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开元通宝各种版别的特征.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05560875
  • 上传时间:2019-10-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开元通宝”各种版别的特征开元通宝开创了货币新纪元,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一、初唐武德开元行用钱为欧阳询所书、经钱监严密督造的一种优质开元钱,主要特征是:面、背肉好,廓整,钱文深竣清晰,铜质纯净,铸造精良钱径24—25毫米,穿径7毫米,廓宽2毫米,重约4.5克四字含八分及隶体,笔划端庄沉稳,“开”字间架匀称,疏密有致;“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宝”字着笔庄重,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二、中唐月痕开元形似指甲痕,此型出土极多,月痕开元钱文上,一改欧阳询书写的开元钱文端庄沉稳,演变成笔划疏朗,纤细清秀的笔体,“元”字首横加长,次划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呈似连非连的顿折状,进而又演变为连续的拐折状。

      甬”部上笔开口较扁,整个字体显得比前期瘦长宝”字之“贝”部内中间两横加长,与左右两竖笔相衔接宀”下的“尔”呈三竖道三、晚唐开元会昌六年(公元846年)铸行会昌开元,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背铸一州名,如京师铸“京”字、扬州铸“昌”字各地铸钱工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多数周廓偏斜,铸文模糊时过一年,会昌开元停铸同是会昌开元,质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可能存在着官铸与私铸的差别钱币学界一般将会昌开元视为晚唐开元的典型标本另外,小型月痕、对月月痕、多月痕开元或合背开元,铜质发黑,含铁量高,字迹模糊,钱文笔划纤细,“通”字的“辶”前三笔呈连续顿折状或似连非连状,多数轮廓不整,应为中晚唐私铸品四、花穿开元专家考证其铸行于中唐,主要流通于晚唐花穿钱“开”字向宽体发展,“元”字首横加长,“通”字字体瘦长,“辶”前三笔连续拐折,“宝”字笔划纤细,“贝”内双横拉长,与左右两竖笔连接,钱径23毫米至24毫米,铜质不纯,铸工草率,应属私铸之列五、小径开元小径开元,指钱径在21毫米至23毫米之间的开元钱,这种小开元可能都是各个时期的民间私铸钱币专家根据发掘出土的小开元标本,按其流行阶段,大体分出三型:一型,钱文笔迹极力摹仿武德开元,惟钱径仅23毫米,重量不到3克,钱文尚清晰,穿廓尚规整,铜质并不很差;二型,中唐小开元,字体模糊,铸造工艺粗陋,铜质内掺杂铁铅,锈蚀严重;三型,晚唐小开元,周廓宽窄不一,铜质发黑,掺杂铁铅,肉薄量轻,铸范模糊,钱径为22毫米至23毫米,重量1.7克至3克,多数是私铸。

      六、南唐开元南唐所铸开元通宝,篆、隶成对,与唐开元有明显的差别南唐首创中国实行对钱的开端,其盛行于宋代关于南唐开元的铸造年代,经考证应是立国初期铸造的南唐开元的特征,《言钱别录》中指出:“南唐开元,文字必小,轮廓特阔”篆书开元的“宝”字很有特点,“宀”下左“王”右“缶”,四字纤细齐整,方中见圆隶书“开元”出自谁手尚无定论南唐开元,篆、隶两体钱都有青铜篆书大型开元,直径26.6毫米,重4.4克,小型者24.6毫米,重3.7克;白铜隶书目前只发现大型一种,直径25.3毫米,重3.9克;青铜隶书大型者,直径25.7毫米,重3.7克,小型者直径23.3毫米,重2.5克另有折二、折三等大型南唐开元钱币,极少见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比较昌盛的一个小国,它所铸造的钱币,虽与唐朝开元同名,但不是同一个系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