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化的作文批改方案初探.doc
6页多元化的作文批改方案初探作文怎么批改?是圈定一个标准,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一 概抹杀?还是面面俱到:立意、表达、层次、详略……新课标提倡“不仅 看作文,还要看作文的人”,如果加上作者各具特色的习作情况,作文又 该怎么批改?我曾在2002年8月“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年会 上,提交了一份名为《学生作文的多元化评价机制》的论文,就这个问题 做了宏观上、尝试性的解答论文得到了专家的好评,但是,在实际操作 中,仍有许多困惑之处,现以一份作文批改记录为例,请各位同仁批评指 正,以便我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作文内容:围绕初入初三的感受作文作文要求:写真情实感,文体不限批改记录:一、典型文例A组:徐丽平:叙事体,语言朴实而饱含深情成功缘自对弟弟的牵挂 (内容写为了使弟弟摆脱困境而发奋苦学)孟 箭:很会表达中考失败的经历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崔浩洋:排比段,对比式,表意强烈对初三的学习很重视李刘慧:由散文体转向老老实实叙事,好!(原来习作时好搞散文创作杨淑梅: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成功有时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难)o常金涛:将琐事提升品味,读书明理使然尹 敏:文章精悍,表意真切王 荣:言辞优美而思悟深刻注意树立精品意识,不放过一个瑕点。
刘杰:行文具体而微这种风格就很好闫瑞强:引用添色继续阅读名著,读出成熟来温 冉:学会了柔婉地说话,进步不小!孙栋鑫:小小说创作,非常地道,只是不合此次作文内容要求王 芳:文如其人,语言极富个性李咪:心理描写极好王浩冉:写出了真情实感,《一个差生的自白》B组:温鑫:言辞不通学习体悟《珍珠鸟》的语言风格闫建飞:语言晦涩难懂向白居易学习孟龙飞:内容空泛对写作文像练字那样投入才行梁雪峰:行文随意,不讲章法三思而后落笔刘国栋:只言片语,不成体系要立志做文武全才,不可放纵自 己偏科郭宁:事例不真实写写你做组长认真负责的事就挺好李 超:遣词造句能力不强加强词语、美句的积累 李小洁:上下文间联系弱可以修改姚 敏:语法有错误复习“句子结构"一节知识,不会要问梁建帅:纯写实,无点染画龙要点睛噢C组:王小娜:简单且叙事不明看看写得好的同学怎样叙事任苏楠:内容太浅如果生活体验不够,就去读书!李 静:内容空泛是不是写作的欲望不强?李建宏:书写太差平时的练字不就是为了此刻的亮相吗?摆正 练与用的关系张超:没有标点,造成阅读困难合计:共29人,另有20人分属于B、C组,无特色,不典型二、 情况归纳A级作文共16篇,B级作文共20篇,C级作文共13篇,急需加 强C级作文的提升。
A组作文往往好在思想新颖、深刻,语言流畅、生动,有个性, 层次分明;B组作文则差在言辞不通、没有体系、不知点染;而C组作文 除却能力的因素外,往往是作文的兴趣不浓、动机不够此次李咪、王浩 冉的作文可作为后进生的优秀代表,大力赞扬,以带动其他人三、 自我分析作文批改要突出一个“多元化的特点有的学生肯定他的语言, 有的学生肯定他的文章结构,有的肯定立意,有的肯写描写方法否决的 地方也不一样:有的学生因为书写过于潦草,干脆“一票否决”,以增强 他认真书写的意识;有的学生在遣词造句方面有明显欠缺,就着意提醒他 在这方面加强练兵,如此等等我常想,一篇文章做得好坏,实在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 “写作 技巧”这项共同的因素之外,还有学生的生活经历、读书阅历、写作的动 机、认真与否的态度、修改的意识,甚至有否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嗜好等 等又因为“文章本天然,妙手偶得之”,与其只空口强调“立意要深, 表达要新,层次要明,感情要真”,不如给学生以真实鲜活的成功者的“非 技巧因素”的展示,让他们去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美努力去营造可以 为文的生活情境如上文记录所示,A组中徐丽平同学作文的成功缘自于真心关爱 弟弟,积思积想,自然成文,有关心弟、妹的同学,可以以之为范。
班里 有复读生八人,为什么只有孟箭的作文获得了好评?原因就在于他痛定思 痛,有心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其他同学读了怎不汗颜?怎能不奋起直追?B组同学看起来是只提了缺点,那是因为他们都是“尖子生”,不 需再用空泛的优点安慰,他们需要的是找出病灶,迎头赶上如温馨、闫 建飞两人都爱读书,闫建飞尤其爱读诸如《哈利波特》和郭敬明的书,只 因读的同类风格的书多了,作文时语言表达便染上那书的色彩,令人费解, 所以要指点他们广开眼界、矫枉过正刘国栋是数学夭才,就是不爱学语 文,但不是作文能力就差,先前曾公开评讲过他的儿篇范文,他只是自以 为差又不想突破,所以对他就需从偏科的思想固疾出发,拨乱反正,施加 压力C组同学作文功底较差,说多也接受不了,倒不如给他一个可资 模仿的范例,或者丰富作文素材的方法,让他慢慢琢磨、有所感悟总得来说,作文批改基本上要着眼于“学生的作文”和“作文的 学生”(即作文和生活)的明显的优缺点的点拨,侧重点因文(人)而异, 注重突出个体的学生,注重成功原因的分析和失败补救的提示四、困惑这样的评析是不是太散、太随意、不成体系?对于学生个体的全 面发展是否有益?对全班学生来说,那些不典型的作文,如何实实在在地 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最重要的,这样的评析是否科学?殷切渴望专家们予 以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