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瞳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对比分析.docx
4页散瞳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近视患者在散瞳情况下采用自动电脑验光仪验光与带状光检影镜验光结果有无差异,了解电脑验光能否取代检影镜验光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在我院就诊验光的50例近视患者,都在散瞳情况下随机先后采用电脑验光仪和带状光检影镜分别验光,测量屈光不正的度数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100只眼在散瞳情况下分别采用电脑验光仪验光与带状光检影镜验光两种方法测量出来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近视患者而言电脑验光的结果还不够准确,它还不能取代检影验光但电脑验光简便、快速,可为检影验光提供参考,可用于屈光不正的群体普查工作【关键词】散瞳屈光不正电脑验光检影验光R778B2095-1752(2013)08-0274-02近视是人类较常见的屈光不正近视眼患者会因为远视力模糊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目前常用的验光方法是:自动电脑验光仪验光和带状光检影镜验光随机抽取50例近视患者(100只眼)在散瞳情况下对每只眼都进行上述两种方法验光,将验光结果对比观察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来我院就诊的近视患者50例,100只眼男28例(56只眼),女22例(44只眼)。
年龄7-36岁,平均年龄18岁1.2方法记录所有资料,所有病例验光前均检查裸眼视力,此外检查眼前节及眼底正常,角膜映光法检查均无斜视对于<15岁患者给予1%阿托品眼药水散瞳,每天3次,连续3天后验光对于>15岁给予托吡卡胺眼药水散瞳,每隔10分钟1次,滴完4次后隔15分钟验光每一位患者在散瞳情况下,专人对每只眼随机先后采用电脑验光仪和带状光检影镜验光,分别检测出患者性近视度数2结果近视患者在散瞳下采用电脑验光仪验光和带状光检影镜验光两种方法检测出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柱镜轴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近视患者两种验光方法检测结果比较(x±s)验光方法散瞳电脑验光散瞳检影验光P值球镜(DS)-2.58±1.68-2.70±1.88〈0.05柱镜(DC)-1.11±0.71-0.94±1.04〈0.05柱镜轴位(AX)144±65146±67〈0.053讨论近视眼是在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聚焦于视网膜之前,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远点移近,为屈光力大于眼球轴长的一种屈光不正通常认为调节产生的机制是:看远目标时,睫状肌处于松弛状态,睫状肌使晶状体悬韧带保持一定的张力,晶状体在悬韧带的牵引下,其形状相对扁平;看近目标时,环形睫状肌收缩,睫状冠所形成的环缩小,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于弹性而变凸。
上面检查结果说明,患者在散瞳情况下,用电脑验光仪验光和带状光检影镜验光分别测得的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及柱镜轴位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认为造成散瞳下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1)各种电脑验光仪存在自身准确性的问题2)睫状肌未能完全麻痹瞳孔状态是影响球镜屈光度的主要因素小瞳孔下球镜屈光度明显高于散瞳后球镜屈光度,年龄越小这种差异越大这种差异与眼睫状肌的调节作用有关,年龄越小调节作用越强3)视觉生理和心理因素,受检者合作和理解的程度、受检眼的运动等4)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有研究表明,影响电脑验光准确性的因素有:(1)调节因素是很重要的误差原因电脑验光时由于近刺激反应引起的反应性调节不能完全去除,这种调节力的存在使得电脑验光结果与被检眼实际屈光度产生较大差距2)调节痉挛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功能的强度渐渐降低,所测得误差相对减少,验光准确性升高3)视觉生理和心理因素,如患者头和眼配合不好或固定不良,受检眼注视验光仪内目标不够集中,以致放松调节不够4)验光人员的经验及掌握仪器性能等因素5)电脑验光仪本身误差近视患者在麻痹性散瞳下电脑验光与视网膜检影验光之间仍存在显著差异,电脑验光结果不够准确,它还不能取代散瞳后视网膜检影验光。
自动电脑验光仪验光的缺点是:(1)对婴儿、多动儿、有眼球震颤、精神障碍及屈光问质混浊的患者,电脑验光失准性较大2)虽然仪器装有去调节装置,近刺激反应引起的调节不能完全去除,验光结果为近视偏高,远视偏低3)与患者,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生物物理、心理物理等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必须将结果结合主观试镜核实、调整镜片度数及轴向4)机器误差等总之,在散瞳情况下电脑验光仪验光和带状光检影镜验光是有显著差异的目前的电脑验光结果还不够准确,仍不能与视网膜检影相比,而电脑验光有简便快速的优越性,可用于了解患者屈光不正的大致情况及屈光不正的群体普查工作参考文献[1]李凤鸣眼科全书(下卷)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