅让” ;4、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5、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 1)实质:它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2)表现: 第一, 新的部落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 其次, 被推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第三,从推选的几个首领熟悉到:尧的生活俭朴,说明他与一般氏族成员在生活上是公平的;舜的以身作就,说明被推选者应是德才出众者;禹治水有功,说明为群众办事是他的责任和义务;6、摸索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 .礼运》( 1)《礼记》这段材料讲的是什么社会时期的情形?答:它讲的是原始社会时期的情形;(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的什么意思?这种方法历史上叫什么?举例说明之;答:“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意思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应推选贤德,有才能的人当部落联盟首领;这种推举部落 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叫“禅让” ;例: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看法,推举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实行同样方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3)上述方法是到什么时候终止的?显现了什么情形?为什么?答:上述方法传到禹时就终止了;显现情形: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缘由:由于禹当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社会生活进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私有财产更多了;第 4 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1、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启继承父位,从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相传禹把都城建在阳城,夏朝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经受了 400多年,最终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出名的暴君;2、商朝:公元前 1600 年,汤战胜桀,建立商朝;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能的伊尹等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 ;商朝曾几次迁都,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固下来;商朝最终一个国王纣是暴君;3、西周:周文王任用姜尚,进展经济;公元前 1046 年,周发动了对商的战争,商纣逃走,自焚而死;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公元前 771 年,西周灭亡;4、夏朝的建立: ( 1)建立者与时间:禹在公元前 2070 年建立夏朝,相传都是阳城; ( 2)社会特点:禹死后,启继承父位;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为此,设置了军队、监狱、刑法等; ( 3)位置: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从今终止,奴隶社会开头;启继承禹的王位,从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5、西周的分封制: ( 1)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的奴隶主政权; ( 2)方法: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到各地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 3)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诸侯必需听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常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 4)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6、材料摸索题:老百姓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宁愿和你同归于尽!( 1)材料中的“太阳”比如谁?答:指的是夏桀,他自比为太阳,以为可以和太阳一样永世长存;( 2)“太阳”的统治为什么会灭亡?答:夏桀施行暴政,广建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抵抗桀的暴政;商汤任用有才能的伊尹等做大臣,乘桀失民心之机,起兵攻夏,战胜桀,夏朝灭亡;《西周等级示意图》自上而下各阶层的名称是什么?这个等级是怎样形成的?有何作用?答:自下而下各阶层的名称是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这个等级是周实行分封制形成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第 5 课 辉煌的青铜文明1、青铜器:在原始社会末期,显现青铜器,到夏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步增多,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辉煌时期 ;最闻名的是 司母戊鼎 ;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特殊的文化(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铅面具、 大型青铜立人像 、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瞩目;2、制陶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夏、商、西周时期,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3、农牧业: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相当发达;后代称“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商朝建有牲畜圈栏;农牧业的富强,为形成我国夏、商、西周辉煌的青铜文明奠 定了基础;4、奴隶的位置: 奴隶没有人身自由, 有的奴隶要戴着枷锁, 受到非人的待遇, 奴隶主可以随便把他们转让和买卖;商朝奴隶主祭祖,要屠杀奴隶做祭品;死了,仍把奴隶活埋或杀死做殉葬品;5、青铜器的精湛艺术:( 1)青铜艺术的含义:主要指的是夏商周青铜器造型及青铜器上的花纹;( 2)位置:青铜艺术是夏、商、西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和世界青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6、正确懂得青铜文明:( 1)青铜时代:它是指制造青铜工具、用器、兵器为主的人类物质文化阶段;我国青铜时代经受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大约 1500 年;其中商和西周是青铜器繁盛时代;它是人类技术史上的庞大飞跃,说明人类利用自然的才能大大提高了;( 2)青铜文明:它不是青铜器和青铜制造业,而是指青铜时代人们所制造的物质文化,所以称为“青铜文化” ;第 6 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闻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吴王夫差;1、齐桓公称霸: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 管仲 为相,积极改革内政,改革军制,逐步国富兵强起来,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 7 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与;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晋文公争霸:晋文公曾长年流亡,比较明白民间疾苦,做国君后,他整顿内政,进展生产,训练军队,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公元前 7 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 城濮大战 ,楚军大败;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晋楚争霸,战争连续了 100 余年,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3、战国七雄:○ 1 、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2 、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先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 3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 ;○ 4 、闻名战争: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频繁,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历史上的一些闻名战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公元前 260 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猛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今,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攻击;4、图形把握:主要把握 《春秋争霸形势图》 和《战国形势图》的各诸侯国所在的位置和所发生的闻名战争的地点;第 7 课 大变革的时代1、都江堰的修筑: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它排除了岷江水患,浇灌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2、商鞅变法:○ 1 背景: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夫;○ 2 内容:公元前 356 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头变法;法令规定: A、答应土地买卖:国家承认土地私有,答应自由买卖; B、嘉奖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C、按军功授爵:依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止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进展,军队战争力不断加强,进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即国富兵强;为统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社会的主要冲突: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夫阶级的冲突成为社会的主要冲突,我国的封建社会形成了;第 8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文字的演化:○ 1 甲骨文: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头;○ 2 金文(又称铭文)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大篆;周朝青铜器上的文字有一件达五百字;○ 3 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2、科技成就:○ 1 历法: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历法,今日的农历又称为“夏历” ;商朝的历法一年分为 12 个月,大月30 天,小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