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车辆 电气_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第9部分:便携式发射机模拟法.pdf
28页ICS 43.040.10 T36 GB/T 33014.8- Road vehicles — component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electronic disturbances from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 — Part 9: Portable transmitters (ISO 11452-9:2012,MOD)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 第 9 部分:便携式发射机模拟法 20--实施 20--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中 国国 国国 家家 标标 准准 化化 管管 理理 委委 员员 会会 GB/T 33014.8- II 前 言 GB/T 33014《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包括以下部分: —— 第 1 部分:一般规定 —— 第 2 部分:电波暗室法 —— 第 3 部分:横电磁波(TEM)小室法 —— 第 4 部分:大电流注入(BCI) 法 —— 第 5 部分:带状线法 ——第 7 部分:射频(RF)功率直接注入法 ——第 8 部分:磁场抗扰法 ——第 9 部分: 便携式发射机模拟法 ——第 10 部分:扩展音频范围的传导抗扰法 ——第 11 部分:混响室法 本部分为GB/T 33014的第8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 11452-9:2012《道路车辆 窄带辐射电磁能的电骚扰 零部件 试验方法 第9部分:便携式发射机》进行制定 本部分与ISO 11452-9的技术性差异及原因如下: ――按GB/T1.1规定对第1章进行规范编写; ――按GB/T1.1规定对8.3中天线放置的图示增加了标题,并对应在正文中进行引用说明 ——按GB/T1.1规定8.3.4.1的列项前增加了“试验步骤如下” ——对图6中的数字补充了注释说明 ——原文中表 B.1数字有误,本部分做了修正 ——图B.4下的公式、参数和注释等太重复、不规范,进行了整合和规范处理 ——原文7.2条中的远端/近端接地采用附录D,本部分改为与其等效的本系列标准中的GB/T 33014.2中的附录B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规定以及原文的不完全统一同时删除了附录D在引用文件 中增加了GB/T 33014.2 编辑性修改如下: ——删除了原文的前言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GB/T 33014.8- 1 道路车辆道路车辆 电气电气/电子部件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性试验试验方法方法 第第 9 部分:部分:便携式发射机模拟便携式发射机模拟法法 1 范围 GB/T 33014的本部分规定了电气/电子部件(ESA)对连续窄带辐射电骚扰的抗扰试验方法—便携 式发射机模拟法。
本部分适用于M、 N、O、L类车辆(不限定车辆动力系统,例如火花点火发动机、柴油发动机、 电动机) 用电气/电子部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3014.1-2016 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试验方法 第1部分: 一 般规定(ISO 11452-1:2005,MOD) GB/T 33014.2-2016 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试验方法 第2部分: 电 波暗室法(ISO 11452-2:2005,MOD) GB/T 33012.3-2016 道路车辆 车辆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 第3部分:车载发射机模 拟法(ISO 11451-3:2007,MOD) 3 术语和定义 GB/T 33014.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4 试验条件 便携式发射机模拟法适用的频率范围为26MHz~5.85GHz在频率范围内用户应指定试验的严酷等 级,试验严酷等级应考虑如下因素: ——附录A给出的典型便携式发射机的特性(频段、功率电平和调制); ——试验所用天线的特性。
注:附录 A 未给出便携式发射机的所有信息,作为资料性附录仅供参考 下列标准试验条件应符合GB/T 33014.1的规定 ——试验温度; ——试验电压; ——驻留时间; ——试验信号质量 5 试验地点 试验应在电波暗室(模拟开阔场)中进行 通常在电波暗室内部的反射表面铺设吸波材料, 地面可以铺设或不铺设吸波材料, 但要保证在试验 区域内反射能量比直射能量至少低 10 dB 6 试验仪器设备 6.1 概述 场发生装置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GB/T 33014.8- 2 ——具有一体化天线的商用便携式发射机; ——模拟的便携式发射机,应使用 6.3.4 中规定的天线和放大器 为减少试验误差,DUT 的工作状态通常通过光纤耦合器进行监测 6.2 商用便携式发射机 具有一体化天线的商用便携式发射机为一种方便易得的场发生装置 6.3 模拟的便携式发射机 6.3.1 概述 模拟的便携式发射机组成如下: ——射频信号发生器; ——射频功率监测设备和天线 6.3.2 射频信号发生器 信号源应具有内部或外部调制功能功率放大器要覆盖试验的频率范围,可能需要多个射频放大器 6.3.3 射频功率监测设备 当使用模拟的便携式发射机时, 应使用通过式功率计测量输入给天线的功率。
应测量并记录前向功率 和反向功率 6.3.4 天线 模拟的便携式发射机的天线应为B.2规定的无源天线可使用的其它天线示例见附录B 所有天线应调谐为小于4:1的最小电压驻波比天线的电压驻波比应与射频源的设计相匹配应记录 天线试验频率范围内的下限频率、上限频率和中间频率的电压驻波比 6.4 DUT 的执行器和监测设备 操纵DUT的执行器应尽量不影响DUT的电磁特性,如在按钮上使用塑料块、使用气动执行器(供 气管路使用塑料管)等 监测DUT对电磁干扰响应的监测设备应使用光纤或高阻抗导线连接如使用其它类型的连接,应尽 量减小线间的相互作用,并记录导线的布置方向、长度和位置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复现性 应避免监测设备同DUT之间的任何电连接可能引起的DUT误动作 7 试验布置 7.1 接地平板 接地平板应采用至少0.5mm厚的紫铜、黄铜或者镀锌钢板最小宽度为1000mm,最小长度为2000mm, 或者比接地平板上所有装置的外边缘长出200mm,取两者中尺寸较大的平板 接地平板(试验台)的高度应位于地面上(900100)mm处,接地平板应与屏蔽室壳体电气搭接, 接地带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300mm,直流电阻不得超过2.5mΩ 。
7.2 电源和人工网络(AN) 每一个DUT的电源线都应经过AN与供电电源相连 通常供电电源负极接地,如果 DUT 使用的供电电源是正极接地,试验布置需进行相应调整电源通 过 5μ H/50Ω 的 AN(见 GB/T 33014.2 的附录 A)连接到 DUT所需 AN 的数量根据 DUT 在车辆上的安装情 况确定: —— DUT 远端接地(车辆电源回线大于 200mm) :要用两个 AN,其中一个接电源正极,另一个接电 源回线(见见 GB/T 33014.2 的附录 B) ; ——DUT 近端接地(车辆电源回线不大于 200mm) :使用一个 AN 接电源正极(见 GB/T 33014.2 的附 录 B) AN 应直接安装在接地平板上,外壳应与接地平板搭接电源回线应与接地平板相连(在电源和 AN 之间) 每个 AN 的测量端口应端接 50Ω 的负载 GB/T 33014.8- 3 7.3 DUT 的位置 DUT应放置在非导电、低相对介电常数(εr≤1.4)材料上,位于接地平板上方(505)mm的位置, DUT的外壳不应与接地平板相连(模拟实际车辆结构的除外)DUT表面距离接地平板边缘至少100mm。
7.4 试验线束的位置 DUT和负载模拟器(或RF界面)之间试验线束的总长度不应超过1700 300 0 mm线束类型应根据实际 系统的使用要求确定 试验线束应放置在非导电、低相对介电常数(εr≤1.4)材料上,位于接地平板上方50mm5mm的 位置试验线束与接地平板边缘平行的部分距离接地平板边缘至少为200mm 7.5 负载模拟器的位置 将负载模拟器直接放置在接地平板上如负载模拟器为金属外壳,外壳与接地平板直接搭接 DUT引出的试验线束穿过与接地平板搭接的RF边界与负载模拟器连接时,负载模拟器可置于接地平 板附近(外壳与接地平板搭接)或试验室外 如负载模拟器放在接地平板上,负载模拟器的直流电源线应通过AN进行连接 图中: 1-DUT(若试验计划有要求则可就近接地);2-试验线束;3-负载模拟器(根据7.5进行放置和 接地);4-电源(位置可选);5-人工网络(AN);6-接地平板(搭接到屏蔽室的壳体);7-介电 常数小(εr≤1.4)的支撑物;8-模拟的便携式发射机天线或商用发射机;9-激励和监测系统;10- 高质量的双层屏蔽同轴电缆 (50Ω ) ; 11-穿墙连接器; 12-用于模拟便携式发射机的射频信号发生器、 放大器、定向耦合器和功率计;13-射频吸波材料;14-偶极子的轴线或贴片平面;15-绝缘支撑物; 16-同轴电缆 俯视图 单位:毫米 GB/T 33014.8- 4 a视图X:不同极化时模拟的便携式发射机的位置。
b视图A:模拟的便携式发射机的位置(DUT和线束) 图1 试验布置示例 8 试验方法 8.1 概述 骚扰源和连接线束等的整体布局作为规范的试验条件, 对规范试验条件的任何偏离, 如线束长度与 标准试验线束长度存在偏差,要在试验前得到认可,并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记录 DUT应在典型负载并按车辆实际条件运行 每个DUT应在最典型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即至少在待机模 式和DUT所有功能处于工作的模式下进行试验这些运行条件应在试验计划中明确的定义,以确保试验 的复现性 8.2 试验计划 在进行试验之前应制定试验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 试验布置; —— 频率范围; —— DUT 的运行模式; —— DUT 的验收准则; —— 试验严酷等级; —— DUT 的监测条件; —— DUT 的暴露方法; —— 模拟的便携式发射机天线或商用发射机的位置; —— 试验报告的内容; ——其他特别说明及相对标准试验的差异 8.3 试验方法 8.3.1 概述 试验参数为模拟的便携式发射机天线馈入点的净功率附录A给出了典型的功率值 注:净功率值可根据GB/T 33012.3-2016的附录B进行调整。
8.3.2 模拟的便携式发射机法 8.3.2.1 概述 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 ——试验电平的标定; ——连接上线束和外围设备的DUT试验 8.3.2.2 试验电平的标定 模拟的便携式发射机的天线放置位置应距离DUT的任何部位、接地平板和实验室的壳体至少1m,距 离吸波材料至少0.5m, 应采用未调制的正弦波进行标定, 标定时应调整净功率直到得到预先规定的试验 电平记录标定时的净功率和前向功率 注:标定时如果使用的是峰值包络功率计,则在功率调整的。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