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第38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课件新人教版.ppt

37页
  • 卖家[上传人]:xuz****an
  • 文档编号:90241153
  • 上传时间:2019-06-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93M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化发展历程,模块三,,,,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主题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线索(1) 学造器物: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线索(2) 仿行制度: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线索(3) 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主题2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线索(1)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成为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线索(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第38讲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栏,目,导,航,1.从考查的知识上看,复习本讲应重点掌握康梁等人的维新主张、维新变法的过程、影响,及西学东渐的过程,难点是近代西方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特别是思想的近代化,及与之伴生的政治、经济的近代化。

      从拓展补遗的角度看,应补充知识有:道器之辩、体用之争,新教材连线:徐继畬与《瀛寰志略》从考查学科素养上看,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内容主要考查“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素养立意;1904年留日学生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考查“时空观念”的素养立意;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主要考查“史料实证”的素养立意2.预测2020年高考仍然会围绕维新思想、西学东渐命题,因此务必加强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教育,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引领我们备战高考时需要运用唯物史观,全面理解分析一、地主阶级向西方的学习——雾里看花的困惑 1.新思想的萌发(地主阶级抵抗派)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②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代表:__________、魏源 (3)主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4)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2.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

      (2)代表:以奕、曾国藩、__________、左宗棠等为代表 (3)主张 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________________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②“师夷长技以自强” (4)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 (5)影响:迈出了中国__________历程的第一步李鸿章,封建纲常伦理,近代化,二、资产阶级向西方的学习——顺乎世界之潮流 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____________的产生 (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 ①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________ ②政治:主张革新,实行____________制度 ③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资本主义,商战,君主立宪,2.康梁维新思想 (1)代表 ①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撰写《______________》和《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②梁启超:发表《____________》,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2)影响 ①起到___________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②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新学伪经考,变法通议,思想启蒙,[思维拓展] 抵抗派和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目的的侧重点不同 抵抗派和洋务派同属于地主阶级的政治派别,但两者向西方学习目的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为了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要是为了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轻巧识记] “一、二、二、三”识记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 一个层面:学习西方技术 两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 两个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三点影响: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迪作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易错易混]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异同 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都注重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2.不同点: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政治制度;维新派则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工商业 3.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轻巧识记] 维新变法思想,[通史链接]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1.道器之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是一个最高的哲学范畴,有点像是包罗万象的统一性,是先天地之生的万物本原,或一切事物永恒规律的代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与“道”相对的是“器”,指各种派生的、有形的或具体的事物重道轻器”的思想长期占上风要么强调要“以道御器”, 要么强调“道本器末”,即道是根本,其他一切是道的外在表现,器是从属的东西孔圣人就明确主张“君子谋道不谋食”,讲究“安贫乐道”2.“体用之争” “体用之争”最初指的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辩,它出现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争论的实质是维护清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秩序但是,洋务派的主张和实践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到了清末,扩展到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争论,维新派认为“体”应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体用之争有了更新的内涵3.新教材连线:徐继畬与《瀛寰志略》 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例] (2018·全国卷Ⅲ·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探究1 康梁维新思想,解析 D对:严复将《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翻译到中国,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我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因此严复宣扬进化论,提出社会发展也是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目的是倡导维新变法,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A错:材料反映的是严复将译书与其救亡思想主张相结合,不是在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错: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不主张反清革命C错:材料中严复主张维新变法,而“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 答案 D,[史论链接]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发生 (3)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成因 (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较慢,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 (2)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训练1 (2019·山东威海模拟) 上表为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课程安排(节选)据此可知,万木草堂 ( ) A.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B.摆脱了封建教育的影响 C.以培养革命人才为目标 D.受到中体西用思想影响,D,解析 表格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信息,与教学方式无关,故A项错误;从万木草堂的课程可知,学习的内容仍受封建教育的影响,故B项错误;万木草堂是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地方,不可能是以培养革命人才为目标,故C项错误;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万木草堂课程内容既保留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等内容,同时学习西方政治文化,说明万木草堂的课程设置受到中体西用思想影响,故D项正确训练2 (2019·重庆名校联考)1895年,康有为发表《孔子纪年说》一文,仿照西洋的“公元纪年”,正式提出孔子纪年1903年,出身经学世家的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年说》,指出“若康梁辈……借保教为口实,故用孔子降生为纪年;吾辈以保种为宗旨,故用黄帝降生为纪年。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 A.维新变法促进了新学旧学之争 B.民主革命受制于传统意识形态 C.国人的民族主义观念逐渐发展 D.西学传播遭到知识分子的抵制,C,解析 刘师培和康有为很明显并不是新旧学之争,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得知,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而非革命派,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03年,出身经学世家的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年说》,指出‘若康梁辈……借保教为口实,故用孔子降生为纪年;吾辈以保种为宗旨,故用黄帝降生为纪年’”可知,从“保教”到“保种”,这从侧面折射出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在不断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中西文化冲突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史料一 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进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以后的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的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史料二 康有为思想中最具价值的内容是关于大同的理论构想,它是以传统大同思想为底本,糅合了西方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及民主政治思想的一个创造。

      与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不同,孙中山的“大同主义”是现在型的行动纲领 ——摘编自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探究2 近代维新思想,[探究问题] (1)结合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背景,并分析这种思想是如何迎合了“改革派和保守派”的需要而在中国“进门落户”的 提示:背景: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迎合:对改革派而言,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减少兴办洋务的阻力对保守派而言则维护了封建纲常制度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理论思想来源及其指导下的政治实践 提示:思想来源:以传统儒家大同思想为基础,糅合了西方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及民主政治思想政治实践:1898年在光绪帝支持下掀起了维新变法,但最终失败[教你读史] (1)史料一的解读可分为以下层次,读此史料获取信息的步骤: (2)史料二指出了康有为“大同”理论的思想来源以及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史论链接] 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的不同,[归纳拓展] 多元史观评价“中体西用”主张 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从整体史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