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69787045
  • 上传时间:2023-11-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3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Chapl1生态学基本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 关系的科学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有机体及其与周围环境间的关系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利用数学方法 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Chap21生境与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分类2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综合性;非等价性;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两者之间的关系;阶段性和限定性3李比希的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因素的营养元素”,后人 称之为Liebig最小因子定律要在实践中应用最小因子定律,还必须补充两点:一是 Liebig定律只能严格地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是处于平衡的情 况下才适用;二是要考虑因子间的替代作用4植物的内调节稳态负反馈5生物的趋同和趋异生态型概念生活型概念Chap41生态对策【大题】:是指任何生物对某一特定的生态压力下,都可能采用有利于种生 存和发展的对策在生态对策上,生物种对生态环境总的适应对策,必然表现在各个 方面主要有:(1) 生殖对策:不同类型的生物采取不同的生殖对策有些生物把较多的能量用 于营养生长,而用于生殖的能量较少,因此这些生物的生殖能力就比较低。

      而另一些 生物则把更多的能量用于生殖,以便产生大量的种子,这些植物所占有的生境往往是 不太稳定的2) 生活史对策:分R对策和K对策R对策的种群通常是短命的,其生殖率很高, 要以产生大量的后代,但后代存活率低,发育快;早熟,成年个体小及寿命短且单次 生殖多而小的后代,一旦环境条件转好就会以其高增长率 R迅速恢复种群,使物种得以 生存而K对策的种群通常是寿命长,种群数量稳定,竞争能力强;生物个体大,但 生殖力弱,只能产生很少的种;亲代对子代提供良好的庇护;该对策适应于可预测的 稳定环境,一旦受损很难恢复甚至可能灭绝2林木种群的生态对策 找不到 3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密度效应关于植物的物种内的密度效应,目前有两个基本规律: 1.最后产量恒定法则2. -3/2自疏法则Chap51最后量恒算法则,植物: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密度如何,最 后产量总是基本一样的3/2自疏法则,植物: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增加,这不仅影响到植物个体大小,重量,也关系到植物的存活率,所以就有植物自疏现象的发生2竞争的类型利用性竞争干扰性竞争3lotka-voterra种间竞争模型4结果评价种类竞争和种间竞争指标5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 功能关系与作用。

      6竞争释放:在缺乏竞争者而导致竞争减弱时,物种会扩展其实际生态位,这就称竞 争释放7性状替换:竞争导致的生态位收缩会导致形态形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形状替 换Chap61群落成员的性质分析乔木层典型样地的标准样方调查2种的多盖度估计-bram-blauquet等级3综合数量指标-种的重要值:研究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是相对 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的总和其值一般介于0〜300之间4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层片结构生活型系统-高位牙植物生活型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对气候适应的结果-四类植物气候层片群落的结构单元: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 成的它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它所包含的种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 并且具有一定的小环境,这种小环境是构成植物群落环境的一部分层片的特点4点: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每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小环境每一个层片具有时空变化特征每一个层片都具有相对独立性*群落交错区:昆虫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区特征:首先,它是多种要素的联合作用和转换 区,各要素相互作用强烈,常是非线性现象显示区和突变发生区,也常是生物多样性 较高的区域;其次,这里的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弱,对外力的阻抗相对较低,界面区 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可能性很小;最后,这里的生态环境的变化速度 快,空间迁移能力强,因而造成生态系统恢复的困难。

      边缘效应:在两个或两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 因子(可能是物质、能量、信息、时机或地域)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用而引起 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和多样性等)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亦称 周边效应Chap7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物种多样性【综合性,多样性指数: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 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 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 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多样性指数:用来测 度分类单元多样程度和考察每一单元相对多度的指数常用的有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等物 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 性;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称为 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 性(蒋志刚等,1997 )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 标辛普森指数:一种简便的测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指数其公式如下: D=1-E(Ni(Ni-1))/(N(N-1)),其中Ni为群落中第i种的个体数,N为群落中所有种的个体 数。

      香农一威纳指数:用来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高,多样性也就 越高公式是:H=-E( Pi ) ( log2Pi )2中度干扰假说,理论基础:由美国生态学家康奈尔(J. H. Connell)等人于1978年提出的一 个假说,认为中等程度的干扰频率能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如果干扰频率过低,少数竞争 力强的物种将在群落中取得完全优势;如果干扰频率过高,只有那些生长速度快、侵占能力 特强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只有当干扰频率中等时,物种生存的机会才是最多的,群落多样 性最高理论基础:(1)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断层,如果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 能发展到演替中期,使多样性较低;(2)如果干扰间隔期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到顶级 期,多样性也不很高;(3)只有中等干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它允许更多的物种 入侵和定居3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挽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宗 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4片段化的森林和保护区等LogS=LogC+2LogA5岛山与生物地理平衡理论的预测6保护区设计原则*7多样性保护意义,计算: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 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 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 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充腴土壤科学实验证明,生态 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 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 稻与农田里的水稻杂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大面积提高稻谷的产量在一些人类没有 研究过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对抗人类疾病的成分这些野生动植物如果绝迹,是人类的重大 损失获得持续最大的产量是持续利用和开发生产力Chap81演替系列一个先锋群落在裸地形成后,演替便会发生一个群落接着一个群落相继不断 地为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直至顶极群落(演替最终的成熟群落),这一系列的演替过程就构 成了一个演替系列2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74-80开始于原生裸地(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 的裸露地段)的群落演替/在原有群落被去除的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3单生演替系列4顶级群落,特征5森林经营新思路-近自然经营-强调不均质性6演替理论对植被群落管理有何意义Chap101生态系统组成;1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无机物(如C、N、CO2、Ca、S、P、K、Na等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 化合物)、有机物(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等联系生物与无机物之间的成分)和气 候状态(如温度、压力、射线、磁场等物理条件)。

      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生产者生产者是能以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对于淡水池塘来说,生产者主要分为:(1)有根的植物或漂浮植物:通常只生活于淡水中2)体形小的浮游植物:主要是藻类,分布在光线能够透入的水层中一般用肉眼看不到 但对水池来讲,比有根植物更重要,是有机物质的主要制造者因此,池塘中几乎一切生命 都依赖它们对于草地来说,生产者是有根的绿色植物生产者的最主要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太阳能和化学能,是外界能量进入 生态系统的通道同时,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还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环境的强大改造者, 如缩小温差、蒸发水分、增加土壤肥力等,并以其他多种方式改变环境二是有力的促进物 质循环3消费者所谓消费者是针对生产者而言的,即它们不能从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 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因此属于异养生物消费者按其营养方式上的不同又可分为:(1) 草食动物:是直接以植物体为营养的动物在池塘中有两大类,即浮游动物和某些底 栖动物,后者如环节动物,它们直接依赖生产者而生存草地上的食草动物,如一些食草性 昆虫和食草性哺乳动物。

      食草动物可以统称为一级消费者2) 食肉动物:即以食草动物为食者例如,池塘中某些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在草地 上也有以食草动物为食的捕食性鸟兽以食草性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可以统称为二级消费 者(3) 大型食肉动物或顶级食肉动物:即以食肉动物为食者例如,池塘中的黑鱼,草地上 的鹰等猛禽它们可统称为三级消费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不仅对初级生产物起着加工、再生产的作用,而且许多消费者对其他 生物种群数量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4分解者分解者是异养生物,其作用是把动植物残体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化 合物,并释放出能量,其作用正与生产者相反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没有它们,动植物尸体将堆积成灾,物质不能循环,生态系统将毁灭分解作用不是一 类生物所能完成的,往往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各个阶段由不同的生物去完成池塘中的分 解者有两类:一类是细菌和真菌;另一类是蟹、软体动物和蠕虫等无脊椎动物草地中也有 生活在枯枝落叶和土壤上层的细菌和真菌,它们也在进行着分解作用2功能特征;有自我维持、自我调控功能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不断有物质和能量的进入和输出。

      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 物与其环境条件是经过长期进化适应,逐渐建立了相互协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机 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 的种群变动规律其次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在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 之间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相适应的调控生物经常不断的从所在的生境中摄取所需 的物质,生境亦需要对其输出进行及时的补偿,两者进行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供需调控3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和生产者、消 费者与分解者之间,通过营养或食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