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以系统整合为基础构建临床医学本科新型课程体系.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342330547
  • 上传时间:2022-12-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6.33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以系统整合为基础构建临床医学本科新型课程体系—汕共火诊医尊浣新德我体京的为究与实簌科样总错板注扬嘛华何律黄京阳奸之耕汕尾丈修底修浣以系统整合为基础构建临床医学本科新型课程体系(汕头大学医学院新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第一部分改革背景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性的对医疗保健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医学教育面临着 巨大的挑战为此,国际医学教育界先后制定出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并用以衡量医学院校的教 育目标和成效,保障所培养的医学生都是符合社会需要的这些标准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医学生的 知识、能力和态度,尤其是临床能力的培养2002年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专家重点研究了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在中国的试行和推广,制 定出“中国医学本科生标准”,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质量、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医学 教育质量认证和保障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汕头大学医学院近年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其中“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于2002年获 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批准立项我们不断地在人才 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大胆进行全方位的改 革与实践,“以系统整合为基础,构建临床医学本科课程体系”,既符合 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和我国的要求,也突出了我院"精品教育”的一贯准 则及李嘉诚先生“医德医术兼优,爱心奉献济世”的精神(见图1)。

      经 过六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本改革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医学教 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部分改革内容 图1李嘉诚先生给汕头大学医学院的题词一、以系统整合为基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我院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注重医学生知识、 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新,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改革方案㈠培养目标我们将临床医学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宽厚扎实的医学基 础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要求医学 生以病人为中心,学会尊重病人,充满同情心,并能与病人及家属有效沟通;强化医学科学与人 文社会科学教育并重,提高法律意识及伦理、道德观念,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新课程体系必须为 实现这一目标服务㈡新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在构建新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以器官系统为基础重组、整合教学内容,以新进展更新教 学内容,以临床问题带动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社科、基础医学知识的衔接与渗透新课程体系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见图2)1、核心课程:占56%,在1-7学期进行,包括公共基础、 人文社科、系统整合、技能及临床核心课程5大类;目的是掌 握医学基本理论知识,为临床实践提供专业有关的知识及技能。

      安排3041学时,比原来(3490学时)减少449学时(13%),给 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大空间图2新课程体系基本结构2、选修课程:占24%,其中早期选修模块在1-6学期进行,包括社会科学、语言文学、艺术、 自然科学、专业选修等5个课程组;后期选修模块在10学期进行,包括预防医学实践(4周)和 基层临床实习,临床实习强化选修科目(8周)或回归基础科研训练,以及专业任意选修课新课程体系以系统整合为基础,打破传统老三 段教学模式(基础、临床、实习)及学科完整性,体 现出基础学科之间、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双 向渗透与重组,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后期回归基础, 构建出楔型课程结构模式见图3)㈢新课程体系的核心——模块教学新课程体系在核心课程中创建了系统整合模 块、人文社科模块和技能模块等相应的新型整合课 程,这是新课程体系的核心和与传统课程体系的最 大区别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选 修 模 块公共基础、人文社科临床实习第五年回归基础或强化实习图3 楔型课程结构模式3、临床实习:占20%,在8-9学期进行(五年制)提前安排实习,既可为后期选修留出空间, 也可缓解就业双向选择对实习的冲击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医学遗传学 微生物学 免疫学 寄生虫学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遗传学新课程体系1、系统整合模块的构建(12个模块)以系统为基础,将传统解剖学、生理学等15门医学基础课程与相应临床课程整合为12个模 块。

      见图4),各系统整合模块均有明确的课程内容及安排见表1)人体结构基础学习消化与营养感染与免疫国性、发言留K机体平衡疾病机制药物治疗心血管与呼吸神经学肌肉与骨骼肿瘤学传统课程体系表1系统整合模块内容及安排模块名称授课学期与学时数覆盖学科与内容人体结构第1-2学期204学时解剖、影像、内科、外科、耳鼻咽喉科基础学习第2-3学期180学时生物、组织、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遗传、药理消化与营养第3-4学期74学时消化系统的组织、生理、肝胆生化、食物营养、病理、药 理、临床及影像内窥镜检查等感染与免疫第3-4学期138学时药理、生化、生理、组织、微生物、寄生虫、免疫篷、性发的张第4-5学期68学时人类生殖基础与临床、小儿生长发育与性学概论等机体平衡第4-5学期85学时肾脏和内分泌系统的组织、生理、病理、病生、药理及肾 脏内分泌疾病等疾病机制第4学期 64学时疾病的基础知识、研究进展,涉及病理、病生药物治疗第5学期 28学时疾病的药物治疗心血管与呼吸第4学期 91学时心血管一呼吸系统的基础与临床,涉及生理、解剖、病理、 微生物、组织、内科等神经学第6学期 97学时解剖、组织、生理、生化、药理、神经内外科、精神肌肉与骨骼第5学期 57学时肌肉一骨骼系统有关的生物医学科学及临床,涉及解剖、 生物、影像、外科等肿瘤学第5学期 26学时涉及肿瘤内外妇科、影像、病理、药理2、技能模块的构建(4个模块)为突出新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特色,我们创设了新型综合性技能模块,包含临床基 本技能、沟通技能、终身学习、机能实验学四门课程。

      ① 《临床基本技能》模块:共计182学时,覆盖第3〜6学期共4个学期医学生早期临床实践可以增强对医学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认识到基础学习的重要意义, 将基础与临床较好地联系起来,对未来的临床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我院将早期临床实践作为教学 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将原来内科诊断学基础、外科总论、妇产科、儿科及精神病学等课程的相关 内容整合为《临床基本技能》,成为构建医学全程能力培养的桥梁由于“临床基本技能”课程体 系设计先进,课程建设成效明显,2005年成为唯一以此命名的国家级精品课程② 《沟通技能》模块:共计40学时,含普通沟通技能和医学沟通技能,分别在第3、5学期 进行通过“沟通技能”模块的教学,能训练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并与病人沟通,学会 处理医患关系、医护关系等,以减少或避免临床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人文关爱,充满 爱心与同情心,以及提高其医学伦理道德水平③ 《终身学习》模块:共计89学时,分别在第3、5学期进行终身学习模块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文献检索、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等相关内 容,使医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独立地摄取知识,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评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奠定基础,以适应医学知识的爆炸性 增长。

      ④ 《机能实验学》模块:56学时(七年制为90学时),在第5学期进行该模块是由生理学、 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三门课程整合起来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中基本实验占30%,对学生进行基 本技能训练如动物注射、插管、离体蛙心制备等;综合性实验30%,让学生全面了解动物从正常到 异常到恢复正常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探索性实验40%,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3、人文社科模块的构建(6个模块)为全面体现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医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心理 品质,具有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新课程体系设立了人文社科模块,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健 康与社会》模块《健康与社会》模块共104学时,涵盖了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 医学法学、公共卫生学等众多学科的内容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综合 因素来认识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更加关爱病人;提高法律意识,保证安全可靠的医疗活动㈣模块教学的组织与实施1、教学组织及教师参与新模式由教学主管院长全面负责,教务处组织实施与质量监控学院任命模块负责人,实行 模块负责人负责制(见图5)为确保教学质量,对于一些整合重组的课程,尤其对基础、临床结 合紧密的内容,各环节都由新模式专家指导委员会严格审定、把关。

      我院基础与临床46个教研室 200多名教师参与新一轮教学计划的筹备实施工作,成立21个课题研究组,教师们任劳任怨地完 成各模块教学进度、教学大纲、CAI课件、PBL教案及自测题库等建设工作(见图6、7、8)图6 新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图7新教学模式教学大纲图8新教学模式教学参考资料2、学生参与新课程体系从2002级开始在临床医学专业(含影像专门化)本科学生中全面实施,每年250 名共计1500名学生都按新模式进行教学,至今已满六年,已有两届五年制学生毕业;99级〜2001 级学生过渡实施新课程体系,覆盖学生数共2500人二、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㈠教学理念的转变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我们从教学组织模式、教学内容、教 学方法的改革上实现以下教学理念的转变1、 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新课程体系力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公共课程30%的学时数作为学生自学或 教师;临床核心模块以PBL、床边教学、小组讨论等互动教学为主,大班授课只有30%教 学改革给学生更多自学时间和自由选择的机会,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了学生自学为 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新教学格局。

      2、 从“以学科为中心”向“系统整合”转变几十年-贯制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各自相对独立的、分散的,这 种状况已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系统整合为基础的多学科融合,基础与临床交叉渗透, 已成为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模式3、 从“以授课为主"向“自主学习、自我学习"转变21世纪是一个信息激增的世纪,学习观念由"学习知识”向“学习获取知识”转变主动地 学习、学会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培养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同时,学会 学习也为走向社会后的终身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新教学模式体现了这些重要思想4、 从“单一理论考核”向“多元化考核”转变我国医学院校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最大弊端是较多地重视终结性评价,不重视甚至忽视过程性 评价,更鲜有诊断性评价,这大大削弱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实施创新教 育的阻力在新教学模式改革中,我们引入过程性评价,加大对于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临床技能的考 核力度,注重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采用笔试、口试、基本技能操作、答辩等综合考核方案㈡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新模式致力于使学生获得主动摄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改革。

      1、 广泛开展以PBL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自1999年在病理学、微生物学、外科学实施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的基础上,我们逐渐将这一模式扩展到各模块,比例从10%扩大至30%PBL激发了学生学习兴 趣,增强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师生普遍欢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