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心理学》教学课件01概述.ppt
87页护理心理学学习目标1.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情绪、人格、气质、性格、需要和动机的基本概念2.熟悉情绪与情感的分类、气质类型的划分及表现3.了解意志的品质和性格的特征4.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一节 心理现象和心理实质一、心理现象心理现象(mentalphenomena)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如图11所示心理现象是一个复杂的、多水平的反映系统,包括有意识的、自觉的反映形式和无意识的、自发的反映形式;既有生理水平、行为水平的反映,也有个体水平、群体社会水平的反映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构成一个系统,再分为不同的子系统一、心理现象二、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功能1)脑的进化是心理学发展的基础2)脑功能是心理活动的生物学基础二、心理的实质2.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现象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积极、能动的反映第二节 心理过程一、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cognitiveprocess)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心理活动。
现代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认知过程,认为认知过程就是接受、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过程一、认知过程1)感觉的概念)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客观事物都有许多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味道、温度等1.感觉感觉一、认知过程1)感觉的概念)感觉的概念当这些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眼、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时,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就可以在大脑中引起相应的视觉、嗅觉、味觉、肤觉等感觉1.感觉感觉一、认知过程2)感觉的分类)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指人的感官对外部刺激物的觉察外部感觉反映外部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1.感觉感觉一、认知过程2)感觉的分类)感觉的分类(2)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是指人的感官对内部刺激物的觉察,对机体自身的运动和状态的感觉1.感觉感觉一、认知过程3)感受性和感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研究人的各种感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了解感觉能力如何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更好地训练和提高感觉能力;二是研究感觉能力的测定方法,以便根据工作和时间的需要提高或降低某种感觉能力。
1.感觉感觉一、认知过程3)感受性和感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阈限心理学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受性的大小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受性有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之分,分别用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来衡量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1.感觉感觉一、认知过程4)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1)感觉适应:是指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同一刺激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其对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包括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1.感觉感觉一、认知过程4)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3)感觉后像:是指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的现象4)联觉: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引起另一感官的感觉的现象称为联觉1.感觉感觉一、认知过程4)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5)感觉补偿:是指某一感觉功能丧失后可由其他感觉系统的功能进行弥补的现象1.感觉感觉一、认知过程1)知觉的概念)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例如,某一物体看着是圆形,红色的;用手触摸,表皮光滑,有一定硬度;用鼻子闻,有清香的水果香气;用口舌品尝,可以尝到酸甜的滋味。
大脑将这些属性综合起来,形成整体的反映,将这一物体知觉为苹果2.知觉知觉一、认知过程2)知觉的分类)知觉的分类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觉进行分类,如根据知觉对象的性质,知觉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是物体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如大小、形状、方位等;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2.知觉知觉一、认知过程3)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2.知觉知觉一、认知过程4)错觉)错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失真的、歪曲的知觉错觉有时会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甚至造成损失,但是,人们也可根据错觉发生的规律,运用错觉为社会服务错觉可发生在各种感知觉中,如视错觉、听错觉等,其中以视错觉最常见此外,形重错觉、时间错觉和运动错觉也很常见2.知觉知觉一、认知过程1)记忆的概念)记忆的概念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即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等,都能以记忆的形式在头脑中保存下来,并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提取例如,当听见熟悉的曲子时,人们能唱出它的歌词,有时即使没有听见歌曲也能随口唱出。
3.记忆记忆一、认知过程2)记忆的分类)记忆的分类记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按照记忆的内容分类根据内容,记忆可以分为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2)按照记忆保持时间和信息的编码方式分类根据信息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和信息的编码方式,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个阶段3.记忆记忆一、认知过程3)记忆的基本过)记忆的基本过程程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1)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积累知识经验的心理过程2)保持:是对识记过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储存、巩固的过程3.记忆记忆一、认知过程3)记忆的基本过)记忆的基本过程程(3)再认和回忆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个体能够辨认的过程,如遇到熟悉的人、阅读熟悉的字词等回忆是识记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够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如在考试中做选择题是再认,回答名词解释则是回忆3.记忆记忆一、认知过程4)遗忘)遗忘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是指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现或错误地再现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研究,并发现其规律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以无意义音节作为识记材料,让受试者重复学习,得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图15所示。
从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先快后慢趋势3.记忆记忆一、认知过程1)思维的概念)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思维不同于感觉、知觉和记忆虽然思维与它们同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感知觉反映是事物外部的、表面的、具体的特征,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则是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反映,属于理性认识4.思维思维一、认知过程2)思维的特性)思维的特性(1)间接性2)概括性4.思维思维一、认知过程3)思维的分类)思维的分类(1)根据思维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根据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3)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将思维分为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4.思维思维一、认知过程1)想象的概念)想象的概念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指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是想象的基本素材人脑中存储的表象越多、越细,想象就越丰富、越生动5.想象想象一、认知过程1)想象的概念)想象的概念想象出来的形象可以是世界上存在的事物,也可以是世界上暂时不存在或根本不存在的事物。
尽管如此,想象的素材总是来自客观现实,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想象在人类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制订未来的计划、促进创造发明等5.想象想象一、认知过程2)想象的分类)想象的分类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想象2)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根据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不同,可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5.想象想象一、认知过程1)注意的概念)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某些对象,并保持一定的时间;集中性是将心理活动聚集在所选择的对象上,排除各种干扰,以保证对象反映得更清晰、鲜明6.注意注意一、认知过程2)注意的分类)注意的分类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3类1)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6.注意注意一、认知过程2)注意的分类)注意的分类(2)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6.注意注意一、认知过程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所注意的对象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又称注意持久性,是指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所持续的时间,是保证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重要因素,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6.注意注意一、认知过程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或对象的能力4)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有目的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的能力6.注意注意二、情绪和情感过程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的产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个体的需要和愿望时,个体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和情感;二、情绪和情感过程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个体的需要和愿望时,个体就会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和情感,如丧失亲人引起的悲痛、失业引起的悲观、疾病引起的抑郁等因此,需要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只有和人的需要相联系的客观事物,才能引起情绪和情感。
二、情绪和情感过程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1)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有关,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关联,是人所特有的2)情绪具有明显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由当时的情境引起;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二、情绪和情感过程(3)情绪具有较大的冲动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常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一般较弱,很少有冲动性,外部表现不明显二、情绪和情感过程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1)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变化受到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2)情感离不开情绪,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化着的情绪中得到直接表现的二、情绪和情感过程3.情绪和情感的分类情绪和情感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1)原始情绪的分类原始情绪又称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与本能活动相联系的情绪,包括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二、情绪和情感过程2)情绪状态的分类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和持续时间长短的不同,可把人的情绪状态分为以下3类:(1)心境(2)激情(3)应激二、情绪和情感过程3)社会情感的分类社会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二、情绪和情感过程4.情绪和情感的意义研究证实,情绪对人的心身健康有直接影响。
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类,积极情绪如乐观、自豪、愉快等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力,使体内各器官的活动协调一致,有利于身体健康;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悲伤等常会损害和影响人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反应,甚至可导致心身障碍三、意志过程1.意志的概念及意志行动的特性1)意志的概念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身的行动,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三、意志过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