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考道法真题 我们共同的世界(解析版).docx
24页中考道法真题 我们共同的世界考点1 同住地球村1.(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全面线下举办历久弥新的百年老店、勇立潮头的初创公司、实力雄厚的世界知名企业以及最不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纷纷借助进博会平台进入中国市场这表明( )A.整个世界复杂多变 B.经济全球化顺应历史潮流C.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D.我国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B:分析题文,众多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借助进博会平台进入中国市场,体现了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这表明经济全球化顺应历史潮流;故B符合题意;A:整个世界复杂多变在题干中未得到充分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C: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在题干中也没有相关的明确表述;故C不符合题意;D:我国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在题干中没有直接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2024·福建·中考真题)截至2024年1月底,我国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由贸易协定,自贸“朋友圈”不断扩大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A.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B.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C.构建了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D.体现了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故A符合题意;B: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主要是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对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并非直接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构建了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表述不准确,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是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影响,但不能说构建了全新的格局;故C错误;D:“体现了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说法过于绝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主要是参与协定的国家和地区受益,不能说世界各国都能共享发展成果;故D错误;故本题选A3.(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人文交往合作机制日益完善,一出剧目、一部电影、一本好书,常常就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收获情感共振和心灵互通由此可见( )A.文化多样性,共享多样文化 B.世界多极化,各国相互制约C.经济全球化,各国相互依赖 D.同住地球村,消除文化差异【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A:分析题文,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人文交往合作机制日益完善,通过一出剧目、一部电影、一本好书等文化形式,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收获情感共振和心灵互通。
这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分享和欣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故A符合题意;B:世界多极化强调的是政治格局,材料主要说的是文化交流,与世界多极化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材料重点强调的是文化交流,而非经济方面的相互依赖,“经济全球化,各国相互依赖”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D:“同住地球村,消除文化差异”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尊重文化差异,而不是消除文化差异;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4.(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黑板报上摘录了以下几张资料卡片,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浙江乌镇,一个家庭旅馆正接受来自德国旅客的预订意大利米兰时装表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参赛运动员获得金牌坦桑尼亚的一家电视台正在热播中国的电视剧A.开放互动的世界 B.休戚与共的命运C.走向未来的少年 D.多姿多彩的职业【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的特点A:分析可知,这些资料卡片分别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旅游、文化、体育、传媒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体现了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且相互联系、互动的世界;故A符合题意;B:“休戚与共的命运”强调的是共同的命运和责任,这些资料卡片没有重点突出这方面;故B不符合题意;C:“走向未来的少年”与这些内容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多姿多彩的职业”也不是这些资料所主要体现的主题;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5.(2024·重庆·中考真题)一部春秋时期的《道德经》,寥寥五千字,其精神世界却浩瀚无穷它全面论述了老子的修身、治国、用兵、养生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道德经》经典名句,如“治大国若烹小鲜”“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等,用以阐述治国理政、大国外交之道时至今日.老子的道家思想在全球学术界都引发着广泛关注和共鸣,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④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文化、正确面对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①:《道德经》作为春秋时期的经典,至今仍有重要价值,启示我们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故①说法正确;②: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道德经》名句阐述治国理政等,体现了对其的创造性运用,启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故②说法正确;③:老子的道家思想在全球学术界都引发着广泛关注和共鸣,这启示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故③说法正确;④: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应是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继承,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6.(2024·贵州黔南·中考真题)仔细观察下图,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你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三项数据的变化?(2)上图侧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哪一表现?并简要谈谈这一表现带来的影响答案】(1)①2019年至2023年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总体数值变化②2019年至2023年货物进口额的数值变化③2019年至2023年货物出口额的数值变化2)上图侧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中贸易全球化的表现 贸易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 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提高了生活水平加强了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联系,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 消极影响: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在贸易中往往占据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可能面临贸易逆差和经济依赖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构成威胁可能导致一些国家的产业受到冲击,造成失业和经济不稳定分析】考点考查:经济全球化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货物进出口总额→可链接2019年至2023年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总体数值变化关键词②:货物进口额→可链接2019年至2023年货物进口额的数值变化关键词③:货物出口额→可链接2019年至2023年货物出口额的数值变化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小问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货物进出口→可链接贸易全球化;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7.(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藏粮于技 夯实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全国粮食总产量情况注:①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80%以上;②2023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粮食安全线是人均400公斤1)从上述图表(含注)中可以获取哪些经济信息?材料二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
现阶段,种子技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坚持以我为主,加强种子自主研发,提高国产种子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2)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要以加强种子自主研发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答案】(1)2012年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增长,全国粮食总产量不断提高,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世界粮食安全线,说明我国实现了粮食的自给;但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2)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粮食种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加强种子自主研发,是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选择分析】考点考查:科技现状、建设科技强国、国际竞争的实质、总体国家安全观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科技现状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2012年以米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情况;2012年以来全国粮食总产量情况→可链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增长,全国粮食总产量不断提高,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关键词②:2023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粮食安全线是人均400公斤→可链接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世界粮食安全线,说明我国实现了粮食的自给;关键词③: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80%以上→可链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建设科技强国、国际竞争的实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坚持以我为主,加强种子自主研发→可链接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关键词②:种子技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可链接国际竞争的实质;关键词③: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可链接加强种子自主研发,是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选择;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考点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2024·河南·中考真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只有各国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下列新华社评出的2023年国际要闻能体现这段话主旨的是( )A.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启新程B.气候变化加剧威胁全球可持续发展C.巴以冲突凸显国际形势加剧动荡D.日本在反对声中启动核污染水排海【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体现了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符合各国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理念,有助于实现持久繁荣和安全保障;故A符合题意;B:气候变化加剧威胁全球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而非重点体现各国之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