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马列维奇至上主义色彩的运用.pdf
4页浅析马列维奇至上主义色彩的运用姓名:阮冬梅学号: 51303011 日期: 2013 年 12 月 13 日摘要: 马列维奇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为重要的现代派画家之一,他创造了一种极度简化的几何抽象绘画样式——至上主义,从而赋予十字形、圆形和正方形等最简单的几何形以“至高无上”的价值本文通过对马列维奇黑色至上、红色至上和白色至上三个时期的至上风格作品形式的分析,探索其至上主义作品中关于色彩运用背后的意义 找寻出他的黑色方块是对纯粹至上主义的探索;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到来 ,马列维奇受红色革命的影响,开始在至上作品中以纯粹的红色方块来演绎内心情感;又随着其事业开始走向顶峰,马列维奇更以白色方块来突出艺术至高无上的纯粹情感,最终演绎其内在情感的外在理性表达的创作理念关键字: 马列维奇;至上主义;情感;纯粹引言卡西米尔·塞维里诺维奇·马列维奇,至上主义奠基人, 俄国前卫艺术倡导者1878 年出生于波兰, 1895 年进入基辅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后赴莫斯科继续学业, 毕业于绘画雕刻建筑学校, 之后从事绘画艺术活动 马列维奇创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从早期创作时期到至上主义再到回归具象,而至上主义又分为黑色至上、 红色至上、 白色至上三个时期。
本文将简要讨论马列维奇至上主义时期的不同色彩运用背后的意义至上主义发展于立体主义与未来主义基础之上,至上主义直接取消绘画的对象要求,指出色彩才是绘画的本质, 并且将此作为新艺术的首要性质用马列维奇的话说 :“至上主义艺术就是在绘画中的纯粹情感或感觉至高无上的意思在否定了绘画中的主题、物象、内容和空间之后,简化成了最终的表现,人们的意识在接近于零的内容之中,最终在绘画的白色沉默之中被表现出来[1]在于旧时代的决裂之中, 马列维奇找到了指向未来的方向,他吸收从塞尚到客观立体派与未来主义的理论, 结合自己的风格创作了至上主义马列维奇至上主义艺术观的提出有自身文化与社会动因 一方面受社会宗教思想的影响, 同时受十九世纪下半叶反学院派艺术运动的启发以及俄国国内革命与国际不断发生的战争为其艺术革命创造了条件一、黑色至上1913年,马列维奇画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块》 ,标志着至上主义的诞生马列维奇在一张白纸上用直尺画上一个正方形,再用铅笔将之均匀涂黑, 以纯手工的笔触来表现这一极其简约的几何抽象画面对《黑色方块》,顽固保守的社会舆论惶恐不安, 仿佛大难临头 马列维奇的敌人哀叹道“我们所钟爱的一切都失去了,我们处在了一片沙漠之中, 放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白底上的黑方块!”不过在马列维奇看来, 画中所呈现的并非是一个空洞的方形。
它的空无一物恰恰是它的充实之处,它孕育着丰富的意义[2]马列维奇在追寻艺术的纯粹性时认为,一幅画所具有的用途、 关系和附加品越多, 充斥的内容越多, 这件艺术作品的纯粹性就越差《黑色方块》画面纯净、简洁、均匀、平滑,摒弃以透视制造空间幻觉的传统艺术手段,取消了形象,统一了内容和形式《黑色方块》是马列维奇表现非客观感情的第一个形式, 是纯粹至上主义的探索 他用一种纯粹哲学性的观念思考着在工业时代绘画的意义, 传统绘画一味追寻完美的表现客观世界的表象,但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 绘画的拟真性无法与机器相比 他在探寻一种绘画自我救赎的道路,他认为艺术的核心价值是情感的表达马列维奇把黑色看成是至上主义的基础,早在少年时代,他就迷恋昼夜的变化,尤其偏爱黑色黑色在他那里富有积极的意义, 昼夜循环, 一切始于黑色也止于黑色, 黑夜似空无一物却又充盈着整个白昼,他视黑色为“节奏的感受” 、 “活跃的要素”马列维奇曾说:“我战胜了彩色天空的基础,我把色彩撕下来,塞进麻袋里,然后打个结,把袋子束紧 ”由此可见马列维奇对于艺术纯粹性的追求因而他选择黑色方块作为至上主义的开端,也是他把绘画从一切完全不相干杂质中解放出来的开端。
二、红色至上俄罗斯先锋艺术的展开时代, 也是俄罗斯革命运动最为激烈的年代马列维奇称得上是俄国艺术界的 “革命元老”1905年他参加过俄国革命, 1915 年描绘了象征世界革命和共产主义的 《红色方块》, 1917年前后创作了《至上主义构图》、《充满活力的至上主义》 等艺术作品表现出激情澎湃的革命精神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期间,马列维奇加入了“左翼艺术家联盟”[3]如果说马列维奇的黑色方块是至上主义艺术成果的初探, 是真实情感的外在抽象性的初次流露,红色方块则是炙热的革命情感的迸发外现马列维奇反对对自然的镜像复制,追寻纯粹的情感体验, 在黑色至上时期如此,在红色至上时期亦是如此马列维奇对于形式观的出发点在于对于“真实”的探讨,他认为传统艺术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办法寻找到世界的“真实”,古代艺术虽然以各种手段,尤其采用自然主义的手段对“真实”进行探索,但都没能实现这种目标,并最后远离了“真实” 马列维奇用红色方块来表达对时代变革与革命风暴的期待, 正是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现 在其作品中至上的红色方块奔腾出艺术家所有纯粹的情感, 像一种革命情怀的雀跃, 更是至上黑色的情感升华三、白色至上1918 年,马列维奇创造的《白底上的白色方块》是最为著名的至上主义风格作品。
作品在色调上两个方块是一致的,小的倾斜的方块只能通过细微肌理才能辨别出来白色成为光的化身 那个白地上的白方块, 微弱到难以分辨的程度它仿佛弥漫开来, 并在白炽光的氛围里重新浮现, 整幅作品是在白色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白色 它的发表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它打破了绘画艺术的思维, 重构了绘画艺术的语言《白色方块》几乎是没有形象的,甚至模糊到连白色方块都找不到从理论上来讲, 这幅作品包含无限的方块, 但你根本无法数清它到底有多少个方块 《白色方块》就是无数方块聚合在一起后,它的形消失了,留下无限的白[4]这不禁令人想到中国传统思想的“道” “道”是一种有限性与无限性的高度统一马列维奇的作品给我们体现了一种无形之美无形”并非没有形状,而是超越我们能够想象的形状, 甚至是我们所无法理解的形状 就如道家言: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白色方块》 是一种绝对的精神崇拜, 马列维奇通过这部作品表现自己对纯粹生活的向往以及形式与色彩的思考在《白色方块》 里,所有关于空间、 物体、宇宙规律的当代观念变得毫无意义马列维奇带我们进入一种难以用肉眼看见,难以用心灵观察, 难以用感觉品味的境地 他通过无数个白色的方块构建出一个白色的世界, 但这个世界又并非简单到只有白色。
在这个世界中蕴含着无数个方块,每个方块都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白色是最为终极的情感冲动,也是其艺术表现方式的顶点 在马列维奇面前, 艺术不再有任何界限, 他面对的是一个无限的白色宇宙[5]马列维奇巧妙地利用了白色方块达到一种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的至上纯粹的精神,是对至上黑色方块和至上红色方块的一种精神升华四、结语马列维奇的作品色彩从黑到白, 不能说是一种巧合 黑色方块是基于纯粹至上主义的探索; 红色方块是对于革命形式而倾注的内心情感;白色方块突出的是艺术至高无上的纯粹情感马列维奇赋予了色彩以独立的地位和自我价值至上主义是马列维奇所创造的一种艺术思想他认为绘画的目的不在于表现形象, 因此可以将形象终极简化 在马列维奇的作品中只有最为简单的几何图形,但这些图形却呈现出动感 所有至上主义的造型都源于方形,长方形是方形的延伸,圆形是方形的自转,十字形是方形的垂直与水平相交就如马列维奇在《非客观世界》一书中提到: “我所要做的是超越一切形式,将艺术从客观世界里解救出来,我求助于一个正方形,展现一个黑或白色方形所组成的世界在马列维奇的作品中,任何独具表现性的元素都被清除,留下最为纯粹的方形参考文献[1] 回凌云、徐莹、付兴鹏. 大象无形 - 浅析马列维奇《白色的白》[J]. 名作欣赏 . 2012年 1 月. [2] 高火 . 马列维奇与至上主义绘画 [J]. 世界美术 . 1997年 3 月. [3] 李力 . 告别至上主义 [J]. 美术观察 . 2005年 9 月. [4] 于润生 . 虚无与传统 : 至上主义理论研究 [D]. 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论文. 2006:35-39. [5] 王美艳 . 西方现代绘画与平面设计 [M].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160-1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