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曹刿论战》及其历年考题.docx
19页《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简介:《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本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后人所加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出名战例之一注释: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伐:攻打,攻打齐师:齐国的军队曹刿请见鲁庄公将要应战曹刿祈求拜见(鲁庄公)将:将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她的乡亲们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筹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谋:筹划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鄙:目光短浅.远谋:深谋远虑问:“何以战?”于是她进宫廷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乃:于是,就以:用,凭,靠.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鲁庄公说:“衣食(此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专:独自专有衣:衣服食:食物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回答说:“小恩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徧:同“遍”遍及惠:恩惠从:听从,跟从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一定如实禀告(神)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加:虚报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回答说:“小信用不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孚:为人所信服福:赐福,保佑信:信用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弄清晰,但必然按照实情来解决狱:案件虽:虽然必:一定以:根据情:(以)实情判断察:明察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时请容许我跟随着去忠:竭力做好分内的事请:请容许从:跟从可以:可;可以,以;凭借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鲁庄公和曹刿共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鼓:击鼓进军战于长勺:倒装句,于长勺战刿曰:“未可齐人三鼓曹刿说:“不行齐军三次击鼓进军,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曹刿说:“可以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驱车追击齐军驰:驱车(追赶)败绩:溃败刿曰:“未可下,视其辙,曹刿说:“(还)不行下了战车,察看齐军的车轮痕迹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下:下车视:察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看齐军的队形,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横木遂:于是,就逐:追击望:了望,眺望既克,公问其故已经战胜了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那样做因素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因此能战胜齐军.作:振作再:第二次衰:衰弱盈:布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克:战胜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大国,是难以推测的,我恐怕在那儿有埋伏测:估计,推测惧:恐怕伏:埋伏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我看到她们车轮的印记杂乱,望见战旗倒下,因此追击齐军靡:倒下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祈求庄公接见她的同乡说:“大官们会筹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历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理解得清晰,但一定要解决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容许我跟您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目前)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了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来,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因素鲁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削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因此打败了她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状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她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如下令追击她们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一、(广州市)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毕12~14题 [甲]公与之乘…… 故逐之《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 吾请无攻宋矣《公输》12.词语理解6分)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_______于是_________ ②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 ③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诎________________(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似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________________②例句: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________________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夫大国,难测也。
(2)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以上两个文段都波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见解4分) 二、(长沙市)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故逐之 [乙] 故曰……战必胜矣 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肉食者鄙(卑劣) 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小大之狱(案件) D.齐师败绩(大败) 10.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⑴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⑵得 道 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 12.简要回答问题 ⑴曹刿觉得“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绩。
你的见解呢? 1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措施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似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觉得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觉得“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 三、(湖州市)阅读《曹刿论战》,完毕17-19题8分)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9.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目前哪些方面?(3分)四、(哈尔滨市)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十年春……战则请从回答9—12题8分)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福: 狱: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小惠未徧,民弗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曹刿觉得战争获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______ 和_______(2分)五、(青海省)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完毕11——16题。
14分)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2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2.对下列句子的停止划分对的的一项是(2分)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措施是什么?文中运用的重要写作措施又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曹刿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阐明理由。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