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考点5文言句式与断句翻译.ppt
109页语 文语 文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高考典题探究考势高端观察考点知识经纬全程演练方阵考纲诠解透析考点5 文言句式与断句翻 译近几年,高考语文对文言文句式与断句翻译的考查,形 式多样,内容丰富特别是文言文主观翻译题增加了翻译 的文字量,分值由5分增加到8分,甚至10分这一调整对 考生综合表达和转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近几年的 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重点是对全句的理解,命 题人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 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 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答题方法, 做好充分的应试准备,相信你一定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势, 胜利一定属于你,成功一定属于你!提升精练跨越导练巩固专练2010年《语文考试大纲》规定:考生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 力层级为B级 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 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考查,指能根据上下文的 语境正确理解与辨析句式的特点,从而准确推测句意文言文句式 和用法尽管很少作为考查要点直接设题,但它是解读所在文句的关 键,可以用翻译的形式来考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判断句等 文言文特殊句式。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一种综合性的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 识的综合运用它一般是以全面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意为前提的 高考试题要求直译,字字落实到位,也就是正确分析翻译文章中的 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把握好句子特定的语气与句式,从 而做出正确的翻译提升精练跨越导练巩固专练例1 [2009年高考广东卷](原文见本书第59页)完成(1)~(2) 题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 迪 贤 相 也 方 仁 宗 初 立 章 献 临 朝 颇 挟 其 才 将 有 专 制 之 患 迪 正 色 危 言 能 使 宦 官 近 习 不 敢 窥 觎 而 仁 宗 君 德 日 就 章 献 亦 全 令 名 古 人 所 谓 社 稷 臣 于 斯 见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 力层级B提升精练跨越导练巩固专练(1)给文言文段断句,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文言文的有 效手段之一。
需要断句的内容是一段汇总评价的文字,细心的 考生从第一句“李迪/贤相也”即可推知《宋史》中这段文字 原本评价的是四个人,但考题作了剪裁,只留下李迪的部分完成这道题,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利用文言 文判断句式的特点来判断如第一句“李迪/贤相也”,这种句 式在中学教材中比较常见,考生应该不会陌生第二,利用标 志性的词语来判断如第一句后面有一个标志性的状语提起词 “方”,可以理解为“当……的时候”,这个词一直管到“仁 宗初立”处第三,利用专有名词和动词作判断,断句的问题 基本上就解决了本题“仁宗初立”后面的文字中出现的专有 名词(加下划线)和动词(加点)见下文: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 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 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第四,由于理解的不同 ,有些地方断与不断均可,如在文段中“李迪/贤相也”和“能 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两句的中间可断可不断此外,由于这 类题目在评改时往往不会因1处错误即被扣分,所以如果对个别 没有把握的断句之处,不断比断开更能实现有效得分提升精练跨越导练巩固专练(2)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也是考查考生是否读懂文言 文的有效手段之一。
文言翻译客观成分较强,答题时一定要 根据原文内容,尽量采用直译的方法,对文句进行准确翻译 ,不能任意扩充或想象,要求字字落实,兼顾词法、句法要 求当然,由于文言文的翻译也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所以 在对考生的要求上,也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具体翻译时, 允许语言转换的多样化,如“然甚壮其意”既可译为“但是 非常赞赏他的志向”,也可以译为“但是认为他的胸襟很豪 迈”,这主要是由对“壮”的形容词意动用法在翻译中的处 理方式不同所造成的今年的广东试题要求考生翻译两个句 子,强调“大意”的把握,每小题译对大意,即给2分,与 去年一致大意”在近两年的高考评卷场上,通常都会落 实到个别实词、虚词或句式上关于“大意”的点该如何给 分,阅卷场各有明确的评分细则来规定 文言文翻译的基础是理解,而对文意的理解又直接取决于 对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理解解答这道试题的关键是掌握其中 的实词、虚词及文言特殊句式评分参考中对译出全句大意 与译出关键词语分别作了要求,并各赋予2分和1分提升精练跨越导练巩固专练第①句中的关键词是“向”,“向”是副词,解作“从前, 过去”,译为“以前、之前、曾经、当初、向来、一向、从来 、一直、一直以来”等也算对。
该义项曾在初中课文《桃花源 记》“寻向所志”“便扶向路”中出现过,考生应不会陌生 其余的部分,译对大意即可译文大意,要注意三个主要考察 点,即讲话的口吻、“预”、“殆过”从句式上看,这句话 属省略句,但在设计得分点时,没有把句式作为得分点 第②句中的关键词是“诏”,“诏”是名词,原意为诏书, 该义项曾在粤教版必修5《陈情表》“诏书将下”中出现过,考 生应不陌生;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皇帝下令”,译为“ 下诏、下诏令、下诏书、诏令、诏书、宣诏、诏示”也算对 其余的部分,译对大意即可译文大意,也要注意三个主要考 查点,即两个小句的主语都应是“皇帝”从句式上看,全句 无特殊句式答案】(1)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 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 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①(太后)对李迪说:“您从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大事, 大概错了②皇帝下令不允许,但是非常赞赏他的志向或 :皇帝下令不同意,但是认为他的胸襟很豪迈)提升精练跨越导练巩固专练例2 [2009年高考全国课标卷](原文见本书第58页)把文 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 不可复支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升精练跨越导练巩固专练【解析】文言文翻译的基础是理解,而对文中实词与虚词的 理解又直接关系到对文意的理解评分参考中对译出全句大意 与译出关键的词语分别作了要求,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大意 ”中包括对实词与虚词,特别是对虚词理解的要求;“关键词 语”则主要侧重于对实词的理解上2009年的情况是,关键词 语的赋分要略高于大意,这就对实词的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1)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凡、圮坏、法”三处凡”是 总共的意思,这很好理解圮坏”中的“圮”与“坏”都是 毁坏、倒塌的意思,这里指城墙倒塌法”指法度,“合法 ”即指合于法度,译为中规中矩这道题有些难度第(2)小题 中的关键词语也有三处:“勒、通衢、填”勒”当率领讲 ,考生应当能够理解通衢”指四通八达的路,译文中用大 街要道之意这道题既是考查考生评价作品的能力,也是为下 一题评价作者思想感情作铺垫。
【答案】(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大多毁坏,朱昭凭着才智 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 明,尸体塞满街道,无法通行提升精练跨越导练巩固专练文言文断句主要考查考生文言语感和对句、段、篇内容的 大致理解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一样,必须通过背诵一 定数量的文章,去积累语言,掌握文言文的字、词和句式, 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语感古人多用“之”、“乎”、“者 ”、“也”等虚词来表示停顿这些虚词各有作用,不同的 虚词表示不同的标点,一般也有规律可循,有段口诀:“曰 ”后冒(:),“哉”后叹(!),“盖、夫”大多在句首,“ 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 耳”后面画圈圈(),“者、也”作用表停顿,或句()或 逗(,)酌情看如果不了解这些虚词的作用,在阅读时就有 可能错误地理解语义,这样会影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文言文翻译,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改 用现代汉语表述 命题者在设题时,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含有特殊句式的句 子,其中也可能包含一些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以便于 设置采分点,对于这一点,我们要高度重视。
提升精练跨越导练巩固专练文言翻译,首先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所 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 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 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将意译 作为辅助手段 文言文翻译要求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 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 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 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是 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 文的写作风格 考生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要注意强化两个意识:①语境意识 ,即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整体翻译②分点意识 ,每一个知识点往往是0.5分,句式或修辞表达点1分,切忌笼 统应付,应当注意逐一落实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 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就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 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 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完全文后,再通读 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提升精练跨越导练巩固专练近两年来,高考语文对于文言文句式及断句翻译的考查, 越来越显示出考查的综合性与前瞻性在取材上都选用了较 为浅易的文言文,分别考查考生在掌握实词词义、虚词用法 、翻译文句等方面的水平与能力;所有考题,均严格遵循《 考试大纲》中有关“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层级的规 定考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断句题,又有翻译题 ,还有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文言文句式及词类活用的 一般情况下,各地高考卷文言翻译的分值都保持在8分到10 分之间,即两三个翻译题从选文上来看,全国课标卷及其 他课标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历经“固定”、“灵活”的模式 “固定”指选文从汉朝至明朝的史书里的人物传记中节选, 字数在600左右;“灵活”指近年来开始打破了传统的人物传 记的选材方式,文言文的选材范围越来越广,不再是“二十 四史”中的“史传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了提升精练跨越导练巩固专练近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对重点实词考查重心的转移古今异义的考查,逐渐 减少;一词多义,综合考查;词类活用,不断趋热,明暗两 考,以暗为主古今异义,过去是热点,近两年有递减趋势 ,偶尔单独设题,大多与实词一起综合考查。
一词多义,重 在考查虚词,也在实词与文言文翻译题中综合考查词类活 用,是目前命题专家看好,也是文言文材料中大量出现的知 识点,大部分在实词与文言文翻译题中出现,尤其是文言文 翻译中,因此,实际上考文言文翻译就变相考查了词类活用 复习时宜重点掌握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 和意动用法等提升精练跨越导练巩固专练三是考查翻译时,关注特殊语法现象翻译文言文最需要注 意的是始终牢记以语境为中心,特别是对多义词义项的选择 当然更应注意句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 文句式和偏义复词等 文言文断句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