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oform r7 学习教程.ppt
85页1,产品界面,2,工程规划界面,3,模面工程界面,4,料片设计界面,必须按箭头方向顺序进行设计 每一过程必须设计完成,不然 后续计算无法启动,5,工序工艺设计界面,6,模拟计算设计界面,7,分析结果评估界面,TIP 和Material 不设计后续无法进行,,FORMCHK为一步法展开料片,高级回弹教程笔记 1,模面工程做的工艺补充,做回弹补充没有意义,因为模具设计不用模面工程的造型,模面工程自动补充面只用做快速分析使用,正式模具需要按照工艺分析模面重新造型,然后导入工具体重新分析模拟 2,回弹补偿必须是完整的全工序模拟文件,每序含有测量回弹计算,然后通过经验和数据对比选择回弹补偿策略(一般采用 所有成型工序补偿 Activit,修冲补偿 Drawshell功能),正常补偿是后续回弹值补偿前序,修边线补偿是前序回弹值补偿后续模面补偿修边模面时必须单独导入模面,模面轮廓比产品外形轮廓大约10mm, 3,补偿的原则是见好就收,结合经验和数据值一般做3次左右即可,达4次结果还不是想要的结果时,需要检讨工艺的合理性! 4,多次迭代补偿时用到LOCK功能,注意勾选顺序 5,修边线补偿时注意,点击SKIP后就会锁定选定工序不计算,和旧版本断点重启功能稍有不同!,,点击Draw-In查看板料流入量大小,,,点击skid lines查看滑移线,切边线优化,,成型裕度设置按钮,,产品或工具导入界面,含坐标系设定,材料设定,修改处理,成型检查,对称件设计,公差设计等。
可以打开大部分实体零件,萃取表面功能,Formcheck功能为一步法展开料片功能,快速判定成型性,,,参数设置, 生产工序过程规划, 工序工艺规划, 模具信息设置, 价格管理模面设计,型面设计,转角设置,坐标系设置,坐标系导入,当前坐标系信息等,,拉延工序,坐标系,产品修改,压边圈,工艺补充,模面修改,修边线检查,成型检查,修边线展到工艺面上,成型力的查看,吨与千牛换算如下:1KN=1000N=1000/9.8kg=(1000/9.8)/1000吨=0.102吨 总结:10KN=1吨,料片设计: 轮廓线, 排样(Nesting and Embedding),板料,,式样选择,细节设置,式样选择,零件重量板料重量,材料利用率,界面重新显示按钮或按ALT+O,结果评价点选按钮,misc好像不能用,和R3.1不同,模拟参数设置,分析阶段选择,精度设置,网格类型选择(壳/膜),PLots定位销/Spacers调压垫 OP setup 工序参数设计 Tools 工具设计 Beads 筋设计 Lube 摩擦系数设计 Reference 参考体设计,模面设计,修冲类不需要设计,拉延和成型需要两处Modify区别: 前者,产品更改设计 后者,模面完成更改设计 FORM,简单成型, wiper 直角翻边 form flange 成型翻边(常用),Trim:边线分割处理 Fill holes:孔洞填充(全部和单个) Outer fill:外部边界填充 自动,手动,端头填充,双件填充(或对称件) Modify: detail,细节更改,可以增加凸包(编辑,复制,偏置) Morph,变形处理 Radius ,R角处理 Preform,与成型处理 Insert 插入处理 Unfold 展开处理 这些修改命令需再详细学习,Modify: detail,细节更改,可以增加凸包(编辑,复制,偏置) Morph,变形处理 Radius ,R角处理 Preform,与成型处理 Insert 插入处理 Unfold 展开处理 这些修改命令需再详细学习,Morph,变形处理1,Morph,变形处理2,需要自己画曲线,是封闭的曲线,可以对曲线进行编辑,Morph,变形处理3,绕轴转,模面设计,修冲类不需要设计,拉延和成型需要。
两处Modify区别: 前者,产品更改设计 后者,模面完成更改设计 FORM,简单成型, wiper 直角翻边 form flange 成型翻边(常用) geometry 工具参数设计 direction 冲压方向设计,一般选平均法向,,点选后,整形内容复制到前边工序,不点选,成型内容前序会消失,,高度线设置 不能有化刀块,优化需要到修改指令,,起始线设置,第一个修改,是对于产品进行修改, 第二个修改是针对于模面刀块进行修改,,,刀块修改,先修剪不需要的,然后填充,投影线超过边界线就能剪掉,点击编辑,点曲线断点,按住shift 点曲线,可使曲线相切,直线和曲线互换用,copy 点选就会保留到前序,,第一个是自动建立, 第二个是截面建立 第三和第三是导入面复制选取,从顺选取,导入产品一边选自动生产,自动生产可以转化为第二个 Profile binder 进行设置,点自动生成后,一边有2种方式,第一个是增加曲线,第二中是增加面,2中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点击可以转化为第二种截面方式进行设计压边圈,截面线调整后,butterfly 对门板类的,为了好进料而设置,产品在压料面上时选用 Part on binder,点击应用然后查看合理与否,调整 offset 值,直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如果不理想,就需要调整截面线,修改功能,对于零件或压边圈,补内孔和补外边界,和R3.1一样,先初步计算,展开边线没在拉延面有效剪切部位时,测量数据后,调整工艺补充,工艺补充区间凸起更改,设计完成后,对局部不满意模面可以进行 Modify,零件TIP设计,拉延角度是与冲压方向的夹角,ug中绝对坐标值,如果想要CAE里边设置好的坐标系,设置好后不能往后做,先要导出,然后ug里边导入并设置好图层保存备用,建立坐标系后,通过坐标系对齐功能,复制产品和坐标系,并保存!,回弹设置,坐标系,相对位置设置,参考体设置,参考面设置(注意一定要和选取的面一致,后续设置支撑点和夹持点时同样设置),方式一:真实回弹,和现场实际一致,方式二:约束条件回弹,方式一的简化版,方式三:固定边界条件设置回弹,FBC,X,Y,Z方向设定,方式四:自由回弹设置,一般选用方式一或二,,,设置完成,无问题后,点击启动计算,同实际检具主副定位销相同,同实际检具夹持点相同,此方式无夹紧顺序!,按住Ctrl 点击鼠标左件,点击Input,点击定位销的地方,按住Ctrl点击鼠标左键,点选完后,注意支撑面的选择,一定和参考体面向一致,设置完成,无问题后,点击启动计算,,,Sequentially in glven order 按顺序夹紧(比较合理,真正计算采用) Simultaneously 无顺序,同步夹紧,添加夹持点,同实际检具夹持点相同,此方式无夹紧顺序!,2,添加球头支撑点,注意必须和面法向垂直,必须在夹持点下方,工具接触面一定要和参考体面向一致!(上/下),1,添加真实的检具支撑面参考体,和真实的检具面相同,主副定位销,1和2选任何一种都可行,设置完成,无问题后,点击启动计算,密切结合现场检具功能要素!(工具支撑面,定位销,夹持点),,1,导入工具体分析设计,第1步,导入做好的工具面(产品,有几序导入几序,每一序的工具体最好单独导入,方便设置工具时选取) 第二步TIP设置(不需要调整点击进如默认即可,因为在UG做模面时坐标系已调好) 第三步,材质设置 PART页面设置完成,进入PLAN页面,,注意:不需要处理,,2,注意:工序规划,选择合理的工序类型,然后点击进入plan界面,点击添加成型或翻边特征(注意不需要选面)然后在相应的工序栏下点击右键添加属性即可,,,3,设置料片轮廓线及内孔,,,4,工具体设置,注意需要完全按照实际模具结构设置,定位销设置同R3.1,下内脱行程,压料力,工具体接触面选择(上模在料片上,下模在料片下,以上设置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初步计算了,其他细节(比如网格参数,结果评估内容,回弹,计算精度等级等)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需要持续研究的,与R3.1相比怎么用?,可以启动模拟了,每个阶段参数设置,详见回弹设置与补偿教程(涂小文注) 包括前处理网格划分参数,,后序有转角或位移时,工序件设置,遵循右手法则,大拇指方向为旋转轴正方向,有侧翻边,侧整形时,设置方法,在PLAN栏下相应工序点击右键添加CAM属性,侧翻边,侧整形设置,后续有转角设置,坐标系导入线即可,连续模,模拟设置,具体设置,工艺料带导入,每一序工具体导入,切边线导入,坐标系默认设置,材料参数设置,注意:不能选拉延或一步成型类型的工序,只能选修冲或修冲成型的(应该拉延类型的不能定义CAM),工艺规划设计,初始料条设计和模具设计,热成型分析,镀层为铝硅镀层,一般设置,1,2,3,4,5,6,7,8,9,10,11,12,13,14,可以计算了!,15,TWB 模拟设置和普通类型基本一致 区别为: 1材料的设置,为2中材料, 2拼焊线, 3料片定义,TWB变种分析,同TWB一样设置,淬不硬材料(仅材料材质不同!)铝硅镀层板,TRB和PATCH板 设置区别: 材料和料片设置,软区-料片分区不等温加热 分析! 料片加热选定类型-选择Zone,其余同一般设置,不同之处,软区-模具分区不等温加热 分析! 料片温度相同,模具分区,加热分区温度不同,刚开始同一般设置,之后模具分区 温度更改。
模具工具体分软硬区和PAD1/PAD2,模具温度设置区分,可以实现局部软区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