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土文化导入对高校日语教学支撑作用探究.doc
12页本土文化导入对高校日语教学支撑作用探究摘要:日语教学中本土文化正迁移的作用不可忽视目前, 国内高校课程设置中存在本土文化课程缺位现象,应适当加 强本土文化课程的导入可先从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着手, 并在导入时遵循以下要点:(1)应体现对日语教学的促进作 用;(2)应更好地切合社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关键词:本土文化导入正迁移专业培养计划核心课 程一、引言近年来很多外语教学研究者指出,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 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长,我国的外语人才不仅肩负着引 进国外先进文化的任务,更有责任向国外介绍和传播中国文 化,以便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同时,外语教育 领域的学者们多年的研究表明,在高校外语教育中,本土(母 语)文化对学习者的正迁移作用不可忽视,是成年人外语学 习不可缺少的支撑要素母语文化正迁移是指学习者在进行 目标语的学习过程中,借助于母语的语言规则和思维方式, 表达和理解同样或类似的言语行为在外语教学中有效导入 本土文化进行对比教学,能简化教学过程,保证学生对外语 知识的正确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知识的熟练度因此, 在髙校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导入本土文化教育,不仅是目前 我国社会的要求,在理论上也是有充分依据的。
中日两国拥有两千多年的交流历史,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对日本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汉语和日语在语音、词汇、语法、 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共性在日语教学中利用这种本土 文化的正迁移现象,其效果非常值得期待二、研究背景日本是中国的近邻,自古以来在语言及文化等方面与我 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两国间的交流走过了一条历史悠久而又 充满艰辛的道路改革开放后两国交流日益频繁,日语教育 在我国高校也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两 国间交流也从最初的对日本经济、文化单向输入转为输入/ 输出双向交流的特征笔者认为,在此种情况下,我国高校 日语专业的相关课程设置也应注意对本土文化的导入目 前,大多数高校的日语专业课程设置都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学 生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特征,如何顺利融入日本社会环境 等方面目前来看,很多情况下这种单方面的文化、信息输 入已无法满足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只有在课程中适当导 入本土文化,让学生了解如何向日本介绍中国的社会、文化 情况,才能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日语,更好地服务社会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文化或汉语修养的提高,对日语 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Wode教授 曾提出:“学习者在习得一门外语的过程中,尤其在初期, 不可能关闭他已拥有的母语知识系统。
日语的文字符号系 统及很大一部分词汇均来自汉语,因此客观地看,中国的日 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更难摆脱母语的影响如前文所述,很多学者都谈到了利用母语正迁移效果促 进外语学习(主要是英语)的案例而贯穿整个古代及近代 历史,汉语对日语词汇及语言体系的形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因此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母语的正迁移效果表现 得特别明显在我国,对日语这门语言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始于清代 晚清外交家、革新家黄遵宪充分肯定了日语假名文字符号系 统的独特性和高效性,认为这是日本当时能够普及平民教育 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表明了日本文字起源于中国汉语的 事实而在他之后的梁启超则在《论译书》中指出了当时(具 有汉语文言知识的)中国人学习日语的便利性:''名物事象, 多与中土相同,汉文居十六七梁启超还将日语与当时中 国的文言文相对照,创造了 “和文汉读法",其中重要的一 项,是认为将日语句子的词序进行一定的顺序颠倒,即可直 接理解成中国的文言文梁启超对日语的这种理解方法固然有偏颇之处,但也反 映了中国人学习日语具有“同文之便”的特点传言梁启超 根据此法在很短时间内便掌握了日语,这样的说法也许有所 夸大,但反映岀了一个事实,即中国语言和文化功底较深的 人,利用母语或本土文化的正迁移效果学习日语可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秦礼君(2007)认为,汉语与日语在语法术语、词类划 分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此外,两者的句子的结构也有 相通之处如,日语判断句等同于中国古汉 语的判断句式“…者…也”,教学中应有效利用这些要素《论母语对第二语言的正迁移作用》一文中指出,母语 文化与L2 (外语)语言中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共同特征,如果 学习者在学习L2之前就已利用母语文化接触了解这些知识, 则会促进正迁移作用的发挥本文笔者计划在这些先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我国高 校日语专业目前的汉语语言文化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更深入 的考察,探讨中国文化课程应如何设置,以何种方式进行, 才能对相关日语课程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更好地满足社会 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三、目前高校本土文化教育的现状2004年《中国教育报》发表名为《不受重视面临边缘化 大学语文何时走出尴尬?》的文章,指出汉语在国际上的地 位不断提高的同时,国内的大学语文教育却正面临边缘化, 高校学生的母语表达、书写能力降低,本土文化知识欠缺等 现象时隔6年后,《中国教育报》2011年再次发表文章《传 统中文学科为何走“下坡路” ?》,指出目前高校的专业教 学中对外语教学的时间远远多于中文,课程设置中对语文教 学重视度不够等情况。
总体来看,这些年来髙校中母语教学 的地位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改变相对而言,对日语学习最为重要的古代汉语教学则面临 着更为严峻的局面有学者指出,古代汉语的学习本身具有 一定难度,使部分学生望而生畏,而很多高校在设置专业培 养计划时也有意识地对古代汉语课时进行了压缩这样的情 况若继续下去,高校学生对中国古代语言文化的掌握将进一 步减弱正如《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一文中所 指出的,目前国内高校日语专业所开设的与中国文化相关的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少,而某些高校甚至完全 没有开设此课程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几所高校日语专业在互联网上发布 的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了汇总,结果如下表:■?鄢注:括号外数字为学时数百分比,括号内数字为学 分数百分比,此栏中其他数字均同 由此可见,我国 目前高校本土文化教育的课时整体偏少对于日语专业教学 来说,汉语语言文化的教学,尤其是古代汉语方面的课程学 习,更是亟须加强的一环四、高校日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导入的设想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高等院校日语专 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中,对于日语专业学生的要求是: “毕业后应具有较强的日语实践能力综合目前日语专业 的就业趋势来看,高年级的实践类课程主要有商务日语和日 语翻译两个方向。
笔者认为应以这两门课程为核心,贯彻本 土文化的正迁移作用1.商务日语课程我校(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日语教研室从2008年开始 对浙江地区日本企业的调查显示,很多企业反映目前录用的 日语商务人才所遇到的问题并非日语不熟练,而是在本土文 化相关的表达及沟通上出现失误在两国企业的经济合作过 程中,这会使双方企业之间业务对接时产生一定的问题因 此,笔者的观点是,在商务日语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中日两 国社会文化的比较学习,做到知己知彼目前,我国高校商务日语相关教材中,文化和信息输入 为主的特征非常明显,课程内容基本为日本社会及商务领域 的知识我校目前使用的商务教材《国际商务日语写作》内 容涵盖了日本社会的各类型商业文书的书写要点以及日本 的商业文化特点,但对于如何让本土社会文化与日本的商业 文化更好地融合等问题,则基本未提及另一本较新的教材 由日本学者参与主编的《商务日语写作》出版于2009年, 内容也相对来说更符合目前的社会实质,但对于中日社会文 化的对比等也基本未提及笔者认为,商务日语课程中亟需 加强对两国社会文化的比较学习2.翻译(笔译、口译)日语翻译课程一般在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开设,此门课 程对于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及进一步深造都有着至关重 要的意义。
笔者多年从事日语教育,在日语翻译课程教学中 发现,对于本土语言中的某些词汇或短语(包括惯用表达), 有些学习者不理解其确切含义若日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 词汇,则容易出现翻译错误,或无法用日语对其含义进行解 释,造成交流上的困扰例如,与社会历史背景相关的词汇: 大锅饭、粮票、下乡、下海、下岗、黄牛,等等;因社会发 展而出现的新词:抱抱团、奔奔族、笔替、独二代、法商、 飞鱼族,等等与之相对照,日语中一些与汉语的同形缩略词,例如 “杞憂”“蛇足”“五十歩百歩”等等,翻译成汉语的相应 成语,需要对汉语成语具有相当的熟练度此外,日语中还 一些固定词组翻译成汉语时无法直译,只能灵活处理成汉语 的惯用表达形式如“蝦左鯛总釣召” “一寸虫Q右五分 CD魂"“河童0)川流;“鍵子”等等这些都要求翻译 者具备良好的母语文化基础,才能将这些日语转换成易为中 国人接受的形式这些都要求学习者具备相当高的母语知 识《谈翻译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一文中也认为,母 语文化对翻译学习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提出在翻译教 学中促进母语文化正迁移的具体策略原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在谈到自己从事翻译工作的经 验时也强调,要成为优秀的翻译人员,“母语和外语学习都 要抓紧”。
对日语专业教学而言,这也是时刻应该注意的问 题五、本土文化导入的要点对于如何在高校日语教学中导入本土文化教育,已有很 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 现象》(任萍2010) 一文中,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1) 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与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双向跨文化交 流;(2)在日语教材中导入本土化,侧重文化差异的主体介 绍课程设置的调整、教材中本土文化内容的增加、课堂教 学中的本土文化导入等等,为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导入问 题提供了方向高校在制定本土文化导入计划时可根据自身的教学情 况灵活处理,但笔者认为下述要点在导入本土文化课程时可 以给予考虑1.本土文化导入应体现对日语教学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某些高级课程,均需要本 土文化及母语的背景知识进行支撑例如,高年级日语专业 《日语语言学》《日语词汇学》等课程教学中,需要有针对 性地加深学习者对母语的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认知,与日 语进行比较,这样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日语语法结构及 词汇特征以《日语词汇学》课程为例,日语词汇的起源与 汉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日语词汇的特点中多少反映出了 学习者本土语言、文化的基础知识。
如日语名家周炎辉教授 所言:"日语词汇、音韵、语法受汉语影响甚大,知己知彼, 方能互补长短此外,对于翻译(口译、笔译)、写作等 课程而言,母语及本土文化的运用能力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 习效果以《新编汉日翻译教程》(高宁,杜勤,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003)为例,其中提到的“五保户”“五七干 校”“三通”等缩略语以及“马大嫂”“跳槽”等流行语 的翻译,均涉及较深的本土文化背景,若缺乏对本土文化的 了解,就无法做好翻译又如,形容闷热的情景,日语用“蒸 J風呂(D 9 Q暑,汉语中则用“热得像蒸笼”来形 容,这是两国文化习惯的差异使然,也需要学习者对两国的 文化背景有较好的了解可以说,日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导入的目的之一,便是通 过提高对母语的认知及运用能力,增强日语学习效果《日 语语言学》《日语词汇学》等课程一般安排在日语专业的中 髙级阶段,笔者建议在这个阶段导入《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在翻译(口译、笔译)等高级阶段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再配以 更高层次的《现代汉语》的学习2.日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导入应更好地切合社会对日语 人才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国外的国际交流形式 也从文化、信息输入转为输出、输出双向交流的形式。
这就 要求外语人才不仅精通外国语言及文化,同时也具备深厚的 本土文化底蕴,特别是对于日本这个与我国有着很深的文化 共性,但在某些方面又截然不同的国家,此点显得尤为重要 在两国社会经济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