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类境三性三无性—唯识名词.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8301203
  • 上传时间:2017-1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1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类境 三性 三无性—唯识名词瑜伽学派将心、心所,所缘的尘境(第八阿赖耶识所变的相分) ,分为三类,即:性境、独影境、带质境1.性境:性,是体性的意思性境就是真实的境界,是由体性种子所生的境(赖耶种子所生) 例如前五识所攀缘的色、声、香、味、触五尘,以及第八识所缘的种子、根身、器界三种境,都属于性境好比说,我们眼前所看见的树、耳朵所听闻的钟声等,都是实境,都是由真实的种子所生,来自于阿赖耶识的"现行"2.独影境:由意识妄想、颠倒认识而生起的境,只有影像相分此境并非真实存在的影像,它无能生的种子,亦无所托的本质,是有情心识想象而有的,只是一种幻觉,是第六意识的作用又可分为二种:“有质独影”:如闭起眼睛,遐想古剎晚钟、湖光山色这在心理学上,只是一种实有物的影像重现;“无质独影” :属于一种幻想、幻相,如龟毛、兔角等的假想境3.带质境:所缘是有实体的性境,但所呈现的影像,不是所缘性境的本质,而为妄情所支配,是兼有性境本质和主观妄情例如:作梦时的五境,朦胧昧略,就是带质境这也是第六意识所缘的境三性三性,就是三种自性是依"有"的观点来说1.遍计所执性:凡夫由于妄情的驱使,对于因缘所生的假法,妄起实我、实法的迷执(执有、执无、执常、执空)。

      好比说,有人怕蛇,见绳而误以为蛇,绳本非蛇,但以妄情迷执计度,遂误以为蛇2.依他起性:依因缘和合而生起的世间万法,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物,本无体性,必须依靠其它诸缘和合而成,其本身并无实体所以宇宙中的万法,远至外太空、山河大地,近则个己的衣物,乃至身心,无非都是阿赖耶识(种子) 所生起,这些万象都是依我人过去世所造善、恶业,所造漏、无漏业而"异熟"生起的,因此名为依他起性3.圆成实性:圆满成就的真实体性,就是百法中六种无为法的真如又指"二空"(我空、法空)之后,所显现圆满成就的诸法实性,也就是依他而起诸法的实体、自性唯识学者认为,将三性统一起来认识,就是由"错误的认识",到"相对真实"的认识,再到"绝对真实" 的认识过程唯识学者曾就三性认识,以蛇、绳、麻三物作了生动的譬喻:如人在黑夜里行走,初见绳子,误以为是真蛇(实我相的遍计所执性) ,于是心生恐怖随后看清楚,明白不是蛇,只是一条似蛇的绳(依他起性的假有) 更进一步,了解实际所执着的绳亦不具实体的意义,其本质为麻(实性) 起初"误绳为蛇" 是遍计所执性;其次明白绳是因缘假合,由麻而成的形态,这是依他起性;第三层分析,知道绳的本质是麻,是无自性,是四大假合所成,成就圆满的了知,就是圆成实性。

      所以将三性统一起来的认识,是对"真、假"和"有、无"的正确认识,这在无着、世亲的有宗里,被视为是"中道观"因为遍计所执自性是出于遍计的执着,不是有,而是无;依他起自性是遍计所执自性生起的依据,是现象,是假有的存在;而圆成实自性是除去安立在依他起性上的遍计所执自性,显现出事物的真实性,这才是实有,才是实体总之,认识了三性,就能了知万法的如幻假有瑜伽行派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有与无(空)的中道观,说明客观事物是"无",唯识实性是" 有",由此"识有境无"的思想,立三无性说三无性三无性,依"非有" 的观点来说1.相无性:此依遍计所执性所立相,是体相;无性,是无自性遍计所执诸法的体相,不过是迷情上所现的妄相,体实非有简单的说,是指宇宙万法诸种相状,如:青、黄、赤、白,长、短、方、圆,是山、是河,都是虚幻(空) 不实而无自性的又譬如空华,性相都无我人所见的一切,都是唯识所现,"识"的其中之一而已2.生无性:此依依他起性所立依他起性,是从众缘和合而生,无定实的自性,譬如幻事,故称生无性3.胜义无性:此依圆成实性所立真如体胜,故称胜义此胜义远离前遍计所执"我、法",故假说无性,非性全无,亦即唯识实性,譬如虚空,无相空寂,唯是众色无性所显。

      此三无性被视为"密意说",而非" 了义",因三自性中的后二自性,其性非无,今假说其无性者,是为否定世俗所执持的"实性"三性和三无性的关系:三性和三无性恰似一体的两面,有着表里的关系,并非异体其关系如下:┌相无性--体相无性--遍计执性 ┐三无性┤生无性--缘生无性--依他起性 ├三性└胜义无性--空理无性--圆成实性┘总之,遍计所执的万法诸相是完全虚妄的,故称相无性;依他起的缘生法,须待缘而生,非有独立自主性,故称生无性;而圆成实的真如空理乃最究竟、真实的空理,为圣智所缘,所以称为胜义无性此依三性而说的三无性,虽然是阐明空理,却与《般若经》系统所说大异其趣五性各别瑜伽行派宣说宇宙一切现象都是第八阿赖耶识所变,但不是一切众生唯有一个共同的阿赖耶识,而是从各自的阿赖耶识变现出森罗万象依据个别不同的阿赖耶识种子,强调众生具有五种不同性质,因此将众生分为五类种性,而定可成佛或不可成佛之说1.声闻种性:这是值佛出世,听闻佛陀的声教,觉悟四谛的道理,断见、思二惑,而入于涅盘者声闻种性唯具生空无漏智种子,修四圣谛法,决定证阿罗汉果2.缘觉种性:缘觉,又名独觉,出于佛世,或不值佛世,能观十二因缘,或观飞花落叶的外缘而悟道者,得证辟支佛果。

      以上二种性之人,只断烦恼障,证我空理,无法成佛3.菩萨种性:菩萨,原是菩提萨埵的略语,上求大觉,下化有情,略称菩萨菩萨修持六度万行,断烦恼、所知二障,证我空、法空真如,得菩提、涅盘二转妙果,这类种性是决定可以成佛的4.不定种性:此种性与以上三类不同,端视其修行的程度如何,以决定果位他可以成声闻、成缘觉,也可以遇着机缘转成菩萨,证得佛果5.无种性:此种性之人,与前四种相反不具三乘无漏种子,不能断烦恼、所知二障,所以在六道中沉沦生死,不能成佛不过无种性的人虽然不具三乘-声闻、缘觉、菩萨的无漏种子,只是说明不具这三乘的"习所成种",以致断了善根,并不是连本性住种也没有以上五种性,惟菩萨种性与不定种性得证佛果;声闻、缘觉二种但证二乘无学果,趣入无余涅盘;无种性则不能证果这就是五性各别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