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tia****nde
  • 文档编号:36218886
  • 上传时间:2018-03-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7 课课《《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导学练测资料包八年级语文上册鄂教版导学练测资料包八年级语文上册鄂教版一、课文导学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袭:依照着做 欧西人:泛指西方英、法、美等国的人 恶:表示感叹的助词,这里有反对的意思 请:副词,表示尊敬对方,相当于“请允许” 故:连词,表因果关系,所以 皆:都是 已经:已经经历 惟:只 行乐:这里不是指娱乐,意思是保持乐观 怯懦:胆怯懦弱 盛气:富有朝气 苟且: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乳虎:劝虎 大略:大概 冤业:罪孽业,通“孽” 举国:全国举,全部 翘足而待:一抬脚就可以等到形容时间短,轻易 吸张:收缩与扩张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梁启超(1873~1929)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 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幼年时从师学习, “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 述》 ) ,17 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与康 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 遵宪一起办《时务报》 ,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 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 动的理论倡导者从戊戍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 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不过是“挦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逃亡日本后,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 、 《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 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歌的 发展起了指导作用在他的理论影响下,黄遵宪等一大批新派诗人出现了梁启超在自己 的诗歌创作中也努力实践新的诗歌理论,他的诗作留存不多,多数创作于流亡日本时期, 但是用语通俗自由,敢于运用新思想、新知识入诗,诗风流畅 《爱国歌四章》 、 《志未酬》 等诗感情真挚,语言明白晓畅,是其诗论的较好体现梁启超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后又 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并在创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尝试与诗歌、小说、戏曲 相比,梁启超在散文方面取得的成就要高得多以他于 1896 年《时务报》到 1906 年《新 民丛报》十年内发表的一组散文为标志,完成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散文领域的创举——新 文体的确立(亦称“新民体”) 。

      梁启超“夙不善桐城派古文”,在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进行 了重大突破他的散文或揭露批判黑暗丑恶的现实,或为祖国的现状忧心忡忡,或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技,积极呼吁变法自强,将散文作为其变法思想的宣传工具在形式上, 他的散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笔端常带感情,极富鼓动性, “对于读者,别具一种魔力”; 语言半文半白, “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拘束”代表作 《少年中国说》 ,针对中国现状,分析透彻,说理条理清楚,运用一连串比喻、排比等修辞 手法,行文一泻千里,文章呈现出大气磅礴的风格故梁启超散文的影响极大, “每一文出, 则全国之身目为之一耸 ”以梁启超散文为代表的新文体是对桐城派以来散文的一次解放, 它的出现为中国古典散文向现代散文尤其是“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转化作了必要的准备值 得注意的是,梁启超还是一位学者,他的《清代学术概论》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2、相关知识: 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1895 年 4 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 1300 多 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 张。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 年 8 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 , 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 年 8 月, 《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 论中心1897 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 ,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 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 年 2 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 报》 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 1897 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 33 个,新式学堂 17 所,出版报刊 19 种 到 1898 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 300 多个1897 年 11 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全国人心激 愤12 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1898 年 1 月 29 日, 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 ,4 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维新 作了直接准备 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 103 天,史称“百 日维新”。

      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 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 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 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 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使国家富强 新政措施虽未触及封建统治的基础,但是,这些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 顽固势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 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 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 戊戌政变: “百日维新”开始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 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奕劻、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津与荣 禄密谋;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9 月中,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 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

      16、17 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 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被袁世凯出卖 1898 年 9 月 21 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 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 “戊戌政变”成功戊戌政变 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 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9 月 28 日,在北京菜市口将谭嗣同等六人杀害;徐致 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 7 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外,全部 都被废止从 6 月 11 日至 9 月 21 日,进行了 103 天的变法维新,以戊戌政变宣告失败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作者通过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 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 达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原精神 二、文章脉络 三、写作方法 (1)鲜明的政治倾向 梁启超自言“自是启超复去以宣传为业,为《新民丛报》 《新小说》等诸杂志、畅其旨义。

      ” 他一直以觉天下为己任,以“新思想界之陈涉”自许,从事宣传政治改良主义思想,他的散 文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为维新变法服务的政治色彩他的散文没有无病呻吟、惺惺作态、吞 吞吐吐和模棱两可之言,直抒胸臆,大声疾呼,具有极强的鼓动性 《少年中国说》一文就 是作者站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立场上,对当时腐朽的官僚提出尖锐批评,表现了作者要 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笔锋常带感情”的艺术特色 常言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梁启超的文章不仅擅长说理,而且长于抒情 《少年中国 说》通篇就不是用冷静的分析、严密的逻辑逐层论证,而似乎是顺着情感的奔流,纵笔而 成一落笔,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就像久遭禁锢的情感的火山,突然爆发, 一口气用了十个排比,将“老年人”与“少年人”的两种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精神状态、思 想方法,反复地进行对比分析开头是两个长句,长句中又包括几个短句,分述相异的几 层意思,气势稍缓;但越往后,句式越短,节奏越快,奔腾直泻,一发难收开头好像是 火山的熔岩滚滚外溢,而往后则是短促的,猛烈的、势不可挡的连续喷发了最后一段以 四言韵语作结,把情感再次推向高潮这诗一般的文笔,笔锋蘸满了多少激情,洋溢着多 少豪气!梁启超在这时化身为一位画匠,工笔重彩地为我们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壮美远景,读 之令人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完全融人他海潮般澎湃的激情中去。

      (3)“纵笔所至不检束”,自由运用语言 为了晓畅地表达思想,梁启超使用词语不求雕饰,不以文害意,运用各种字句语调,来做 应用的文章,具有文章改革家的气度与胆识并且务求说得详尽,不嫌反复强调为了充 分证明老年人和少年人的不同,并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者不惜浓墨重彩,从不同角度,列 举种种不同性格,反复论证,极力铺陈,这充分显示出梁启超文章的特色 (4)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文章形象性 作者为了表达他那奔纵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反复、重叠的修辞方法, 文章酣畅淋漓,热情奔放如结尾部分,运用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对称中富 于变化,在整齐中饱含气势以“红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 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的巨大声威和以“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建的少年中国的英姿 又如对比手法的运用,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比中套喻,通过对比,使读者对封建末世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有一个生动形象的认识不仅 把区别的对象说得更清晰、明朗,也使读者更加向往、热爱未来的中国。

      四、参考译文 日本人称呼我们中国,一张口就叫老大帝国,再张口还是叫老大帝国这种言论,大概是 沿袭着西洋人的说法翻译过来的唉!我们中国难道果真是老了吗?我梁启超说:不!这 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在我的心目中只有一个少年中国存在 要想谈论国家的老少,请先让我谈谈人的老少老年人经常怀念往事,年青人常常思索未 来正因为怀念往事,所以产生了一种留恋的心情;正因为展望未来,所以产生了一种希 望的信心;正因为留恋过去,所以思想保守,正因为希望着未来,所以勇于进取;正因为 保守,所以永远守旧,正因为进取,所以日日求得更新正因为思念往事,而每件事都是 自己已经经历过的,所以只知道墨守陈规;正因为思索未来,而每件事都是自己从没有经 历过的,所以常常敢于打破常规老年人常常多忧多虑,年轻人常常喜欢游戏娱乐正因 为多忧多虑,所以就心灰意冷,正因为娱乐欢欣,所以就精神旺盛;正因为心灰意冷,所 以胆怯懦弱,正因为精神旺盛,所以豪迈雄壮;正因为胆怯懦弱,所以得过且过,正因为 豪迈雄壮,所以敢于冒险;正因为苟且求存,所以使世界毁灭,正因为敢于冒险,所以能 创造世界老年人经常厌弃做事,年轻人经常喜好开拓新的事业正因为厌弃做事,所以 常常感觉任何事情没有什么可做的;正因为喜好开拓新事业,所以常常觉得没有什么不可 以做的。

      老年人好象夕阳晚照,年轻人好象初升的朝阳;老年人精力疲惫好象瘦弱的牛, 年轻人朝气蓬勃好象初生的虎这些就是老年人和年轻人性格不同的大致情形,我梁启超 认为:人本来就有这种区别,一个国家也应该这样 我认为造成现在这样的老大中国的情形,是中国老朽官僚的冤孽罪恶,创建将来的少年中 国,是中国年轻人的责任那些老朽腐败的官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