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说课稿2800字.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23193454
  • 上传时间:2022-07-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76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说课稿2800字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第一课时 语法讲解 —— 一般过去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 英语 七年级下册Unit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第一课时——关于一般过去时的语法讲解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反思这几个步骤来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学校旅行为主题,以同学间谈论各自的游览经历为背景,展开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过去时叙述和询问过去发生的活动经历而本课时,我暂时抛开学校旅行,以“yesterday”“last weekend”引入,讲解有关过去时的有关语法知识目的有三个:一是作为一种新的语法形态,学生有必要对基本的语法知识进行了解二是能够为下一单元有关一般过去时更为复杂的的语言训练做准备三是一般过去时在日常交际、考试中使用、出现的频率较高所以根据本课时的内容,我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一般过去时的使用、结构以及句型转换教学重难点是:1.一般过去时中动词和实义动词(规则性动词)过去式的变化2.是一般过去时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之所以确定这样的目标和重难点,是因为如果这些基础的语言知识不进行掌握,就无法进行接下来的语言训练活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般过去时,但认识比较粗浅,不够系统,在初中学生认知能力提高的基础上,通过第一课时语法知识点的引导,可以更全面、系统的了解一般过去时三、教法和学法对于语法知识的讲解,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但在本课时,我除了采用传统的“五步教学法”进行逐层剖析、深入引导之外,还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进行小组讨论,两人组对话等,在合作中探求知识,在交流中进行学习此外,为了提供更为直观的语言信息,运用图片进行辅助教学,提供了发生在过去的图片语言信息四、教学过程设计过程I. Leading in Greetings 简短的问候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II. PresentationStep11. 通过today ,yesterday有关星期几、天气状况、个人情况这些学生所熟知的三组对话内容进行对比,引入一般过去时这种新的语法形态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be动词( was were )是以彩色粉笔进行标注的,一目了然;而星期几、天气状况、个人情况这些学生所熟知对话内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2. 一般过去时中be动词(was were)不以人称的变化而改变(he/she/it) was(they/we/you ) were3. 一般现在时含有be动词的否定句、一般疑问句转换相对简单,(was/were +not疑问词was/were)提前,直接读出进行简单的语言操练即可。

      Step21.教师首先谈论自己昨天做的事情I washed my clothes yesterday.I cleaned my room yesterday.在谈论自身的同时,学生能够对一般过去时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即主语+动词过去式+过去的时间状语)2.询问7.8号 What did I do yesterday ?(1)不仅进行了人称的转换,实义动词过去式的变化同样不以人称的变化而改变(2)而且关注了7.8号学生的参与,提问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调动了后进生的积极性3. 一般过去时中实义动词否定句的变化 主语+ didn’t4.学生参照课本自主总结出规则性动词的变化规律(这期间是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主发现、主动思考并且总结出规律的过程)Step3 (Report)1.询问学生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进行小组讨论)一是内容上,last weekend发生在昨天(本节课安排在周一),学生活动相对较多,学生有话可谈、可交流二是形式上,小组互助合作交流,集合了听、说等多种语言训练活动,加强了小组间的语言交流2.小组谈论结束后,由小组1号汇报小组成员周末都做了什么,其它同学进行听写一是学生听写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训练了听和写的能力二是这个环节不仅作为一个小组汇报,更为下一个环节实义动词一般疑问句的导入做准备 T: Did she/he…….? S: Yes, she/he did. No, she/he didn’t..(但是与之前设想不同的是:在听写这些句子的时候, 7.8号学生写出的句子并不正确,动词过去式没有发生变化,He watch TV last weekend而在这一环节,因为是后面发现的,所以没有进行及时补救,正确的做法应该新增加一个内容, 1234号负责修改5678号同学听写的句子)3.接下来是根据听写内容进行的两人组问答,不是是对听力成果的检验,更是学生间自由表达,大胆开口,释放表现欲的时间。

      III. Summary学生尝试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加以引导、补充1.一般过去时be动词(过去式)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句型转变2.一般过去时实义动词 (过去式)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句型转变知识点的概括总结,不仅是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而且起到了再次巩固的作用IIIV. Test1.出示标有过去时间状语(last year/ month/week, yesterday morning/afternoon, on May 28th )的图片,经过老师带读、学生跟读,发现只有on May 28th前加了介词on之外,其余都没有这样做的的目的是避免把yesterday morning与on the morning混在一起2.张贴图片,学生进行展示,按要求写出图片内容,其它学生完成至少2-3幅图片内容(展示的学生是各类层次的学生组成的,1、2组的三号,3、4组的五号,5、6组的六号,分层抽样测试更能看出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但是,由于看错了时间,以为是8:30下课,所以对于学生展示的内容只是进行了更正,按当时的时间是可以进行过去式带读,以及整个句子的带读,这样的话整个课堂将会比较完整)V. HomeworkMy family’s weekend 学生初步接触一般过去时这种新时态,描述自己的周末可能会无话可说,所以在作业的设置上,扩大了范围,描述家庭成员的周末,可增加更多的语言信息,有更多的点可以描述。

      五、个人教学反思1. 只顾讲课,没有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失误2.时间处理上,居然连下课时间都没记准确,太过于粗心3.不能有效处理板书和学生活动的关系4.课堂评价性语言较少,比较单一第二篇: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2600字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一、下面我来说说对教材的理解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本单元知识可分为两块: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竖式计算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第二是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试商中,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所以本单元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二、说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了余数的由来;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理解竖式的含义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我将教材略作变动,例1和例2合在一起在学生自主摆分小棒的过程中,必然会得到两种结果:一是正好摆完没有多余,一是摆了若干堆后有多余通过两种结果的对比,学生理解了余数的产生是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感悟了余数产生的意义除法竖式的意义也是较难理解的知识之一我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在分小棒的帮助下,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三、教法与学法:教法: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媒体,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学法: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2、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建的合作与交流。

      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说教学程序:教学目标: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除法的笔算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除法的笔算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及除法竖式的意义教学准备:小棒,课件、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复习引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所以先让学生练习了“括号内最大能填几”的表内除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在“括号内最大能几”的练习处理完后,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有过分东西的经历吗?都是怎么分的?”那现在“有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这样设计,不仅创设了良好的氛围,而且激活了学生的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接着,出示例2,有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分一分,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有剩余,剩余的不能再分,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第二环节:学习新知,发现规律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剩余的不能再分的叫余数,并且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否则,则能再分即余数的意义并让学生将例1与例2进行比较,“我们会写平均分的除法算式,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该怎样表示?”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激烈的讨论后,大部分学生会写成“4余数3”的形式,然后师引导学生理解,我们把“余数”用省略号来代替,读作4余3,让学生根据题意将单位带上,让学生发现并理解余数来源于不能再分的被除数,所以单位名称与被除数相同,而商的单位则与除数的单位一致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地引导,点拨,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真正的当了一次“小小探索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接着,学生完成“做一做”,巩固学生对“余数含义”的理解,巩固除法算式与竖式的写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将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有机的联系起来。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巩固深化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的1-3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与试商的方法2.应用题对这节课进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