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12页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地理试题 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30题,共30题60分)、判断题(第31题~第40题,共10题10分)、综合题(第41题~第44题,共4题30分)共三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放在桌面,等待监考员收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上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右上角所粘贴奈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4.答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1、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 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图回答1-4题1.划分三大自然区主要依据是A.气候和地貌 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D.地貌和植被2.B与D分别属于三大自然区中的 A.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原区、东部季风区 D.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3.图中2所代表的重要地理界线相当于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B.600mm年等降水量线C.冬季1月0℃等温线 D.亚热带与热带的分界线4.关于图中C自然区由西向东植被发生更替,说法正确的是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荒漠草原--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森林5.关于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B.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有些区域形成城市群或工业带C.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 D.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比较协调 采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模型试验,可以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合理性。
读下图,回答6~8题 6.为解决当地的生态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①种草护坡 B.②打坝建库 C.③平整土地 D.④修筑梯田7.“平整土地”可以减少 A.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 C.地表水下渗 D.蒸发8.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轮荒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 B.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C.植树造林是重要的工程措施 D.生物措施的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生态红线是指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严格管理的空间边界线下表为2014年南京市部分生态红线区域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9-10题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效益 B.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划定城市边界 C.生态红线区决定南京环境承载力 D.设置红线区将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10.保护生态红线区对南京城市环境的意义 A.调节城市气候,扩大昼夜温差 B.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 D.提高环境自净能力11. 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 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图8为“皖电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12.安徽省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有利地理条件有①煤炭丰富 ②工业基础好 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距离近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13. “皖电东送”工程对输入地地理环境的 影响是A.能源结构趋向单一 B.改善大气环境质量C.加剧用水供需矛盾 D.三大产业均衡发展“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图14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回答14~15题14. “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15.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调整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 表1为“四个国家能源消费构成表(2012年)”据此回答16~17题16.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能源消费 A.石油消费总量最少 B.水电消费总量最少 C.以清洁能源为主 D.煤炭消费比重大17.我国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今后可积极开发利用 A.煤炭、石油 B.核能、水能 C.石油、天然气 D.煤炭、水能图10为“北极地区景观图”,图11为“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10中的景观反映了图11中的环境问题是 A.② B.③ C.④ D.⑤19.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能有效减缓 A.①② B.①④ C.④⑤ D.②⑤根据下表 , 回答20~21题:比 较 项 目长 江 以 南长 江 以 北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比重81%19%土地面积占全国的比重36.5%63.5%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0%33.5%水资源利用率5. 5%63.8%人口7亿5. 5亿耕地占全国的比重1/32/3水资源前景富余1700亿立方米缺水890亿立方米20.表中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分别是 5.5% 和63.8%, 主要是因为A.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浪费严重 B.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C.长江以南地区不存在水资源问题 D.长江以北地区水污染较轻21.下列不可作为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决策依据的是A.北方存在严重的缺水问题 B.南方水资源充足,可以适当调出C.南方多洪涝灾害,水资源太多 D.节水灌溉技术不能完全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读地球水圈中水循环和水体之间补给的示意图(图4),图中数字代表水体循环的环节和水体间的补给关系,据图回答22~23题。
22.图4中,表示水体运动内容基本相同的一组数字是 A.③和⑧ B.⑨和⑤ C.④和⑦ D.②和④23.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采取的植树造林、封山育草等措施主要是为了改善图中的 A.③ B.④图4 C.⑥ D.⑦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16个城市开始试点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图11为海绵城市简图读图回答24~25题图1124.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 增加下渗 B. 减少蒸发 C. 增加地表径流 D. 减少地下径流25. 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① 淡水不足 ② 雨季内涝 ③ 用地紧张 ④ 热岛效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6.2008年7月31日,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京发布, 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A.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界限,明确区域归属27.下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箭头①表示资源 B.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箭头①表示能源 C.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方向在区间调配的是劳动力 D.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方向在区间调配的是信息技术匹兹堡原是美国的毛皮贸易站,后来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据所学知识回答28~30题。
28.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都”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B.资源丰富,交通便利C.光热充足,土壤肥沃 D.人口众多,环境优美29.该城市在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出现明显不协调的阶段A.初期阶段 B.再生阶段 C.成长阶段 D.转型阶段30.该城市在再生阶段采取的措施有①积极整治环境 ②扩大工业规模 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④大力发展传统工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A,错误的在答 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B;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1.坑口电站的建设有助于改善输出地的大气环境质量32.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助于提高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33.要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只要多植树造林就可以实现34.农业文明时期,土地开发强度增大,是人地矛盾最突出的历史阶段35.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要求区域进行因地制宜地开发36.西气东输工程体现了区域间具有差异性和综合性。
37.中国是一个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困扰的国家38.鲁尔区目前面临环境恶化、新兴产业的衰落39.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40.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要注意水质治理和节约用水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30分)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图20为“江苏省各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分布示意图”,图中柱高表示两指标的排名顺序,柱子越高表示排名越靠前 材料二图21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简图”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2分)(2) 江苏各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大体上从苏南向苏北▲;为了充分挖掘苏南、苏中、苏北各地区的发展潜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苏北、苏中地区可以从苏南地区引进▲、 ▲和管理经验等3分)(3) 环境质量是制约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为保护大气环境质量,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在节能减排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