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大气环境及其应对措施.docx
10页浅谈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大气环境及其应对措施 赵佳佳 陆莹【摘要】杭州进入后申遗时代,保护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面临巨大压力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杭州市大气污染对西湖世界文化景观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大气污染成因复杂,有人为排放(来自生产和生活)、气象条件、外来输送、天然排放、地理地形等原因造成,本文简要分析各主要污染物的危害,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推进能源清洁化使用、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行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形成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倒逼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等等,供决策参考关键词】西湖世界文化景观;大气污染;生态环境2011年6月西湖申遗成功标志着杭州进入了后申遗时代,西湖已成为世界遗产,我们在享受西湖申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来自后申遗时代保护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压力与挑战,保护西湖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是主旋律:一是大气污染将影响西湖景区生态环境、文物古迹、龙井茶质量、市民的身体健康;二是景区内的茶馆、酒店、农家乐等的盲目发展和管理不善会导致西湖水质以及整体游览环境受到影响;三是不科学的景区亮灯工程造成能源浪费以上均会对西湖世界遗产的声誉和管理造成影响。
1、杭州市大气环境现状及污染源1.1 杭州市大气环境现状1.1.1 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2014年,杭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8天、优良率62.5%市区环境空气中SO2年平均浓度符合现行环境空气质量(GB 3095-2012)二级标准,NO2、PM10、PM2.5分别超标0.25、0.40和0.86倍降尘平均浓度为5.67吨/平方公里 月,比上年(指2013年,下同)下降2.29吨/平方千米 月,达到浙江省控制标准1.1.2 酸雨率有所下降2014年杭州市降水pH年均值为4.65,较上年略有上升(2013年为4.58),酸雨率80.0%,较上年下降了6.8%1.2 影响西湖景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成因复杂,有人为排放(来自生产和生活)、气象条件、外来输送、天然排放、地理地形等原因造成影响西湖景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为:1.2.1 灰霾市区大气环境与城市发展、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灰霾已成为当今影响中国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杭州市的地理位置处于浙江省两条霾日多发带的交叉点上,并且大气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较差,不利于污染扩散市区的平均风速仅2.1m/s,静风频率超过20%,秋冬季节可以到达24%。
城区早晚平均逆温频率40-60%;空气湿度相对较大,年日均相对湿度68%,日最大小时湿度>80%的天数占全年72%;相同颗粒物浓度在高湿条件下会使大气能见度显著下降杭州灰霾天气已将对人体健康、西湖景观环境、投资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灰霾的成分以PM2.5为主,根据杭州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最新结果:区域传输对杭州市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的平均贡献约28%;本地排放对PM2.5的贡献约72%在市区本地排放贡献中,机动车贡献了28.0%、工业生产(工业锅炉及窑炉、生产工艺过程等排放)贡献了22.8%、扬尘(裸露表面、建筑施工、道路扬尘、土壤风沙等排放)20.4%(其中建筑尘5.0%)、燃煤(燃煤电厂、居民散烧)18.8%、其它(生物质燃烧、餐饮、海盐粒子、农业生产等)10.0%1.2.2 酸雨杭州是全国重酸雨区之一,也是我省酸雨严重城市以2011~2014年度杭州市全市环境空气中的SO2、NO2和PM10浓度年均值与酸雨频率、降水pH年均值作对照,结果如图1所示与往年相比,环境空气中的SO2浓度下降明显,NO2与PM10浓度呈上升趋势,酸雨频率下降明显,降水pH值则有所上升从近四年数据看,酸雨频率与全市SO2、NO2年日均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与全市PM10年日均浓度呈负相关;降水pH值与全市PM10年日均浓度呈一定的负相关,与全市SO2、NO2年日均浓度的相关性则不明显。
1.2.3 氮氧化物杭州市区2014年NO2年日均浓度为0.050mg/m3,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0.040mg/m3),超标倍数为0.25NO2日浓度变化范围为0.014~0.108mg/m3,其中NO2的优级天数有113天,出现31.0%,良级天数有234天,出现百分率64.1%,轻度污染级别的天数有18天,出现百分率为4.9%,中度及以上污染未出现1.2.4 臭氧从杭州市區臭氧监测数据来看,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2014年日均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为94μg/m3,2014年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变化范围在11~249μg/m3,最大浓度出现在6月14日,其AQI为184,属中度污染1.2.5 挥发性有机物(VOCs)大气 VOCs 来源十分复杂,人为源大致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废弃物燃烧、溶剂挥发、石油存贮和转运、工业过程、生物质燃烧、各类交通运输排放及油品挥发等;此外,自然源排放也是VOCs的重要来源全球VOC排放以天然源为主,人为活动产生VOC量仅为天然源排放的10-20%而在城市空间范围,人为源排放量则远高于天然源,如杭州主城区人为源VOC排放量约为天然源排放量的12倍。
2、杭州市大气污染对西湖世界文化景观的影响2.1 灰霾的主要危害灰霾天气降低了大气能见度会影响生态环境、交通安全、气候变化,造成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更会影响人体健康,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都有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和膀胱癌目前我们空气质量中PM2.5的标准值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即最低值(24小时平均浓度为75μg/m3)在这个浓度长期暴露时,会增加15%死亡的风险;如长期暴露在PM2.5为100μg/m3的环境中,人均寿命会缩短约3年,而杭州在严重污染时PM2.5浓度超过300μg/m3PM2.5每立方米增加10个微克,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率可以增加到3.1%2.2 酸雨(酸沉降)的主要危害酸沉降污染对城市建筑、文化遗产的危害西湖景观”是杭州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承的特殊见证作为长期演变而成的文化景观,它以特有的景观吸引力和文化魅力,吸附和融汇了一系列富有代表性的文化史迹——保俶塔、雷峰塔遗址、净寺、飞来峰、烟霞洞、灵隐寺、西泠印社、龙井、虎跑等等,赋予了西湖景观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酸雨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对这些珍贵文化古迹所造成的的威胁正以不可逆转之势进行着;同时酸雨也会直接影响西湖水的pH值。
杭州地区多为石灰岩,石灰岩适合被雕刻成塔、经幢、碑牌等,如西泠桥边1981年建的汉白玉秋瑾像、飞来峰造像、慈云岭造像等处的佛象、石碑牌均由石灰岩雕刻而成,由于酸雨侵蚀,表面覆盖了一层钙化物质,被严重腐蚀,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失2.3 氮氧化物与臭氧的主要危害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汽车、飞机、内燃机及工业窑炉的燃烧过程)、植物体的焚烧、以及农田土壤和动物排泄物中含氮化合物的转化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与氮氢化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反应形成的有毒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具有特殊气味,刺激眼睛,伤害植物,并能降低大气能见度另外,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的硝酸和亚硝酸是酸雨的成分之一臭氧O3是一种强氧化性气体,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可以生成臭氧在夏季,由于工业和汽车废气的影响,尤其在大城市周围和农林地区,地表臭氧会形成和聚集地表臭氧会对人体,尤其是对眼睛、呼吸道等有损害,也对农作物和植被有害2.4 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危害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重要的O3形成前体物,也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的一个重要前体物,而SOA是PM2.5的主要组分,在对流层大气化学中起重要作用。
在对流层,活性较强的VOC物种,在强光照、低风速、低湿度等条件下,可以和氮氧化合物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损害人体健康,严重影响大气能见度研究结果认为,中国各大城市的光化学烟雾决定性前体物为VOC一些毒性VOC物种对人体健康也有严重影响研究表明,淋巴白血病儿童血液异常,肺癌等均与VOC暴露有着密切的关系3、基于大气污染控制的应对措施保护西湖是我们的永恒主题,我们应以减少PM2.5为核心任务,做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解决我市雾霾现象的关键是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从改善环境质量出发,严格环境准入制,推进能源清洁化使用,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行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实现绿色转型形成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倒逼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重新科学布局产业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生态的城市发展规划3.1 治理污染,分批分行业推进降氮脱硝改造工程应按照《杭州市燃煤电厂(热电)和水泥熟料脱硝工程实施计划》的要求,重点开展电力、热电、水泥等工业企业燃煤锅炉及水泥新型干法回转窑的降氮脱硝改造工程一是对工业企业现有燃煤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治理大气污染决不可忽视这些量大面广的工业锅炉排放的污染物,对小型工业锅炉(如6吨/时以下)改为天然气,中型工业锅炉(6—20吨/时)改为天然气或改造先进低排放技术,大型工业锅炉(大於35吨/时)采用超低排放技术二是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制定严格的削减目标3.2 着眼长远、进行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提升工业污染源管控水平,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天然气资源,逐步使煤炭消费向电力行业倾斜目前杭州市已引入西一氣、川气、西二气,宁波方向来的进口LNG也将到达杭州多种气源互为补充、互为备用、形成稳定供气的格局,全市用气需求可以得到充足保证加快燃气管道铺设,凡管道铺设到区域鼓励居民用户、公建建筑如宾馆、饭店等全部使用天然气有条件的地方鼓励使用燃气空调3.3 多管齐下,治理汽车尾气污染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必须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和城市功能布局,均衡公共服务资源,从源头上降低交通出行需求一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地铁、高架轻轨等)的建设对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客运主体实行优惠优先政策,使其具有发展的活力和足够的发展空间二是认真执行国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新标准,实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源头控制。
三是积极推行“绿色交通”,淘汰燃油残疾车和燃油助动车,鼓励发展电动车和使用天然气(CNG)的机动车四是加强机动车行驶管理,如区域限行、景区换乘、解决拥堵提高平均行驶速度等,倡导绿色低碳出行五是积极争取油品提升,尽快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供应国Ⅳ标准车用的汽柴油,抓好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的安装,取缔黄标车等3.4 克难攻坚、继续推进市区工业企业搬迁搬迁工作已进入尾声,现行搬迁思路应将环境保护要求与全市工业发展、工业布局优化相结合一方面要求企业在搬迁过程中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要给予必要帮助支持,发挥搬迁企业对接纳地当地工业发展的带动或辅助作用,提升全市工业实力,使得搬迁成为企业自主自发的行动对于尚未完成搬迁的工业企业,应结合前期工作进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根据城市规划,结合交通环境容量,合理控制中心区公共建筑的密度,合理调整中心区的人口密度3.5 常抓不懈,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加强施工扬尘监管,推进绿色施工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大型煤堆、料堆要实现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推进城市及周边绿化和防风防沙林建设,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扬尘污染控制扬尘污染整治的关键在于落实,加强扬尘控制与执法监管,对建筑、市政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