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四的实验报告-带传动.docx
3页星期四的实验报告-带传动 实验二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机械的转矩、转速等机械参数的测量手段 2.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和设计准则的理解 3.通过对滑动曲线(ε —F 曲线)和效率曲线(η—F 曲线)的测定和分析,深刻认识带传动特性、承载能力、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带传动是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因此,带传动需以一定的预紧力F 0紧套在两个带轮上,使带与带轮的接触面上产生正压力工作时,由于带与轮面间的摩擦力作用,使带传动的紧边拉力F 1和松边拉力 F 2不等,两者之差F =F 1-F 2, 即为带的有效拉力,它等于带沿带轮的接触弧上摩擦力的总和F f 在一定条件下,摩擦力有一极限值,如果工作载荷超过极限值,带就在轮面上打滑,传动不能正常工作预紧力F 0愈大,带传动的传动能力愈大 由于带是弹性体,受力不同时带的弹性变形不等紧边拉力大,相应的伸长变形量也大在主动轮上,当带从紧边转到松边时,拉力逐渐降低,带的弹性变形逐渐变小而回缩,带的运动滞后于带轮。
也就是说,带与带轮之间产生了相对滑动而在从动轮上,带从松边转到紧边时,带所受到的拉力逐渐增加,带的弹性变形量也随之增大,带微微向前伸长,带的运动超前于带轮带与带轮间同样也发生相对滑动这种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带与带轮之间的滑动,称为弹性滑动这种弹性滑动在带传动中是不可避免的,其结果是使从动带轮的圆周速度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使传动比不准确,并引起带传动效率的降低以及带本身的磨损 带传动中滑动的程度用滑动率表示,其表达式为 %101)1(1 122121?-=-= n D n D v v v ε (1) 式中 v 1、v 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圆周速度,单位:m/s ; n 1、n 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r/min ; D 1、D 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直径,mm 如图2-1所示,带传动的滑动(曲线1)随着带的有效拉力F 的增大而增大,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滑动曲线当有效拉力F 小于临界点F '点时,滑动率与有效拉力F 成线性关系,带处于弹 性滑动工作状态;当有效拉力F 超过临界点F '点以后,滑动率急剧上升,带处于弹性滑动与打滑同时存在的工作状态。
当有效拉力等于F max 时,滑动率近于直线上升,带处于完全打滑的工作状态图中曲线2为带传动的效率曲线,即表示带传动效率η与有效拉力F 之间关系的曲线当有效拉力增加时,传动效率逐渐提高,当有效拉力F 超过临界点F '点以后,传动效率急剧下降 带传动最合理的状态,应使有效拉力F 等于或稍小于临界点F ',这时带传动的效率最高,滑动率ε =1% ~ 2%, 并且还有余力负担短时间(如启动时)的过载 三、实验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本实验的设备是PC —A 型带传动实验台该实验 1-滑动曲线 2-效率曲线 图2-1 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页 共3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