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选修31重点梳理.doc
6页高中物理(选修3-1) 重点梳理第一章 电 场§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1.2 库仑定律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1.3 电场强度 教学重点电场强度的理解§1.4 电势能 电势 教学重点电势的概念、电势能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1.5 电势差 教学重点静电力做功公式WAB=qUAB的推导和具体应用§1.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公式U=Ed进行有关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电场强度描述的是电场力的性质,电势差描述的是电场能的性质,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对象,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我们也只有把握这个关系,对电场才能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所以本节内容是前面几节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前面知识的升华和补充,对这个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理所当然地成为本节的重点§1.7 电容器与电容 教学重点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利用C=Q/U,C=εs/(4πkd)以及E=U/d三公式讨论平行板电容器上各物理量变化情况§1.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教学重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示波器的使用。
第二章 恒 定 电 流§2.1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教学重点1、理解电流的定义,能在具体环境中求解电流强度;2、会用假设法推导电流强度与自由电荷定向移动速率关系§2.2 电动势 教学重点1、知道内、外电路中自由点荷定向移动的原因,从而理解静电力做功与非静电力的存在;2、从非静电力做功角度理解电动势的概念§2.3 欧姆定律 教学重点1、掌握用分压式电路探究导体电压和电流关系的过程2、能根据实验数据正确绘制U-I图象,正确分析图象中所隐含的信息§2.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重点1、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分配关系;3、电表改装的原理及计算§2.5 焦耳定律 教学重点电功和电热的关系、电功和电热的计算§2.6 电阻定律 教学重点对电阻定律的理解§2.7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教学重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8 多用电表 教学重点欧姆表的原理、多用电表的使用、探索简单黑箱中的电学元件§2.9 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教学重点探究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其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2.10 简单的逻辑电路 教学重点1、“与”、“或”、“非”门的逻辑意义及实现方法;2、逻辑运算的真值表;3、几种实用控制电路的原理第三章 磁 场§3.1 磁现象和磁场 教学重点1、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2、磁场概念的形成§3.2 磁感应强度 教学重点1、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形成;2、磁感应强度方向的确定;3、磁感应强度大小的确定§3.3 几种常见的磁场 教学重点1、磁感线的特点,几种常见磁场磁感线的空间分布情况;2、安培定则及其应用;3、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计算§3.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教学重点安培力的方向和大小§3.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教学重点洛仑兹力的大小和方向§3.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教学重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高中物理选修3-2重点梳理 第 四 章 电磁感应第1节 划时代的发现第2节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教学重点:1、揭示“电生磁”与“磁生电”发现过程的哲学内涵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前提2、磁通量的概念及磁通量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3、通过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磁通量变化的分析,养成良好的过程分析习惯。
4、磁通量变化的各种形式第3节 愣次定律 教学重点1.楞次定律的获得及理解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3.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第4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第5节 电磁感应定律应用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与洛仑兹力第6节 互感和自感 教学重点1.自感现象2.自感系数第七节 涡 流 电磁阻尼 电磁驱动 教学重点1.涡流的概念及其应用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第五章 交变电流第1节 交变电流 教材重点1. 运用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2.认识交变电流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第2节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教学重点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第3节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并能定性解决有关问题. 第4节 变压器 教学重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互感过程的理解第5节 电能的输送 教学重点变压器电压关系与功率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第 六 章 传 感 器第1节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传感器的三种常见敏感元件的工作原理。
第2节 传感器的应用(一)教学重点 电子秤、话筒的工作原理电熨斗的温度传感器和电饭锅的温度传感器构造,并了解它们不同的工作原理第3节 传感器的应用(二) 教材重点应使学生加深对常用传感器的认识和使用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