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电佳木斯有限公司的战略.doc
22页华电佳木斯有限公司的战略华电佳木斯有限公司的战略第 1 部分案例 1.1 华电佳木斯有限公司的历史 华电佳木斯有限公司佳木斯热电厂地处广裹的三江平原、北疆重镇佳木斯始建于 1938 年,由伪满洲电业株式会社独资兴建,建厂初期的装机总容量仅为 2.25 万千瓦 解放战争时期,即民国 34 年“8.15”光复后,当时政局不稳,局势混乱,只有一台发电 机组能维持运行,总发电能力不超过 5000 千瓦,生产一直不景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最大发电能力为 2.2 万千瓦,供电范围由原来的佳木斯市区扩展到桦南、桦川、汤原、 鹤岗和依兰等七个县,成为松江省的电力能源中心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 期间,装机总容量由原来的 2.25 万千瓦增至 9.8 万千瓦,供电范围由原来的部分市、县 及大型厂矿迅速扩展到整个合江地区和伊春东部地区,本厂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主 力电厂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左”的思想干扰,忽视了生产管理,设备完好率有所下 降,各项经济指标处于徘徊停滞状态 “拨乱反正”时期,全厂装机总容量增至犯.05 万千瓦,是建厂初期的 14 倍,固定资产为 209489 万元,是建厂初期的 22 倍,总发电 量达到 178860 万度。
新经济建设时期,工厂按照“调整、整顿、改革、提高”的八字 方针,采用经济手段管理企业,给工厂带来了新变化1985 年年末,被水利电力部命名 为企业整顿先进单位,东北电力管理局授予先进企业的称号1987 年 3 月,被授予“省 电力系统审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89 年 12 月,被黑龙江省建委、省绿化委授予“1989 年度黑龙江省甲级庭院绿化单位”称号1990 年五期扩建的第二台 10 万千瓦发电机组 经过%小时的试运正式移交生产1994 年 12 月,被佳木斯市政府授予“1994 年交通 安全先进集体”称号 截止到 2010 年,公司完成总发电量 26 亿 5278 万千瓦时,现有职工 1871 人,离退 体职工 1190 人,党员 850 人近年来,企业先后进行了 100MW 机组的供热改造, 运用了等离子点火燃烧系统、DCS 控制系统等国内领先技术多年精心打造的检修队伍 已具备了 600MW 及以下发电机组的检修能力,几度迈出国门、省门参加检修工作,相 继承揽过俄罗斯滨海电厂、鹤岗发电公司、龙实热电厂、七台河发电公司、广西钦州电 厂、湖南长沙电厂的机组检修任务企业在大力发展电力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发多种经 济产业,经营项目涉及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商饮服务、工业产品加工、热力销售等项 目。
多年来,企业面对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机遇,紧紧抓住发展这一要务,引入 1509002 质量管理、三标一体体系,规范了企业的综合管理,加大投入进行设备更新升级和技术 改造,使信息网络覆盖到生产班组,实现了生产实时数据反馈,提高了生产系统的智能 化水平、运行可靠性和管理系统的科技含量企业文明单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思想 政治工作逐年晋档次、上台阶,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专业素质都有了长足的提高, 先后荣获全国电力系统“双达标”企业、 “无泄漏电厂” 、双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 家、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省“十佳”和谐企业、华 电集团公司文明单位、连续 20 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殊荣 “十一五”期间公司发展战略 “十一五”公司发展内外部环境 2,白,1.,I 公司发展离不开生产经营环境,环境为公司提供资源条件以及政策支持等机会,同 时也会产生种种不利因素,公司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以及行业环境等诸多方面经济环境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 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 部到中西部区域梯次开放的格局,实现了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领域不 断拓展的开放格局,呈现了从数量小到数量大、从质量低到质量高的开放新趋势。
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首先进行的是农村经济改革,然后是城市经济改革,进入“十一五”后, 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经过 1990 年至 2003 年的国民经济调整,使 2004 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以国有企业改革的 成功为标志,使包括中国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在内的诸多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在经济快速 发展的同时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其中电力缺口尤为凸出我国电 力生产与消费继续快速增长,在全国多地频发电荒、拉闸限电以及轮次供电的现象,供 电各项主要指标持续高位运行,电力供需形势紧张,在全国经济发展中,黑龙江省经济 发展虽然业绩平平,用电需求保持了总体的稳定,但南方省市不断要求黑龙江电力南输, 以此满足南方电力市场的需求,电求大于供的现象在短期内还无法解决,电力行业的需 求为发电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投资规模的发展增加了空间 技术发展方面电力行业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力传输技术,二是发电技 术2000 年以后,电力行业的技术更新和技术改造迅速发展,电力传输技术一直是困扰 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国电力传输技术率先实现了重大突破,解决了高压远距离 输电的世界难题,该技术的突破使发电企业通过电网跨越地区配置电力资源。
电力行业 提出高效发电,高效发电指尽可能地将电厂中使用的初级能源转换为电力和有用的热 能,只要把化石燃料发电厂的能源效率提升几个百分点,就能大大节省资源,显著降低 二氧化碳的排放发电技术创新的另一方面表现为燃煤技术下的煤质检测洁净煤节能发 电技术、燃料管理设备改造创新技术以及节电技术等电力技术地不断创新为发电企业 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迅速掌握并利用新技术可以使发电企业分享行业技术 创新成果如果忽视行业技术发展,就会被行业内的先进企业竞争淘汰出局 产业政策方面产业政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1995 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 通过了《电力法》 ,结束了中国电力行业长期无法可依的局面,1996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2002 年 3 月国务院批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以后,政企分开、网厂分开初步实现,区 域电力市场己经开始试点,国务院电力主管部门(原国家经贸委)已经重组,国家电力监 管委员会成立这样,我国电力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电价改革也有了新的突 破,而现行《电力法》对有关电力市场、电力交易规则、新的电价形成机制、新型电力 管理体制等内容没有相应的规定,对其进行修订改革迫在眉睫,2004 年新《电力法》出 台,直供有法可依。
从电力供需走势上看,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电力行业由以往的 几大企业完全垄断电力市场转变为各大电力企业竞电上网,全国电力市场的统一构建, 实行厂网分开,发电企业与电网部门自负盈亏此外,2004 年以后,国家开始新一轮的 投资热潮,允许其他机构投资电厂,电力行业投资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能 源产业的倾斜,鼓励发电企业增产扩能,满足市场旺盛的电力需求,金融、煤炭供应也 实施了相应的措施,向电力企业倾斜数据显示(如表 1 所示),2005 年国民经济各产 业类型中用电比例最大的第二产业仍然保持最高的增速,这也决定了电力需求保持持续 增长趋势第三产业的平稳发展带动商业及非居民用电的发展,使得低电压等级、小容 量用电设备的比例有所增加,用电分散程度提高,对电网和配电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 求第一产业的稳定低位运行使农村及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电力供应较易达到平衡,减少 了农村地区输电和供电压力,同时也为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农村和偏远地区电网建设赢 得了时间业文化战略的推行也成为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以共同信念、行业精神、 行业战略、行业形象、社会责任、商业信誉、公共关系等为综合体现的行业文化越来越 成为电力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加强电力行业文化建设,对内有利于增强行业的 向心力、自豪感,对外可以树立形象,扩大市场影响,从而使更多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国 内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加强企业的文化战略的推行成为全国电力行业的新课题。
“十一五”期间外部环境为公司发展既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是公司面临新的挑战,华 电佳木斯有限公司经过五期扩建,主营业务总装机容量达到 49.8 万千瓦;年最大发电能 力超过 30 亿千万时;经过两期供热工程改造,供热面积可达 180 万平方米,年最大供 热能力超过 160 万吉焦公司开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方略已形成制氧、铸 钢、修配、建筑、修造、安装、商业服务等多经项目,企业管理进入现代化管理阶段计 量、专职、标准化、财务、物资以及档案管理都达到了国家先进企业标准企业员工人 数逾千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 726 人公司安全生产及文明单位建设均已成为黑龙江省 发电企业的标兵 .2.2 公司发展战略的提出 企业面对改革与开放的历史机遇,实施跨跃式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发展这第一要务 新世纪开局,公司就引入 1509002 质量管理体系,下力气对设备进行更新升级和技术改造,使信息网络覆盖到生产班组,实现了生产实时数据上网,提高了生产系统的智能化 水平、运行可靠性和管理系统的科技含量,为有力地参与电力市场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逐年晋档次、上台阶,使职工 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长足的提高。
先后荣获了“双达标”企业、 “无泄 漏电厂” 、全国电力双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省级文 明单位标兵、全省十大思想政治工作标兵单位、省“六个好”先进企业党组织、省企业 管理优秀单位、双拥模范单位,曾两次荣获国家电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提名奖等荣 誉截至 2003 年 8 月 31 日,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 1927 天,是企业有史以来的安全生 产最长周期 2005 年华电佳木斯有限公司佳木斯热电厂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其 表现为:一是“十一五”期间佳木斯市为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根 据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 (2006)49 号,以下简称《规划》)和《黑龙江省人 民政府关于批转省环保局省发改委“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 划的通知》(黑政发(2007)81 号,以下简称《计划》),结合佳木斯市实际,制定佳木 斯市“十一五”期间污染物总量控制减排计划十一五”期间佳木斯市单位 GDP 能耗每年 的削减比例为 4.4%,GDP 增长幅度为 12%按上级要求华电佳木斯发电厂 4 一 10 机组停 止运行,减少烟尘排放量 5980 吨、502 排放量 4219 吨。
二是华电佳木斯发电厂根据自 身发展需要扩建工程,新建 2 台 1025 吨锅炉,燃煤量 267 万吨,按烟尘排放标准 50 mg/m3,新增烟尘排放量 1068 吨,产生 50217055 吨(硫份按 0.40,0 计算),排放 5022563 吨,脱硫率为 85%计算三是根据供热市场需求应对汤原县实现集中供热工程,秸秆发 电集中供热工程,建设 2 台 75 吨锅炉,增加烟尘排放量 28.19 吨、502 排放量 485.43 吨,对桦川县集中供热工程,1 台 40 吨供热锅炉,增加烟尘排放量 24.19 吨、502 排放 量 69.12 吨四是公司部分设备有相当多是建设使用 20 余年,长期未能进行维修保护与 更新存在设备老化、影响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五是公司生产经营计划色彩严重,公司 行政行为过多导致组织机构臃肿、工作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推诱扯皮等现象,企业内 部己出现诸多不良隐患的迹象,如不进行改革势必影响未来发展六是发电企业受产业 链上游煤炭价格上涨的严重制约和发电企业技术创新的挑战,使企业生存能力受到威 胁七是华电佳木斯有限公司佳木斯热电厂虽然历史悠久,但受计划体制约束影响严重, 员工薪酬体制一直没有进行改革,员工收入同本地企业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同行业内 部来看薪酬体制严重不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