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6《千人糕》实用教案(两课时).pdf
9页6千人糕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糕、特”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具”等 9 个字,会写“也许、桌子”等 13 个词语,积累由“糕、粉”等生字拓展的词语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教学重点了解米糕制作过程需要很多人的劳动,理解“千人糕”的含义,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入课,引发质疑活动 1认识“糕”字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指导认读“糕”字1)引导交流:你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糕”?(2)课件出示各种“糕”的图片,并引领学生朗读这些词语,巩固“糕”字发糕、年糕、蛋糕、芙蓉糕、绿豆糕)活动 2引入新课1.请学生再读课题,思考:看到题目,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预设:什么是千人糕?千人糕是一千个人制作出来的吗?2.导入:到底什么是千人糕呢?千人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找一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活动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先圈出来,再多读几遍。
2)和同桌一起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遇到读得不通顺的句子,可以请同桌示范朗读,自己再练读几次,努力将每个句子,每个段落都读得通顺、流畅2.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活动 2再次通读,理清脉络学生再次通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想:米糕为什么被称为“千人糕”?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理清文章脉络三朗读课文,随文识字活动 1学习第 13 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 13 自然段,引导学生想一想:听爸爸说吃“千人糕”,“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好奇)2.读后交流:“我”为什么会这么好奇?“我”当时是怎样想的?活动 2学习第 4 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 4 自然段,读准字音2.教师课件出示本自然段内容,揭晓“我”的心理活动,呼应上一个活动结尾提出的问题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3.识记“特”字1)教师利用课件,将“特”字变大、变成红色2)鼓励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个字4.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体会“我”当时好奇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 4 自然段5.生生互评,师生共评活动 3学习第 5 自然段1.过渡:千人糕,真的是很多很多人做成的吗?真的比桌子还大吗?快看,爸爸把“千人糕”端出来了!2.课件出示千人糕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交流:看到真正的千人糕,你有什么感受?3.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出示第 5 自然段,指名朗读。
4.教师指导语气词“嘛”:在句末读轻声5.识记“买”字1)指名认读“买”引导学生思考:“买”的反义词是什么?(卖)(2)同时出示“买”和“卖”,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字,思考形近字识字法的优点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买”和“卖”的字理图,对比讲解:“卖”比“买”多出的部分像一只脚走出一个场地,表示“往外出”,而“买”表示“往里进”6.导读:如果你就是故事中的“我”,当时你是怎样的心情?请你模拟人物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活动 1观察生字,教师范写1.教师在田字格内板书“能”“桌”“味”“买”四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出容易写错的笔画2.教师针对学生指出的易错笔画,进行范写,再次提示书写要点.活动 2学生练习,反馈评价1.学生练写,完成课后“写字表”中“能”“桌”“味”“买”四个字的书写2.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集体交流:(1)说一说哪一个生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好,再仔细看一看他是怎样写的2)看一看哪一个生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不够好,提出自己的建议3.根据同学和老师的评议和建议,自己再写一写五课堂小结,课外拓展1.教师总结同学们课堂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用心品读课文。
2.布置作业:千人糕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请家人帮忙,利用上网、查阅书籍或者参观问询的方式了解相关资料第二课时一借助资料,引入新课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6 课,齐读课题千人糕2.交流:千人糕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请你们结合查找的资料给大家讲一讲3.过渡:课文中,爸爸是怎样讲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图文结合,随文识字活动 1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1.教师出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第 69 自然段,画出描写千人糕制作过程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这些句子2.学生汇报交流制作千人糕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劳动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借助插图,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体会,并指导朗读相应的句子预设一: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大米1)教师课件出示下面句子,指名朗读是啊,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2)引导学生同桌交流:单单是农民种稻子就能产出大米吗?还会经过哪些流程?有哪些人参与劳动?(3)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资料,把省略号的部分补充出来4)小结:光是做千人糕的大米,就需要无数人的劳动预设二:农民种甘蔗、甜菜,工人熬甘蔗汁、甜菜汁1)教师课件出示下面句子,指名朗读。
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2)引导学生想一想糖是怎么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甘蔗汁、甜菜汁、工具、火3)出示传统手工熬糖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熬糖要哪些工具,是怎样熬的4)出示甜菜、甘蔗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它们是怎么来的,甜菜汁、甘蔗汁又是怎么来的5)小结:甘蔗汁需要种出新鲜的甘蔗,再压榨成汁;甜菜汁也需要撒种、浇水、施肥种出甜菜,再压榨成汁;米和糖是制作米糕的主要原材料,单是材料就需要成百上千人的劳动4.引导学生拓展思考:米糕做好了,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才能流通到市场上,方便我们购买呢?5.学生默读课文,并对照插图,展开想象,说说米糕包装、送货、销售的情景活动 2学习 69 自然段中的生字1.学生认读生字,然后读带有生字的词,最后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粉、糖、蔗、汁、菜、熬、算、销、劳2.小组合作交流,怎样才能准确记住这些生字,把你识记生字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熟字加偏旁:采菜换一换:削销份粉熬:形声字,上边的“敖”表音,下边的“灬”表意,“灬”是由“火”演变而成的,把蔬菜等加水放在文火上久煮为“熬”3.教师利用生字卡片,抽读这些生字,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4.学生齐读这几段话,然后交流:从这几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制作千人糕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活动 3感受劳动辛苦1.引导学生拓展交流:结合我们课前查找的制作千人糕的资料,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2.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对照插图,说一说制作千人糕的过程,再把你的感受简单记录在插图旁边活动 4分角色朗读,体会父亲的用意1.引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是啊,一块小小的米糕,竟然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怪不得父亲说2.学生分角色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认读生字“的”“确”“应”重点强调:“的”是多音字,在本课读 d,“的确”就是确实的意思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要读出“我”好奇、醒悟、激动的心理变化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活动 1观察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主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具、甘、甜、菜、劳”,圈出容易写错的笔画2.教师范写,提醒书写要点:具:里面的三个短横距离均等,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甜:书写时尽量向中间靠拢,避免结构松散劳: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宽一些,支撑起整个字的间架活动 2学生练写,反馈评价1.学生自主完成其他生字的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书写成果,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3.学生根据老师的评议和讲解再次书写四拓展延伸,制作卡片1.拓展延伸:我们生活中每一件物品都需要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请你举出一个例子(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说一说这些物品要经过哪些劳动。
2.教师总结: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很多劳动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才有了“千人糕”“千人笔”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创造美好的世界3.动手实践:可以把今天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写成一句话,记录在卡片上,随时提醒自己,并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每一样物品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