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学科《信息技术与诗意课堂之融合》课题研究方案.doc
5页语文论文之《信息技术与诗意课堂之交融》课题研究方案 一、咨询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与诗意课堂相交融,能更好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遭到诗意的境地,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漂亮的风光图片,优美的音乐,或是诗词的微课,或是动情地朗读,使课堂更加充满诗意和美感,使学生身临其境,投入其中,读诗、赏诗、写诗,能够更深化地感受诗意的境地,更有灵感地制造出诗意的语句信息技术与诗意课堂的交融,确实是古典和现代的交融,这种交融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学得更愉悦,更有美感,也更有效果 中华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学习古典诗词,同时在非诗词的课文教学中也浸透诗词内容,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的文学底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才能和运用才能 二、研究目的 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题实验要使学生接受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古典诗词的学习方法从死记硬背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情境化,使学生学得更加有兴趣,思维更加灵敏 其次,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从一年级开场,小孩们就开场晨诵诗词,到如今,在课堂教学中加大了对诗词的教学力度,同时在非诗词的文本当中,也挖掘和浸透诗词方面的内容,小孩们对诗词的兴趣有增无减,而且,小孩们爱上了写诗,“今天我们来写一首诗”对小孩们来说是件有趣又欢乐的事。
通过信息技术与诗词教学相交融,在诗词教学方面多下功夫,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同时,在其他教学内容中浸透诗词方面的内容,鼓舞学生搜集相关诗词、把课文改写成诗词、自主创作诗词等等,更广泛地开展诗词教学,为学生的诗词学习提供更大空间、更多时机 在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每个小孩通过信息技术与诗意课堂的交融,都能有不同层面的收获 三、研究内容 1、关于诗词的教学,加强备课,细读文本,增大诗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交融度,提高诗词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2、深挖教材,从非诗词的课文中挖掘有关诗词的要素,最大限度让诗词浸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依照教学内容搜集相关诗词进展诵读、把优美的课文改写成诗词,亦或是把诗词改写成剧本、散文等等让学生浸入诗词之中,让诗词陪伴教学的过程 3、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交融中,也浸透诗词教学,如挖掘数学教学中的诗词要素,详细如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就能够浸透“过年”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想起《元日》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等等 4、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诗词学习进展鼓舞,如开展诗词交流会、进展古典诗词朗读会、制造班级诗集等,让学生在诗词活动中更加喜欢诗词。
四、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 课题组成员进展相关的学习观摩王崧舟教师相关教学课例,阅读诗词方面的书籍等 在信息技术方面,学习如何进展诗词的微课,网络上有许多诗词的视频,我们也能够本人学习、制造,设计更合适本人和学生的诗词微课 2、课堂教学实践 通过“信息技术与诗意课堂相交融”的理念,进展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践,验证课题研究的可实践性,并及时反思本人的课堂教学,从中获得成长 3、引导学生进展相关练习 引导学生多读诗词、喜欢诗词、创作诗词,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运用语文文字的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积累,并及时鼓舞表扬,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五、详细措施 1、关于诗词的教学,加强备课,细读文本,增大诗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交融度,提高诗词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开展观摩课活动并讨论交流,每位成员都必须参与,并有所收获 2、深挖教材,从非诗词的课文中挖掘有关诗词的要素,最大限度让诗词浸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依照教学内容搜集相关诗词进展诵读、把优美的课文改写成诗词,亦或是把诗词改写成剧本、散文等等让学生浸入诗词之中,让诗词陪伴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养成新的读写适应。
3、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诗词学习进展鼓舞,如开展诗词交流会、进展古典诗词朗读会、制造班级诗集等,让学生在诗词活动中更加喜欢诗词留意搜集过程性材料,如学生作品,学生练习页等等,在过程性材料的搜集与整理中看到学生的成长与变化 4.课题组成员留意及时反思,构成随笔,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实践、反思,在促进本人的专业化成长 六、课题研究施行步骤 本课题施行周期为一年(2017年6月——2018年6月),详细施行步骤如下: 1.预备阶段(2017年6月——2017年9月) 组建课题组,整理已有经历和预备研究的内容,上报课题申请书 2.理论学习阶段(2017年6月——2017年9月): 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搜集有关材料,学习相关知识,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步骤,完成开题报告,申请批准 3.课题的施行阶段(2017年9月——2018年4月) 研读教材;开展集体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关于诗意课堂的理念,进展“读诗——赏诗——写诗”的练习,及时总结经历;采纳多种方式搜集过程性材料,并对过程性材料进展分析、反思和总结,定期检查研究进展情况 4.结题阶段(2018年5月——6月) 以研究报告等方式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