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章平均利润、利息和地租.ppt
54页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平均利润、利息、地租,一、同一产业内部的竞争 卖方企业之间的竞争,包括价格竞争,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形式的非价格竞争 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可获得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企业利润,即超额剩余价值第一节 竞争与平均利润,二、竞争手段和竞争类别 1.卖方企业争夺买方的竞争手段 价格变动 营销努力 销售组织与服务 产品创新 对市场竞争进行限制 2.市场竞争关系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又称不完全竞争 寡头竞争,又称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纯粹寡头、差别寡头 有勾结行为的寡头、独立行为的寡头,三、寡头竞争与合盟 1.竞争形式的改变 产品创新 价格竞争 品牌经营 “价格领袖制”,即该部门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先确定价格,其他企业再跟着干一般该价格包括成本加适度利润 2.合盟 在继续竞争的同时,寻求通过合盟瓜分市场的机会,力图以某种垄断方式维持高利市场服务,四、跨部门竞争 跨部门间的企业竞争是资本寻求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 发展缓慢、利润率低的部门 成长性强、利润率高的部门 引起各部门供求关系与市场价格的变动,促使各部门的差别利润率趋向社会不同部门的平均利润率。
局限性:进入壁垒、退出壁垒,,资本,沉淀成本、核心竞争力、创新与先发优势,五、利润和平均利润 (一)利润与利润率 1.利润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 得了利润的形态 利润即,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后的余额,符号P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是本质 是表现形式,剩余价值,利润,就是同一个东西,量上也相等,,,可变资本的产物,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mP 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2.利润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反应资本的增殖程度 用p表示利润率,则:,影响和决定利润率的因素: 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m;(成正比例变化)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v;(成反方向变化) 第三,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n;(成正比例变化),3.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联系: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区别: 质:后者反映剥削程度,揭示剩余价值真正来源,前者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量:利润率总小于剩余价值率,(二)平均利润, 1.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原因 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 各部门利润率的水平就有高有低 各个部门之间的激烈竞争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实现过程 部门之间的竞争,采取的手段是资本在各部门间的自由转移,其结果使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3.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平均利润率就是社会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总资本的比率符号 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 = 社会剩余价值总额 / 社会总资本100%,平均利润 = 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300,,300,900,合计,16.67% 25.00% 50.00%,100 100 100,100% 100% 100%,100 100 100,500 300 100,电力业 纺织业 食品业,p 利润率 5,m 剩余价值 4,m 剩余价值率 3,v 可变资本 2,c 不变资本 1,,,,,,,,,,,,,,,,,假定以电力业、纺织业、食品业三个生产部门代表资本有机构成不等的生产部门,且这三类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和资本周转速度都相等形成平均利润前,增50 不变 减50,150 100 50,25% 25% 25%,100% 100% 100%,100 100 100,600 400 200,电力业 纺织业 食品业,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 之差,平均利润 (14),平均利 润率 (4),剩余价 值率 (3),剩余价 值 (2),全部资 本(1),,,,,,,,,,,,,,,不同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使利润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
形成平均利润后,4.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 A.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 B.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5.平均利润率形成的意义 A.平均利润形成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瓜分的结果 B.各个部门所得的利润量与生产剩余价值不一致,但整个社会利润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是相等的 C.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三)成本价格 成本价格 ,又可称为生产成本,表现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本的总耗费,即资本主义生产费用,用k来表示: k=c+v 商品价值 就等于成本价格与剩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 为: W=k+m 商品价值表现为成本价格以上的一个增加额,掩盖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所创造这一事实,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四)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的形成 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 用公式表示: 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2.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1)质:生产价格同资本有联系 (2)量: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3)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 总额、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则都是相等的 所以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卖,总体上也就是按价值 出卖个别: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不等,全社会:总额相等 个别:生产价格与价值不相等,全社会:总额相等,,2.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生产价格仍是以价值为基础的,生产价格不过是 价值的转化形式。
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生产价格形成前,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生产价格形成后,生产价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计算题,产业资本各部门剩余价值率均为200%,预付资本有机构成情况如下:计算各部门生产价格为多少?,,,,20%,20%,20%,20%,8= 6/ 1+5,平均利润率,2950,2650,,3200,1200,2800,800,400,600,1000,5000,5600,甲,350,1300,3,折旧,总额,750,1600,4=1-2,流动资本,13250,1750,6500,2,固定资本,总计,,11000,3600,11000,3600,1800,16200,合计,,2200,600,2600,1000,500,2500,丙,,5600,1800,5600,1800,900,8100,乙,,10=3+4+5+9,9 =8(1+5),7=3+4+5+6,6,5,1,,,生产价格,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剩余价值,可变资本,不变资本,部门,,,,,,,,,,,,,,,,,,,,,,,,,题解,第二节 利息与金融资本,一、借贷资本 1.本质和形成 借贷资本,又称为生息资本,是货币所有者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别的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货币借贷的求:季节性和临时性的需求 供:暂时闲置不用的货币(积累中折旧费、闲 置待用流动资本、尚未投资的剩余价值等),2.借贷资本的特点 (1)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贷方向借方让渡的是资本 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2)借贷资本具有二重身份:所有权资本、职能资本 (3)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GG 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资本形式,但它的形成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有密切联系3.借贷资本与高利贷的区别,生息 资本,,高利贷资本,借贷资本,,区别,,所处的经济条件不同 来源不同 贷款对象和借款目的不同 利息来源及体现关系不同,,二、利息 1.定义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资本使用权而付给借贷资本所有者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借贷资本家凭借货币资本所有权对企业利润的分割 2.实质 是货币资本作为生息资本增殖的表现,不是资本商品的价格 3. 利息与一般商品价格有相同之处 (1)与一般商品价格决定一样受竞争和供求的调节 (2)与一般商品价格一样调节借贷资本的供求,三、利率 1.定义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的比率 即, 2.利率水平的界限 利率水平0利率预付资本利润率 3.影响利率高低的因素 货币资本的供求、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习惯、法律等。
4.作用 调节资本供求,进而调节储蓄和投资,四、金融中介与金融资本 1.银行 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债权人和债务人借贷关系中 介的资本主义企业 2.金融资本 是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而形成的 3.银行利润 银行利润的来源是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之间的差额银行利润决定因素,贷款利息收入,经营成本,呆坏账损失,贷款利率;对企业发放贷款的数量,存款利息与管理费用,可贷资金的规模:银行吸收贷款规模和法定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是指为了保持银行兑付能力,由法律规定的银行必须保持的货币储备,它是存款规模的一定比例法定准备金占存款规模的比例为法定准备率 对企业发放贷款的意愿,1、实际贷款规模 2、存贷利息率差别 3、管理费用 4、呆坏账损失,五、信息与银企关系 1.信息不对称 企业的还贷能力 解决办法:中介性信息核实机构 2.激励与约束 信贷人员把关不严 解决办法:中介性信息核实机构 银行内部建立信贷人员责任与权利考评 另外,还可对接受贷款企业实行担保与抵押制度,降低呆坏账风险一、土地制度和土地所有权 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占有、支配和使用土地的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人地关系及其人人关系的法定结合形式。
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经济实现形式,地租:是土地使有者为租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经济代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法律实现,,,第三节 地租(第一部分),二、不同土地所有权形态下地租的区别 1.土地所有权的前提 A.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B. 土地所有权同劳动者人身依附于土地的关系相分离 2.不同所有制下的地租 封建地租、资本主义地租、社会主义地租 3.地租的两种形式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三、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1.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模式 美国式道路: 没有受封建势力重大阻碍(美国) 普鲁士式道路:由封建地主经济逐步改良而来(德 国、意大利) 2.农业中的对立阶级 封建主义下:封建地主、农民 资本主义下: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或租地农场 主、农业雇佣工人,农业资本家收入=工商业资本家收入=平均利润 农业资本家收入+土地所有者收入=农民创造的剩余价值 3.地租的本质 资本主义地租只是农业资本家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农业产品价值,,成本价格(c+v) 平均利润(产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 超额利润(地租),1.租地农场主和地主谈判,租用地主的土地。
2.租地农场主雇佣农业工人3.租地农场主组织农业工人生产4.租地农场主向地主交地租一、级差地租的形成 1.概念 与土地生产条件差别相联系的地租 2.条件:土地本身的等级差别地块、地理位置、连续投资 3.原因:土地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土地有限 价格由劣等土地产品价格决定,,第三节 地租(第二部分),二、级差地租的基本形式 1.级差地租第一形态 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地理位置优劣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条件: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土地位置的差别,我这块地太差了,只得10万利润,不产生超额利润,所以没有级差地租我的地比较肥沃,我可以得10万利润和60万超额利润(级差地租),我的地很肥沃,得到10万利润和180万超额利润(级差地租),我的地比较肥沃,我可以得10万元利润和120万元超额利润(级差地租),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位置优劣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第一形态详1:级差地租的形成,,,,,,,,级差地租,是指由于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而缴纳的地租个别生产价格高,,,,差额,,,社会生产价格,社会生产价格,,,级差地租,劳动生产率高,劳动生产率高,个别生产价格低,优等土地,劣等土地,案例,从土地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