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口道路、堆场、铺面设计与施工规范(JTJ).doc
133页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港口道路、堆场铺面设计与施工规范Technical Codeof Roadand Stockyard Pavementfor the Port AreaJTJ296一96主编单位: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施行日期:1997年5月1日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年·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港口道路、堆场铺面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6一96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编责任校对:戴瑞萍责任印制:张凯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100013北京和平里东街10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北京交通印务实业公司印刷开本:850×1168132印张:5字数:134千1997年3月第1版1997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印数:0001~5000册定价:25.00元统一书号:15114·0114关于发布《港口道路、堆场铺面设计与施工规范》的通知交基发〔1996〕986号由我部组织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等单位编制的《港口道路、堆场铺面设计与施工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为JTJ296一96,自1997年5月1日起施行本规范由部基建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负责,出版工作由部基建司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前言多年来,我国港口道路与堆场的建设均参照公路或厂矿道路规范进行设计与施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建设得到迅速发展,港口装卸机械类型也日趋大型化,公路与厂矿道路规范已不能适应港口道路和堆场建设的需要,为此,我部组织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等单位于1991年至1995年完成了《港口道路、堆场铺面设计与施工规范》的编写工作本规范以公路及其相关规范为基础,利用公路规范基本理论、材料参数、结构基本组合、构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针对港区流动机械作业对道路、堆场使用要求和荷载、地基特点制定规范明确了港口道路、堆场的设计要求,给出了适于港口道路、堆场应用的计算方法、施工方法和施工质量控制标准等除沥青铺面、水泥混凝土铺面外,规范还给出了重型荷载作用下联锁块铺面与独立块铺面的设计与施工方法本规范共分13章42节264条和11个附录,并附有条文说明本规范由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负责解释请有关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有修改、补充意见,请及时函告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以便修订时参考目次1总则 82术语、符号 82.1术语 82.2符号 83设计一般规定 113.1道路和堆场分类 113.2铺面结构 113.3铺面种类选取 123.4荷载与结构计算 123.5标准荷载作用次数 134沥青铺面设计 144.1设计原则 144.2设计标准与参数 144.3结构组合设计 154.4结构层厚度设计 165联锁块铺面设计 165.1设计原则 165.2设计标准与参数 175.3结构组合及要求 185.4结构层厚度设计 185.5构造要求 196混凝土铺面设计 196.1设计原则 196.2设计标准与参数 196.3结构组合设计 216.4板厚计算 216.5板的平面尺寸和构造设计 217独立块铺面设计 237.1设计原则 237.2设计标准与参数 237.3结构组合设计 237.4结构层厚度设计 247.5构造要求 248不同铺面间及铺面与其它建筑物相接处处理 249基层施工 269.1稳定类 269.2级配碎(砾)石 269.3质量控制 2710沥青面层施工 2710.1材料 2710.2面层 2810.3质量控制 3011块体面层施工 3011.1混凝土联锁块面层 3011.2混凝土四角块、六角块与天然条块石面层 3111.3质量控制 3112混凝土面层施工 3112.1材料 3112.2混凝土配合比 3112.3混凝土施工 3212.4质量控制 3413附属工程施工 3413.1缘石 3413.2雨水井与检查井 3513.3质量控制 35附录A土基回弹模量建议值 35附录B铺面材料参数建议值 35附录C简易铺面面层、沥青铺面磨耗层材料组成 35附录D水泥稳定土混合料组成设计 35D.1有关规定 35D.2原材料的试验 36D.3混合料的设计步骤 36附录E石灰稳定土混合料组成设计 37E.1有关规定 37E.2原材料的试验 37E.3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步骤 37附录F石灰稳定工业废渣混合料组成设计 38F.1有关规定 38F.2原材料的试验 39F.3混合料的设计步骤 39附录G沥青材料试验取样方法 39附录H沥青材料的技术要求 40附录Ⅰ沥青材料的加热温度与沥青混凝土、 40混合料的骨料级配及沥青用量 40附录J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 40和沥青用量设计步骤 40J.1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0J.2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沥青用量设计 41附录K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41附加说明 411总则1.0.1为提高港口道路和堆场铺面的设计施工水平,确保工程质量,统一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港内新建道路和堆场铺面的设计、施工码头前方停车场、作业场等铺面及改建的道路和堆场铺面可参照执行1.0.3港口道路、堆场铺面的设计,应根据港区道路、堆场的类别、使用要求、荷载情况、陆域形成、材料供应、施工能力、养护条件和自然条件等,并结合实践经验,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进行1.0.4港口道路、堆场铺面的施工,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条件、水文和地质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铺面操作宜采用机械施工,并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1.0.5港口道路堆场铺面的设计、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符号2.1术语2.1.1铺面——用各种建筑材料铺筑在土基上,直接承受流动机械荷载和堆货荷载的层状建筑物2.1.2联锁块铺面——指以预制高强混凝土小块或加工高强天然条石作面层的铺面该铺面主要靠块体之间的嵌锁作用来承受和传递荷载块体尺寸较小,一般长边小于25cm2.1.3独立块铺面——指以预制混凝土块体六角块、四角块等型式)或粗加工料石作面层的铺面该铺面不考虑块与块之间的荷载传递块体尺寸较联锁块大2.2符号2.2.1本规范通用符号ηr1——集装箱荷载折减系数ηr2——铺面宽度折减系数P1~P6——流动机械标准荷载等级P——流动机械支腿压力(kN)P0——集装箱箱脚荷载(kN)Qk——流动机械标准荷载的轮载(kN)Ak——流动机械标准荷载单侧轮的接地面积(cm2)Pk——流动机械标准荷载轮胎的接地压强(MPa)Pi——被换算的流动机械荷载轮胎接地压强(MPa)Ni——流动机械年运行次数(次/年)Nm——道路标准荷载计算作用次数nq——运行的流动机械种类数ηi——流动机械的荷载换算系数Wi——计算的流动机械每年分担的货运量数(T或TEU箱)Zr——流动机械的装运量扩大系数wi——计算装载量(T或TEU箱)nt——可以分流的道路、通道条数ψ——不平衡系数△——轮迹重叠系数t——设计使用年限(a)Eo——土基回弹模量(MPa)Et——当量回弹模量(MPa)K——地基综合反应模量(MPa/m)fcm——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MPa)Ec——混凝土弯拉弹性模量(MPa)υc——混凝土的泊松比2.2.2沥青铺面设计中的符号dk——标准荷载的单轮轮迹当量圆直径(cm)αi——被换算的流动机械荷载轮组系数di——被换算的流动机械荷载单轮轮迹当量圆直径(cm)[l]——容许回弹弯沉值(cm)β1——道路、堆场等级系数β2——铺面面层类型系数de——考虑多轮叠加影响的等效当量圆直径(cm)λ1——弯沉综合修正系数λ2——理论弯沉系数δ——考虑多轮叠加后弯沉增大倍数H——多层铺面当量厚度(cm)hi——多层体系结构自上而下第i层的厚度(cm)Ei——多层体系结构自上而下第i层的回弹模量(MPa)E1——多层体系最上层的回弹模量(MPa)dmax——骨料最大粒径(cm)2.2.3联锁块铺面设计中的符号di——被换算的流动机械荷载轮迹当量圆直径(cm)dk——流动机械标准荷载轮迹当量圆直径(cm)αk——流动机械标准荷载轮组系数lc——计算车辙深度(mm)hc——块体厚度(cm)E——基层材料的回弹模量(MPa)υ——基层材料的泊松比h——基层厚度(cm)σR1——基层底面容许弯拉应力(MPa)σR2——基层底面容许疲劳弯拉应力(MPa)Kd——动荷系数ly——流动机械重复荷载作用一次的回弹弯沉值(mm)σs——基层材料的极限抗弯拉强度(MPa)υ0——土基的泊松比D——双层体系表面垂直位移系数计算的当量圆直径(cm)Wc——双层体系表面垂直位移系数hs——双层体系的上层厚度(cm)Ei——第i层基(垫)层材料的回弹模量(MPa)υi——第i层基(垫)层材料的泊松比Xk——接缝剪切刚度(MPa)Xc——垫砂系数(MPa)2.2.4混凝土铺面设计中的符号αi——被换算的流动机械荷载的轮型系数βi——被换算的流动机械荷载的旁侧轮或邻轴修正系数Qi——被换算的流动机械荷载的单侧轮载(kN)ni——载重轴轴数d——轮距或轴距(cm)σc——计算荷载弯拉应力(MPa)Kr——考虑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λ——板长修正系数σb——荷载在四边自由标准板产生的最大应力(MPa)σa——容许荷载弯拉应力(MPa)K1——疲劳折减系数K2——温度应力折减系数K3——铺面等级系数K4——混凝土强度增长系数σtm——50年一遇最大温度应力(MPa)γ——板的相对刚度半径(cm)Tgm——50年一遇的最大温度梯度(°C/cm)μ——结构温度应力系数(MPa·cm/°C)b——混凝土板宽(m)l——混凝土板长(m)h——混凝土板厚t1——开放使用时的混凝土龄期At——一块板纵缝处拉杆钢筋面积(cm2)bj——接缝与其最近的未设拉杆接缝或自由边之间的距离(m)〔σ〕——拉杆容许应力(MPa)lt——拉杆长度(cm)dt——拉杆直径(cm)τt——拉杆与混凝土容许粘结力(MPa)2.2.5独立块铺面设计中的符号σa——容许荷载弯拉应力(MPa)σc——计算荷载弯拉应力(MPa)Kcn——综合修正系数hc——独立块体厚度(cm)h——基层厚度(cm)la——荷载作用下独立块容许下沉量(mm)lp——荷载作用下独立块计算下沉量(mm)2.2.6其它符号d——建筑物顶面至板底的距离(cm)fmn——混凝土平均弯拉强度(MPa)K′——合格判断系数σ——混凝土弯拉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