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CESS数据库填表说明.doc
50页1010 矿区属性数据库结构及填表说明矿区属性数据库结构及填表说明根据数据库用户需求分析,矿区属性数据库共设计了 18 张数据库属性表, 分别为:1)核查矿区数据表、2)原上表矿区数据表、3)勘查工作区数据表、4)采矿权数据表、5)探矿权数据表、6)矿体数据表、7)采空区数据表、8)核查块段数据表、9)核查块段储量数据表、10)原块段数据表、11)原块段储量数据表、12)块段对照数据表、13)核查矿区地质资料目录数据表、14)核查矿区附件数据目录表、15)专题图件数据表、16)专题图件图层数据表、17)煤质特征数据表、18)储量利用数据表按照表中存放数据的性质,可将这些表分为 3 大类:① 空间图形数据库相应图层挂接属性表,包括表 1~7 及表 18② 储量数据表,包括表 8~11③ 其他辅助表以下列出这 18 张数据表的结构格式与填表说明其中,对于字符型数据项,其字段长度值为“ACCESS 字段长度”所列值10.110.1 核查矿区属性表核查矿区属性表表 1 核查矿区属性表序号数据项名称数据项 代码数据类型及 长度字段类型ACCESS 字段长度单位备注1特征要素编号TZYSBHC26文本262图元编号TYBHC15文本153核查矿区编号HCKQBHC10文本104核查矿区名称HCKQMCC50文本255矿区拐点坐标GDZB备注型6矿产名称KCMCC30文本157矿床类型码KCLXMN5长整型8矿床类型KCLXC30文本159资源储量规模码KQGMMN5长整型10资源储量规模KQGMC2文本111累计查明金属量LJJSLC100文本5012累计查明矿石量LJKSLC100文本5013保有金属量BYJSLC100文本5014保有矿石量BYKSLC100文本5015矿石类型KSLXC50文本2516勘查阶段代码KCJDMN5长整型17勘查阶段KCJDC16文本818利用状况代码LYZKMN5长整型19利用状况LYZKC20文本1020原上表矿区数YKQSN2整型21采矿权数CKZSN2整型22探矿权数TKZSN1整型23备注BZC100文本50本表可作为核查矿区属性表。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1——特征要素编号全国范围同一图层要素类中每个要素的唯一编码2——图元编号每个核查矿区同一图层要素类中每个要素的唯一编码共 15 位,前 10 位为临时核查矿区编号(见“6.3 核查矿区编号规定”),后 5 位为图元顺序号,编号从00001 开始3——核查矿区编号指本次核查过程中给核查矿区的重新编号,编码方法与原矿区相同,具体如下:矿区(井田)编号是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管理机关按一定规律统一给出的唯一编号,由 9 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前 1、2 位为省(市、区)编号,第 3、4 位为市(地、州)编号,第 5、6 位为县(市、区)编号,第 7 至 9 位为县(市、区)行政区内矿区顺序号一个矿区有多种矿产,均采用同一个矿区编号矿区编号为永久编号,是联接各表文件的主关键字,给定后不得修改变更注意:本次工作初期注意:本次工作初期阶阶段先填各省段先填各省统统一一给给定的定的临时临时核核查矿查矿区区编编号,具体如下:号,具体如下:为了能实现核查成果数据汇总,省级项目组需给每个核查矿区拟定一个临时编号,长度10位拟定原则如下:(1)对于核查矿区内至少包含一个原上表矿区的情况,核查矿区编号采用该核查区内任意一个原上表矿区的矿区编号,前面加字母S表示有原上表矿区,编号格式为SXXXXXXXX。
2)对于核查矿区范围内无原上表矿区的情况,核查矿区编号由本省统一给一个临时编号,临时编号格式为WXXXXXXXXX首位“W”表示无原上表矿区,第2-3位为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代码,第4-7位为县(市)代码,后三位为顺序号(从001开始)3)以上两种临时编号待确定正式编号以后统一替换4——核查矿区名称核查矿区名称填写本次核查提交并已评审通过的矿区(井田)(以下统称矿区)名称,具体命名与原矿区命名方法相同名称前一般要冠以县(市、区)名,如五台县天河铝土矿区如果矿区跨行政区,可不冠以县(市、区)名,但要冠煤田或矿产地名称,如河东煤田北部普查区5——核查矿区拐点坐标填写矿区范围的边界拐点的大地直角坐标或经纬度坐标,大地直角坐标为高斯投影坐标,精确到小数 2 位,即 X 整数 7 位,小数 2 位;Y 整数 8 位(前 2 位为带号),小数 2 位经纬度坐标按度、分、秒填写,秒精确到小数 3 位,即经度整数 7 位,小数 3 位;纬度整数 6 位,小数 3 位填写格式要求如下:区块个数,区块 1 拐点个数,拐点编号 11,X11,Y11,拐点编号12,X12,Y12,…,区块 2 拐点个数,拐点编号 21,X21,Y21,拐点编号22,X22,Y22,…注意,以上所有数值均采用英文状态半角逗号相隔开。
6——矿产名称按附件“代码表”《矿产名称及计量单位编码表》填写核查矿区范围内主要矿产名称,有多个矿产时相互用“, ”隔开7——矿床类型填写矿床成因类型代码按附件“代码表”《28 种矿产矿床成因类型》编码表填写8——矿床类型名称填写矿床成因类型名称按附件“代码表”《28 种矿产矿床成因类型》编码表填写9——资源储量规模代码根据重新核查的查明资源储量总量大小划分矿区规模,按附件“代码表”《资源储量规模代码》填写资源储量规模代码矿区规模的确定根据矿区主要矿种查明资源储量总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并按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133 号文件《关于印发的通知》所附标准执行(附件“代码表”《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表》),共生矿产取规模大者10——资源储量规模按附件代码表《资源储量规模代码》填写资源储量规模汉字名称11——累计查明金属量填写核查矿区范围内经评审的累计查明矿产资源储量金属量,按“矿产名称+统计对象名称+金属量+金属量单位”填写,具体参见附件代码表《矿产综合代码表》,多个矿种时用“,”隔开如铅矿 15 铅 吨,钨矿砂矿 1.3 WO3 吨12——累计查明矿石量填写核查矿区范围内经评审的累计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矿石量,按“矿产名称+统计对象名称+矿石量+矿石量单位”填写,具体参见附件代码表《矿产综合代码表》,多个矿种时用“,”隔开。
如铁矿 247 矿石 千吨,钨矿砂矿 10 矿砂 千立方米13——保有金属量填写核查矿区范围内经评审的保有矿产资源储量金属量,具体填写方式见数据项 1114——保有矿石量填写核查矿区范围内经评审的保有矿产资源储量矿石量,具体填写方式见数据项 1215——矿石类型填写主要的 1-4 种矿石类型汉字名称,相互用“, ”隔开16——勘查阶段代码按附件“代码表”《勘查阶段编码表》填写矿区最高勘查阶段代码17——勘查阶段按附件“代码表”《勘查阶段编码表》填写矿区最高勘查阶段汉字名称18——利用状况代码指对矿产的利用情况,按附件“代码表”《矿产利用情况编码表》填写代码19——利用状况指对矿产的利用情况,按附件“代码表”《矿产利用情况编码表》填写汉字名称20——原上表矿区数填写核查矿区包含的原上表矿区数目21——采矿权数填写核查矿区包含的采矿权数目22——探矿权编号数填写核查矿区涉及的探矿权数目23——备注填写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10.210.2 原上表矿区属性表原上表矿区属性表表 2 原上表矿区属性表序号数据项名称数据项 代码数据类型 及长度字段类型ACCESS 字段长度单位备注1特征要素编号TZYSBHC26文本26 2图元编号TYBHC15文本15 3核查矿区编号HCKQBHC10文本104原上表矿区编号KQBHC9文本95矿区名称KQMCC50文本256矿区拐点坐标GDZB备注型备注型7矿产名称KCMCC30文本158矿床类型码KCLXMN5长整型9矿床类型KCLXC30文本1510资源储量规模码KQGMMN5长整型11资源储量规模KQGMC2文本112累计查明金属量LJJSLC100文本5013累计查明矿石量LJKSLC100文本5014保有金属量BYJSLC100文本5015保有矿石量BYKSLC100文本5016矿石类型KSLXC50文本2517勘查阶段代码KCJDMN5长整型18勘查阶段KCJDC16文本819利用状况代码LYZKMN5长整型20利用状况LYZKC20文本1021备注BZC100文本50本表可作为原上表矿区图层属性表。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1——特征要素编号数据定义与填写要求同《核查矿区属性表》中的数据项 12——图元编号数据定义与填写要求同《核查矿区属性表》中的数据项 23——核查矿区编号填写本矿区所属核查矿区编号4——矿区编号填写原上表矿区编号5——矿区名称填写原上表矿区名称6——矿区拐点坐标填写原上表矿区范围的边界拐点的大地直角坐标或经纬度坐标,具体见《核查矿区属性表》中的数据项 5 说明7——矿产名称数据定义与填写要求同《核查矿区属性表》中的数据项 68——矿床类型代码数据定义与填写要求同《核查矿区属性表》中的数据项 79——矿床类型数据定义与填写要求同《核查矿区属性表》中的数据项 810——资源储量规模代码数据定义与填写要求同《核查矿区属性表》中的数据项 911——资源储量规模数据定义与填写要求同《核查矿区属性表》中的数据项 1012——累计查明金属量数据定义与填写要求同《核查矿区属性表》中的数据项 1113——累计查明矿石量数据定义与填写要求同《核查矿区属性表》中的数据项 1214——保有金属量数据定义与填写要求同《核查矿区属性表》中的数据项 1115——保有矿石量数据定义与填写要求同《核查矿区属性表》中的数据项 12。
16——矿石类型填写主要的 1-4 种矿石类型汉字名称,相互用“, ”隔开17——勘查阶段代码按附件“代码表”《勘查阶段编码表》填写矿区最高勘查阶段代码18——勘查阶段按附件“代码表”《勘查阶段编码表》填写矿区最高勘查阶段汉字名称19——利用状况代码按附件“代码表”《矿产利用情况编码》填写代码20——利用状况按附件“代码表”《矿产利用情况编码》填写汉字名称21——备注填写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10.310.3 勘查工作勘查工作区属性表区属性表表 3 勘查工作区属性表序号数据项名称数据项 代码数据类型 及长度字段类型ACCESS 字段长度单位备注1特征要素编号TZYSBHC26文本26 2图元编号TYBHC15文本15 3核查矿区编号HCKQBHC9文本94勘查工作区编号KCGZQBHC11文本115勘查工作区名称KCGZQMCC40文本206拐点坐标GDZB备注型备注型7矿产名称KCMCC30文本158累计查明金属量LJJSLC100文本509累计查明矿石量LJKSLC100文本5010保有金属量BYJSLC100文本5011保有矿石量BYKSLC100文本5012勘查阶段代码KCJDMN5长整型13勘查阶段KCJDC16文本814备注BZC100文本50本表可作为原上表矿区图层属性表。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1——特征要素编号数据定义与填写要求同《核查矿区属性表》中的数据项 12——图元编号数据定义与填写要求同《核查矿区属性表》中的数据项 23——核查矿区编号填写所属核查矿区编号4——勘查工作区编号在原上表矿区范围内,可能分阶段对其中不同区块进行过不同地质工作程度的勘查工作,且分别提交过勘查报告并经过正式评审,但未申请新的矿区号,这些区块范围称为勘查工作区(这里包括简测区)勘查工作区按每个核查矿区独立编号,采用 2 位编码方法,编号从 01 开始5——勘查工作区名称按提交报告名称填写勘查工作区汉字名称6——拐点坐标填写勘查工作区范围的边界拐点的大地直角坐标或经纬度坐标,具体见《核查矿区属性表》中的数据项 5 说明7——矿产名称数据定义与填写要求同《核查矿区属性表》中的数据项 68——累计查明金属量填写勘查工作区范围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