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与陈伯之书》:千古劝降文压轴之作绮丽文风下的纵横捭阖.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阳****
  • 文档编号:240902383
  • 上传时间:2022-01-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与陈伯之书》:千古劝降文压轴之作,绮丽文风下的纵横捭阖《与陈伯之书》:千古劝降文压轴之作,绮丽文风下的纵横捭阖《与陈伯之书》是梁朝丘迟以私人口吻,写给叛将陈伯之的一封劝降书,被萧统收录在了《昭明文选》之中陈伯之看了这封书信之后,深受震动,最终引兵八千来降梁朝兵不血刃,只凭丘迟一纸片言,撼动了陈伯之八千铁甲,这篇作品也因此被誉为 千古劝降文压轴之作 nbsp;这封书信单从文学角度来分析,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从形式上延续着六朝骈文的绮丽文风,而内容上却有着战国诸子纵横捭阖的雄辩气魄,两种矛盾风格统一于一篇文学作品之中,这是十分罕见的除此之外,这篇作品还应用了一种冷门的修辞手法,成为了全篇的点睛妙笔,被历来名家所推崇,在写作技巧上,同样成为不可多得的典范nbsp;骈俪文风,同样拥有实质内容 如果要论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间段的文章最为富丽,六朝骈文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这种文体多用四六短句,极为讲求对偶和声律,所以文章看起来工整,读起来顺朗骈文是赋体和诗体的融合,兴起于汉末,极盛于六朝,后来唐代科举以 诗赋 取士,所用的 赋体 不是汉赋,而是从骈文发展而来的 律赋 可见,六朝骈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nbsp;而《与陈伯之书》就是在这一时段产生的骈文,整部作品四六短句充斥,用典繁多,但言辞与语义却极为契合,是骈文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nbsp;在古代文学当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骈俪文风兴起,慢慢会发展成绮糜滥调,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奢靡的风习而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文学变革就是从反对绮糜骈俪的文风开始的nbsp;比如,中唐时期韩愈和柳宗元共同发起的 韩柳古文运动 ,就是想要打破六朝以来盛行的骈体文风,将创作重新拉回到 文以载道 之上;无独有偶,北宋时期由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掀起的 诗文革新运动 ,同样是从反对绮糜文风的 西昆体 开始的,倡导 文道并重 的朴实文体;除此之外,明朝 前、后七子 的复古、拟古文风,也是针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 淫哇奢靡 风气,提出 文必秦汉 、 诗必盛唐 的论调nbsp;这就导致了一提起骈文,极容易引起因文体而产生的偏见,忽略了内容的重要性,并且形成了将 内容 和 形式 相割裂、对立的误区nbsp;《与陈伯之书》的成功就在于,其作为应用文的实用性体现于文学审美性极高的骈文体裁中,富丽的形式并没有成为阻碍,反而成为了内容坚实的依托骈俪工整的形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气场,以咄咄逼人的态势向陈伯之灌输自己的理论,在以说服对方为目的的 劝降文 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nbsp;这就是《文心雕龙 情采》中所提出的: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nbsp;好的形式让内容表达更为顺畅,好的内容让形式展现避免空泛,两者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的形式与内容两方面都达到精品的程度,才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能流传千古的秘诀nbsp;剖析利害,有纵横游士雄辩之风 《与陈伯之书》是一封劝降书,不论形式如何富丽,都不能取代其作为应用文的实用价值所以,剖析其如何能说服陈伯之归降,才是对文本内涵最重要的阐释nbsp;在这篇作品的逻辑构造中,丘迟像战国时期的纵横游士一般,以精妙的节奏和完美的话术,使得 劝降 的实际功用得到最大的发挥nbsp;节奏的掌控,是谈判话术的隐形筹码nbsp;陈伯之曾经是梁朝的将领,后来因为部从的劝说而叛梁投魏,如今让他重新回到梁国,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极为巨大的其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勉强识得书信,性情较为急躁在这些条件下,如何让陈伯之听进丘迟的劝说,就要依靠话语节奏的重要性nbsp;在这篇书信的开头,丘迟如此恭维陈伯之: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丘迟这段话的目的其实就是刻意抬高陈伯之。

      作为一个连字都认不全的粗人,听了如此恭维,自然十分受用,不会因为恼怒暴躁而撕毁书信nbsp;更为巧妙的是,丘迟在之后又用了几句话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让这种恭维显得有了实际的支撑: 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 这句话很重要,其实陈伯之看到这封书信的第三句话的时候,就已经落入了丘迟的节奏之中表面上是讲述陈伯之此前的辉煌事迹,但实际上先定下一个基调,陈伯之能有如此辉煌事迹的前提,是 遭遇明主 所带来的这句话和上文配合,很容易因被赞美的喜悦而忽视,就像埋下了一个种子,为以后的论述做好铺垫nbsp;果不其然,丘迟在第四句话里,就展现了言辞的锋芒: 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直接将陈伯之此前的喜悦化为对现实的焦虑此前是朱轮华毂,列土封疆,现在是亡命奔逃,如丧家之犬,今昔对比何其巨大而这一切不就是因为陈伯之你叛梁逃魏而引起的吗? 这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常用的 擒纵 话术,既让陈伯之有了看下去的欲望,又引发其激烈的情绪冲突此后的部分,丘迟又分别从陈伯之叛逃的原因、梁朝对他的态度、民族大义以及朋友情谊等方面进行展开,每一部分的情绪挑动都是如此安排。

      nbsp;书信是跨越空间的交流,实质上也是丘迟和陈伯之的一次谈判而通过 擒纵 话术,使得这场谈判完全落入了丘迟的节奏之中,陈伯之的归降就在情理之中了nbsp;利害的陈述,是劝降成功的主要手段nbsp;对被劝说者陈述利害关系,同样是战国纵横游士的常用手段丘迟整篇书信是站在陈伯之的角度,来为他进行两种结局的规划nbsp;总体来看: 若不归降,梁朝兵锋所至,攻城拔寨,陈伯之一家必然不能幸免更为重要的是,不顾民族大义,投降北方游牧民族,此等骂名必然遗臭万年nbsp;若来归降,梁朝屈法申恩,既往不咎,陈伯之再次获得荣华富贵,并且因迷途知返,后世必然有美名流传nbsp;因为这是丘迟以私人身份寄给陈伯之的书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现出的是作为朋友故交的担忧,并且流露出梁朝并不在意陈伯之的阻碍,而是要兵锋直指秦中,此番归降正是机会,如果不能把握,那就只能 自求多福 了nbsp;  所以,在书信的末尾,丘迟还不忘提醒一句: 聊布往怀,君其详之nbsp;再次点明,这次的书信是因为二人故交所进行的私人劝说,而不是代表梁朝所下的战书而之所以能有这封私人书信的出现,本身就表明梁朝对陈伯之的诚意。

      nbsp; 悬想示现,冷僻的修辞恰到好处 这部作品最为让后世文人所称道的就是这句话: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nbsp;在赞美与威吓、归降与战争的论述里,突然插入了这样一段 草长莺飞 的描绘,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修辞方式,叫做 示现 ,即将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修辞方式,一般就是比喻、拟人、排比等, 示现 也是和它们同属一类的修辞方式,只不过较为冷门,很多情况下不会做过多的分析nbsp;《与陈伯之书》中的这次示现属于 悬想示现 ,是对不存在的事物进行假想性描绘有一些分析者虽然指出是 示现 手法,但认为是 追想示现 ,即描绘过去的事物,其实是对文意的误读nbsp;这句话的后面是这样一个描述: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丘迟是说,在这样的景色里,如果燃起连天的战火,那将是一种何等 怆悢 的心情啊! 联系上下文来看,丘迟给陈伯之描绘了两幅可能出现的场景: 如果陈伯之此次归降,那么明年 草长莺飞 的江南美景不正是你我所向往的吗?但是如果最终将军您和故国兵戎相见,那么破坏了这幅江南安宁,岂不可惜? 所以,丘迟问陈伯之,廉颇、吴起这等名将对故国河山都不忍如此, 将军独无情乎?  这一句话,彻底叩开了陈伯之的心扉,在之前的步步紧逼,种种危机设想之后,突然话风一转,以真切的情感动人,所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

      nbsp;而有趣的是,丘迟在提到 廉颇 与 吴起 的时候,所用的典故也极为精妙nbsp;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nbsp;名将廉颇希望在赵国被秦国围困之际,再次为将,拯救家国,但 廉颇老矣 的事端让垂暮英雄徒留遗憾其实是在告诉陈伯之,将军若想再为故国征战,此正当时!而通过吴起离魏去楚,也正是影射陈伯之应该离 魏 返梁nbsp;上下五千年,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而《与陈伯之书》能在其中脱颖而出,就在于其兼顾了实用性和审美性,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nbsp;无怪乎明代主盟文坛的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评价道:其最有声者,与陈将军伯之一书耳! 第 7 页 共 7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