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必修三-免疫系统.ppt
47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 “自己” 、排除 “非己” 成分,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一、免疫,1、什么叫免疫?,?,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 非特异性防卫,一、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如果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1、组成,(1)物理屏障: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粘膜,呼吸道纤毛 (2)化学防御:如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胃液的冲洗、唾液中的有些成分具有杀菌作用等不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2、特点,,皮肤对病菌的阻挡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皮肤分泌物如油脂的杀菌作用,二、第二道防线-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攻击所有侵犯人体的病原体,不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1、特点,2、组成,中性粒细胞 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的能力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特异性免疫有关 单核细胞:进一步分化为巨噬细胞,,,无颗粒白细胞,颗粒白细胞 (有特殊染色颗粒),白细胞,,,,,,,,,,,吞噬能力,3、白细胞的小知识,4、第二道防线发挥功能的过程,炎症:痛、肿、红、热,皮肤受损,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进入受损部位的组织间隙,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1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 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可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一些白细胞死亡,,,,,,,,死亡的白细胞及坏死组织、坏死细胞、死细菌和活的白细胞一起形成黄色粘稠液体,称为脓液。
特别提示,1、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2、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环境,在这些场所中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唾液中杀菌、汗液杀菌等如果入侵者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怎么办?,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一、特异性免疫的作用,要求:掌握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类型 、抗原与抗体 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1、免疫应答的概念,第三道防线是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2、免疫应答种类,抗体免疫应答 ——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应答 —— 细胞免疫,,主要是免疫细胞起作用, 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主要是体液中由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起作用, 利用抗体结合体液中的病原体一般具有异物性,概念:,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特性:,特异性,大分子性,如病毒、细菌、花粉等;但自身衰老或受损的组织、细胞以及癌细胞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等,通常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物质,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它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的抗原标记,人体内的弹片是抗原吗,为什么?,不是因其无特异性3、抗原,,免疫器官:如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骨髓、胸腺等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 免疫物质:抗体和白细胞介素-2等,,4、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免疫系统,扁桃体,,脾脏,淋巴结,,,胸腺,骨髓,,,5、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功能上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淋巴干细胞 (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一部分),,,胸腺,鸟类:腔上囊 哺乳类:骨髓,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鸟类 腔上囊(bursa of Fabricius ) 哺乳动物 可能在骨髓,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解,(Thymine),二、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存在部位: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 (2)英文缩写:MHC (3)化学本质:糖蛋白 (4)产生时期:胚胎发育中 (5)特点:具有特异性,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同卵双胞胎除外) (6)作用:被白细胞识别,从而避免被攻击 (7)病毒、细菌和其他致病因子等抗原物质在它们表面也带有表明它们的身份标签(不叫MHC)谁去识别和区分抗原和自身细胞?如何识别?,2、抗原直接被B淋巴细胞识别,,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群,,,病原体,,肽段,,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抗原被降解,,与巨噬细胞的 MHC结合,抗原-MHC复合体,,巨噬细胞表面,呈递出来,移到,,,与人体中已经存在的T淋巴细胞上的相应的受体结合,3、抗原经过处理后被T淋巴细胞识别,三、细胞免疫,1、知识准备,T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
T淋巴 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2等蛋白质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2、作用对象,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癌细胞、移植器官中的异体细胞记忆细胞毒T细胞,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可分泌多种蛋白质,3、细胞免疫,病原体,巨噬细胞,靶细胞(已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或异体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MHC复合体,抗原提取呈递,,辅助性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等,,分泌,促进,,与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分裂 分化,,,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与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活化,消灭,,,,二次免疫反应,相同的病原体再次入侵,被吞噬,,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分泌穿孔素,使靶细胞溶解而死被感染的靶细胞裂解死亡,那靶细胞中的病原体呢?,病原体重新进入体液中,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发挥作用1.细胞免疫中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类型? 能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有哪些? 2.细胞免疫中有B淋巴细胞参与吗? 3.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作用是? 4.吞噬细胞参与了细胞免疫吗?它还参与了哪道防线? 5.哪些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吞噬细胞、各种T淋巴细胞,各种T淋巴细胞,4、细胞免疫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没有,产生白细胞介素-2等多种蛋白质促进细胞毒T细胞的增殖分化,参与了细胞免疫,还参与了第二道防线,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四、体液免疫,1、知识准备,B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 但辅助性T淋巴细胞也发挥了作用。
效应B细胞 产生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作用于体液中(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2、作用对象,化学本质:蛋白质 形态:Y形 特点:每一种抗体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 产生及分布: 成熟的B淋巴细胞将相应受体移动到位于细胞膜上(也就是结合抗原的受体分子),效应B淋巴细胞能产生并分泌这些受体分子形成抗体 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液和体液中3、抗体的相关知识,B细胞活化后成为浆细胞,,淋巴因子,抗原(细菌),,吞噬细胞(识别、处理、呈递),,T细胞(识别、呈递),B细胞(识别),,,,,,,,,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吞噬细胞消化,,,增殖、分化,二次免疫,直接刺激,二次免疫,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直接激发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增殖、分化,合成分泌,释放白细胞介素-2,辅助性T细胞,,病原体,巨噬细胞,抗体,B淋巴细胞,,抗原-MHC复合体,抗原提取呈递,,辅助性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分泌,促进,,与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 致敏,,分裂 分化,,,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 (浆细胞),,与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活化,分泌,,,抗原,结合 中和 凝聚,,,,二次免疫反应 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4、体液免疫的过程,被吞噬,,,(1)体液免疫中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类型? 能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有哪些? (2)效应B细胞可以由什么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记忆B细胞的作用?,吞噬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B淋巴细胞(注意效应B淋巴细胞不能识别),5、体液免疫中值得思考的问题,辅助性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体内时,短时间内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即在二次免疫应答中起作用3)效应B淋巴细胞与其他淋巴细胞相比,什么细胞器特别发达?,(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等,(4)抗体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抗体与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结合 致使病毒一类的抗原失去进入寄主细胞的能力 致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 致使一些抗原(如可溶的蛋白质)凝聚而被巨噬细胞吞噬,(5)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名称的由来,分别作用于细胞内部和体液(细胞外)中的病原体,6、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别和联系,五、免疫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1、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的定义,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是主动免疫2、免疫接种的历史,(1)最早,我国古代发明的为预防天花而接种人痘 (2)18世纪,詹纳用牛痘预防天花 (3)19世纪,巴斯德发明了灭活和减毒的疫苗3、疫苗的类型,灭活的微生物,,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减毒的微生物,获得病毒以后经过一些方法的处理,让病毒完全丧失活性,再将死亡的病毒输入人体中,促使人体产生抗体。
将病毒繁殖很多代后,后代的毒性会大大衰减,然后用毒性衰减后的病毒使人体产生抗体4、疫苗的作用,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体内,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种引发二次免疫应答,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对相关疾病长期保护这种免疫方式称为主动免疫5、被动免疫,定义: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抗血清)而获得免疫力例如:注射抗蛇毒血清、抗破伤风血清等6、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比较,1881年,巴斯德成立的研究小组发现了狂犬病的病原体(一种子弹状的病毒)为了得到这种病毒,巴斯德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从患病的动物体内提取一次,巴斯德为了收集一条疯狗的唾液,竟然跪在狂犬的脚下耐心等待他把分离到的病毒接种到家兔的脑中使之传代,经过100次传代的病毒给健康的狗注射时,奇迹发生了,狗居然没有得病,还具有了免疫力 巴斯德把多次传代的狂犬病毒随兔脊髓一起取出,悬挂在干燥的,消毒过的小屋内,使之自然干燥14天减毒然后把脊髓研成乳化剂,用生理盐水稀释,制成原始的狂犬病疫苗7、相关资料和练习,如果纵坐标改为“疾病发病程度”,那曲线大致应该是什么形状的?,六、课堂练习,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D,2.下列有关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大分子物质都能成为抗原 C.进入体内的生物细胞才能成为抗原 D.能引发产生大量淋巴细胞的“非己”物质,D,3.判断:抗原必须经过人体的两道防线才能发生特异性免疫。
( ),×,4.判断下列免疫过程分别属于人体的第几道防线? (1)胃液对细菌的杀灭作用 (2)巨噬细胞的胞吞作用 (3)呼吸道纤毛细胞对细菌的外排作用 (4)唾液中的溶菌酶 (5)体液中的溶菌酶 (6)皮肤的阻挡作用 (7)炎症反应 (8)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的接触 (9)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一,二,一,一,二,一,二,三,三,5.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 )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B,6.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 ⑴巨噬细胞 ⑵T细胞 ⑶B细胞 ⑷记忆细胞 ⑸效应B细胞 ⑹效应细胞毒T细胞 A.⑴⑵⑶⑷⑸⑹ B. ⑴⑵⑶⑷⑹ C.⑵⑶⑷⑹ D.⑴⑵⑶⑷,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B,C,7. 在临床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⑴甲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