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记中国最美义工郭生芳与她的“以孝治家温暖行动小组”成员们.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50582053
  • 上传时间:2018-08-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68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记中国最美义工郭生芳与她的记中国最美义工郭生芳与她的““以孝治家以孝治家 温暖行动小组温暖行动小组””成员们成员们传播正能量 做好中国人 —— 文/王祥奎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汪国真《热爱生命》 高原是我家,温暖送天下 曾蝉联三届中国公益春晚“十大最美中国榜样人物”之一的郭生芳女士和她的“以孝治家温暖行动小组”成员们, 十几年来,以无私的奉献,温暖的情怀,以“传播正能量,做好中国人”为己任,用自己的一片赤诚诠释出“爱心”的真正含义—— 一 很久就听闻郭生芳及她的“以孝治家温暖行动小组”成员阿舍、穆华峰等爱心人士的感人事迹由于她们经常奔波于黄南、海南、海北等青海高原贫困农牧区的爱心公益路上,难得与她们详聊 “我见不得别人吃苦只要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就应该尽力去多做一些因为付出自己的爱心,给需要帮助的人温暖,自己的内心也会感受到幸福与美好”一次难得的机会,有幸见到郭生芳女士,在问及她的爱心来源时,她对笔者这样说,她那明亮的双眸闪烁出晶莹的光芒虽然她没有一份自己的产业,为了生计,成年奔波在外,但追溯她的十几年爱心公益道路,一点也不显得突兀。

      从小生长在青海本土农村的她,吃过太多的苦,懂得贫穷的滋味,何尝不知道金钱的重要自步入社会,在为自己的生计而奔波时,每每见到贫苦的弱势群体,都会流下难过的泪水,她深深感到,虽然现在党的政策好了,多数农牧民富裕了,但还有不少群众因灾、因病返贫,生活还相当困难,每当想起那些哀怨和乞求的目光,心里总不是滋味为此,她早就有了一个心愿:一定要为生活在最底层的人做些好事 说起走上公益之路,郭生芳感怀良深从小喜欢读书的她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颇深,与人为善、关爱他人的思想深深地植根于她的思想深处心牵家国民生的吴红大姐的家国之情、常常救济贫困邻里母亲的言传身教、特雷莎修女及陈大惠老师博爱思想的熏陶,加之学生时代酷爱的中外伟人传记,使她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执着和勇气,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对世间苍生的悲悯之情,对国情民生的牵肠挂肚 正因为这样,生性善良的她逐渐具备娴静如水的文雅气质,也因种种苦难,拥有了让人如浴春风的乐观态度自那时起,她认为人生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乎,便放下了自己经营多年的生意,依然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每每提起郭生芳来,XX 西宁八岁的赵寿鑫的父母眼眶里常含着感激的泪水。

      由于母亲残疾,赵寿鑫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工来维持,且债务累累记得赵寿鑫刚出生时,由于发高烧,父母无钱支付医药费用,以至导致脑瘫从友人处得知此事,郭生芳与爱人来到赵寿鑫家中,看到一贫如洗的家庭,她与丈夫流泪了,没有思忖,俩人掏出身上全部的钱,并及时联系医院让赵寿鑫住院医治在住院期间,她四处募捐,筹措 3 万 8 千余元解决了小寿鑫的住院费用,且只要有时间,就与丈夫及团队成员走进这这贫困家庭问寒问暖在她的帮助下,赵寿鑫的病情得到了医治,且慢慢地学会走路了,家庭困境也得到了缓解…… “我们全家一辈子也忘不了郭生芳的大恩大德的,是她给我家带来了希望、福音……”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乡下马圈村的汪生福,念念不忘的就是郭生芳及她的团队成员家庭的艰辛,让年仅五六十岁的他早已让头发斑白由于儿子患精神分裂症失踪四五年,儿媳妇弃子出走,加之他也患严重的类风湿顽疾,家庭的重担落在老伴一人的身上眼看孙子 8 岁了,但因无力支付幼儿园的费用而上不了学……在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的牵头下,汪生福与郭生芳取得了联系远在 XX 的她一听到此事,急匆匆地飞往青海一下飞机,顾不得休闲就直奔汪生福家,了解实情,她及时将情况发到朋友圈里,呼吁社会各界关注。

      从未谋面的 XX 江小华女士见到此呼吁,就一次性捐助了 5 千元的上学费用……在此后的日子里,郭生芳与团队自掏腰包、募捐,多次前往下马圈村,及时为汪生福家送去了棉被、衣物及《弟子规》、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等爱心物资…… …… 德不孤,必有邻由于受她的影响,如今,青海三江雪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西宁锦腾商贸有限公司等省内外诸多企业及江源、郝建梅等爱心人士加入“以孝治家温暖行动小组” 说起西宁锦腾商贸有限公司经理阿舍,她可谓是一位成功的穆斯林女强人她,朴实无华,与其她穆斯林女士不同的一点是,身上没有任何珠光宝器在她的眼中,慈善不仅是公益活动,更是一种企业文化她跟笔者分享了自己做慈善的态度——每年捐款一定数额的善款我一直觉得自己挺幸福的我不是把慈善当成一种施舍,其实做慈善,让大家都感觉很开心我会一直把慈善救助做下去行小善,聚大爱XX 年元月,阿舍女士被中国公益春晚评选为 XX 年中国最美义工 “没有搞献爱心活动之前,我们根本无法想象贫困山区的孩子到底有多困难我们救助了一个孩子,就等于在荒山上种下一棵树苗,种下一份希望……”多少年来,爱心人士穆华峰把“奉献爱心”常挂心间,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倾注了无限心血和情感——关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关注公共视线之外的一些孤寡老人和贫病家庭,关注关心下一代。

      青海高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皆留下了他与他的企业员工爱的身影 …… 采访中,郭生芳女士及她的团队成员的话并不是那种大讲道理,而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讲起,诸如孝敬父母、和睦家庭、教育子女等等,她们,用这些榜样的力量吸引着身边许许多多的人,和大家一道做着公益事业有的义工家庭出现矛盾,她主动找他们做工作,尽力挽救她们的家庭 她对笔者说,有一对夫妻经常和大家出去做义工,男的呢,脾气很不好经常打妻子,以至于闹到离婚的地步听到这个消息,郭生芳走进他们的家庭化解矛盾,让这两口子将这十几年生活中对方对自己的好用笔记录下来结果,女的找到她说这个婚打死也不离了,男的保证再也不打骂妻子了,要好好过生活…… 诸如此类事情不胜枚举,平时读报、看电视时,郭女士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哪些地方、哪些人需要帮助,甚至有时走在路上,她也会通过各种方法救助路边真正的乞讨儿和孤儿朋友都说,跟她出门特别累,原本一会儿就办完的事情总是因为她的热心变得麻烦起来 在公益领域,郭生芳与她的团队在全国是最出名的,出名之因除了她们用善良的心撑起一片大爱的绿阴外,还在于她们对生态的认知——捡垃圾有的人捡垃圾是在一个地方,可郭生芳呢,走到到哪儿,捡到哪儿。

      不论是山中古刹、都市街巷,还是山区草原,只要时间允许,郭生芳和她的团队们总是默默地走一路捡一路,她们肩背的行囊里总是满满的垃圾她说,大地生长万物,养育我们,所以我们要汇报感恩大地母亲,保护好生态环境 在提及捡垃圾的事情时,郭生芳对笔者说,刚开始捡垃圾时觉得不好意思,怕丢面子后来她想,自己不抢不偷,有什么丢人的于是每次上街捡垃圾时,干脆穿上最好的衣服,背上最好的包,坦然地面对各种非议与质疑有一次,她在西宁大十字附近捡垃圾时,一个时髦女士不解地问道,你穿的那么好,一看就不像捡垃圾的,我实在不明白你为啥捡垃圾面对质疑,郭生芳回答说你家客厅里有烟头,您捡吗?“当然了,因为那是我的家嘛那就对了,大地是我们的家,谁不想让自己的家干净整洁呢?” 在公益的路上,郭生芳坚持“三不”原则:义务服务慈善工作,不求报酬;不用善款吃一餐饭;不以慈善名义搞迎来送往一瓶矿泉水,几个大饼往往是她们一天的伙食她说,我们只有对善款心怀敬畏,坚持善款善用,才能树立和保持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同时,也能使自己心情安然、如意轻松的投入到慈善工作中去 郭生芳及她的队员们的足迹遍布青海、甘肃、西藏等地的贫困地区哪里有人需要帮助,她们就出现在哪里。

      她集广大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力量,先后捐助过孤儿院、养老院、贫困农牧区学校村落,给这些老弱病残困的人们送去爱心物资,给贫困地区孩子们送去了学习用具和桌椅板凳 十几年来,对她们来说,好多时候都是披星戴月,但郭生芳和她的队员们总是用生命中的阳光温暖着偏远山区一个个凛冽的寒冬她常年与“以孝治家温暖行动小组”的成员们奔走往来做慈善义工,感动了无数人,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二 做公益慈善之处,耗费了郭生芳大量的时间、精力,失去的东西太多,身边亲朋好友大多不理解,或嘲讽,或冷眼,或不解,或叹气随着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渐渐感动了许多人,一些亲朋好友甚至一些陌生人也加入了她的慈善公益事业 在谈及公益路上的艰辛时,穆华峰、阿舍等爱心企业人士深有感触感触地说,做慈善公益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一帆风顺,我们的爱心在少部分人和地区那里也遭遇到了种种不公正待遇甚至有人怀疑她们的爱心是出于商业角度考虑,发出了种种反诘与责难 虽如此,但她们依然选择在中国西部为慈善事业殚精竭虑的唯一理由,也是最容易理解的理由就是:我们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渴望以自己毕生的精力为这片土地上需要得到救助的人们奉献爱心 让郭生芳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去黄南藏族自治州送爱心物资的途中,与一辆刹车失灵的半挂车相撞,结果配送爱心物资的汽车被撞得满目疮痍,幸好所有人都没有受伤。

      此次车祸并没有让郭生芳的团队退缩,大家依然完成了这次的慈善爱心活动这次车祸,也给予了郭生芳新的人生感悟 每逢春节、中秋等节日,本该家家团圆的时刻,郭生芳与她的团队成员们却不能守在父母和亲人的身边,而是去看望敬老院里的老人送元宵、送饺子、送各种营养品,她们的到来给孤寡老人们亲人般的温暖…… 好多时候去贫困农牧区,她们就得在清晨五六点整装待发,不论冰霜雨雪、酷暑寒冬,依然阻挡不住她们献爱心的脚步黄南、海南、海北等藏区,距省城西宁有两三百公里,行程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给那里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贫困村民送完爱心物资就得匆匆返回,有时回到家已经是桂魄中天或子夜时分了 为了参加第二届中国公益春晚,她买不上回家过年的车票,只能在 XX 一家老年公寓做义工她说,我买的是大年初三的火车票在哪儿过年都是一种过,在这儿陪老人聊聊天,说说话,给他们洗洗脚,挺有意思的 …… 十几年来,她与她的团队一路走来,诸多的困难与艰辛没有让她们妥协她们,有时也想过放弃,可看到贫困家庭吃不饱、穿不暖时,那是多么的于心不忍每每这些人给他们一个拥抱或一句发自肺腑的感谢时,她们顿时觉得所受的苦与委屈是值得的 温暖他人的背后,便是对郭生芳及其成员家人的的深深愧疚和亏欠。

      常年的外出,周末时间的牺牲,往往照顾不了家人,作为父母的子女,丈夫的妻子,孩子的妈妈爸爸的她们,留给家人的永远是孤单有的爱心人士夫妻俩人都加入到郭生芳的慈善义工队伍中 面对此情,郭生芳对笔者说,我们自己没有尽到做儿女、做父母的责任,但是自己的家人起码能够吃饱穿暖,而对于贫困山区的人来说,吃饱穿暖只是一种奢望 “既然选择了,就要好好做下去”“哪怕全世界都不支持你,作为丈夫,我依然支持你”父母、丈夫的话语深深地印刻在郭生芳的脑海中,成为她坚守慈善公益事业的精神支柱而自立自强的孩子也用行动,默默支持着妈妈的事业说起孩子,给郭生芳一脸自豪:懂事、学习优异、乐于助人在家里,上初一的大儿子时常给五岁的弟弟作饭、作业,而且主动承包家务…… 在公益的路上,郭生芳反复强调;我们要奉献的不止是物质爱心,精神爱心同等重要一个人帮助他人后最高的回报是利他之后的利己,只要每个人都不断将自己的爱心奉献出去、传递下去,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受益,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会更加和谐稳定 “我国并不缺乏慈善文化”,阿舍女士说,“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见之于史书的慈善之举不绝如缕,近代及现代也经常可见慈善捐助的行为只是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慈善文化出现了暂时的‘断层’。

      我们需要的,就是重新认识和继续巩固这种 ‘慈善文化’,只有将孝道推及他人,教育他人忠恕之道,那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实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 “真正的扶贫是心理的扶贫,真正的救助是精神的救助”在慈善公益活动中,郭生芳及她的队员们走到哪里,就把中华传统文化宣传到哪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