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狼牙山五壮士 第2课时.docx
3页教 学 设 计课 题狼牙山五壮士年 级六年级课 时第2课时备 课 人教材分析(重点、难点)《狼牙山五壮士》选自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本单元所体现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教学重点: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读写结合,练习写作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复习生词,回顾课文3.在阅读中继续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4.结合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练习写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风萧萧兮兮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把思绪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一次走进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五位壮士的壮志豪情齐读课题二、复习字词上一课,我们读了课文,请大家拿出听写本听写词语:昂首挺胸 壮烈豪迈 坚强不屈 气壮山河 斩钉截铁横七竖八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滚落山谷 坠入山涧(反馈,修改)2.(出示)再读读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第一组词语是褒义词,描写我们的战士,第二组词语是贬义词描写的是敌人总结:作者在写作上是有讲究的,一褒一贬,爱憎分明!三、回顾画面1.读着这样两组词语,我们仿佛又看到五壮士与敌人战斗的壮烈画面。
2.谁来带大家回顾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那么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呢?(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四、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1.上一节课,我们细品了第二个画面“痛击敌人”,在这个画面中,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作者既关注了五位战士战斗的整体性又写出了他们的个体差异性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遥远的战斗场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他们的特点学生读)2.这个自然段写了五位壮士与敌人直接交战的场面,课文还有哪个画面写出了五位壮士直接与敌人交战的画面呢?(顶峰歼敌)仔细读读这两个画面的描写,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痛击敌人”这个画面连点成面,点面结合,“顶峰歼敌”这个画面主要写了马宝玉是如何与日寇战斗的更多的是点的描写3.扣住“抢”“夺”“举”“砸”等动词指导朗读,体会五壮士的有勇有谋4.五位战士在顶峰英勇杀敌,可毕竟寡不敌众、势单力薄很快他们弹已尽,路已绝狼牙山上最壮烈的一幕,在棋盘陀顶峰展开,请大家读读课文的最后段话,你觉得哪些画面可以定位成永久的浮雕?5.出示课文插图,让我们一起把画面呈现出来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6.教师板书:屹立屹”是什么偏旁?(山字旁)看到山,你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总结:山是沉稳的、雄壮的、巍峨的作者用“屹立”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五壮士的群像他们屹立在山顶上,也仿佛屹立在我们的心中再次指导朗读)总结全文写作特点:这篇课文,面的描写让壮士形象顶天立地,点的描写让壮士形象栩栩如生点面结合,把读者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让人物血肉丰满、呼之欲出,令人肃然起敬!五、读写结合,指导写作1.(出示插图)课件上出示五壮士的名字这是五个人的团队,此时此刻,狼牙山顶峰屹立着的是五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手指句子: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是面的描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的站立姿势,他们的表情、动作,如果让你拿起笔来把五位战士屹立的姿势展开来写一写,你会怎么写呢2.练习写作: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3.反馈总结六、全文总结五位壮士,五座丰碑,头顶蓝天,脚踩巨石。
他们和狼牙山融为一体,永远屹立在狼牙山上,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上易水千古悲壮士,狼山万世颂英雄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板书设计狼牙山五壮士屹立点面结合教学资源(课件、教具)课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