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思考题整理.doc
16页第二章:1.埃及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的表现?a. 国王通过庞大的官僚机构控制全国,并直接控制军事机关(2 分) ;b. 国王对全国土地拥有最高所有权,并对全国土地征税(2 分) ;c. 宣扬君权神授,利用宗教维护统治(2 分) ;d. 古王国时期留存的巨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等是中央集权君主 专制统治的物化象征(2 分) 2.分析埃赫那吞宗教改革的实质、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实质:早期王权与神权的斗争内容:(1)先是扶持拉神,自称拉神的最高祭祀2)后创立崇拜宇宙间唯一太阳神阿吞的一神教,宣布阿吞是全国唯一应该崇拜的神3)封闭阿蒙神庙及其它神庙,驱逐其祭祀,没收其财产;在底比斯和外地建造阿吞神庙,并奉献田产和财物4)把自己名字中的阿蒙改为阿吞,更名为“埃赫那吞”(意为对阿吞有益的人)5)在底比斯以北的希尔摩城附近另建新都“埃赫塔吞”(意为阿吞的视野)另组织文人编写诗歌,颂扬阿吞结果:在埃赫那吞死后,其继任者图坦哈吞顶不住阿蒙神庙贵族的进攻,放弃了阿吞神,重新崇拜阿蒙神改革以失败告终失败原因主要是:a.埃赫那吞改革的目的是为强化王权,加强中央集权,与广大人民的利益无关因而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b.阿蒙神庙贵族集团的势力过于强大;c.古老的宗教习惯和信仰在人们的思想中已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意义:埃赫那吞的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意义却是深远而重大的埃赫那吞宣称阿吞是唯一存在的神,不仅是埃及的神,而且也是全世界的神这种一神教的思想,是古代社会进入帝国阶段在宗教观念上的反映,有利于形成一种超越地区和民族传统习俗局限的文化形态以后的犹太教进一步发展了一神教思想,其最初的渊源当与埃及的埃赫那吞有关3.透过金字塔分析埃及古王国社会① 说明古王国时期的埃及建立了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甚至有人认为实行了最早的计划经济 ) (有人推测当时全世界约有 2000 千万人口) ② 说明了古王国时期埃及的富有与强大 ③ 证明了古埃及人勤劳勇敢和高超的建筑艺术4、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分析古巴比伦社会《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巴比伦有三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全权自由民(阿维鲁) 、无权自由民(穆什根努) 、奴隶 这三个阶层在法律上的地位是明显不同的,奴隶只是作为奴隶主的财产而受到保护这是一部典型的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另外还有个特殊的军人阶层:“列杜”或“ 柏依鲁”5、 评述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改革由于在对外扩张过程中过于野蛮、残忍,引起周边民族的联合反抗;长期的对外扩张加重了国内人民的负担,引起人民起义等。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有:①缩小行省规模,明确地方官的职责,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②实行募兵制,建立多兵种部队 ③修筑驿道,建立情报网,加强对地方的控制;④对被征服地区,改屠杀掠夺政策为有效的迁徙政策,将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异地迁徙、相互杂处 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和被征服地区的控制,有利于恢复被征服地区的农业生产,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为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6、 评述大流士改革和大流士一世的历史功绩大流士改革从公元前 518 年起,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内容有:①建立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②实行新的军事建制和军事管理③制定统一的贡赋制度,实行包税制和规定各省贡赋的数额,以稳定国家财政;④制定统一的货币制度⑤修筑驿道,通达帝国各地;⑥为适应帝国统治需要,将琐罗亚斯德教(祆教或拜火教)奉为国教 大流士一世古波斯帝国国王,曾率领波斯贵族镇压了高墨达暴乱和各地反抗波斯的起义,巩固了波斯政权在位时对内进行改革,加强国家统一和强化王权,对外进行侵略扩张,为波斯帝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7、评述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1.波斯帝国是西亚北非古代文明从小国寡民到地域王国、再到帝国这一发展过程的最高阶段。
2.它庞大的版图包括了两河、埃及和印度河这三大文明中心,并接近第四个文明中心希腊的边缘,促进了世界历史由分散向整体的发展 3.它通过一系列比较成熟的制度,如行省制度、赋税制度、铸币制度、驿道制度以及宗教政策等,把这些古代文明地区和其他相对落后地区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4.波斯帝国既为西亚北非的文明作了总结,又为后来的希腊罗马文明提供了借鉴,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第三章:1.通过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分析哈拉巴文明发展的状况根据考古学断定,哈拉巴文明大致存在于公元前 2500 至公元前 1750 年1、a.哈拉巴文明有大量青铜制品:斧、镰、镐、锄、匕首、箭头等;b.有发达的农业:大麦、小麦、胡麻、棉花、椰枣等(最早种植棉花) ;c.有发达的手工业:金属冶炼和加工、制陶、纺织、象牙雕刻等(最早掌握棉纺织技术) ;d.商业活跃:车、船、石秤锤、港口遗址等;2、有高度发达的城市:布局规范、街道整齐、有完善的下水道设施等3、有印章文字:约发现有 500 余个字符,基本符号有 22 个2.分析吠陀时代印度社会发展特点吠陀时代约公元前 1500 年至公元前 600 年间公元前 1500 年至公元前 900 年被称为早期吠陀时代。
处在军事民主制时期公元前 900 年至公元前 600 年称晚期吠陀时代是早期国家形成时期阶级进一步分化,形成了较稳定的四个等级——种姓制度基本形成;婆罗门教基本形成,主导了意识形态;城市和城市国家重又出现等3.分析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印度地区历史发展的影响特点① 各等级的职业世袭不变,父子世代相承;② 各等级实行内婚制,即实行同一等级内部通婚;③ 在宗教生活上有严格界限,前三等级可以通过教育(宗教活动)获得再生,称再生族,第四等级则没有信教的权利,是非再生族;④ 各等级的法律地位不平等犯同样的罪,受到的惩罚是不相同的;被侵犯所获得的赔偿也是不一样的种姓制度的影响: a.种姓流行使印度民族概念淡化了在印度的历史上,为什么国家难于统一、外族十分易于入侵?可能种姓制度是重要原因之一 b.印度的种姓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阶级制度但是,由于鲜明的阶级关系被掩盖在等级的划分之中,因此它容易模糊阶级界限,在劳动人民之间制造隔阂和对立,不利于他们团结对敌 c.此外,种姓制度实行职业世袭,把生产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种姓制度的存在,是造成印度社会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4.阐述婆罗门教的主要思想。
婆罗门教的经典是《吠陀》 其主要思想有:① 梵天创世说梵天是世界精神、最高主宰、宇宙创造者,世界万象不仅皆属梵天所创,而且只有梵天是实,其他一切皆为虚幻由此可见,梵天是神,也是世界的本原② 梵我一致说③ 业力轮回说④ 四等级说5.阐述早期佛教的主要思想早期佛教的教义很多,但其基本教义是“四谛”和“ 十二因缘” 四谛,即四条真理,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苦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就是苦的集谛告诉人们,人生多苦的原因,在于人有欲爱灭谛告诉人们,人生的目的是消灭欲爱,进入“涅槃 ”道谛告诉人们消灭痛苦的方法,即到达涅槃 的途径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生,是对集、灭二谛的详细说明,告诉人们万事皆有“缘” ,人生痛苦也有缘,只有皈依佛法,消灭痛苦之缘,才能得到解脱6.分析佛教兴起和发展状况,及其对印度地区历史发展的影响佛教的兴起和发展状况佛教兴起于列国时代的早期.社会阶级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社会动荡不安这就导致思想领域也发生重大变化,即涌现出一些新思潮、新教派前 3 世纪中叶,在孔雀帝国第三代君主阿育王时代,佛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 1 世纪开始,佛教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大乘佛教的出现。
佛教向亚洲其他国家传播,始于前 3 世纪中叶孔雀帝国阿育王的时代当时佛教的传播分为南传和北传两条路线佛教传入我国西藏地区,是 7 世纪前期由印度和中国内地先后传入的第四章:1、分析爱琴海区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及其对该地文明发展的影响自然地理条件:1.陆地面积少,水域面积占了大部分,且陆地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仅有小块的平原适宜于农耕这里土地多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但适合种植葡萄和橄榄2.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岛屿密布,且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这决定了这里的文明不是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之上的 ,而是建立在工商业经济基础之上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1、关山所阻隔的小块平原,有助于形成古希腊天然的政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2、平原少,土地贫瘠,地中海式气候,利于种植葡萄、橄榄,不利于粮食作物耕种,决定了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这也决定了这里的文明不是内陆型的,而是外向型的而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优良海湾也有利于发展海洋文明3、小国寡民城邦的长期存在和商业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发展4、小国寡民的城邦一旦由于人口的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希腊人就到海外去建立殖民地,加之频繁的航海贸易活动,希腊人练就了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性格。
5、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小国寡民社会的长期存在,加上族群的多样性,等等,使希腊文明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的特点2、概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分析其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雅典民主政治,即古希腊雅典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它的形成是在原社会解体,奴隶制度形成过程中,氏族贵族与平民斗争发展的产物1、公元前 594 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进行了改革(颁布“解负令”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 4 等,并确定各等级的权利和义务;改革政治机构:提高公民大会的权力,并设立 400 人会议实行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梭伦改革一方面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把雅典导向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推动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公元前 506 年克利斯提尼改革:以 10 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 4 个血缘部落;建立 500 人会议代替 400 人会议设立 10 将军委员会;制定陶片放逐法;克利斯提尼的改革以新的地域组织,代替了原始的血缘组织,标志着雅典国家的最终形成他的改革彻底铲除了氏族贵族势力,结束了雅典一个多世纪平民反贵族的斗争,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进入了黄金时代,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1.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的剥削与压迫的基础之上,而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都不享有这种民主,民主只在男性雅典公民中间实行少数人的民主)2.雅典人的这种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政治,它只能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的产物小范围的民主)3.它的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导致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公正的,因为让道德学识修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以后的历史表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最后完全沦落为一种暴民政治不公正的民主)3、分析希波战争希腊取胜的原因及其对希腊城邦文明发展的影响希波战争的影响①希腊的胜利,使希腊人免于遭受东方专制主义的统治,得以保持自己历史发展的特点②希腊的胜利,提升了希腊人在地中海世界的地位,扩大了影响,刺激了希腊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③希波战争对希腊两个最主要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影响重大:4、分析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原因及其对希腊城邦文明发展的影响原因:①斯巴达(伯罗奔尼撒同盟)和雅典(提洛同盟)争夺霸权;②政治体制的差异;③雅典在意大利开拓殖民地,向西扩展势力,影响斯巴达同盟中工商业城邦的利益。
导火线:公元前 432 年,伯罗奔尼撒同盟举行同盟会议,向雅典发出最后通牒,要雅典放逐伯里克利,并解散提洛同盟,引起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影响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它不仅直接导致了希腊城邦的衰落,而且影响了以后历史发展的格局①它使希腊的经济和生活遭到严重破坏②战争使大量的自由民破产,公民队伍锐减,动摇了城邦制度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