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消费理论.ppt
30页第第8章章 消费理论消费理论 消费理论是研究单个家庭的消费决策,即研究家庭如消费理论是研究单个家庭的消费决策,即研究家庭如何将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割,选择将多少比例的何将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割,选择将多少比例的收入用于当前消费,多少比例的收入用于未来消费即储蓄收入用于当前消费,多少比例的收入用于未来消费即储蓄的理论家庭的消费选择不仅对家庭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家庭的消费选择不仅对家庭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意义,而且对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消费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且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消费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且是最主要的部分,通常占一国是最主要的部分,通常占一国GDPGDP的的2/32/3左右因此,消左右因此,消费的波动会经由总需求传导引发整个国民经济的波动;其费的波动会经由总需求传导引发整个国民经济的波动;其二,消费决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消费选择所二,消费决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消费选择所决定的储蓄率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可见,微决定的储蓄率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可见,微观领域的家庭消费决策会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因此,观领域的家庭消费决策会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因此,消费理论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本章介绍凯恩斯消费理论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本章介绍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及消费之谜、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莫的消费函数及消费之谜、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杜森贝的消费理论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杜森贝的消费理论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及消费之谜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及消费之谜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及消费之谜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及消费之谜 消费函数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中占十分重消费函数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受到凯恩斯所处时代经济数据和数据要的地位受到凯恩斯所处时代经济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缺乏的局限,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提出主分析技术缺乏的局限,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提出主要基于经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要基于经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主要有以下核心观点:主要有以下核心观点:1 1.有关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有关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有关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有关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 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念之一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即当可支配收入增加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即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 1元时,元时,消费支出增加的数量可用公式表示为:消费支出增加的数量可用公式表示为: MPC=MPC=Δ ΔC/C/Δ ΔY (8.1)Y (8.1) 其中其中MPCMPC为边际消费倾向,为边际消费倾向,△△C C为消费增量,为消费增量,△△Y Y为收入增量凯恩斯基于对人的基本心理规律为收入增量凯恩斯基于对人的基本心理规律的把握,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的把握,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量一定小于收入增量也就是说,增加,但消费增量一定小于收入增量也就是说,通常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部用来消费,而是通常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部用来消费,而是将一部分储存起来,而且,收入增加的越多,用将一部分储存起来,而且,收入增加的越多,用于消费的部分会越少,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介于于消费的部分会越少,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 0到到1 1之间。
之间 凯恩斯的这一观点对其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凯恩斯的这一观点对其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极为关键因为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主张极为关键因为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正是基于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正相关关行干预正是基于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正相关关系,且这种干预的效果在财政乘数的作用下会被系,且这种干预的效果在财政乘数的作用下会被放大显然,凯恩斯所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理论放大显然,凯恩斯所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理论是认识消费与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是认识消费与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2 2.有关平均消费倾向的理论.有关平均消费倾向的理论.有关平均消费倾向的理论.有关平均消费倾向的理论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它反映了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它反映了消费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大小可用公式表示为:消费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大小可用公式表示为: APC=C/Y APC=C/Y ((8.28.2)) 其中其中APCAPC为平均消费倾向,为平均消费倾向,C C为消费,为消费,Y Y为收入。
凯为收入凯恩斯认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即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恩斯认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即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也就是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在其中所占加而下降,也就是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同时,凯恩斯认为储蓄是一种的比例越来越小同时,凯恩斯认为储蓄是一种“ “奢侈品奢侈品” ”,富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会高于穷人,即与穷人相,富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会高于穷人,即与穷人相比,富人具有更高的储蓄倾向比,富人具有更高的储蓄倾向3 3.有关决定消费的因素的理论.有关决定消费的因素的理论.有关决定消费的因素的理论.有关决定消费的因素的理论 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并没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并没有重要作用这一论断与他之前的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相有重要作用这一论断与他之前的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相左按照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储蓄与利率正相关,较高的左按照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储蓄与利率正相关,较高的利率会鼓励家庭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因此,消费与利率利率会鼓励家庭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因此,消费与利率负相关虽然凯恩斯也承认,在理论上利率会影响消费,负相关。
虽然凯恩斯也承认,在理论上利率会影响消费,但他认为,从经验出发所得出的结论是,在既定的收入水但他认为,从经验出发所得出的结论是,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利率对个人支出即消费的影响是短期的、第二位的平下,利率对个人支出即消费的影响是短期的、第二位的或相对不重要的,真正对消费起决定作用的是收入或相对不重要的,真正对消费起决定作用的是收入 依据上述理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概括为以下形式:依据上述理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概括为以下形式: C = a + C = a + bYbY ((8.38.3)) 其中其中C C为消费;为消费;Y Y为可支配收入;为可支配收入;a a为自主性消费,为为自主性消费,为一大于一大于0 0的常数,是不依存于收入的消费,取决于生存的的常数,是不依存于收入的消费,取决于生存的基本需要;基本需要;bYbY为引致消费,是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化的消费,为引致消费,是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化的消费,b b为边际消费倾向,其数值介于为边际消费倾向,其数值介于0 0到到1 1之间。
这一函数关系之间这一函数关系可用图可用图8-18-1表示表示: YCC=a+bY45°线Y1E0C2C1Y2 在图在图8—18—1中有一条中有一条45º45º线,该线上每一点的横坐标和线,该线上每一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表示所有的收入都被用于消费支出,因此,纵坐标相等,表示所有的收入都被用于消费支出,因此,其斜率等于其斜率等于1 1当收入为当收入为Y1Y1时,消费线与时,消费线与45º45º线相交,此线相交,此时收入等于支出当收入由时收入等于支出当收入由Y1Y1增加到增加到Y2Y2时,消费从时,消费从C1C1增增加到加到C2C2,消费增量小于收入增加量消费函数直观地反,消费增量小于收入增加量消费函数直观地反映了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三个核心内容首先,消费线的斜映了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三个核心内容首先,消费线的斜率小于率小于45º45º线,说明边际消费倾向线,说明边际消费倾向b b的数值介于的数值介于0 0到到1 1之间,之间,表明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幅度小于收入增表明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幅度小于收入增幅,这与凯恩斯对边际消费倾向的推断一致。
其次,与凯幅,这与凯恩斯对边际消费倾向的推断一致其次,与凯恩斯提出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相吻合由于平均消费恩斯提出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相吻合由于平均消费倾向即为消费线上对应各收入水平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倾向即为消费线上对应各收入水平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随着收入的增加,上述连线的斜率不断变小,这说明随着随着收入的增加,上述连线的斜率不断变小,这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重是逐渐下降的,即平收入的增加,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重是逐渐下降的,即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最后,由于上述消费函数反映的是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最后,由于上述消费函数反映的是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并未包含利率变量,表明消费变动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并未包含利率变量,表明消费变动与利率无关,与凯恩斯提出的收入是消费的决定因素的观点利率无关,与凯恩斯提出的收入是消费的决定因素的观点一致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被早期的实证研究证明与人们的消费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被早期的实证研究证明与人们的消费行为基本符合在凯恩斯提出其消费函数后,一些经济学行为基本符合在凯恩斯提出其消费函数后,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搜集数据进行研究,以检验凯恩斯函数的正确性。
家开始搜集数据进行研究,以检验凯恩斯函数的正确性例如美国经济学家斯密西斯根据美国例如美国经济学家斯密西斯根据美国1923-19401923-1940年家庭年家庭收入和消费的统计资料所作的研究通过对短时间内家庭收入和消费的统计资料所作的研究通过对短时间内家庭收入和消费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者发现收入高的家收入和消费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者发现收入高的家庭消费较多,从而证实了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庭消费较多,从而证实了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 0的推的推断同时,他们还发现,收入高的家庭储蓄也较多,这就断同时,他们还发现,收入高的家庭储蓄也较多,这就证明了凯恩斯所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证明了凯恩斯所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 1的观点进一的观点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收入家庭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重要低于低收步分析表明高收入家庭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重要低于低收入家庭,即高收入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家庭,入家庭,即高收入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家庭,这说明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不断下降这说明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不断下降的,从而印证了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的,从而印证了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但是,后续的研究很快使人们发现凯恩斯所提出的平但是,后续的研究很快使人们发现凯恩斯所提出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存在问题根据凯恩斯的平均消费倾均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存在问题根据凯恩斯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很容易推论出平均储蓄倾向递增这一结论,向递减规律,很容易推论出平均储蓄倾向递增这一结论,也就是说,随着经济中收入的持续增加,用于消费的比例也就是说,随着经济中收入的持续增加,用于消费的比例会越来越低,相反,储蓄则会越来越多会越来越低,相反,储蓄则会越来越多 这会从两方面导致总需求不足: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这会从两方面导致总需求不足: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储蓄没有足够的有利项目加以吸收而导致投资需求不足;储蓄没有足够的有利项目加以吸收而导致投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持续下降所引发的低另一方面,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持续下降所引发的低消费必将引起消费需求不足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消费必将引起消费需求不足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有效需求不足进而引发经济衰退,除非政府采用扩大总需有效需求不足进而引发经济衰退,除非政府采用扩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否则经济将面临长期停滞。
然而这种结果求的财政政策,否则经济将面临长期停滞然而这种结果并未出现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的收入水平较战并未出现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的收入水平较战前提高很多,但并未出现凯恩斯所断言的平均消费倾向不前提高很多,但并未出现凯恩斯所断言的平均消费倾向不断下降而储蓄率不断上升进而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情形断下降而储蓄率不断上升进而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情形这种理论和现实的反差使凯恩斯有关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的这种理论和现实的反差使凯恩斯有关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的判断遭到严重质疑判断遭到严重质疑 使凯恩斯消费函数再次面临挑战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使凯恩斯消费函数再次面临挑战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库兹涅茨教授库兹涅茨教授在库兹涅茨教授库兹涅茨教授在2020世纪世纪4040年代对美国年代对美国1869—19381869—1938年的消费与收入比率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年的消费与收入比率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在此期间收入增长了和研究,发现在此期间收入增长了7 7倍,但平均消费倾向倍,但平均消费倾向却相当稳定,始终保持在却相当稳定,始终保持在0.81~0.890.81~0.89之间,并未随收入之间,并未随收入的变化而递减。
其后的一些研究也证明了库兹涅茨教授的的变化而递减其后的一些研究也证明了库兹涅茨教授的结论: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基本为结论: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基本为一常数 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使人们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对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使人们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对家庭数据的短期时间序列研究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相吻合,家庭数据的短期时间序列研究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相吻合,而对家庭数据的长期时间序列考察却否定了凯恩斯的观点而对家庭数据的长期时间序列考察却否定了凯恩斯的观点?换言之,就是为什么在短期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换言之,就是为什么在短期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而在长期平均消费倾向却是稳定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而在长期平均消费倾向却是稳定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的“ “消费之谜消费之谜” ” 图图8—28—2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可以清楚地显示出“ “消费之谜消费之谜” ”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们的实证研究表明,存在两种不同的消费函数家庭短期们的实证研究表明,存在两种不同的消费函数家庭短期时间序列数据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吻合,说明存在一种时间序列数据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吻合,说明存在一种“ “短期消费函数短期消费函数” ”,这一消费函数所反映的消费与收入之间,这一消费函数所反映的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与凯恩斯的结论一致,即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此外,的关系与凯恩斯的结论一致,即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此外,对长期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表明还存在另一种对长期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表明还存在另一种“ “长期消费长期消费函数函数” ”,在这一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凯,在这一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凯恩斯所预言的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不复存在。
恩斯所预言的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不复存在 短期和长期两种不同的平均消费倾向是短期和长期两种不同的平均消费倾向是“ “消费之谜消费之谜” ”产生的根源,因此,找到两种消费函数存在的原因,也就产生的根源,因此,找到两种消费函数存在的原因,也就解开了解开了“ “消费之谜消费之谜” ”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弗里德曼和莫迪利年代弗里德曼和莫迪利亚尼分别提出了亚尼分别提出了“ “持久性收入假说持久性收入假说” ”和和“ “生命周期假说生命周期假说” ”,从不同的角度对,从不同的角度对“ “消费之谜消费之谜” ”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益成果得了一些有益成果二、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二、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二、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二、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 米尔顿米尔顿· ·弗里德曼在其弗里德曼在其19571957年出版的年出版的《《消费函数理论消费函数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一书中提出了“ “持久性收入假说持久性收入假说” ”,对凯恩斯理论的消,对凯恩斯理论的消费之谜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费之谜给出了自己的解释YC45°线C=a+ b Y (短期消费函数)C=c Y (长期消费函数) 弗里德曼将人们的收入分为持久性收入弗里德曼将人们的收入分为持久性收入YPYP和暂时性收和暂时性收入入YTYT持久性收入是指人们预期在长期中能持续获得的稳持久性收入是指人们预期在长期中能持续获得的稳定的收入,可将其视为长期平均收入;暂时性收入是指未定的收入,可将其视为长期平均收入;暂时性收入是指未预期到的、偶然获得、不可持续的收入,可将其理解为实预期到的、偶然获得、不可持续的收入,可将其理解为实际收入与持久性收入的暂时背离,如一个人因职务晋升而际收入与持久性收入的暂时背离,如一个人因职务晋升而增加的工资是持久性收入,而因加班增加的收入则为暂时增加的工资是持久性收入,而因加班增加的收入则为暂时性收入人们的实际收入是持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之和人们的实际收入是持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之和即:即: Y = YP + YT Y = YP + YT ((8.48.4)) 弗里德曼认为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函数,人们在安排弗里德曼认为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函数,人们在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时不是根据短期的、暂时的收入,而是依自己的消费支出时不是根据短期的、暂时的收入,而是依据持久的收入。
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据持久的收入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会依据长期稳定的收入来进行消费决策,即依据持久性收会依据长期稳定的收入来进行消费决策,即依据持久性收入来安排其消费支出暂时的收入变动只有在能够影响持入来安排其消费支出暂时的收入变动只有在能够影响持久收入时才会对消费产生影响据此,他提出了持久性收久收入时才会对消费产生影响据此,他提出了持久性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入假说的消费函数: C = c· YP C = c· YP ((8.58.5)) 其中其中c c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等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等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它衡量持久性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这一函数关系表,它衡量持久性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这一函数关系表明消费与持久性收入正相关且与持久性收入成比例变化明消费与持久性收入正相关且与持久性收入成比例变化 为了使持久性收入概念具有可操作性,弗里德曼还进一步为了使持久性收入概念具有可操作性,弗里德曼还进一步论证了持久性收入的估算。
由于持久性收入是人们对未来论证了持久性收入的估算由于持久性收入是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通常情况下,这种预期的形成是基于过去所收入的预期,通常情况下,这种预期的形成是基于过去所获得的持久性收入和现期收入水平,因此,持久性收入的获得的持久性收入和现期收入水平,因此,持久性收入的估算公式可表示为:估算公式可表示为: YP = YYP = Yt-1t-1 + θ + θ((Y Yt t-Y-Yt-1t-1)) 0 < θ < 10 < θ < 1 = = θYθYt t + + ((1 – θ1 – θ))Y Y t-1t-1 ((8.68.6)) 其中其中Y Yt t为现期收入,为现期收入, Y Y t-1t-1为前期收入,为前期收入,θ θ为加权数,为加权数,表示两个时期收入变动对持久性收入的影响程度,表示两个时期收入变动对持久性收入的影响程度,θ θ越大,越大,持久性收入越接近现期收入,持久性收入越接近现期收入,θ θ越小,则持久性收入越接越小,则持久性收入越接近前期收入。
将近前期收入将8.68.6式带入式带入8.58.5式,可将消费函数进一步表式,可将消费函数进一步表示为:示为: C = C = c·YPc·YP = = cθcθ Y Yt t + c + c((1 – θ1 – θ)) Y Y t-1t-1 ((8.78.7)) 上式中上式中cθcθ表示现期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表示现期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c c((1 – 1 – θ θ)则表示前期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不难理解,)则表示前期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不难理解,cθcθ < c < c,这说明短期消费倾向小于长期消费倾向,可见存在两种,这说明短期消费倾向小于长期消费倾向,可见存在两种不同的消费函数不同的消费函数 弗里德曼认为短期消费倾向小于长期消费倾向的原因弗里德曼认为短期消费倾向小于长期消费倾向的原因在于:当现期收入增加时,人们并不能确认其属于持久性在于:当现期收入增加时,人们并不能确认其属于持久性收入还是暂时性收入,因此,消费的变动不大,这样,随收入还是暂时性收入,因此,消费的变动不大,这样,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占比会越来越低,平均消费倾向呈递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占比会越来越低,平均消费倾向呈递减变化。
一旦人们能够确认收入的增加是持久性的,就会减变化一旦人们能够确认收入的增加是持久性的,就会依照新的收入水平调整其消费支出,因此,从长期来看,依照新的收入水平调整其消费支出,因此,从长期来看,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消费倾向并且由于持久性收入是持续、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消费倾向并且由于持久性收入是持续、稳定的,所以,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也是稳定的,基本上是稳定的,所以,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也是稳定的,基本上是一个常数持久性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可用下图表示:一个常数持久性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可用下图表示:YCEE2C=c Yc(1 – θ)Y1c(1 – θ)Y2YYE1Y0Y145°线 在图在图8—38—3中,中,C = C = cYcY为长期消费函数,其平均消费为长期消费函数,其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相等为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相等为c c,是一常数是一常数C = C = cθYcθYt t + + c c((1 – θ1 – θ))Y Y t-1t-1 为短期消费函数,其平均消费倾向为为短期消费函数,其平均消费倾向为cθcθ,,c c((1 – θ1 – θ))Y Y t-1t-1为由前期收入所决定的消费,它不随为由前期收入所决定的消费,它不随现期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在短期,当收入由现期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在短期,当收入由Y Y0 0增加至增加至Y Y1 1时,时,均衡点由均衡点由E E点移动至点移动至E E1 1点,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在长期,点,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在长期,人们会依据新的持久性收入对消费进行调整,推动均衡点人们会依据新的持久性收入对消费进行调整,推动均衡点由由E1E1点移至点移至E E2 2点,此时,平均消费倾向恢复到长期水平点,此时,平均消费倾向恢复到长期水平 由此,弗里德曼揭示了凯恩斯消费之谜的根源:凯恩由此,弗里德曼揭示了凯恩斯消费之谜的根源:凯恩斯将消费视为现期收入的函数,仅考察了现期收入对消费斯将消费视为现期收入的函数,仅考察了现期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并据此得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的结论持久性收的影响,并据此得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的结论持久性收入假说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了收入中持久性变动与暂时性入假说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了收入中持久性变动与暂时性变动之间的区别,指出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函数,由持久变动之间的区别,指出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函数,由持久性收入的稳定性质,决定了长期平均消费倾向的稳定,从性收入的稳定性质,决定了长期平均消费倾向的稳定,从而揭示了凯恩斯的消费之谜。
而揭示了凯恩斯的消费之谜 专栏:专栏:专栏:专栏:8-18-1:中国的假日经济与消费:中国的假日经济与消费:中国的假日经济与消费:中国的假日经济与消费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及其经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及其经济影响,其主要特征是集中消费,其实质是通过休闲时间的延长来提济影响,其主要特征是集中消费,其实质是通过休闲时间的延长来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以拉动国内总需求增长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以拉动国内总需求增长中国的假日经济是伴随着第一个中国的假日经济是伴随着第一个“ “黄金周黄金周” ”而出现的,它有明确的目而出现的,它有明确的目标指向:针对上世纪标指向:针对上世纪8080年代末期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紧年代末期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使我国经济于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使我国经济于19961996年实现年实现“ “软着陆软着陆” ”,然而,然而1997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影响了中国的产品出口和企业投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影响了中国的产品出口和企业投资,造成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
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资,造成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需求的措施,如增发国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降低利息率以刺列刺激需求的措施,如增发国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消费需求等,但这些政策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因此,从激消费需求等,但这些政策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因此,从19991999年开年开始,我国将春节、始,我国将春节、“ “五一五一” ”、、“ “十一十一” ” 三个节日的假期延长为三个节日的假期延长为 7 7天,天,以鼓励居民进行旅游、购物等消费活动,拉动国内消费需求从以鼓励居民进行旅游、购物等消费活动,拉动国内消费需求从“ “黄黄金周金周” ”实施以来所引发的旅游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百货零实施以来所引发的旅游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百货零售业的售业的“ “井喷行情井喷行情” ”来看,假日经济对于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发挥了巨来看,假日经济对于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但是,与假日经济的火爆并存的是平日市场的冷清和萎大推动作用但是,与假日经济的火爆并存的是平日市场的冷清和萎缩,由此不难看出,假日经济所增加的消费不过是人们平时日常消费缩,由此不难看出,假日经济所增加的消费不过是人们平时日常消费的一种转移和集中释放。
当我们在评价假日经济的积极影响时,还必的一种转移和集中释放当我们在评价假日经济的积极影响时,还必须看到它对日常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冲击其实,中国假日经济所呈现须看到它对日常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冲击其实,中国假日经济所呈现出的特点,恰好反映出西方经济学的消费函数理论:消费是收入的函出的特点,恰好反映出西方经济学的消费函数理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在收入水平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支出也不会大量数,在收入水平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支出也不会大量增加,消费支出在一个时间的激增,意味着它在另一些时间的萎缩增加,消费支出在一个时间的激增,意味着它在另一些时间的萎缩从长期来看,基于稳定收入所形成的消费倾向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从长期来看,基于稳定收入所形成的消费倾向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增加消费从而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在于增加居民的收入增加消费从而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在于增加居民的收入三、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三、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三、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三、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弗朗克弗朗克· ·莫迪利亚尼与他的合作者利用费雪的跨期消莫迪利亚尼与他的合作者利用费雪的跨期消费选择模型对消费函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费选择模型对消费函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 “生命周期假生命周期假说说” ”,试图解开凯恩斯的消费之谜。
试图解开凯恩斯的消费之谜 根据费雪的模型,人们的消费取决于其一生的收入,根据费雪的模型,人们的消费取决于其一生的收入,即消费是一生收入的函数莫迪利亚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即消费是一生收入的函数莫迪利亚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人们在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的收入变动规律,指出人研究了人们在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的收入变动规律,指出人们会利用储蓄等手段来平衡一生的收入和消费,以在其整们会利用储蓄等手段来平衡一生的收入和消费,以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满足的最大化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满足的最大化 莫迪利亚尼认为理性的消费者要根据一生的全部预期莫迪利亚尼认为理性的消费者要根据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和储蓄,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和储蓄,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也就是说,各个家庭在每一时点的消费和储蓄决策都反映也就是说,各个家庭在每一时点的消费和储蓄决策都反映了该家庭希望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达到消费的理想分布,了该家庭希望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达到消费的理想分布,以实现一生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因此,消费取决于家庭在以实现一生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消费取决于家庭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能获得的全部收入,既包括劳动收入,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能获得的全部收入,既包括劳动收入,也包括财产收入据此,莫迪利亚尼构造了家庭的消费函也包括财产收入据此,莫迪利亚尼构造了家庭的消费函数:数: C = C = a·Wa·W + + c·Yc·Y ((8.78.7)) 其中其中WW为财产收入,为财产收入,Y Y为劳动收入,为劳动收入,a a为财产收入的边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际消费倾向,c c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莫迪利亚尼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假设有以下几点:第莫迪利亚尼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假设有以下几点:第一、收入变动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工作时可一、收入变动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工作时可获取年收入获取年收入Y Y,退休后将不再有任何收入;第二、个人进,退休后将不再有任何收入;第二、个人进行储蓄的目的是为了维持退休后的日常消费开支;第三、行储蓄的目的是为了维持退休后的日常消费开支;第三、利息率为利息率为0 0,储蓄不能带来利息收入;第四,个人偏好稳,储蓄不能带来利息收入;第四,个人偏好稳定、均匀的消费水平。
基于以上假设,人们在整个生命周定、均匀的消费水平基于以上假设,人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消费、收入及财富的跨期选择可以用图期中的消费、收入及财富的跨期选择可以用图8—48—4表示 储蓄 消费 负储蓄Y.C时间财富Max(w)YCR T 在图在图8—48—4中可以看出,由于人们希望一生具有稳定、中可以看出,由于人们希望一生具有稳定、均匀的消费水平,所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水平始终均匀的消费水平,所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水平始终保持不变,消费曲线保持不变,消费曲线C C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线为保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线为保障退休之后的生活,人们在工作时会进行储蓄,这样,收障退休之后的生活,人们在工作时会进行储蓄,这样,收入便分为两部分:消费和储蓄,储蓄积累起来形成财富,入便分为两部分:消费和储蓄,储蓄积累起来形成财富,在达到退休年龄时,其财富积累达到最大值退休之后没在达到退休年龄时,其财富积累达到最大值退休之后没有收入来源,其消费只能靠以前的储蓄支撑,因而是负储有收入来源,其消费只能靠以前的储蓄支撑,因而是负储蓄,表现为财富的净减少,至生命结束时,其财富归蓄,表现为财富的净减少,至生命结束时,其财富归0 0。
根据该理论的假定,退休前的储蓄额应该等于退休后的负根据该理论的假定,退休前的储蓄额应该等于退休后的负储蓄额,也就是两个阴影部分的矩形面积应该相等储蓄额,也就是两个阴影部分的矩形面积应该相等 莫迪利亚尼在跨期选择的基础上首先考察了人们的消莫迪利亚尼在跨期选择的基础上首先考察了人们的消费与劳动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他以一个预期寿命还有费与劳动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他以一个预期寿命还有T T年的人为例假设从现在起至退休,他还可以工作年的人为例假设从现在起至退休,他还可以工作R R年,年,每年可得收入为每年可得收入为Y Y,这样,,这样,T T年中他可获得的总劳动收入为年中他可获得的总劳动收入为R·YR·Y,它将把收入均匀地分配到每一年的消费中,因此,,它将把收入均匀地分配到每一年的消费中,因此,其消费函数为:其消费函数为: C = R·Y/T C = R·Y/T = R/T·Y = R/T·Y 其中其中R/TR/T表示工作时间占个人生命时间的比重,在此,表示工作时间占个人生命时间的比重,在此,该指标反映了劳动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即反映了消费该指标反映了劳动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即反映了消费倾向。
倾向 莫迪利亚尼在此基础上又引入财富因素,认为财富在莫迪利亚尼在此基础上又引入财富因素,认为财富在某一时期的家庭消费行为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他进一步构某一时期的家庭消费行为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他进一步构造了包含收入和财富在内的消费函数假设此人在造了包含收入和财富在内的消费函数假设此人在T T年中年中还拥有财富还拥有财富WW,则其在,则其在T T年的总收入为年的总收入为RY+WRY+W,同劳动收,同劳动收入一样,他的财富也会被均匀地分配到其生命周期的每一入一样,他的财富也会被均匀地分配到其生命周期的每一年这样,该消费者的消费函数可进一步表示为:年这样,该消费者的消费函数可进一步表示为: C = W/T + R·Y/T C = W/T + R·Y/T = 1/T·W + R/T·Y = 1/T·W + R/T·Y 令令 a = 1/Ta = 1/T,,c = R/Tc = R/T,则,则 C = C = a·Wa·W + + c·Yc·Y 根据这一公式可以计算出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倾向:根据这一公式可以计算出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倾向: APC = C/Y = aAPC = C/Y = a((W/YW/Y))+ c+ c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函数可用图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函数可用图8—58—5表示:表示: 如图如图8—58—5所示,消费是财富和收入的函数。
在短期,所示,消费是财富和收入的函数在短期,由于财富变动不明显,故将其视为常数,表现为不随收入由于财富变动不明显,故将其视为常数,表现为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在图中就是消费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动而变动的消费,在图中就是消费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a·Wa·W消费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消费与收入正相关,消费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消费与收入正相关,消费随收入增加的多少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消费随收入增加的多少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c c的大小由的大小由于财富于财富WW为常数,因此,收入为常数,因此,收入Y Y的增加使的增加使W/YW/Y下降,进而下降,进而导致平均消费倾向随导致平均消费倾向随Y Y的增加而减少,即平均消费倾向递的增加而减少,即平均消费倾向递减C=aW+cYCa·W 虽然在短期收入增长所造成的财富变动可以忽略不计,虽然在短期收入增长所造成的财富变动可以忽略不计,但在长期中,人们的财富但在长期中,人们的财富WW会与收入会与收入Y Y同时增长,从而使同时增长,从而使W/YW/Y的比率维持不变,这样,长期平均消费倾向就成为常的比率维持不变,这样,长期平均消费倾向就成为常数。
至此,生命周期理论就对凯恩斯的数至此,生命周期理论就对凯恩斯的“ “消费之谜消费之谜” ”给出给出了完整的解释了完整的解释 可以用图可以用图8—68—6来直观地说明生命周期理论对消费之来直观地说明生命周期理论对消费之谜的解释谜的解释 C=cY45°线CE1E2Y1Y2a·W2a·W1C2=aW2+cY2C1=aW1+cY1 图图8—68—6反映了长期消费函数和短期消费函数的存在反映了长期消费函数和短期消费函数的存在及二者之间的差别在收入为及二者之间的差别在收入为Y Y1 1时,财富为时,财富为 WW1 1,相应的,相应的短期消费曲线为短期消费曲线为C C1 1,其上与,其上与Y1Y11 1相对应的点为相对应的点为E E1 1当收入由由Y Y1 1增加到增加到Y Y2 2时,人们的财富时,人们的财富WW与收入与收入Y Y一同增长,由一同增长,由WW1 1上升到上升到WW2 2,并导致短期消费函数由,并导致短期消费函数由C C1 1平行上移至平行上移至C C2 2,此,此时,其上与时,其上与Y Y2 2相对应的点为相对应的点为E E2 2。
把把E E1 1和和E E2 2两点用一条从原两点用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条长期消费曲线该点出发的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条长期消费曲线该曲线的斜率,即平均消费倾向,始终为一常数曲线的斜率,即平均消费倾向,始终为一常数 综上,从短期来看,收入的增加不会带来财富的变化,综上,从短期来看,收入的增加不会带来财富的变化,人们拥有的财富是相对稳定的,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消人们拥有的财富是相对稳定的,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占比下降,平均消费倾向呈现出递减的规律;但从长期费占比下降,平均消费倾向呈现出递减的规律;但从长期来看,人们的财富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因此来看,人们的财富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占比保持不变,平均消费倾向为常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占比保持不变,平均消费倾向为常数这种长短期消费函数之间的差异,正是产生消费之谜数这种长短期消费函数之间的差异,正是产生消费之谜的原因 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强调了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强调了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以及相应收入和财产之间的关系,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以及相应收入和财产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家庭消费支出是一生预期收入的函数,即家庭在每论证了家庭消费支出是一生预期收入的函数,即家庭在每一时点的消费决策取决于家庭在整个生命周期所能获取的一时点的消费决策取决于家庭在整个生命周期所能获取的全部收入和财产,因此,消费不仅是收入的函数,也是财全部收入和财产,因此,消费不仅是收入的函数,也是财产的函数。
他通过对人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消费、收入和产的函数他通过对人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消费、收入和财富的跨期选择分析,构造了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财富的跨期选择分析,构造了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从而较好地解释了短期平均消费倾向与长期平均消费数,从而较好地解释了短期平均消费倾向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不一致的现象,并最终对消费之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倾向不一致的现象,并最终对消费之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四、杜森贝的消费理论四、杜森贝的消费理论四、杜森贝的消费理论四、杜森贝的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也对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也对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其了研究,并在其《《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一书中一书中提出了提出了“ “相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 ”,对凯恩斯的,对凯恩斯的“ “消费之谜消费之谜” ”进行进行了解答 杜森贝杜森贝认为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故其消费函数被称认为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故其消费函数被称为相对消费函数为相对消费函数杜森贝杜森贝的相对收入概念包含两层含义:的相对收入概念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其自身收入的影响,而其一是,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其自身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周围其他人消费支出及收入与消费相互关系的影响,且也受周围其他人消费支出及收入与消费相互关系的影响,即不同消费者之间的消费具有即不同消费者之间的消费具有“ “示范性示范性” ”或或“ “攀附性攀附性” ”,,这被称为消费的示范效应;其二是,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这被称为消费的示范效应;其二是,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自己目前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收入和消费仅受自己目前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受到过去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受到过去“ “高收入水平高收入水平” ”的影响。
消的影响消费者过去已经形成的某种消费水平,会对他目前的消费行费者过去已经形成的某种消费水平,会对他目前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即使在收入水平下降的情况下,他仍希望保为产生影响,即使在收入水平下降的情况下,他仍希望保持过去的较高的消费水平,这被称为消费的习惯效应持过去的较高的消费水平,这被称为消费的习惯效应 由于存在示范效应,当收入增加时,消费增量在收入由于存在示范效应,当收入增加时,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比例不一定下降,即平均消费倾向不一定是递增量中所占比例不一定下降,即平均消费倾向不一定是递减的又由于习惯效应,消费者在收入减少时宁肯动用储减的又由于习惯效应,消费者在收入减少时宁肯动用储蓄来维持已形成的消费水平,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消费习蓄来维持已形成的消费水平,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减少消费惯,减少消费 因此,在收入减少时,由于消费习惯的作用,消费者因此,在收入减少时,由于消费习惯的作用,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可能不变或只有轻微下降,而不至于影响整个的消费支出可能不变或只有轻微下降,而不至于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量,这称为消费的制轮效应或棘轮效应。
社会的消费需求量,这称为消费的制轮效应或棘轮效应 杜森贝通过对时间序列的观察,指出存在长期和短期杜森贝通过对时间序列的观察,指出存在长期和短期两种不同的消费函数在长期,消费者的消费与收入基本两种不同的消费函数在长期,消费者的消费与收入基本维持一个固定比率,因此,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为一常数,维持一个固定比率,因此,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为一常数,长期消费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长期消费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C = C = cYcY,长期消费曲线是,长期消费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具有正斜率的一条直线在短期,依照一条从原点出发,具有正斜率的一条直线在短期,依照人们的习惯,消费增加容易而减少困难,也就是说,消费人们的习惯,消费增加容易而减少困难,也就是说,消费通常会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通常会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短期消费呈现出一定的短期消费呈现出一定的“ “刚性刚性” ”因此,短期消费函数可因此,短期消费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用公式表示为C = CC = C0 0+ + αYαY,其中,,其中,C C0 0为短期消费曲线在为短期消费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其高度由习惯的消费水平决定,纵轴上的截距,其高度由习惯的消费水平决定,α α为短期为短期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杜森贝的相对收入消费函数可用图杜森贝的相对收入消费函数可用图8—78—7表示:表示: 图8—7反映了杜森贝的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当收入为Y1时,长期消费和短期消费相等,均为E1,当收入由Y1减少至Y3时,消费在习惯效应的作用下不会同幅度减少,相反其降低水平极其有限,因此,对应于收入Y3,消费在短期降至E3,将E1 、E3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相应的短期消费函数曲线C1= C0 + αY1,不难看出,E3/Y3>E1/Y1,短期消费函数的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C=cYYY2Y1Y3 相反,当收入由相反,当收入由Y Y3 3逐渐恢复时,消费又会循着逐渐恢复时,消费又会循着C C1 1的路的路径反向变动,直至到达原先的最高收入水平径反向变动,直至到达原先的最高收入水平Y Y1 1为止当收为止当收入由入由Y Y1 1稳定增长至稳定增长至Y Y2 2时,消费由时,消费由E E1 1增加至增加至E E2 2,由于在长期,由于在长期消费会与收入同比例增长,因此,消费会与收入同比例增长,因此,E E1 1和和E E2 2具有相同的斜率,具有相同的斜率,这说明长期消费函数具有不变的平均消费倾向,长期平均这说明长期消费函数具有不变的平均消费倾向,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为常数。
当收入由消费倾向为常数当收入由Y Y2 2开始减少时,其变化与收入开始减少时,其变化与收入由由Y Y1 1减少至减少至Y Y3 3时相同,区别在于当收入为时相同,区别在于当收入为Y Y2 2时,所对应的时,所对应的短期消费函数为短期消费函数为C C2 2通过相对消费函数模型,杜森贝分析通过相对消费函数模型,杜森贝分析了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的形成和区别,从而对消了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的形成和区别,从而对消费之谜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费之谜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杜森贝对于短期消费曲线的移动给出了两种解释:其杜森贝对于短期消费曲线的移动给出了两种解释:其一是消费的棘轮效应的结果;其二则是因为消费的示范效一是消费的棘轮效应的结果;其二则是因为消费的示范效应就低收入家庭而言,其收入虽低,但因顾及在社会上应就低收入家庭而言,其收入虽低,但因顾及在社会上的相对地位,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竭力提高自己的消费的相对地位,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竭力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这种心理会使短期消费曲线随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水平这种心理会使短期消费曲线随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而向上移动而向上移动。
杜森贝的相对消费函数理论具有丰富的内容,他不仅杜森贝的相对消费函数理论具有丰富的内容,他不仅考察了现期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还通过相对收入理论将人考察了现期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还通过相对收入理论将人们过去的收入及其相应的消费习惯、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其们过去的收入及其相应的消费习惯、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其他人的消费行为纳入到分析框架,构造了短期消费函数和他人的消费行为纳入到分析框架,构造了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并对二者的差异进行了解析,从而揭示出长期消费函数,并对二者的差异进行了解析,从而揭示出消费之谜的秘密所在,并给出了相应答案消费之谜的秘密所在,并给出了相应答案 专栏:专栏:专栏:专栏:8-28-2:中国目前的消费态势及其解释:中国目前的消费态势及其解释:中国目前的消费态势及其解释:中国目前的消费态势及其解释 消费、投资和出口通常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出口通常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 “三三驾马车驾马车” ”在西方国家消费需求通常占在西方国家消费需求通常占GDPGDP的的2/32/3左右,左右,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量。
我国消费需求占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量我国消费需求占GDPGDP的比重的比重经历了一个从比较平稳到逐渐下降的的过程经历了一个从比较平稳到逐渐下降的的过程 9090年代初年代初期消费需求在期消费需求在 GDPGDP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基本保持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基本保持在6060%%左右,左右,9090年代中期略有下降,年代中期略有下降,19941994一度降至接近一度降至接近5858%下随后我国开始实行旨在随后我国开始实行旨在“ “扩大内需扩大内需” ”的各种经济政策,在的各种经济政策,在降息、增发国债、实行降息、增发国债、实行“ “黄金周黄金周” ”等措施的刺激下,等措施的刺激下,9090年年代末消费需求又回升到代末消费需求又回升到6060%以上,并于%以上,并于20012001年达到年达到61.461.4% 然而,自然而,自20032003年以来,消费需求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年以来,消费需求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至至20052005年降至年降至51.951.9%与此相应,投资需求却由%与此相应,投资需求却由1990-1990-20022002年间的平均年间的平均37.137.1%增长到%增长到2003-20052003-2005年间的平均年间的平均42.342.3%的水平,同时净出口也在%的水平,同时净出口也在20052005年达到了年达到了5.5%5.5%。
由于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使我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和由于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使我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和出口,为保证投资收益及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出口,为保证投资收益及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劳动力价格被人为压低,较低的收入水平又进一步争力,劳动力价格被人为压低,较低的收入水平又进一步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使经济陷入低收入、消费需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使经济陷入低收入、消费需求不足求不足————扩大投资、出口扩大投资、出口————压低劳动收入压低劳动收入————消费需消费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求不足的恶性循环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1、收入初次分配不合理,劳动收入在、收入初次分配不合理,劳动收入在GDPGDP中所占比例呈中所占比例呈下降态势,制约了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社会保障制度不下降态势,制约了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在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开支庞大,健全,居民在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开支庞大,因此储蓄意愿强烈,形成储蓄对消费的替代,导致消费减因此储蓄意愿强烈,形成储蓄对消费的替代,导致消费减少;经济处于转型期,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居民对未来缺少;经济处于转型期,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居民对未来缺乏良好预期,预防性需求增加,使储蓄增加消费减少。
乏良好预期,预防性需求增加,使储蓄增加消费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