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前强化训练.doc
27页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前强化训练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脔,用火薰之,可致远常潜渊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两舟引张之,缒以铁,下垂水底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之酷,悲夫!(摘自《南宋文录录》)注释:①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啐儿②脔(luán):切成碎块的肉③潜渊:潜进深水④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⑤缒:用绳子拴着从上面往下送⑥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鳍⑦醢(hǎi):切成肉泥、肉酱阅读训练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1)大者视晬儿__________ (2)广袤数十寻__________(3)缒以铁____________ (4)用罹烹醢之酷_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1)大者视晬儿( ) (2)春夏乳子( )(3)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 (4)则悠然逝矣( )(5)用罹烹醢之酷( )( )3、下列句子中“之”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用火薰之 B、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C、两舟引张之 D、用罹烹醢之酷4 翻译下列句子。
1)脔,用火薰之,可致远2)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3)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之酷,悲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是一则寓言这则寓言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吾见之,恐去而死也 ”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电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选自《新序》)注释:①尝:曾经②向:刚才③去:离开④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⑤治:治理,管理阅读训练1、解释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1)归而泣__________ (2)向者吾见之__________(3)蛇令安在__________ (4)叔敖对曰__________ 2、区别加着重号的词的用法。
1)母问其故__________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3)杀而埋之__________ (4)忧而不食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4、短文运用什么刻画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读罢此文谈谈你对孙叔敖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饶忠祥设计)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贴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问观所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嘴熟,一字不逸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选自《蒿庵闲话》)注释:①讫(qì):完毕②掩卷:合上书本③务期:一定要达到④笥(xì):竹箱⑤俟(sì):等到⑥务为泛滥者:务为,力求;泛滥,此指多而杂乱⑦影响:此处指印象⑧枵(xiā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
⑨约:简要,精练1、 “就”作动词有“接近” 、 “趋向”的意思,还有“达到”的意思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就壁间观所录(到,到达)B、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接近,趋向)C、颓然就醉(接近,趋向)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靠近,接近,此处有欣赏之意)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遇所直即札录之2)数年之后,腹笥渐满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此文后你有何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怀伦设计)马嘉1、(1)zuì (2)mào (3)zhuì (4)lí 2、(1)看起来像(2)哺乳,生养(3)似帘的捕鱼工具这里作动词,即张帘(4)跑(5)因此 遭难3、D 4、(1)把它的肉切成碎片,用火薰烤,香味可以传到非常远的地方。
2)假使碰到网就知道退却,就悠然离去了啊3)只知道进却不知道退,因此遭到烹煮和制成肉酱的灾祸,实在是太可悲了啊!5、只知进而不知退必将酿成大祸参考译文:大海中有种鱼叫马鲛,银色的皮燕尾式的尾巴,其中大的像周岁婴儿那么大把它的肉切成碎片,用火薰烤,香味可以传到非常远的地方它时常潜入深水面不易捕捉,在春夏之季生养幼鱼,就随潮水冒出水面,渔民利用这个时候布设帘网捕捉它们帘网是那种网格做得很巯的网,纵横几十寻,两只小船牵引着将它张开,坠上铁块,将网垂入水底过往的鱼,必定钻撞想继续前进,越拉越被束缚又更怒撞,就腮颊张开鱼鳍展开,被钩在网眼中,永远不能脱身假使碰到网就知道退却就悠然离去了啊只知道进却不知道退,因此遭到烹煮和制成肉酱的灾祸,实在是太可悲了啊!孙叔敖埋蛇1、(1)回家(2)刚才(3)哪里(4)回答2、(1)缘故(2)所以(3)连词,表顺接④连词,表因果3、(1)刚才我见到了两个头的蛇,恐怕离开母亲而死了2)还没有治理,百姓已经都相信他的仁爱了4、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天真、幼稚,极富有爱心的一个人参考译文: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就哭个不停,忧伤而不吃饭。
母素问他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个头的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我恐怕要离开母亲而死了 ”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恐怕别的人再见到这条蛇,就打死它埋了起来 ”母亲说:“不要忧虑我听说暗中有德于人的人,上天会用福来报答他的你不会死的 ”孙叔敖长大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开始治理,百姓都已经相信他的仁爱了约取而实得1、A 2、(1)遇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就摘录出来2)几年以后,(我)腹中(记忆的文章)和竹箱中(储存的文章片断)都渐渐地满了3、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4、答案不唯一,例如答成:“学习要认真塌实,不能浅尝辄止”等参考译文:叶奕绳曾经谈到(读书)加强记忆的方法,(说):“我天资迟钝每当阅读一本书,遇到喜欢的内容就把它摘录下来摘录完毕,朗诵十多遍,(然后)把它贴在墙壁上每天一定(摘录张贴)十多段,至少也要六七段有时)合上书本,闲适散步时,就靠近墙壁,观看摘录(的文章片段)每天看三五遍成了习惯一定要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一个字也不漏掉墙壁贴满以后,就把第一天所贴的收到竹箱中等到再读书有摘录时,补贴到那个地方。
这样)随时收取,随时补贴上,一年到头不空一天一年之内,大约可以摘录和记得三千段几年以后,腹中记忆的和竹箱中储存的(文章片段)渐渐地满了我常常看到(一些)一心贪多而杂乱无章地阅读的人,(他们)略微有点印象就不再阅读了这样)稍微经过一段时间,就腹中空空了,不如我精练地阅读而能得到实际的收获治国先富民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治国》)注释:管子:又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哲学家他辅佐齐桓公对内减轻农民负担,发展武装力量,增加财政收入: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他秉政三年,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1)是以善为国者 ( )(2)民富则安乡重家 ( )(3)奚以知其然也 ( )2、翻译句子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2)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3、上面简短的文字中体现了管仲什么样的远见卓识?4、请结合初中历史知识,说一个管仲的故事。
5、阅读完文字,你认为管仲的思想对我们现在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吗?简单谈一谈阮裕焚车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刘义庆)(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阮(rua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②剡(shan):地名,今在浙江新昌③何……为:干什么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意欲借而不敢言 ( )(2)何以车为 ( )(3)阮后闻之 ( )(4)遂焚之 ( )2、依据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借者无不皆给2)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金壶丹书(《晏子春秋》①)景公②游于纪③,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 ”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④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 ”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注解:①《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
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③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④鳋(sao):鱼腥味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乃发视之 ( )(2)勿乘驽马 ( )(3)则恶其鳋也 ( )(4)何以亡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善哉,如若言!(2)。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