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结构分析与发展思考-产业结构调整范文.docx
18页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结构分析与发展思考:产业结构调整 刘刚,理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贮藏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加工利用学部副主任,甘肃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2022年甘肃省“333工程”一、二层人选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资产与产业处处长,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发展中心研究员多年从事农业与生物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农用化工和高分子材料方面的材料与设备研制、科研开发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先后曾主持或参与了“马铃薯加工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纳米Siox保鲜果蜡研究”等10多项国家级、省部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次,三等奖一次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4项,有11项已获得授权大部分专利技术已经应用于农业生产与农业工业经济中 马铃薯作为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几乎在所有纬度地区均能种植,目前全世界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已达161个自1986年以来,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增长,2022年已达7000万亩,产量超过7000万t,占世界马铃薯总产量的20%以上,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各种淀粉厂、粉丝粉条厂、薯条薯片厂等大小加工企业在马铃薯主产区纷纷建成投产。
据统计,国内与马铃薯相关的加工企业已超过5000多家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无计划、盲目的发展,给我国马铃薯加工业带来蓬勃生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一是加工原料不足与产品积压并存;二是初级产品出口与高价位深加工产品进口不对称;三是加工企业的发展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地方政府却无法顾及这种污染将造成当地多少生态资源的损失;四是加工业在带动整体产业发展的同时,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干种植业这一系列的问题和“隆圈”,已经严重危及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其中马铃薯淀粉加工业存在的问题最突出、最典型 1 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年产鲜薯已达7000万t以上,绝大部分鲜薯依赖国内市场消化,出口比例只占0.5%左右出口产品中鲜薯比例占80%以上,其次是马铃薯淀粉主要出口国是周边国家和东南亚地区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估计,在我国的马铃薯消费结构中,有30%的鲜薯用于直接食用,38%留为种用及饲料用,22%作为加工原料,10%用作其他用途,在贮藏、加工、运销等环节中15%左右的腐烂损耗未统计在内22%的加工比例中有60%以上属于小型加工和农户自用加工,真正具有一定规模的马铃薯精淀粉、全粉、冷冻薯条和薯片等工业化加工产品用薯不到总产量的10%。
尽管加工比率不高,对于发展只有20多年的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来说已经是成绩斐然了但是,对马铃薯加工产品的结构作进一步的分析就不那么乐观了如果以消耗马铃薯原料多少来计算:我国马铃薯淀粉加工比例约占加工总量的70%左右,其余加工制品:马铃薯全粉占20%左右、薯条占5%左右、薯片占5%左右、其他产品不到1%这里还没有计算农村手工作坊直接加工马铃薯粉条时所加工的粗淀粉的原料用薯,马铃薯淀粉的加工已经占绝对优势了而继续用马铃薯淀粉加工高附加值的变性淀粉不到10%尽管我国现有变性淀粉企业的产能已达到34万t左右如果加工普通变性淀粉,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在成本上比马铃薯淀粉更有优势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马铃薯产业呈“农重工轻,低端产品偏多,高端产品偏少,高效益产品发展较慢,低价值产品发展较快”的结构现状 2 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产业结构现状 与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相比,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加工比例较高,而且马铃薯加工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在荷兰、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马铃薯总产量的20%用于鲜食,加工比率占到40%以上荷兰加工比例最高超过70%,加工制品超过上千种(包括烹调制品)在加工产品中,淀粉比例不超过10%,而且淀粉深加工占到10%~20%。
美国是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大国,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2022年美国人均消费马铃薯基本情况,总体变化不是太大,以2022年度马铃薯人均消费为例:鲜薯占30.92%,冷冻加工食品占43.72%,薯片占13.56%,脱水食品占11.04%,罐装食品占0.84%近70%的马铃薯消费集中于食品成品和半成品工业的高效益商品 有人计算过,马铃薯加工成淀粉,在考虑环保成本的情况下,其加工成本与效益基本持平,利润最高不超过5%如果继续加工为变性淀粉其效益可以达到1~3倍,加工成精制粉条粉丝等其效益也可以提高20%~50%如果马铃薯加工成全粉,其效益可以提高20%~50%,全粉进一步加工成薯片、薯泥或作为其它食品添加剂,其效益可以提高1~4倍如果马铃薯加工成冷冻薯条、薯片的半成品或成品,其效益可以提高2~5倍,马铃薯的价格提高3~10倍在美国,马铃薯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大量出口,其中马铃薯鲜薯出口占到13.07%,种薯出口占0.56%,加工产品占总出口量的86.36%不难看出欧美国家马铃薯加工比例较高,而且马铃薯加工的重点产业是冷冻薯条等半成品,马铃薯淀粉的加工比例非常低尤其是美国、加拿大等美洲国家最低。
国际上马铃薯淀粉加工及出口国主要是荷兰、丹麦、德国、波兰等欧洲国家 3 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结构形成的原因 截止2022年底我国冷冻薯条加工能力已达10万t,马铃薯片产能近32万t,马铃薯全粉产能已达到17.4万t总体来看,这三种国际流行加工主打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发展形势是十分喜人的特别是薯片的产销量近几年都是以10%的速度增长,马铃薯全粉企业每年均以3万t左右的产能迅速拓展但是,应当看到我国马铃薯淀粉企业还在继续新建,到2022年有规模的大中型生产企业已达60多家,拥有74条国内外生产线关停并转后仍然还有数千家小型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总体生产能力已达115万t总规模远远超过我国《马铃薯淀粉“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制定的淀粉生产总量80万t的目标实际上我国目前马铃薯精淀粉的总体消费量大约在40~50万t,马铃薯淀粉产业已出现产能过剩 马铃薯淀粉加工业为什么发展如此迅速呢?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淀粉加工设备与工艺技术相对成熟,较之马铃薯冷冻薯条、薯片、马铃薯全粉等加工企业,马铃薯淀粉投资额小、门槛低普通粉丝粉条用淀粉是传统加工产品,可以小规模、低水平的作坊式生产;二是马铃薯淀粉应用广泛,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助剂;三是由于中国食品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原因,在马铃薯没有真正成为主食化食品和作为健康食品的宣传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之前,马铃薯冷冻薯条、薯片、全粉等产品的市场不会太大,这也是当初马铃薯淀粉一支独秀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四是地方政府为了消化大量马铃薯资源,在缺少其他工业化加工技术的情况下,发展技术相对成熟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业,谋求以工业经济发展带动本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因此,各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并引导大量新建、扩建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造成马铃薯淀粉加工产能的无限扩张,背离商品的供求关系和市场杠杆调节原则超阶段、超规划的盲目发展,致使原料竞争加剧,淀粉市场供过于求再加上资金和环保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企业常年开工不足,年加工量不足设备加工能力的50%增加了设备资源的浪费和企业管理的费用2022年受国内外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马铃薯淀粉市场萎缩,造成我国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大量产品积压,企业亏损严重,举步维艰2022年下半年,尽管淀粉价格有所回升,但当年北方主产区马铃薯大面积减产,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扬,造成原料缺乏,僧多粥少三北各省区的许多马铃薯加工企业开工不到一月就不得不停产,有不少企业甚至无法开工,一方面是市场饱和产品积压,另一方面是原料缺乏,无法生产双重压力下,不少企业已经走向破产的边缘 4 我国马铃薯淀粉产业的特殊地位与问题分析 马铃薯淀粉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将马铃薯块茎细胞中的淀粉颗粒提取出来,块茎的其它成分都成了废液或废渣与其它淀粉一样,马铃薯淀粉也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但是马铃薯淀粉具有优良的特性和独特的用途明显优于其它淀粉。
马铃薯淀粉平均粒径大,粒径大小分布宽;糊化温度低、膨胀性好;糊化时吸水、保水力大;淀粉糊浆的粘度和透明度最高,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占据我国马铃薯加工业中的核心地位但是面对消化巨大内部产能的压力,提升我国马铃薯淀粉加工业水平已显得十分迫切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 1)我国马铃薯淀粉加工产业的优势 我国马铃薯淀粉加工业的优势在于产量和地域优势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北方地区单位面积上的经济产量,在单产和总干物产量两方面马铃薯都优于玉米和小麦,在同样水肥条件下,马铃薯有明显的产量优势而且马铃薯耐旱耐瘠,我国大部分高纬度、高海拔、干旱和寒冷地区几乎都能种植,这方面小麦和玉米就不能相比了当然,马铃薯用种成本比其它两个作物要高,这部分可以从干物质产量弥补回来的 2)马铃薯作为淀粉加工原料的劣势 加工生产期短,设备利用率低马铃薯属生鲜农产品,贮藏成本较高,通常加工期只有采收前后3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是重要马铃薯淀粉加工区,通常加工期在每年的9~11月,遇到马铃薯原料紧缺和寒流等情况,加工期还要缩短而企业加工能力一般设计为8个月,加工装置的长时间闲置是影响企业效益的一个大问题。
大多数小型企业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出粉率低,质量不能达标有不少企业由于原料质量较差、加工设备落后等原因,大量违规使用化学品,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产品不达标加剧了淀粉质量下降和次品对正规产品市场的冲击一般国产设备出粉率在70%~80%之间相当于8.3~7.2t马铃薯出1t淀粉如果原料薯价格超过0.6元/kg,企业基本无利可图 缺乏专门的加工品种和适宜的贮藏条件,也导致了出粉率低和原料的大量浪费欧美用于淀粉加工的马铃薯要求淀粉含量在18%~23%之间,早、中、晚熟分别供应加工薯原则上使用脱毒种薯,不带病虫害,无损伤腐烂变质田间管理、采后处理和贮藏调温相结合而我国各主产区品种以菜用薯为主,淀粉含量低西北、西南加工产区淀粉产量最高达14%~16%,其他省区淀粉含量更低加工出粉率一般为6.5~7.5:1,而欧洲可以达到4.5~5:1我国先后引进一些淀粉加工品种,但是因栽培管理要求较高、薯型较小,农民不愿种植企业也不愿以应有的加工专用薯的价格收购,只是贪图收购质差价低的达不到商品鲜薯的小块茎淘汰薯加工的淀粉不仅出粉率低,而且质量较差再加上马铃薯贮藏能力不足,冬季大量原料的露天堆放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营养成分的变化。
直接造成生产的淀粉品质降低,排放废水的污染负荷加重 排污处理负担较重,投资大、费用高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排放量大(一般加工1t淀粉,废水排放量大约在22~45t之间)、工艺废水COD值最高值可以达到3~5万,一般都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的100倍以上废水、废渣回收利用困难,经济价值较低除了极个别大型进口设备附带适当的蛋白质回收和水处理装置,几乎没有一家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废水是达标排放许多小型加工企业,特别是作坊式企业几乎不做任何处理,废水直接排放相对而言废渣的回收利用要好的多一般加工1t淀粉,浆渣固形物排放量在180~200kg废渣中含有丰富淀粉、纤维素、果胶、蛋白质等成分但是,因为废渣含有大量的果胶等,脱水十分困难常规压榨、甩干、烘干方法不是成本高就是难以完全脱水因此,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多数情况是将废渣免费送给附近农民当�料同样从废渣中渗出的废水和残渣仍然容易发酵变臭,污染周围环境和附近的生活饮用水 产品用途单一,变性淀粉产品种类较少国际上研究开发的马铃薯变性淀粉种类有2022多种主要应用于食品、药品、造纸、纺织印染、石油钻井、饲料、铸造、建材、胶黏剂等行业图2显示了美国马铃薯淀粉及其深加工产品的用途和分配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