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基基础检测低应变检测考试试题与答案讲课稿.doc

37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394079550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5M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填空题1、基桩的定义为 2、低应变检测的目的是 与 3、定应变法检测时,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且不小于4、低应变信号时域时间长度应在 2L/c 时刻后延续不少于 ,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 5、低应变检测时,激振方向应 桩轴线方向6、低应变检测时,应保证桩顶面 、 7、低应变检测时受检桩宜布置 到 个测点,每个测点记录有效信号不宜少于 个8、某桩低应变检测不同检测点多次实测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差, 应 9、当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确时,应在地基条件、桩型、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中选取不少于 根Ⅰ类桩的桩身波速值计算平均值10、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是反应 、 以及的综合定性指标11、低应变完整性检测可以判定桩身缺陷的 与 12、低应变检测时,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 ,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选为距桩中心 半径处13、低应变检测时,空心桩的激振点位置与传感器位置宜在 ,且与桩中心形成夹角宜为 14、为获得较长桩桩底或深部缺陷信号,激振锤质量宜 ,锤头刚度宜 15、低应变桩身完整性判定可采用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以 为主16、对低应变检测,“波形呈现低频大振幅衰减振动,无桩底反射波”描述的是类桩。

      17、低应变完整性类别划分除需考虑缺陷位置、程度以外,还需要考虑、 、 、 18、低应变检测时,发现多次反射现象出现,一般表明缺陷在 19、为保证基桩检测数据的 与 ,检测所用计量器具必须送至只供学习与交流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法定计量检测单位进行定期检定二、简答题1、简述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答: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是: 在桩顶进行竖向激振, 弹性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在桩身阻抗存在明显变化界面处(桩底、断桩或较大缺陷)产生反射波,经仪器接收与数据处理, 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 据此判断桩身完整性2、现有一钻孔灌注桩需要进行低应变检测,请简述现场检测步骤答: 1、凿去桩顶浮浆与松散、破损部分,露出坚硬混凝土表面,并保证无积水或妨碍检测的主筋2、激振点选择桩中心,传感器安装位置为距桩中心 2/3 处3、使用耦合剂将传感器与桩顶面垂直安装4、根据桩径大小,沿桩心对称分布 2~4 个测点,每个测点记录至少 3 个3、请简述进行低应变检测的桩应满足哪些基本现场条件 、答: 1、桩身混凝土强度应大于设计强度的 70%,且不低于 15MPa2、桩头材料、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

      3、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垂直三、计算题1、某工程有两种桩型, A 桩为钻孔灌注桩, C20,桩径为 0.8m,桩长为 20m,波速为 3500m/s;B 桩为混凝土预制桩, C40,桩长 32m,波速为 4000m/s请分析这两根桩缺陷深度与严重程度只供学习与交流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2、某工程灌注桩施工记录桩长为 28m,混凝土等级为 C30,波速为 3500m/s,该桩波形如下图, t1=4ms、t2=10ms,试分析该桩完整性1ms=0.001s)答:在 t1 时刻深度: L1=0.004 ×3500 ÷ 2=7m在 t2 时刻深度: L2=0.01 × 3500÷ 2=17.5m,显然不是桩底反射或者 t1 时刻的二次反射故该桩 7m 处存在轻微缺陷, 17.5m 处存在较严重缺陷3、某灌注桩桩长为 40m,桩径为 1m工程检测实际波速为 3600m/s实测波形图如下, t1=5.2ms、 t2=10.4ms,试判断该桩有无缺陷,如果有请判断位置答:从实测波形分析,反射波波形幅值明显较高,且在 5.2ms 处与 10.4ms 处出现,呈倍数关系,二次反射明显。

      该桩无桩底反射信号,说明缺陷比较严重,缺陷位置约在 L=0.052×3600 ÷ 2=9.36m 左右只供学习与交流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填空题1、基桩的定义为 桩基础中的单桩 2、低应变检测的目的是 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 与 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3、定应变法检测时,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且不小于15MPa5、低应变信号时域时间长度应在 2L/c 时刻后延续不少于 5ms ,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 2000Hz 5、低应变检测时,激振方向应 垂直于 桩轴线方向6、低应变检测时,应保证桩顶面 平整 、 密实 7、低应变检测时受检桩宜布置 2 到 4 个测点,每个测点记录有效信号不宜少于3个9、低应变检测时出现不同检测点多次实测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差情况, 应 增加检测点数量 9、当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确时,应在地基条件、桩型、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中选取不少于 5 根Ⅰ类桩的桩身波速值计算平均值11、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是反应 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 、桩身材料密实性 以及桩身材料连续性 的综合定性指标11、低应变完整性检测可以判定桩身缺陷的 程度 与 位置 。

      12、低应变检测时, 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 桩中心 ,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选为距桩中心 三分之二 半径处13、低应变检测时, 空心桩的激振点位置与传感器位置宜在 同一水平面上 ,且与桩中心形成夹角宜为 90° 14、为获得较长桩桩底或深部缺陷信号,激振锤质量宜 大 ,锤头刚度宜 小 15、低应变桩身完整性判定可采用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以 时域分析 为主16、对低应变检测,“波形呈现低频大振幅衰减振动, 无桩底反射波”描述的是 Ⅳ类桩17、低应变完整性类别划分除需考虑缺陷位置、程度以外,还需要考虑 地质条件 、 设计条件 、 施工情况 、 当地经验 18、低应变检测时,发现多次反射现象出现,一般表明缺陷在 较浅部位 只供学习与交流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9、为保证基桩检测数据的 可靠性 与 可追溯性 ,检测所用计量器具必须送至法定计量检测单位进行定期检定二、简答题1、简述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答: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是: 在桩顶进行竖向激振, 弹性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在桩身阻抗存在明显变化界面处(桩底、断桩或较大缺陷)产生反射波,经仪器接收与数据处理, 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 据此判断桩身完整性。

      2、现有一钻孔灌注桩需要进行低应变检测,请简述现场检测步骤答: 1、凿去桩顶浮浆与松散、破损部分,露出坚硬混凝土表面,并保证无积水或妨碍检测的主筋2、激振点选择桩中心,传感器安装位置为距桩中心 2/3 处3、使用耦合剂将传感器与桩顶面垂直安装4、根据桩径大小,沿桩心对称分布 2~4 个测点,每个测点记录至少 3 个有效波形3、请简述进行低应变检测的桩应满足哪些基本现场条件 、答: 1、桩身混凝土强度应大于设计强度的 70%,且不低于 15MPa2、桩头材料、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3、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垂直四、计算题1、某工程有两种桩型, A 桩为钻孔灌注桩, C20,桩径为 0.8m,桩长为 20m,波速为 3500m/s;B 桩为混凝土预制桩, C40,桩长 32m,波速为 4000m/s请分析这两根桩缺陷深度与严重程度只供学习与交流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答: A 桩:从时域曲线可以看到桩底反射,约在桩身 5m 处存在轻微缺陷B 桩:时域曲线看不见桩底反射, 缺陷约在桩身 8m 处且出现二次反射, 缺陷较严重2、某工程灌注桩施工记录桩长为 28m,混凝土等级为 C30,波速为 3500m/s,该桩波形如下图, t1=4ms、t2=10ms,试分析该桩完整性。

      1ms=0.001s)答:在 t1 时刻深度: L1=0.004 ×3500 ÷ 2=7m在 t2 时刻深度: L2=0.01 × 3500÷ 2=17.5m,显然不是桩底反射或者 t1 时刻的二次反射故该桩 7m 处存在轻微缺陷, 17.5m 处存在较严重缺陷3、某灌注桩桩长为 40m,桩径为 1m工程检测实际波速为 3600m/s实测波形图如下, t1=5.2ms、 t2=10.4ms,试判断该桩有无缺陷,如果有请判断位置答:从实测波形分析,反射波波形幅值明显较高,且在 5.2ms 处与 10.4ms 处出现,呈倍数关系,二次反射明显该桩无桩底反射信号,说明缺陷比较严重,缺陷位置约在 L=0.052×3600 ÷ 2=9.36m 左右只供学习与交流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地基基础工程检测人员考核》试卷姓名:得分:一、静载试验部份 (40分)(一) 填空题 (10 分,每题 1 分, 1 题有 2 个空格时,每格计0.5 分)1、在我国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JGJ/106-2003 规范中规定: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试桩提供的常用反力形式有哪几种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横梁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 。

      2、从成桩到开始静载试验的间歇时间,在桩身 混凝土强度 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于砂类土不应少于 7 天;对于饱和粘性土不应少于 25天3、在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中,若采用天然地基提供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