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中考】山东省17市2013-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实验探究题.doc
22页实验探究题(2015年)1.(2015•德州)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猜测】猜想1猜想2猜想3只有CO只有 含有CO和CO2【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依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探究】(1)观察到 装置(填序号)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 ;②E装置中出现 的现象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测3成立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问题讨论】(1)B装置的作用是 ;D装置的作用是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答案:2.(2015•菏泽)实验室中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来简便快速的制备氧气,化学小组进一步探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氧气的性质实验。
[查阅资料]有些水果、蔬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实验探究1]探究苹果和土豆对过氧化氢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及催化效果: 各量取6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倒入1、2、3号三志试管中,取大小、形状基本相同的苹果块和土豆块,分别放入2、3号试管中,并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同时伸入三支试管口内,观察现象并记录如下: 试管编号123材料名称无苹果土豆实验现象反应速率很慢稍快较快产生气泡很少比1中多较多复燃情况不复燃复燃很快复燃实验结论 [实验探究2]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取10ml30%的过氧化氢三份,将其中两份分别稀释为不同浓度的溶液,同时测定收集到1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记录如下:实验编号123过氧化氢溶液浓度5%15%30%所用时间(秒)205253实验结论 [实验条件3]用上述收集的仪器与不同位置进行反应,其中有一固体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实验探究1】苹果、土豆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均有催化作用(1分),但催化效果不同或土豆催化效果较好1分)(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同 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得分)【实验探究2】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1分)【实验探究3】 S+O2 SO2 (1分)3.(2015•莱芜)将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下列变化:钠(Na)钠的氧化物氢氧化钠溶液白色固体【提出问题】: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产物有哪些?【查阅资料】:钠的氧化物,除氧化钠(Na2O)外还有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都能与水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作出猜想】: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猜想1:Na2O,猜想2:Na2O2,猜想3: Na2O和Na2O2 【实验探究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钠的氧化物加入足量蒸馏水 没有气泡生成 猜想1正确【继续探究】: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得到白色固体的成分【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2CO3和NaOH【实验探究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 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固体成分为Na2CO3和NaOH 2.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 无色的酚酞试液 变成红色 【实验反思】(1)类比氧化铜与盐酸的反应,写出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O+2HCl=2NaCl+H2O .(2)过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X,X的化学式为 O2 .(3)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请判断Na2O2 不是 碱性氧化物(填“是”或“不是”).4.(2015•聊城)呼吸面具中“氧气再生剂”的主要成分是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使用后变成白色固体.某兴趣小组对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查阅资料】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2NaOH+O2↑【提出猜想】根据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对白色固体作出如下猜想:猜想Ⅰ:氢氧化钠 猜想Ⅱ:碳酸钠 猜想Ⅲ: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适量 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2NaCl+CaCO3↓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 无色酚酞试液 . 无色变红色 .证明猜想Ⅲ正确【得出结论】猜想Ⅲ成立.【拓展应用】“氧气再生剂”的保存方法是 密封存放干燥处 .5.(2015•青岛)在实验复习课上,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溶液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进行实验】上述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将A、B、C三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然后过滤得滤液①为确定滤液①的成分,同学们进一步做了如下实验探究:【实验结论】⑷同学们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滤液①中共含有 种溶质实验反思】向滤液①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答案;出现白色沉淀;有气泡生成; Na2CO3 、Na2SO4; 滴入足量酚酞;溶液变红; 4; 除净滤液中①的Na2CO3,防止对下一步结果产生影响;6.(2015•泰安)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1) 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本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 > B > 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a(OH)2+CO2=CaCO3↓+H2O ;对比A瓶与_C(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02能与NaOH发生反应2) 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_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变红 结论是_CO2+H2O== H2C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活动与探究二】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3)实验三目的是探究 温度 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 溶剂质量 . 【活动与探究三】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__2Cu + O2 △ 2Cu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有利于空气流通、反应更充分 ;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硬质玻璃管的容积反应前注射器中 气体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 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30mL20mL12 mL16% 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 _偏小 (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7.(2015•泰安)“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同学们 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①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Fe + 2FeCl3 =3FeCl2;②碱性的Na2C0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03、Ca0、Ca(0H)2和CaC03实验探究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 稀盐酸 .用带异營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 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试管中固体逐漸减少, 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样品中一定含有 CaCO3、Fe ,不含Fe203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 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 色酚酞试液试管底部有不溶物,上层清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样品中含有 CaO、Ca(OH)2或其中的一种 实验质疑】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03的结论,理由是_Fe2O3+6HCl=2FeCl3+3H2O 、 Fe+2FeCl3==3FeCl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迸行如下定量实验实验探究2】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 6g,按照下图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 操作二、操作三名称是_过滤 2) 固体I的成分是_Fe2O3、CaCO3 。
填物质化学式,下同);(3)烧杯A中溶液和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4)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这包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 Fe、Fe2O3、CaO、Ca(OH)2、CaCO3 实验反思】下列对实验探究1、2的反思,不正确的是_D (填字母序号)A. 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B. 实验探究2烧杯C中的溶质为Na2C03和NaOHC. 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D. 在原样品中加人足量盐酸有4个反应发生 (2014年)1.(2014•德州)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创新实验是“火龙生字”.在成果展示现场,某同学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先在白纸上书写“火”字,晾干后白纸上出现硝酸钾晶体(见图1).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硝酸钾晶体,就会观察到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燃烧并迅速蔓延,留下“火”字的黑色痕迹(见图2).在场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如下研究:【提出问题】为什么附有硝酸钾的白纸更容易燃烧?【查阅资料】硝酸钾受热易分解,生成亚硝酸钾(KNO2)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猜想与假设】对于生产的是什么气体,四位同学有如下猜测:甲:二氧化氮; 乙:氮气; 丙:氧气; 丁:氢气;同学丙指出不可能是二氧化氮、氢气,理由是: 二氧化氮不是单质 、 硝酸钾中不含有氢元素 .【进行实验】四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对同学丙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他们的操作方法是: 将少量硝酸钾晶体放在试管中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中 ,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