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论文】试论《陈十四夫人》的由来与演变.doc
12页古代文学论文•试论《陈十四夫人》的由来与演变《陈十四夫人》这部神话,主要情节讲的是正直、善良、机智、义勇的陈十四和 罪恶累累的南蛇之间的复杂、惊险的斗争为了揭开这个神话的根源,开头想翻一下古代人类与蛇的帐本《陈十四夫人》这个神话的影子似乎源于太古之世这个神话源于闽北闽本人种名,非地名…《说文》:闽,东越蛇种也 人种出自蛇,近乎荒诞怪论,不足为信,其实这里说的”蛇种“是指远古人类以蛇 作为图腾来标志自己的部落而言南方卑湿”气温很适宜蛇类繁衍远古之世这一丘陵山地的原始森林里由 于原始人与大蛇巧妙周旋或英勇搏斗从而产生了不少人与蛇类斗争的可歌可泣 的神话这似乎是《陈十四夫人》的最初由來关于崇拜蛇图腾的传说,”即使在文明社会里,也往往会看出许多的蛮性的 遗留来的①直到近代”福建某些地区;述有奉祀蛇王的土俗②浙南农村里, 有些老太婆见到屋边的蛇不敢惊扰它反而恭恭敬敬地燃香焚烛嘴 里念念有词将其送走;可笑的是这一带农村,每逢大灾人祸时住房周围发现蛇老人们往往认为是蛇妖在作祟;如果某处深山洞穴里发现蛇类有些人总会联想 起蛇精来无独有偶是这些事例都是屡见于浙闽两省交界处,与陈十四除蛇的地域环境都相 符合。
然而神话涉及蛇与蛇斗争的故事不仅仅是闽越一地在大荒之世比比皆是后世儒家虽将不少神话改作正史但仍可在儒家著作的字里行间透出其片段如《孟子》里就记载着”当尧Z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Z,民无所定; 下者为巢,上者为营闕”③可见那时洪水泛滥毒蛇纵横原始人处境够险 恶的了在我国古籍《山海经》里涉及人蛇Z争的神话也不在少数如”大咸 之山名曰长蛇其毛如彘毫其咅如鼓析④据说这种蛇长达百來丈 更有甚者如”于毋逢之山是有火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⑤还有更人的是:”巴蛇吞象三岁出其骨?quot;@象这种巨蛇有的动则驱云 降旱伏则摄人啖尸即使侥幸不被吞掉也会干竭身亡有的尽至潜伏湖底 动则掀风腾浪吞下冃象三年才慢慢吐出骨来象这样的冃蛇盘踞大地对 生产力低下的原始人说來,当然只有对其退避三舍敬而远之,不得不将它作为 超自然的神灵来顶礼膜拜,祈求蛇神消灾降福关于蛇的神话传说后世也不少 见,如秦惠王时”金牛岭的大蛇挡道伤害生灵”;⑦”汉灵帝建宁二年四月望,帝 御温德殿梁上飞下大青蛇,帝惊倒J⑧东越国将斥县山洞中的大蛇装神托 梦强索童男童女;⑨梁武帝时毒蛇化皇后;唐朝传奇《门蛇传》里的蛇精,还 有不少传说里涉及”蛇郎”等等。
事物是相对的据说秦桧府里也有好人,蛇类里也不乏好的有些地方还有养家 蛇捉老鼠的习俗;巴西人家里普遍养着大蟒蛇当保姆照料小孩;⑩神话《白蛇 传》里的白蛇青蛇化人与许仙卿卿我我形影不离,尽管蛇类怎样善良多情, 而”一床锦被难遮丑”古往今来蛇在人们心冃中,一直是谈虎色变,不寒而栗 如”许仙惊蛇”,“杯弓蛇影“就是前者•见形丧生后者疑影成病;还有“一朝被 蛇咬,十年怕井绳”打蛇不死变蛇精“肓眼蝮蛇咬死人”;骂人心怀为”豺狼 成性,蛇蝎其心”、”南蛇精”;闻到恶臭称”烂蛇臭”;被恶人缠着叫”烂蛇缠“等 等不胜枚举从上面所举事例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蛇的印象是怕得要命,恨 之入骨强中还有强中手,辣蓼还有辣蓼虫”,蛇虽恶毒可怕,然而原始人通过了大胆的 幻想,创造了反抗恶势力的英雄羿,他雄风勃勃,在洞庭湖射杀”巴蛇”,为民除 了大害据说后來人们把巨蟒的骨捞起來,竟堆成一座山陵,名为巴陵;(11) 还有夸父威胁群邪,两耳挂着缩颈伸舌的黄蛇,两手握着蠢蠢欲动的黄蛇大有 视蛇如黄鳍,蚯蚓耳;(12)秦惠王时,有五丁送五个美女进芻路遇巨蟒进洞 五丁为民除害,奋勇拔尾,蛇虽拉出而大山崩倒五丁为民献出了生命(13) 可见尽管蛇多么狠毒厉害,然而终究还是人制伏了蛇。
神话是最富于教育意义的,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那种顶天立地,驱邪扶正的雄风 壮举,古往今来,都在潜移默化地鼓舞着一代代的人们这些神威赫赫的伏蛇英雄,是否可说是陈十四斗蛇的影子呢?二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后,就产生了两幅鲜明的阶级对立的长轴画面残酷地剥削 劳动人民的画面面;一同是表现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另一幅是表现被统治被剥 削的劳苦人众的饥寒交迫,惨绝人寰的图象,广大的被压迫者在那种暗无天日 孽海无边的社会里,他们是多么希舉有人智人勇理想的”反抗的神再现,象羿、 夸父、刑天一样的神的再生,站在自已的一面,用他们的”神力“为战天斗地, 为人民兴冤雪仇,伸张止义,因之春秋秦汉以后就陆续出现了不少类似除蛇的 神话,如孙叔敖杀两头蛇(14)刘邦芒砺山斩蛇等等其中较有名的数东晋干 宝撰的《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的神话据史书记载,这段时间早有了 口头文 学多半是有说有唱的面且往往以唱为主15)三国时曹植在邯郸淳面询, 背诵“俳优小说“ (16)o在离汉末仅儿十年的干宝在《李寄》一文末尾写道」 歌谣至今存焉 (17)至今与过去相对有”过去”才有”至今”,不言而喻《李 寄》这则神话,早在东晋以前,民间就以歌谣的形式在广泛传播了,钟老在《晚 清改良派学者的民间文学见解》一文中指出:”……在封建社会里,一方而广大 的人民群众1然要从过去传统的神话、传说里去接受英雄的感受,英雄的感 发……并借以丰富自已的文化知识”(18),由于晋世处于”五胡乱华“之际。
内 忧外患,导致”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龙争虎斗“的动荡局面,国家多难,民不聊 生,民间是多么希望有救民于火炕的英雄出现啊!大约基于这一原因,这则优美 悲壮,感人肺腑的歌谣,触发了酷喜搜神的干宝的”感时怀古“Z情;于是他就如 获至宝似地把《李寄》这首英雄的歌谣,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改写收进《搜神记》 里去深刻地嘲笑了那班”位极人臣,名列朝堂”的所谓王公大臣,还不如一个两 袖侠风的布衣少女晋的南渡是历史上最大的变动Z —也是文学史上最大的变动z—•• (19) 其变动原因,是由于朝败,导致”五胡乱华”造成不少”衣冠之士”避乱南迁 也就在这个动乱时期,有可能使”李寄“这个神话随着”南迁“人群传入闽越在 浙、闽边界流传开來这则动人心魄的神话,古往今来一直鼓舞着人们的除暴扶正的斗志后世的《法 苑珠林》、《太平广记》等书都汇集着这则感心的故事,近代还有人将其改编 成童话《童女箭》,(20)传之于世水有源,树有根、一个神话的形成都有其曲折复杂的社会根源《李寄》这个 神话故事,就是《陈十四夫人》的雏形口头文学的变动性是很大的例如《孟姜女》,最早记载见于《春秋左氏传》, 鲁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49年),齐候出兵攻打莒国,将军杞梁战死。
杞梁妻 ”拒绝郊吊”就这么三言两语的记载可在民间经不断加工改编,演绎成篇,历 朝变动很大,隋唐之前,变为孟仲姿(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连故事的人物姓 名,事件皆面目全非了神话《口蛇传》出是如此从故事的萌芽至成型都起 了较人的变化《陈十四夫人》也不例外,从东晋干宝撰《搜神记》年,历经南 北朝至唐末宋初先后数白年这个神话经民间不断的移花接术整枝添叶,故 事更趋丰满完整,惊奇曲折,悲壮憾人,故事情节起了大突变,主题也更深了 曲《李寄》故事的一条蛇,演变成雌雄两南蛇,李寄也被易名为陈十四,关于李 寄的易名,其间有一个有趣的插Illi口”始皇名政,秦避其讳,改正刀为”征月”后(21),历朝统治者,都纷纷仿效避讳“如唐宪宗元和时”韦绶罢侍读绶好谐戏,兼通人间小说”22) 因唐太宗名李世民,故文中的”民”字给改成“人“字可见统治者对”避讳“的讲究 了据说唐末一个皇帝登基时一天一个老汉止在讲李寄除蛇的故事,他讲?quot; 李寄又名李十四……”刚说到这里,恰被路过的衙役听到便大喊一声道:“该死 狗头,胆敢冒犯当今万岁龙讳!”说着就要捆绑他见官法办老汉机灵,连忙一 而赔罪,一而向衙役贿银,一场风波才告平息。
衙役走后,老汉怒火火地道:” 当今的姓不好讲,那么陈旧的总好讲,我就让李寄姓陈后主的陈吧! ”打这后, 人们就叫李寄为陈十四通过这个传说我们可以看到那班深居龙楼凤阁,锦衣玉食的唐王朝的主子们的 统治Z网,笼罩得是多么阴森恐怖啊!爪牙遍天下他们可以胡作非为,找机寻 隙,鱼肉白姓这使人不禁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quot;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 牛头充炭值“的悲惨画面然而劳动人民,绝菲封建王朝的淫威所能屈服衙役 一走那个老汉灵机一动,來个移花接木,将”陈U弋”李“,不是照样动听地讲他 的故事吗?唐王朝高压统治造成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血泪史,不是比 ”南蛇”更阴险毒辣,更残酷暴戾吗?面对严酷的现实,广大的被压迫者,当然要 伸冤雪仇,然而手无寸铁人们要扬眉吐气,只有借助神话中的陈十四,借古讽 今,敲壁震柱来鞭挞、嘲笑,病击这伙统治者的”南蛇精“,以发泄内心的无限悲 愤也就在这个鸣不平的漫长过程中,被压迫的苦难者,怀着”倾尽五湖四海水, 洗刷畴昔血泪仇”的激情用汗水,用血泪,用生命塑造了年轻有为,敢于斗天, 战地、闯海,大灭神权的少年山帼英雄陈十四这个神话,就在这段时间被加工 得更加曲折、丰满,悲壮动人了,使它具有较高的民主性,从而对封建统治阶级 的残眾政治提岀强烈的抗议和控诉。
陈十四是什么朝代人众说纷纭《三教源流》、《福建通志》、《铸鼎余闻》等 说她生于唐大历元年或二年,吴任臣的《十国春秋》说她是五代闽的人至今青出民间还流传着《十字山歌》(23):-字一・横一朵云,唐朝出个陈夫人,夫人庐山传妙法,遍行天下救万民民间鼓词艺人是这样唱的:”前朝后汉传说唱,且唱残唐一部书25)这个神 话中,也有几处提及黄巢造反所有这些说明,这个神话在唐末已变动很大直至宋仁宗“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福建泉州洛阳桥建成后(26), 这个神话面貌突变甚至将陈十四神话嫁接上洛阳桥,把造桥作为神话的历史背 景以”观音募化造桥“,“弹天柱“等故事情节引出陈十四、陈法清、南蛇精等等 角色,推波助澜来展开故事故事的突变是与宋初的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想来不外三方血:一、北宋王朝自96()年建立至宋仁宗嘉佑约近百年当时, 官僚、地主竟相兼并田地弱肉强食,形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的贫富悬殊局 面造成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尖锐的矛盾,逼使四方农民纷纷起义,酿成继续不 断的战火;二、由于辽、西夏的骚乱,边境不宁,民族矛盾有所加深;三、国家 财政而临危机:1、官吏逐年猛增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这样势必 増加国家财政的负扌口。
2、军费的支出竟占财政总收入的六分之五3、每年要大 批物资送给契丹贵族和党项贵族;4、皇室侈靡,大量浪费财富,仁宗时祭一次 天地宗庙竟耗资一千二百万贯,就这样造成了国家财政的重重危机宋初王朝,并不象那些粉饰太平的旧小说所写?quot;风调用顺,歌舞升平基 于上述三大原因,北宋王朝,特别是仁宗时巳陷入国事多难Z秋,难怪宋仁宗不 得不哀叹道:”大臣日H上殿何益? “无一人为国了事者,历史上每逢当权者遭遇 危局时往往一手”利用宗教作驯服人民的精神武器”一手玩弄高压手段加重 税收徭役横征暴敛,盘剥脸民当时贪官污吏横行冤案如山天灾人频繁 人民卖儿鬻女,家破人亡面临这一逆境,广人的劳苦人众是多么希望出现儿 位“铁面无私””两袖清风”的清官和“挽狂澜于既倒“的济世英才针对残酷的现 实浙南闽北一带人民也自然而然地缅怀起唐末以来流传的陈十四夫人他们对 巾帼英雄那种救民于水火为百姓除妖灭怪,排难解纷的救世伟绩,产生无限敬 佩之情当时止值举世瞩日的福建泉州洛阳桥建成民间便将陈十四夫人的神话 附丽上去?quot;桥”对人们是一视同仁的,没有贫富尊卑,妇儒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