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代艺术评论》课件第8讲 抽象绘画.ppt

3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8574988
  • 上传时间:2018-07-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37M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八讲 抽象绘画概况 流派 特征 人物 意义 克利:“这个世界变得越令人害怕,艺术 就变得越加抽象一、概况•抽象绘画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流派, 而是一种整体性的创作思潮 •康定斯基是第一个抽象画家,1910年 时画出了第一幅抽象水彩•阿波利奈尔将立体主义看作是纯粹抽 象的开端•抽象绘画意味着绘画彻底回到了自身 ,以其自身为题材,告别传统的一切 传统母题 抽象绘画的发展历程抽象化三阶段:•①印象主义放弃可描述的绘画内容•②立体主义放弃透视法(绘画空间),还绘 画为平面•③野兽派抛弃自然配色(自然色彩)•抽象艺术不再有艺术形象也不再有社会内容 的反映•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立体主义, 大体上是走在抽象的半路上,本身并不能算 是抽象抽象绘画的成因•哲学思想:艺术家普遍地将艺术视为 逃避现实的手段,抽象纯粹的形式成 为了艺术家冥思的重要方式 沃林格尔1908的《抽象与移情:风格心 理学论稿》:“在特定条件下抽象的形 式可以是逃避生命的象征•摄影术:彻底根除了艺术模仿现实的 欲望和可能,复制现实已经由摄影来 完成,绘画艺术只能转向内心的情感 和哲思抽象绘画的构成•两大趋势:一是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的 抒情抽象,带有一定的情感表现意味 ;另一是以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为代 表的几何抽象派,强调以几何形表达 绝对的科学和理性。

      •抽象绘画包括俄国的至上主义、构成 主义和荷兰的风格派二、流派1.至上主义(Suprematism 1915)•阿伦·沙夫“至上主义与其说是艺术运动,倒不 如说是一种心态”,至上主义是现实情感冲突 的体现•至上主义是一个人的表演,是马列维奇的个 人创造马列维奇1915年第一次展出作品, 白色背景上的黑色方块标志着至上主义的正 式诞生•至上主义是“创造艺术中感觉至上”,客观生活 没有意义,“除感觉之外,没有真实的东西”•艺术不能通过模仿而只能通过创造完成,艺 术应该创造“与自然本身的真实同样有意义的” 新的真实艺术不是对于现实的模仿而是现 实本身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寻找自然中所见不到的形式,方形成了他的艺术标 志•方形是对表象世界和过去艺术的否定,可以表现心 灵的至高无上的真实•选择白色,因为白色是自由而无限的白色方块既 代表着外在空间的无限宽广,也意味着内在空间的 无限深远•马列维奇“白底上的黑色方块,是抽象的感觉终于 得到表达的第一种形式黑色方块=感觉,白底=超 出感觉之外的空寂•马列维奇“艺术不再关心为国家和宗教服务,它也 不再希望去描绘社会风俗史,它不愿和客观事物有 任何关系,它相信它可以在没有“事物”的情况下独 立存在,作为自身而存在。

      马列维奇 《白色背 景上的黑 方块》 106×106 厘米 19132.构成主义(1920)•里希茨基1920年的《以红色楔形敲击白色》•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6)是构 成主义的奠基人,认为雕塑首先关注的应该 是空间而不是体量,塔特林提出了“反浮雕” (counter-reliefs)的概念,它的雕塑不再立 足于地面,而是悬挂于空中,这直接启发了 美国考尔德的活动雕塑•塔特林最著名的作品是《第三国际纪念碑》 塔特林 《第三国际 纪念碑》构成主义的哲学•阿仑·沙夫:构成主义这个词本义就是要抛 弃“天才”的概念:直觉、灵感、自我表现 构成主义是说教的,其倾向是生理学的,而 不是心理学的,它与科学和技术密切相关, 它是具体的•构成主义代表了艺术受科学理性的影响而对 直觉灵感的拒绝•嘉博:“艺术与科学没有区别,两者都是艺 术,技术与知识也没有区别,两者都是技巧 ;在这种哲学中,原始世界的形象与托马斯 ·阿奎那和爱因斯坦的世界中的形象一样真 实可信3.风格派(1917-1934)•风格派也叫新造型主义,延续了17年新造型”是 蒙德里安提出的概念,“风格”则是1917年由蒙德里 安和杜斯堡负责的期刊的名字。

      •主要代表人物是蒙德里安、杜斯堡和里特维尔德 •“传统绝对地贬值……揭露抒情和感情的整个骗局” ,艺术“需要抽象和简化”,认为直线在艺术中具有 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具有“纯洁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风格派的作品只使用直线而且是水平线和垂直线的 相交成十字来展示,色彩则只使用三原色红、黄、 蓝和中性的黑、白、灰三色•1925年杜斯堡将斜线引入风格派,蒙德里安愤而退 出风格派三、特征1.无主题•康定斯基的即兴和构图•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构图•无题•抽象绘画不能被立刻感知,而只能慢慢感觉 体会,按照康定斯基的说法,那些对精细事 物没有感觉的人是无法欣赏抽象作品的•康定斯基把一种抽象无所指的艺术看成是未 来的理想艺术 康定斯 基 《无题 》 50×65 厘米 1913马列维奇《 至上主义十 字》1920-21 84 x 97 cm蒙德里 安 《红黄 蓝构图 》51×51 厘米 19302.感觉和精神•至上主义的感觉和康定斯基的艺术的精神•马列维奇“感觉总是抽象的”“抽象感觉一直 是艺术唯一可能的源泉”“每一种社会观念无 论多么伟大和重要,都是起源于饥饿感,每 一件艺术作品,不管多么渺小和微不足道都 是产生于绘画或造型感觉。

      至上主义并没 有促使一个新的感觉世界的诞生,更确切地 说,它给我们带来了表现感觉世界的一种全 新而直截了当的形式•“至上主义者既不进行观察也不进行触摸— —他是凭感觉”康定斯基的艺术的精神•“精神生活可以用一个巨大的锐角三角 形来表示”•“超脱于非本质的、普遍存在的和唯一 纯粹的艺术标准和原则,即:内在需 要的原则•“艺术家的自由是在艺术之中,而不是 在生活之中 四、人物1.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俄国贵族后裔,祖父被沙皇授予爵位,祖母 是蒙古公主•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德班大学法律学教授•1895年在莫斯科观看首届印象派画展,莫奈 的《干草堆》使他在次年前往慕尼黑学画, 1900年入慕尼黑皇家美术学院•1917年到莫斯科,1918年为莫斯科美术学院 教授,1919年组建俄罗斯博物馆,1920年担 任莫斯科大学教授,1921年苏联政府认为抽 象艺术是堕落的艺术,康定斯基不得不重回 德国•1922到魏玛的包豪斯学校 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1911•“现代绘画启示录”•“形式是由精神创造出来的”•“非客观绘画”(non-objective painting):“ 每一件客观物象都在损毁我的绘画”•追求一种没有主题的艺术,仅用色彩、线条 以及其中的关系来构成主题。

      •艺术品是独立的有机体,可以和自然并存而 在本质上又与自然无关•抽象绘画是通过心灵体验和创造的,艺术家 用内在眼睛看世界•即兴无意识创作,蒙上眼睛作画康定斯基的创作历程(1)戏剧性时期(1910-1919):•自由抽象《构图1-7号》1909-1913、《蓝山 ,84号》1908、《抽象水彩》1910/1913年 ,第一幅非具象作品;《即兴之三十》1913 (2)建筑时期(1920-1924):几何抽象•《白线,232》1920 (3)圆圈时期(1925-1928):•《几个圆形,323》1926 (4)浪漫具体时期(1929-1944):•《光之间,559》1931康定斯基 《即兴30 大炮, 161号》 110×110 厘米 19132.蒙德里安(Pieter Mondriaan,1872-1944 )•创作经历了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印 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 体主义到抽象派的过程•抽象时期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垂直—— 水平构图,排除对角线和曲线,创立 一种象科学一样精确,无个人特点的 艺术•以矩形为基础的抽象简化图案蒙德里安《红树》1909, 69.5×99cm蒙德里安《开花的苹果树》 1912,78×106cm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1920•艺术就是逻辑的具体化,要割断艺术 和物象间的最后联系,不画物象甚至 连想也不去想它,物体的精髓可用最 简单的方式表现,只用横线、竖线和 原色即可。

      •“艺术是内在现实的建立,抽象艺术追 求客观的、不变的、普遍的表达,抽 象并不是为了出世而恰恰是为了进入 到世界的本质之中而进行的实践 蒙德里安 《百老汇 的布吉· 伍吉》 1942-43 127×127c m蒙 德 里 安 风 格 的 设 计3.马列维奇(Kasimir Malevich,1878-1935 )•《白上白》1918,象征着艺术中所有 主义的死亡,尤其是至上主义的死亡 •用一种神秘的方式表达纯粹的意识或 无意识•《没有物象的世界》“对于至上主义者 而言,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 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是感觉”“把艺 术从沉重的具象中解放出来,躲到方 块中去避难五、意义•抽象艺术是艺术家从动荡不安的现实逃往由 艺术家控制的审美和谐世界的努力•米歇尔·瑟福“抽象艺术乃是真正符合于我们 时代的惟一艺术形式•瑟福“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必须按照作品本 身的组织和自发的规律以及其所表现的倾向 ,来观察每一件艺术品今天的观众将不会 再像过去那样,只凭借一种心灵的感受去欣 赏一幅作品,而是要进一步去发现艺术家在 创作这件作品时内心深处的活动以及画家在 当时的目的……像欣赏一段音乐那样来欣 赏一件绘画作品。

      •抽象派改变了我们对于艺术作品的感受方式 ,艺术是可写的而不是可读的参考文献•[法]米歇尔·瑟福《抽象派绘画史》王昭仁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俄]瓦·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查立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英]赫伯特·里德:《现代艺术哲学》朱伯 雄、曹剑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美]罗伯特·L·赫伯特编:《现代艺术大 师论艺术》林森、辛丽译,南京:江苏美术 出版社1992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