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版)考研病理学笔记.doc
29页考研病理学笔记绪 论病理学 ( pathology )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 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主要是研究和阐明存在于各种疾病的共同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等发生、发展规律,属普通病理学( general pathology ),包括组织的损伤和修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炎症和肿瘤等章节 各论是研究和阐明各系统 (器官)的每种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属系统病理学( systemicpathology ),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及传染病等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 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学习的基础, 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尸体剖验( 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 biopsy ):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 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细胞学检查( cytology ):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四、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1、大体观察: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性状(外形、大小、重量、色泽、质地、表面及切面形态、病变特征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2、组织和细胞学观察: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经不同的方法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通过分析和综合病变特点,可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 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染色试剂,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改变的认识和代谢改变的了解,特别是对一些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immunohistochemistry ):除了可用于病因学诊断和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外,更多的是用于肿瘤病理诊断5、超微结构观察:利用电镜观察亚细胞结构或大分子水平的变化来了解组织和细胞最细微的病变,并可与机能和代谢的变化联系起来, 加深对疾病基本病变、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了解6、流式细胞术( flow cytometry, FCM ):不仅可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还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亦可用于对不同功能的淋巴细胞进行精确的亚群分析, 对临床免疫学检测起到重要作用7、图像分析技术 ( image analysis):主要应用于核形态参数的测定,用以区别肿瘤的良恶性、区别癌前病变和癌、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级和判断预后等8、分子生物学技术: 可应用于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和病原体的检测及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到了基因分子水平五、病理学的发展史1、器官病理学( organ pathology)2、细胞病理学( cellular pathology )3、超微结构病理学( ultrastructural pathology )4、免疫病理学 (immunopathology )、分子病理学 ( molecular pathology )、遗传病理学 (genetic pathology )、定量病理学( quantitative pathology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 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 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一、萎缩( atrophy ):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 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二、肥大( hypertrophy ):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1、代偿性肥大:细胞肥大多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2、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三、增生( 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四、化生( 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1、上皮性:胃腺上皮 → 肠上皮化生柱状上皮(气管、宫颈、胆囊) → 鳞状上皮化生2、间叶性:纤维结缔组织 →骨、软骨骨骼肌 →骨第二节 细胞、组织的损伤一、原因和发生机制二、形态学变化(一)变性( 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1、细胞水肿( cellular swelling ):细胞内水分的增多肉眼:器官体积肿大,颜色苍白镜下:依病变轻重,分别呈颗粒变性,疏松样变,气球样变2、脂肪变性( fatty degeneration ):细胞内甘油三脂的蓄积 1)好发部位:肝细胞、心肌纤维、肾小管上皮 2)病理变化:肝脂肪变性(严重时为脂肪肝)心肌脂肪变性 → 虎斑心3、玻璃样变( hyaline change):又称透明变性1)细胞内玻璃样变:浆细胞中的 Russell 小体、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内 Mallory 小体、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玻璃样小滴 2)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胶原纤维增宽融合,呈均质红染 3)细动脉玻璃样变:管壁增厚,有红染蛋白性物质沉积,管腔狭窄4、淀粉样变:组织间质中有淀粉样物质沉积5、粘液样变性:组织间质中类粘液物质增多6、病理性色素沉着:指有色物质(色素)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其中包括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及胆红素等7、病理性钙化:指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中有固体钙盐的沉积,包括转移性钙化和营养不良性钙化二)坏死( necrosis):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组织细胞死亡。
1、基本病变:细胞核: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细胞浆:红染、进而解体细胞间质:崩解2、类型:( 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发生凝固,常保持轮廓残影好发部位:心肌、肝、脾、肾病理变化:肉眼:组织干燥,灰白色镜下:细胞结构消失,组织轮廓保存(早期)特殊类型:干酪样坏死(发生在结核病灶,坏死组织呈灰黄色,细腻镜下坏死彻底,不见组织轮廓 2)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为液态好发部位:脑、脊髓等病理变化:坏死组织分解液化特殊类型:脂肪坏死(分为创伤性、酶解性,分别好发于乳腺、胰腺) 3)坏疽( gangrene):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所形成的特殊形态改变干性坏疽:好发于四肢末端,坏死组织干燥,边界清楚湿性坏疽:好发于肠管、胆囊、子宫、肺,坏死组织湿润、肿胀,边界欠清气性坏疽: 常继发于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 由产气荚膜杆菌引起, 坏死组织内含气泡呈蜂窝状 4)纤维素性坏死( fibrinoid necrosis ):坏死组织呈细丝、颗粒状,似红染的纤维素好发部位: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疾病举例:急进性高血压、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3、结局( 1)局部炎症反应:由细胞坏死诱发 2)溶解吸收:坏死组织溶解后常由淋巴管、血管吸收或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3)分离排除形成缺损:表现为糜烂、溃疡、空洞、瘘管、窦道 4)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 5)包裹、钙化:前者指纤维组织包绕在坏死组织周围,后者指坏死组织中钙盐的沉积三)凋亡( apoptosis):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在基因调空下的程序性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一、再生( regeneration):组织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一)再生的类型1、完全再生:指再生细胞完全恢复原有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不完全再生:经纤维组织发生的再生,又称瘢痕修复二)组织的再生能力1、不稳定细胞( labile cells ):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等2、稳定细胞( stable cells):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3、永久性细胞( permanent cells):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三)各种组织的再生1、上皮组织的再生:( 1)被覆上皮再生:鳞状上皮缺损时,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向缺损中心迁移,先形成单层上皮,后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 2)腺上皮再生:其再生情况以损伤状态而异。
腺上皮缺损腺体基底膜未破坏,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充, 可完全恢复原来腺体结构; 腺体构造(包括基底膜) 完全破坏时则难以再生2、纤维组织的再生: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在刺激作用下分裂、增生3、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软骨起始于软骨膜增生,骨组织再生能力强,可完全修复4、血管的再生:( 1)毛细血管的再生:出芽方式 2)大血管修复:大血管离断需手术吻合,吻合处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生,互相连接,恢复原来内膜结构离断的肌层不易完全再生5、肌肉组织的再生:肌组织再生能力很弱横纹肌肌膜存在、肌纤维未完全断裂时,可恢复其结构;平滑肌有一定的分裂再生能力,主要是通过纤维瘢痕连接;心肌再生能力极弱,一般是瘢痕修复6、神经组织的再生: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外周神经受损时,若与其相连的神经细胞仍然存活, 可完全再生; 若断离两端相隔太远、 两端之间有瘢痕等阻隔等原因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