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12 古诗三首.doc
16页12 古诗三首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三首古诗3.了解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情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情感3课时课前:播放歌曲《满江红》奠定悲壮的基调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好诗大屏幕出示:《示儿》)2.朗读指导1)自由读古诗2)指名读古诗教师点评)(3)齐读古诗古诗不仅要读准、读响亮,而且还要读出韵味)(4)学生“/”画节奏读5)教师范读,学生再齐读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有谁了解陆游?4.简介作者:(课件展示)谁知道“示儿”的意思?(示儿:给儿子们看)过渡:陆游要儿子看什么?自学古诗二、自读古诗1.学生自学古诗,出示学习要求2.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1)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引导,同时指导朗读元:同“原”,本来但:只九州同:祖国统一诗句: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动悲伤。
2)本来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可宋朝当权者昏庸无能,金兵入侵,宋军节节败退,陆游一心想杀敌报国,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何等的壮怀激烈!但像陆游、岳飞这等有才之人却遭排挤,祖国大好江山落入金兵之手,你明白了陆游的“悲”从何而来了吗?学生:我知道诗人悲伤祖国没有统一,陆游悲伤大好江山落入了金兵之手,诗人悲伤不见九洲同板书:悲伤——不见九洲同)(3)教师:陆游悲呀,悲伤祖国没有统一,在他生命垂危时都不忘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大屏幕出示诗句)这句你读懂了什么?王师:朝廷的军队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家祭:对祖先的祭祀指导学习生字“祭”乃翁:你的父亲诗句: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先时不要忘了告诉你的父亲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最牵挂的是祖国的统一,最渴望平定中原)教师:对,他多么渴望能有北定中原日板书:渴望——北定中原日)(4)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板书:爱国之情)教师: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是祖国的统一,明知“死后万事空”却还是坚信“王师”能“北定中原”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又是何等的悲愤!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指名读。
教师: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却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却只嘱咐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孩子们,读指名读、齐读5)有谁能试着背诵这首诗?(学生背诵)三、课外延伸1.教师: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1)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2)(课件展示)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3)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2.教师:同学们,由于南宋当权者的昏庸,使得国破家亡,要想国富民强,我们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来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3.配乐朗读四、作业布置1.默写《示儿》课堂完成)2.积累陆游的古诗课外积累)示 儿悲伤——不见九州同渴望——北定中原日爱国之情古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时,我沿袭一贯的古诗教学手法:情境导入,了解诗人——读通全诗,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体察心情整首诗,我着眼一个“悲”字,运用拓展,感悟诗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哪首诗?谁来背给大家听?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3.是啊,在临终之前,陆游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题临安邸》,从中去寻找答案4.来,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自学生字,熟读诗文现在,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自学“邸、熏、杭、汴”四个生字,注意生字的音、形、义;2.自己反复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去自学,学完后再跟同桌交流)(一)学生自主学习二)检查学习情况1.检查生字情况看样子大家都学得差不多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邸、熏、杭、汴”四个生字)响亮地喊出它们名字!(1)学生齐读。
2)个别汇报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学生讲解字的结构、意思、组词、书写时注意、形近字)(3)全班齐读2.检查朗读诗句情况你们真厉害,轻而易举就扫除了这四个拦路虎接下来,我要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正确?(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三、品悟:走进诗文1.出示《题临安邸》,师介绍当时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2.同学们,听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指名答师:那么我们就用愤怒、责问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自由读诗四、借助资料,理解诗意我们已经能够将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可是,要想把它读出感情来还得下番苦功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学习要求:A.借助资料,自主学习理解“休、醉、直、作”等词语的意思B.结合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检查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学习二)小组交流自学情况,相互检查、补充学完后,小组内交流三)检查学习交流情况现在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1.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它组补充2.每位同学自己试着串说整首诗的意思3.指名完整地说诗意五、品读诗句,悟情悟境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理解了诗意可是要想读出感情,这还不够,我们还得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及它的写作背景我们先来看看它的作者谁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一)了解作者林升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林升教师相机补充你介绍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二)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1.学生介绍预习真充分,给我们介绍了南宋、北宋的相关资料;看得真深远)2.(课件出示遗民战乱图和权贵寻欢作乐图)学生观察,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课件出示北宋和南宋版图)教师激情小结北宋到南宋国土面积减少了一半,但南宋的统治者还在寻欢作乐三)品读诗句,悟情悟境看到此情此景,你们的心情怎样?(愤怒、责问)让我们带着这种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1.学生齐读古诗当时的南宋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课件出示合作探究:讨论: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2.自主学习思考。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4.小组汇报自学交流情况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1)“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过来)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生:我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学生想象说话,教师相机点拨: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纸醉金迷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那一杯杯琼浆玉液,灌入一个个酒囊饭袋之中,倾倒在一具具行尸走肉的体内引导有感情地诵读这一句2)在这帮酒囊饭袋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大家看——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
是啊,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吗?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3)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休?”六、拓展,升华诗情1.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学生齐读《题临安邸》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正因为他内心无比愤慨,所以他将心中的愤慨融入到这首诗内,题写在旅店的墙壁上,所以这首诗题目为题临安邸2.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你想说些什么?生:我想对他们说,该醒醒了,不然金兵就打过来了生:我想对他们说,快去把失去的领土收回来吧!生:我想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再醉生梦死了,也去看看老百姓在怎么过生活吧!……)3.师: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课件播放《满江红》)师: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题临安邸权贵 醉生梦死林升 忧国忧民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读疏通诗意,体会诗人独特的情感那么,如何将自己理解的内容和体验的情感表达出来我尝试着将朗读的方法与技巧巧妙地融入古诗的教学之中不仅让学生读懂了什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读好这首古诗朗读古诗时把握节奏、起伏疏密三个重要的要素,边读边引、边教边学,学生自然也就会读了同样,在拓展阅读时,这些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同样运用于《满江红》的朗读中指导学生如此反复朗读吟咏,能进一步领略诗的意境,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第三课时一、课题导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