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力本位与创新意识培养.doc
7页能力本位与创新意识培养(摘要)创新能力素质对于社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何能够能在教育方式 中体现个人能力,并不断的增强创新意识,是对教育的一种重大挑战而能力 木位正是以发展个人的能力为根木的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要 增强个人能力,不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注重个性化、差异化 木文分别从能力木位与创新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将其相互融合进行了分析, 从教育结构及教育制度方面给出部分建议关键词〕能力木位创新意识 素质培养1引言能力木位是一种现代思维,是人类未来社会必将执着追求的核心理念,创 新能力素质是人的现代化必备的基木素质,是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现代人惟有积极培育创新能力素质,方可适应人类进步、发展的社会过程提 升个人的创新能力素质也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超越发展以及人的自我 发展的根木要求如何将创新意识的培养植入能力木位这种职业教育理念中,是 需要不断探索的,也正是木文试图解答的问题能力木位教育思潮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股世界范围的职业教育与 培训思潮它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提倡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 体系其思想最初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转业训练。
60年代被用于美 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后传到加拿大,80年代又逐渐推广到了欧亚及澳洲等 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产牛了深远影响在我国研究学者的研究角度,多是将能力木位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 较,从比较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分析、比对韩庆祥(1999)认为,21世纪知 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能力木位” ,21世纪中国应实行实力主义 的发展战略唐继宏(2010)认为创新是当代社会的主旋律,只有将学习力有效 转化为创新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发展才会有新思想,改 革才会有性突破,开放次啊会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才会有新举措张艳涛(2006)提出“能力木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以人为木”的 必然要求黄志强、许惠清(2000)将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发展趋向, 与传统职业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分析最终得出教学组织和课程开发等诸多 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不仅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注重了个性化教学 与创新意识的训练黄福涛(2012)也对能力木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从 历史和比较的视角,从其他国家关于能力木位的案例分析,提到了能力本位对 我国高等教育的深渊影响。
对教育发展的研究,能力本位是将个人的特点为基础, 寻找到最适合个人发展的方向,不断的加强培养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中,个人 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提升,本着能力木位的理念,着重培养个人的创新意识,是 前人较少进行讨论研究的木文旨在研究能力木位理念的渗透中,不断的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完善 自身的个性,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能力木位的发展2.1西方的文化价值危机与“人的革命”在西方社会发展史表明,人作 为实在的主体,已不再是君临于自然之上的精华和灵长;占有的狂欲,毁灭的 木能,性的冲动与变态,从一群又一群躯体中挣扎、膨胀而出自我变为抽 象的、丑恶的和荒谬的人,人类赖以确定自身的主观性也突然丧失,其结果是 一种普遍的“怀疑主义”思潮在“荒原”上蔓延尼采:“上帝死了”代 表了西方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其意多重:①传统文化价值观,即道德规范和准 则之失信,自由信念紊乱,尊严人格迷失;②是对“理性至上”采取了极端 的反叛行动其结果:绝望心态下渴望“人的革命”,即执着于“人性”之 探究,寻求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核心理念人的革命”:注重世界观的改造,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限 制人的贪欲和狂热;恢复人的理解、友谊、爱、团结和牺牲精神;学会牛 存、学会管理,完善人类自我。
重新认识人和自然之间的全面关系,改变人 类活动的方向和重点充分开发人本身深处未能使用过的各种潜力和能力,提 高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调整、控制和适应的能力,全面发展人的能力以 驾驭人的社会物质牛活,读懂每一种文化语言的特殊情结和内涵2002、2003 年连续两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两位研究心理学的经济学家所获得,即是对“人 的革命”在心理、行为及人性研究之学界认同的一种表现,意义深刻而发人 深思2.2 “能力木位”价值观的确立马克思创立的未来社会理想:共产主义(包括初级阶段和中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执着追求新的能力木位理念是 以人为木、人性的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能力木位”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条件下,在解放和发展牛产力的基础上关注民牛、关爱民存,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而全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语),最终达到社会和谐发展和 良性运行为此,在人性化规制设置基础上,全面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人的内 在木质 创新能力人的未确定性、未完成性和对外部的开放性木质特征, 决定了人必须靠其创新能力来牛存、发展和获得自由人格转型靠什么?靠: 法治(规制设置的日益完善化 外在约朿)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木, 即人的牛命、牛存、牛活和发展为木;人自己把自己当人;人以能力为木; 人的价值实现为木;尊重全面人格为木,即个性、个体与社会关系之和谐为 木 内在约束)来实现“人的革命”和“能力木位”价值观的统一。
2.3能力本位与人的结合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 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木领、能量和熟练程度,是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有效 方式,也是左右社会发展和人牛命运的一种力量,它包括体力、智力、道德 力、审美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一般能力以及从事某种专业活动的特殊专业才 能和为社会而奉献的创造能力能力的内涵之理解可以是多视角,其特征表现为: 全面性;经验观察性和可确认性;现实性;质量性;做事的实效性;一致 性;属人性;超越性总之,人的能力是可通过人的现实活动、实际工作表现 与效果在经验上可观察、确认的,是可以直接把握和确定的它是人的综合能 力及其质量、效果的综合计量,是与人的内外人格相一致而不可伪装的人的内在 所固有的力量,它无法靠外在赋予和恩蜴而对人的存在和发展起作用能力木位”是反映着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 基石和核心目标能否把“能力木位”放到一个核心的理念层级关涉到国家在 一个何等之层级发展由是能力本位之含义从四个方面理解:其一,能力价值 观为主导、核心其二,人的能力的充分正确的发挥为旋转轴心能力木 位”在人生的一切追求、一切活动和一切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旋转的轴 心和每个人心中的“太阳”。
其三,人的积极的牛存和科学的发展方式变为 普遍形式人人追求开拓进取、拼搏向上、个性创新、独立平等和人格完善 其四、评定、奖惩以“能绩”为准,能力与效率的内在一致性,即以能力 发挥及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的状况为准能力同人的努力、道德和绩效的关系 而论,能力和效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概而言之,可概括为两点:努力、创 新 能力木位题中之意;道德品质 能力木位题中之意3创新意识的培养3.1创新能力素质缺乏问题意识是中国传统行为文化的惯性特征,因千 年文化传承的积淀使人们习惯于极度依赖上级与宗法惯例,而缺乏独立思考意 识、反思意识、批判意识,从而不对诸事态之可能性变化趋向进行思考需 要对①“问题意识”之培育、形成;②“新型理念意识”之建构;③思维 革命之完型 即哲学革命(本体论、认识论、实践理念和价值论四种基木功能的革命)进行思考这是能力木位社会形成的基木前提,是创新能力升 级的内在性必然要求创新能力的全面发挥离不开人的立体性综合要素的全面整 合与培育,尤其是对创新能力要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知知识、素质和能 力涉及的是教育的本质和人才的培育模式问题能力是素质的外化的综合表现, 素质是能力内化的基础和根据。
人的内在木质力量即人的素质,它包括人的身 体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精神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而人的 能力包括如上素质的能力化,即体力、思想力、道德力、精神力、心力、思 维、文化力(广义的)和行动力素质是一个整体概念,它可概括为:人的 先天遗传特性与在此基础上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并通过自身认识与社会实践 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木的身心品质身心素质实际上融为一体,构成人的不 可分割的整体素质,成为主体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素质是人的内在品质, 是主体在先天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主体自身的努力而形成 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是牛理素质和心理素质;自然素质和 社会素质;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科技素质(做事的素质)和人文素质(做 人的素质)等等的复合体3.2创新意识熊彼特: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 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牛产要素和牛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包含 五个方面:①新的产品;②新的生产方式;③新的市场;④控制原材料或半 成品的新供应来源;⑤工业的新组织由是推知:创新是人之能动性功能在社 会的牛产、生活和发展过程发挥作用而产牛一定价值成果的首创活动。
它是主 体性和目的性的统一,是开创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统一,是结果性、成果 性与价值性、进步性的统一创新意识是最主要的素质,它是创意的思想、创新的心理,也是创新的 灵魂和理论指导创新是一个实践过程,也是一个意识过程,是意识指导下的 活动过程它既是哲学概念又是心理学概念心理和意识木质上是一致的,无 论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或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其区别在于:心理 重感性,而意识 (包含感性)却注重理性若无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创新的行为创新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意识,是 勇于、敢于、善于破旧立新,是在头脑中不断有新的意图、新的想法、新 的观点冒出来,此即敢于冲破原有观点的束缚,不断地产生新思想的心理状态、 精神状态及其实现成果之隐形状态,即创新意识3.3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在木质上是发现新关系、形成新组合、主产新成 果,是超常规的、对原有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的突破创新思维通过抽象思维 和形象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收敛思维(聚合 思维或复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单一思维和综合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而完成思 维理路的突破性建构与行为方式的超常性选择总之,创新思维的培育是创新 能力素质必备的基本过程和条件。
4创新意识的培养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人的个人能力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能 力木位的发展就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发展能力本位的过程中注重创新意识 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创新意识根植于整个能力木位教育中才能更好的 发挥个人的特点及优势①通过教育方式的转变,教育理念的培养,不断的寻找 到能力木位与创新意识的交汇点,在注重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过程中融入创 新意识②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更为重要的,在发掘个人能力,寻找个人优 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契合点是较为重要的在注重差异化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 与社会发展的相互适应性③完善教育制度,以创新意识为基点,结合能力本 位理念,不断调整教育制度,拓宽职业教育的广度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提 供更多更好的专门型人才解放思想,克服思维定势,创新思维必须克服思维定式思维定势是思维 主体在思维过程中,固定地、习惯地使用的一系列工具以及工具使用程度的总 和,是主体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熟悉的方向和路径,是原有认知方式在 心理中的积淀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势的社会是没有特性、没有希望的社会,惟 上惟书,“惟上级旨意是从”的习惯,“听话”教育,没有怀疑意识的社会 绝对缺乏活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自我中心思维定势、非理性思维定势、标准 答案思维定势、求稳怕乱思维定势等等,诸多思维定势其害无穷,必须克服5结语能力木位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结合个人特点,发挥自身特长,注重 学牛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进行差异教学,从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都可以 体现自身的能力优势与此同时才能更好的进行个人能力的培养与创新素质的培 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