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修订稿).doc
13页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修订稿)为进一步规范全区中小学的教学工作,加强全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的科学化管理,对教发 [2003]32号文件《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予以修订一、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情况的分析;完成教 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教学活动安排;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计划及教学进度等学校教学计划由业务校长(或教导主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开学前制定 经校委会审定后,于开学前传达到各任课教师二) 学校教研组教学计划由教研组长制定经教师讨论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 审定执行三) 年级学科组教学计划由备课组长制定同年级同学科2人以上(含2人),要制 定年级学科教学计划四) 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要面向实际,注重实效, 操作性要强校长负责检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业务校长和教导主任负责检查教研组、备 课组计划的落实情况,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检查任课教师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乡 镇(街道)教研室每学期对所辖中小学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进行一次集中检查二、备课教师的备课要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 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在“五备”的基础上,写岀单元备课和课时教案。
单元备课”、 “课时教案”和集体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如下:(—)基本内容1、 单元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单元名称、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重点、难点、 学生情况分析、课时划分等2、 课时教案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兼顾“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具、教 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反思与重建等教学过程是课时教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安排、 时间分配等要特别注意预习环节的设计,特别注意上课伊始对上节内容的检查,特别 注意预留较充分的课内练习和作业训练时间二)基本要求1、 单元备课要重点突岀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及其重点、难点2、 课时教案要完整详实,注重实效要体现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科学性和教学改 革的连续性通过设计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体现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主动 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写好该课堂教学的“反 思与重建”坚决禁止抄袭他人教案和照抄教参3、 教案的形式可灵活多样,突岀实效性4、 语文教师应有作文备课,提倡教师写下水文。
5、 备课实行区、校(乡镇、街道)、教师个体三级联动备课制度区教研室成立各学 段各学科中心备课组,负责区级学科集体备课,每月活动一次区属中小学、乡镇(街 道)中学、中心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每年级2人以上(含2人)者, 学校成立年级学科备课组,每单元或章节集体备课一次;乡镇(街道)小学由乡镇(街 道)教研室组织年级学科备课,每月活动一次主要是针对区级第一次学科集体备课, 依据本校(乡镇、街道)的实际进行二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三定”,即定 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 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在区、校(乡镇、街道)两级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第 三次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备课6、 教研组长负责教师单元备课、课时教案、年级学科备课的日常检查工作,实行年级 学科组长签字认定制度三、上课(-)强化课堂教学的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上课前必须按照课程标准和教 材的要求,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准备好本课需用的实验仪器、教具、挂图、多媒体 课件及电化教学设备等上课前关闭等一切通讯手段课堂上,不得随意离开,不 得抽烟,不得干私活,不得看闲书,不得与外界人员闲谈,并禁止外人进课堂干扰师生 上课。
教师必须于上课铃响前2分钟到教室,准时授课,严禁迟到;下课铃响,及时下 课,不得拖堂,确保学生的课间休息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二)组织教学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维持好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学中要 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使 所有学生集中精力、认真思考要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注重学生思维方法、解题思路等方面的训练三) 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课型,必须做好课前预习或复习检查复习要紧扣教学内 容,检查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及时做岀公正的评价要鼓励学生 敢于质疑,善于研究讨论问题,对学生多鼓励,严禁讽刺挖苦学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 预习、写课堂笔记、及时复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认真思考、正确读写等良好的学 习习惯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作业四) 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念,贯彻“多维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原则积极稳妥地进 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做到探究式学习与接收式学习的有机结合五) 要注意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模式,恰当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课 堂教学效益。
六) 教师衣着要整洁、朴素,不得穿背心、短裤、拖鞋进入课堂,不得体罚和变相体 罚学生;教学用语要简练、准确、有条理,要使用普通话;板书必须规范,严禁随意乱 画,严禁写错别字三字一话”的训练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七) 严禁将学生的自习课变成教师的讲授课,自习课要有教师,维持好自习纪律四、作业的设置与批改(一)作业的设置:1、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凡应设置作业的学科一定要设置作业各科作业从形式上分 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三种从时间上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科学设置 作业,把握好作业设置的质、量、度,坚决禁止以机械重复的作业题挤压学生的错误做 法课堂作业要确保课内完成,课外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2、 作业的数量:(1 )课堂作业数量的规定小学段:语文:1-5年级均设语文作业,基本篇目1课1次作业一、二年级用铅笔书写,三、 四、五年级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作文:二年级设写话本,铅笔书写,写话每学期不少 于10次;三、四、五年级设大小作文本,钢笔或圆珠笔书写,每学期大、小作文各8 次数学:每周作业4_5次一年级上学期设田字格演草本,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设 横格小演草本,铅笔书写;三、四、五年级的作业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英语:设口语、听力和书面作业二种涉及书面作业的年级,每课1次作业思想品德、社会、劳动、音乐、健康等学科不设书面作业;自然学科每课1次作业; 美术各年级均设图画本,每周不少于1次作业初中段:语文:基础知识作业基本篇目每课1次,作业量应当不少于课后习题总量的2/3o大 作文、小作文每学期各8次小作文以与教材配套的片断训练为主数学:初一、初二每周4次;初三每周3次;初四每周2次各年级每次作业的数 量不少于3个题英语:初一、初二每周4次;初三每周3次;初四每周2次各年级每次作业的数 量不得少于5个题物理:初三、初四每周2次每次作业不少于2个题化学:初三、初四每周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其它学科的书面课堂作业数量,原则上每周1-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高中段:各科作业的设置按照有关规定执行2 )课外作业数量的规定课外作业每天作业量和所用时间要严格按规定执行小学一年级不布置书面课外作业, 其它年级每天的课外作业总量要求是:二、三年级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 5分钟,五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各科课外作业的总量每天控制在1.5小时;高中各 科课外作业的总量每天控制在2小时3、作业的质量:(1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2)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