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核技术风险的认识与思考.docx
18页对技术风险的认识与思考——以核技术为例摘要: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技术风险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各种技术风险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 与发展面对技术风险带来的越来越多的生态难题,我们应重新 审视人与技术的关系,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出发点,以生态伦 理导向,从制度、技术和观念等各方面克服技术风险其中核技 术是当今高科技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核技术在给人类造福的 同时,也带来一些值得人们关注的风险当下能源危机愈演愈烈 核技术带来的新型能源是解决目前能源短缺的重要手段然而, 人们在使用核技术的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来使这一技术 更好的造福于人类关键字:核技术;技术风险;核技术风险思考技术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 不可磨灭的功绩技术的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积累大量社 会财富的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性,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其中, 对生态的影响尤为突出,由于技术成果运用不当而造成的生态失 衡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以核技术为例,核技术既能给人类造福, 也能给人类造孽,是把“双刃剑”近些年来,由于一些重大核 事故的发生,核技术这把“双刃剑”已经变成了一把高悬在人们 头顶的“利剑”,时刻在威胁着人类。
面对这些威胁,一方面, 要警惕技术悲观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要正视核技术的应用 与此同时,在使用核技术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来使这 一技术更好的造福于人类一.核技术风险的主要类型1. 核弹战争风险核能的首次应用就是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爆炸,让世人震惊于核武器的毁灭性是如此巨大慑于战争的威胁,二战之后很 多国家积极发展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核武器,以使自己跻身世界 强国之列,“有核国”随之越来越多,对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产生 了核威慑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万枚核弹威 胁着世界,让核战争有爆发的可能,同时,由于核技术非法贸易 越发猖獗,核战争危险在日益临近,核战风险增加2. 核电站事故风险核技术是当代的高新技术,核能是人类把握的一种重要的能量, 目前,核技术在现代民用工业上的应用,主要是核能发电即利 用核裂变材料进行裂变,然后利用其释放的能量进行发电因为 核电站主要是利用放射性物质,因而就会产生放射性污染的风险 所以人们所关注的核电安全问题,最重要的应当是避免和防止放 射性物质泄漏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故在过去的40 多年内,至 少发生了 20 次重大核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核核废料处置风险核电是一种高效能源,但在高效能源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 患,核废料处理就是相生相伴的主要难题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 运行后,放射能力被启动,辐射性大增;有的核燃料在反应后放 射性能衰退,但有的核燃料放射性需要几万年甚至更久时间才能 降低到天然铀的水平一旦处理不当,会造成长时间的核辐射影响,包括癌变、 生态环境破坏等二.核技术风险的主要后果1. 生态环境风险科学家们对核试验和核战争带来的环境破坏不断地进行研究,提出了“核冬天”概念1983年美国气象学家C •萨跟指出,当核 爆炸当量达到50亿吨丁 NT时,会引起下属变化: ——阳光将大 为减少,它所产生的像云那样均匀分布的l亿吨烟尘,将在北半 球的中纬度地区造成一个黑幕,遮掩了正常的太阳光95%—— 气温将急剧下降爆炸引起的风暴性大火会将大量尘埃和烟灰散 布到大气中,一两周内集结成的黑云将覆盖大地,在乌云笼罩之 下,几乎看不到阳光,由于大部分阳光被隔绝,地面温度将骤降 几十度,无论什么季节,在爆炸之后一周左右,内陆的温度将急 剧下降,气温可能下降40c,地面平均气温将急剧降到一20C 以下,非常寒冷的气温将持续许多周甚至几个月;同时出现的还 有猛烈的风暴、持续不断回落的放射性微粒和有毒的浓雾,大量 动植物的死亡,辐射量达到250伦琴,达到置人于死地的程度, 从而形成可怕的“核冬天”。
2. 人体健康风险核泄漏、核污染会引发人体健康风险,其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 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若进入体内就会引起内辐 射,它们一般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 ra 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 的外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 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越容易导致潜 在的或显性的恶性疾病,致癌、致畸风险越大另外,植物、昆 虫和蘑菇以及最表层的土壤都会吸收铯137所以,有些科学家 担心核辐射会对当地人造成几个世纪的影响,主要因为土地、水 源、空气都被爆炸产生的辐射物或辐射尘埃污染了,他们根本无 法逃避现实环境所带来的潜在危险,最可怜的是那些灾难发生后 出生的孩子明斯克物理学家米哈伊尔•马利科说:“心理上的 后果一直是毁灭性的,许多人觉得自己终将死于切尔诺贝利事 故3. 社会伦理风险 核技术成果的应用不仅迅速地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 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核技术既有高投资 风险,也具有高伦理风险伦理”主要是指人与人相处时发生 的道德关系伦理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之理,同时也寄托 了人们对同类事物应该具有的共同本质的理想,这种理想付诸人 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之中,产生出调节人类行为的行为规范 第一、核技术开发耗费了巨大的经济、人力成本,占用了有限的科技投入核武器与核试验耗费了巨大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而我们生活 的地球本就存在资源贫乏的问题。
冷战中超级大国展开核军事竞 赛.制造大量的核武器,是以巨大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为代价的据调查,为了完成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美国政 府动员了50多万人,其中科研人员1 5 万,耗费22 亿美元,占 用了全国近 1/3 的电力因为它有非常巨大的潜在危险,对人和 环境会构成严重的威胁第二、核能的开发带来国际政治上的不平等 曾经的美苏超级大国把核武器作为统治和称霸世界的手段,在国 际政治中制造了许多不平等现象核威胁,自原子弹问世之日起 就存在,只不过核武器产生于科学技术专家之手,而核威胁出自 政治家或军方人员之手核威胁具有较大的讹诈性质,核技术成 为核大国的有力政治武器,成了它们对付或制服异己的无核国或 弱小国家的武器第三、核能究竟是安全能源还是危险能源核电站事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恐慌.给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许多 不安定因素例如,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远超 过地震海啸由于核辐射的风险增加,后续的灾后重建进程或将放缓,从而影响日本经济的灾后复苏的速度三.对核技术技术风险的认识1. 利益相关者之利益与价值冲突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承担着特定的社会功能,必然要蕴 含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因此始终都会包含着价值和伦 理判断。
科技的伦理风险,使得人类的信任结构发生了嬗变:从 对以人为主的信任变为对抽象体系的过分依赖,即现代社会人与 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正在逐渐浈化.取而代之的是金钱、权利、传 媒、制度等社会抽象关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价值与权利 的冲突是核技术的社会伦理风险的主要根源,比如国家利益与地 方环境生态风险、社会效益与居民核污染风险等矛盾2. 科学家之国家利益与社会责任的矛盾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工作者常常被认为是价值中立的.科学与生产、 社会的关系并不密切,科学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一般 不在意科技的应用和政治问题但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 与生产、社会和政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冷战格局的形成,动摇了“科学价值中 立”的观点因为现代科技活动都不仅具有求知的性质,还直接 关系着国家安危和民族的利益当科学价值中立不能成立时.就 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类伦理问题,科学家不能超脱于所作的研究之外,首先必须做出道德选择爱因斯坦曾说过:“以前几代的人给我们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这是一份宝贵的礼 物,它使我们有可能生活得比以前无论哪一代人都要自由和美好 但是这份礼物也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危险,它威胁着我们的生 存。
3. 决策者之经济利益导向与公众利益优先性的矛盾核武器、核电是人类运用核能的两种主要方式,在这两个方面人 类都已有惨痛的教训核武器在日本广岛、长崎的首次使用,不 仅给现实国际政治带来巨大影响,更使人们看到核武器会使人类 遭遇浩劫的灾难性,以及核技术所带来的巨大伦理道德问题而 1979 年的美国三里岛、1986 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2011 年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则使不同民族、信仰和观念的人们深感 彼此命运的息息相关,核技术的现实发展凸显决策者在经济利益 导向与公众利益优先性原则之间的尖锐矛盾四.应对核技术风险的方法1. 积极探索核技术风险评估方法,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建设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对 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 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它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 科学性和练台性很强的工作,也应急管理实现“预防为主、关口 前移”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工作20 世纪70 年代,美国提出了“概 率风险评价”的方法用于核安全研究,它是用概率论方法定量评 定一个系统可能产生的风险(即一定时间内发生事故的次数和事 故造成的后果的乘积),来评价这一系统的可靠性。
这样核置全研 究就建立在系统和定量化的科学基础上,是研究系统的安全性能 和制定整体及各个分系统安全标准和安全准则的基础完善风险 评估机制建设是指要建立起独立于企业和政府之外的第三方机构 来评估风险,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为政府提供一致的、连贯的信 息,便于政府在危机事件中能够更好地进行风险沟通和风险管理险管理者通常都会把信息隐瞒到风险的后期,这是屡见不鲜的错 误2. 建立和完善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政府的制度创新是一个随着风险管理的实践而不断更新的过程, 从政府风险管理的操作层面来说,可以建立如下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政府应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收集、传递和处理相关信息与情报, 并据此做出分析和诊断,不断提高预测和预报能力,以达到减少 风险从可能向现实的转化,防范危机的目的二是建立风险管理 的专门机构根据风险的永恒性和常态性需要配置专门的机构和 具备风险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来应对,履行应急、信息处理和综 合协调职责,投挥风险管理的运转枢纽作用3. 加强核技术风险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在 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 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的有关活动。
事故应急管理包括预防、预备、回应和恢复四个阶 段它要求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 对计划和方案: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重视公共安全工 作;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应急管理方针 作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资上的准备工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坚持效率原则,快速反应,及时获取充分 而准确的信息,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4. 提升政府和管理机构的风险沟通力,建立事故善后处理期的社 会传播机制随着风险社会逐渐形成,以风险评估、心理学、传播学三大学抖 为支柱的风险沟通的重要性13 益为社会各界所重视,特别是911 事件之后,风险沟通更是在公共领域羞挥了积极作用,成为风险 管理(特别是公共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突发事件发生后,政 府管理部门应及时利用各种传媒机制与公众进行沟通,进行必要 的利益补救,透明地公开事件的真相,承担必要的责任,从而有 利于重建公众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信任,妥善地处理突发事件, 使损失得到最大程度的补救我们置身于风险时代,保障公众知 情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