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0-《人间词话》十则.doc
4页整体把握 ①将《人间词话》十则标明序号 ②齐读《人间词话》第一则―第六则 王国维评价《 天净沙》 “纯是天籁” 《天净沙 ??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 第一步,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 第二步,要苦思苦想,孜孜以求,无怨无悔;第三步,才是在上下求索中顿悟,犹如在人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豁然开朗,在艺术上或学术上做出独有的贡献 ? * 《人间词话》十则 王国维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大师之光 王国维(1877――1927) ,字静安,浙江海宁人, 晚清秀才 国学大师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翻译理论家和文艺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是我国近代美学史上融中西美学为一体的第一人 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 著有《 宋元戏曲考》 、 《人间词话》等作品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作于 1908~1910 年,是王国维文学批评著述中最为人重视的一部作品, 是接受西洋美学思想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他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影响深远 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 《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 ――《傅雷家书》 第一则 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这句话什么意思? 一首词是要以有没有境界为最高标准的 何为境界?请从第五则中找出王国维对 “境界”内涵的阐释 5.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包含二层意思: 1.景物、感情是构成境界的两个要素 2.情景要真 对于境界,王国维有没有具体的结合诗词句子的解说?请在第六则里找找看? 6. “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 ,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宋祁 《玉楼春》为什么“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玉楼春 宋祁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闹”字不仅写出了红杏的众多和纷繁,用通感的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地传达出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蓬勃春意的“真切景物” ,又传达出诗人喜迎春色欢愉的心灵情绪和意趣这样的“真挚感情” 。
张先的《天仙子 》为什么“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天仙子(下阕) 张先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弄”字,含有“嬉戏” 、 “抚弄”之意, “顾影自怜”之态,细致描绘出微风中,云开月出,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及春色阑珊的惋惜――“景真” 、 “情真” 在学过的诗词《苏 幕 遮》中找出一例“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的例子吗? 苏 幕 遮―周邦彦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一片片紧贴水面的圆荷,在微风的吹拂下,缓缓地升起,绿罗裙一般地摇曳,叶的柔媚,茎的修长挺拔,亭亭玉立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把词人由郁闷、烦躁转为欢快喜悦的心情表现出来小结 “境界”是《人间词话》的核心,支配其他论点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第五、六则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的角度阐释“境界” 那么何为“境界”? 综上所析,就是真切生动地表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从而拓宽诗词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疆域。
第二则 “造境”即“虚构之境” ,由理想家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写境”即“写实之境” ,由写实家按其客观“自然”描写而成,贴近于现实王国维指出,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 ,即理想主义终归是以现实为依据的, “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 ,即现实主义必然会有自己的理想 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 “造境” “写境 ”的联系和渗透: “造境”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 “写境”并非是照搬自然,而必须用审美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 实质上强调了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这一观点与我国传统的“虚实”论有关,并受到西方美学观的影响,较为精辟地论述了“写实”与“理想”两派(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派)的特点、区别和联系 第三、四则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之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4.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何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什么区别? 有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句:描绘的是落花飘零之景,在独立黄昏、惜春伤逝的“我”的眼中,外物被染上了无可奈何的伤感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句:描绘的是春寒料峭、杜鹃泣血、夕阳西下之景,在羁旅漂泊的“我”眼里,外物呈现出孤独凄婉的色彩 可见,当主体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观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时所营造出来的境界,是“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句:表面上只有写景,实际上陶渊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闲适之情融化于景中,隐藏其下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句:表面上只有写景,但元好问的离别之情也融于景中 这两句都描绘出一种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的浑然物化之境。
可见,当诗人为外物所吸引而达到宁静忘我的状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外物,外物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于诗人眼底时,所营造出来的与物俱化的境界,是“无我之境” 区别小结 标 准 有我之境 观物方式 审美感觉 无我之境 以我观物 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以物观物 于静中得之 宏壮 优美 情在景上,有我之境寓景于情,见情 情在景下,无我之境寓情于景,见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否有高下之分?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创造有难易之别相对来说,人都有生活之欲,往往带着“我”的意志观物作品总是带着主观色彩,所以“写有我之境者多” ;而能达到物我浑然境地的“无我之境” ,就较为难得, “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不过,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乃“壮美”与“优美”之别,都能给人以美感 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 ) 属“无我之境”的是: (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AD BC 小结 第二则从创作方法角度谈“境界” ,精辟地论述了“写实(写境) ”与“理想(造境) ”两派的特点、区别与联系。
第三、四则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境界” ,分析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第七则 7.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种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遂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在此则中谈的是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注意后天修养,进行长期艰苦的探索,并且具备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话中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 阐释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的含义 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这是第一阶段 阐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的含义 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苦思苦想,孜孜以求,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的献身精神,就像热恋中的情人一样无怨无悔这是第二阶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