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辨正疏之六平砂玉尺辨伪.pdf
21页地理辨正疏卷之五 平砂玉尺辨伪 国朝 蒋平阶 大鸿 著 辨伪总论 地理多伪书,平砂玉尺者,伪之尤者也或曰,是书也,以世目视之, 俨然经也,子独辨其伪,何居曰,惟世皆以为经也,余用是,不能 无辨今之术家,守之为金科玉律,如萧何之定汉法,苟出乎此,不 得为地理之正道术士非此不克行,主家非此不敢信父以教其子, 师以传其弟果能识此,即可以自号于人曰堪舆家,延之上座,操人 身家祸福之柄而不让, 拜人酒食金帛之赐而无惭, 是以当世江湖之客, 宝此书为衣食之利器,譬农之耒耜,工之斧斤,其于谋生之策,可操 劵而得也 有朝开卷而成诵, 暮挟南车以行术者矣 岂知其足以祸世, 如是之酷哉知其祸世而不辨,余其无人心者哉或曰,是书之来也 远矣,子又安知其为伪也乃从而辨之曰,我亦辨之以理而已矣或 曰,此亦一理也,彼亦一理也,安知子之理是,而彼之理非与曰, 余邀惠于先之贤哲,而授余以黄石青乌杨公幕讲之秘要,窃自谓于地 理之道,得之真而见之确矣故于古今以来,所谓地理之书无所不毕 览 凡书之合于秘要者为真, 不合秘要者为伪, 而此书不合之尤者也 既得先贤之秘要,又尝近自三吴两浙,远之取齐鲁,豫章八闽之墟, 纵观近代名家墓宅,以及先世帝王圣贤陵墓古迹,考其离合,正其是 非,凡理之取验者为真,无所取验者为伪,而此书不验之尤者也,故 1 敢断其伪也。
盖以黄石青乌杨公幕讲断之, 以名家墓宅先世古迹断之, 非余敢以私见臆断之也或曰,然则秉忠之撰,伯温之注,非与曰, 此其所以为伪也夫地理者,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经邦 定国,祸福斯民者也三代以上,明君哲相,无不知之;世道下衰, 其说隐秘而寄之乎山泽之癯,逃名避世之士智者得之,尝以辅翼兴 王, 扶持景运, 而其说之至者, 不敢显然以告世也 文成公之事太祖, 其最著者矣及其没也,尽举生平所用,天文地理数学之书,进之内 府,从无片言只字存于家而教其子孙,况肯著书立说,以传当世耶 故凡世本之称青田者,皆伪也均之佐命之英,知青田则知秉忠矣 或曰,何是书之文辞,井井乎若有可观者也曰,其辞近是,其理则 非疏:是先生不得不辨处疏:是先生不得不辨处盖亦世之通人而不知地理者,以意为之 而传会其说,托之乎二公者也余特指其谬而一一辨之,将以救天下 之溺于其说者 辨顺水行龙 山龙之脉,与平洋龙脉,皆因水而验其脉之动静,而皆不以水而限其 脉之去来今先言山龙夫山,刚质也;水,柔质也山之孔窍而水 出焉故两山之间,必有一水,山洼下之处,即水流行之道水随山 而行,非山随水而行也山之高者,脉所从起;山之卑者,脉所从止。
山自高而卑,故水亦从之自高而卑,此一定之理也往往大溪大涧之 旁,小干龙所憩焉;之侧,大干龙所休焉盖来山之众支聚 于此,故来水之众脉亦聚乎此也然据水之顺逆而论脉之行止,但可 2 就其大概而言尔,若必谓水于此界,脉必于此断水向左流,脉必不 向右行,则不可也夫龙脉之起伏转折,千变而不穷有从小江小湖 崩洪而过者矣;有从,越数百十里,不知其踪迹端倪而过者 矣;有收本身元辰小水,逆行数里而结者矣;疏:记清上文先言山龙 四字,若平洋,断无逆元辰小水行数里之理 疏:记清上文先言山龙 四字,若平洋,断无逆元辰小水行数里之理有向大干水逆奔数百里 而结者矣龙之真者,水愈断而其过脉愈奇,势愈逆而其骨力愈壮, 疏:放开眼界,方识大地疏:放开眼界,方识大地岂一水之横流,可遏之使断,牵之使前乎 今《玉尺》云:顺水直冲而逆回结穴,方知体段之真若逆水直冲而 合襟在后,断是虚花之地疏:顺水一局,乃尽结地所谓砂走水走, 地在水口是也 逆水一局, 乃初结地 所谓砂回水回, 地在源头是也 玉尺识得尽结,不识初结 疏:顺水一局,乃尽结地所谓砂走水走, 地在水口是也 逆水一局, 乃初结地 所谓砂回水回, 地在源头是也 玉尺识得尽结,不识初结。
众水趋归东北,而坤申之气施生;群流来 向巽(震)辰,而乾亥之龙毓秀甲卯成胎,不含酉辛之气;午丁生 意,岂乘坎癸之灵据此而言,是天下必无逆水之龙也岂其然哉 或曰:子所言,山龙也; 《玉尺》所言,平壤也故其言曰:乾源旷 野,铺毡细认交襟;极陇平坡,月角详看住结疏:旷野认交襟,乃 是合处寻穴;平坡详月角,乃是土角流金 疏:旷野认交襟,乃 是合处寻穴;平坡详月角,乃是土角流金山龙有脉可据,故有逆水 之穴;平壤无脉可寻,只就流神之来去认气之行止,岂与山之过峡 起伏,同年而语乎子生平专分山水二龙,以正告天下,何又执此论 也解之曰:平壤固纯,以流神辨气,与山之脉峡不同,至以水之来 去,为气之行止,则我不取我以为酉辛水到,则甲卯之胎愈真;癸 坎流来,则午丁之灵益显疏:玉尺论小地行龙,先生论大地到地到 头,阅者心中目中当别有理会 疏:玉尺论小地行龙,先生论大地到地到 头,阅者心中目中当别有理会坤申生气,众水必无东北之趋;乾亥 3 成龙,群流必无巽辰之向疏:江南龙来江北望,客在西兮主在东 山与水相对,水来当面是真龙 疏:江南龙来江北望,客在西兮主在东 山与水相对,水来当面是真龙由此而言, 《玉尺》不但于山龙特行 特结之妙茫然未知,且于平壤雌雄交媾之机大相背谬。
至其统论三大 干龙,而以为北干乃昆仑之丑艮出脉,而龙皆坤申;南干乃昆仑之巽 辰出脉,而龙皆乾亥;中条乃昆仑之寅甲卯乙出脉,而龙皆庚酉辛 注者遂实其辞曰:北干无离巽艮震穴,中干无震巽艮穴;建康只有南 离,临安只有坤兑;八闽只有坤申,固哉 《玉尺》之言也夫举天 下之大势,大抵自兑之震,自乾之巽,自坤之艮者,地势之从高而下 然也 至于龙之剥换传变, 岂拘一方 真脉性喜逆行, 大地每多朝祖 若执此书顺水直冲之说,遇上格大地,反以为不合理气而弃之,而专 取倾泻奔流,荡然无气之地,误以为真结而葬之,其诒害于人,焉有 限量余故不得已而叮咛反复以辨之也 朱尔谟曰: 有水随山而行者, 亦有山随水而行者, 先贤所谓气能生水, 而积水亦能生气,是以天玉青囊,有取乎水中之阳也蒋子泥山窍出 水之说,何以解海中诸山 辨贵阴贱阳 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惟此二气,体无不具,用无不包,是二 者不可偏废故曰独阳不生,孤阴不长,是二者未尝相离故曰阳根 于阴,阴根于阳舍阳而言阴者,非阴也;舍阴而言阳者,非阳也 圣人作易,必扶阳抑阴者,何也曰,道一而已,故曰乾;分而为二, 而名之曰坤以两仪之对待者言,曰阴阳;以一元之浑然者言,惟阳 4 而已。
言阳,而阴在其中矣就人事言,则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内 君子外小人为泰,内小人外君子为否由此言之,阳与阴不可分也 苟其分之,则贵阳贱阴,如圣人之作易,可也若贵阴贱阳,是背乎 圣人作易之旨,而乱天地之正道也 《玉尺》乃以艮巽震兑四卦,为 阴之旺相而贵之;以乾坤坎离四卦,为阳之孤虚而贱之即以纳甲八 干十二支,丙纳于艮,辛纳于巽,庚纳于震而亥卯未从之,丁纳于兑 而巳酉丑从之,十者皆谓之阴而贵以甲纳乾,以乙纳坤,以癸纳坎 而子申辰从之,以壬纳离而午寅戌从之,十者皆谓之阳而贱于是当 世之言地理者, 不论地之真伪若何, 凡见阴龙阴水阴向, 则概谓之吉; 而见阳龙阳水阳向,则概谓之凶,此乖谬之甚者也夫吉凶之理,莫 著于易易六十四卦各有其吉,各有其凶;疏:十二字为全部眉目疏:十二字为全部眉目 八卦,六十四卦之父母也,岂有四卦纯吉、四卦纯凶之理八干十二 支亦然 吾谓论地, 只论其是地非地, 不当论其属何卦体, 属何干支 若果龙真穴的,水神环抱,坐向得宜,虽阳亦吉也若龙非真来,穴 非真结,砂飞水背,坐向偏斜,虽阴亦凶也又拘所谓三吉六秀,而 以为出于天星,考之天官家言,紫微垣在中国之壬亥方,而太微垣在 丙午方,天市垣在寅艮方。
且周天二十八宿分布十二宫,皆能为福, 皆能为灾地之二十四干支,上应列宿,亦犹是也何以在此为吉, 在彼为凶,此与天星之理,全乎不合至谓乾坤老亢、辰戌为魁罡、 丑未为暗金煞,然种种悖理夫乾坤乃诸卦之父母,六子皆其所产, 何得为凶老嫩之辨在于龙,龙之出身嫩,即乾坤亦嫩也;龙之出身 老,即巽辛兑丁亦老也斗之戴匡为天魁,斗柄所指为天罡,疏:斗疏:斗 5 柄所指即为本运, 散见诸卷柄所指即为本运, 散见诸卷 此枢干四时, 斟酌元气, 造化之大柄也 理数家以为天罡所指,众煞潜形,何吉如之,而反以为凶耶五行皆 天地之经纬,何独忌四金且庚酉辛,金之最坚刚者也,既不害其为 吉,而独忌四隅之暗金,甚无谓矣诸如此类,管郭杨赖,从无明文, 不知妄作,流毒天下,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不禁临文而三叹也 崔止斋曰:我不知先有是说,而玉尺傅会之耶抑玉尺首倡是说,而 后人尊奉之耶 辨龙五行所属 盈天地间只有八卦先天之位,曰乾坤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薄, 水火不相射八卦总之,阴阳而已山阳泽阴、雷阳风阴、火阳水阴, 皆两仪对待之象 对待之中, 化机出焉 所谓玄牝之门, 是为天地根, 一阴一阳之谓道八卦者,天地之体;五行者,天地之用。
当其为体 之时,未可以言用也故坎虽为水,此先天之水,不可以有形之水言 也;离虽为火,此先天之火,不可以有形之火言也故艮为山,而不 可以土言也;兑为泽,而不可以金言也;震巽为风雷,而不可以木言 也 故以八卦属五行, 而论龙之所属者, 皆非也 若论后天方位八卦, 而以坎位北而为水,以离位南而为火,以震位东而为木,以兑位西而 为金,似矣四隅皆土也,又何以巽木乾金,不随四季而随春秋耶 此八卦五行之一谬也及论二十四龙,则又造为三合之说复附会之 以双山,更属支离牵强而全无凭据夫既以东南西北为四正五行,则 巳丙丁皆从离以为火、亥壬癸皆从坎而为水、寅甲乙皆从震而为木、 6 申庚辛皆从兑而为金,辰戌丑未皆从四隅以为土,犹之可也今又以 子合申辰而为水,并其邻之坤壬乙亦化为水;以午合寅戌而为火,并 其邻之艮丙辛亦化为火;以卯合亥未而为木,并其邻之乾甲丁亦化为 木;以酉合巳丑而为金,并其邻之巽庚癸亦化为金论八卦则卦爻错 乱,论四令则方位颠倒,此三合双山之再谬也所谓多岐亡羊,朝令 夕改,自相矛盾,不持悖于理义,亦不通于辞说者矣又以龙脉之左 旋右旋, 而分五行之阴阳曰, 亥龙自甲卯乙、 丑艮寅、 壬子癸方来者, 为阳木龙;亥龙自未坤申、庚酉辛、戌乾方来者为阴木龙。
其余无不 皆然,谬之谬者也又以龙之所属,而起长生、沐浴、冠带、临官、 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又以龙顺逆之阴阳,分起长生, 曰阳木在甲,长生在亥,旺于卯、墓于未;阴木属乙,长生在午、旺 于寅、墓于戌其余无不皆然举世若狂,以为定理,真可哀痛矣 夫五行者,阴阳二气之精华,散于万象,周流六虚,盈天地之内,无 处不有五行之气,无物不具五行之体今以龙而言,则直者为木、圆 者为金、曲者为水、锐者为火、方者为土又穷五行之变体,而曰贪 狼木、巨门土、禄存土、文曲水、廉贞火、武曲金、破军金、左辅土、 右弼金 今以龙而言,则直者为木、圆 者为金、曲者为水、锐者为火、方者为土又穷五行之变体,而曰贪 狼木、巨门土、禄存土、文曲水、廉贞火、武曲金、破军金、左辅土、 右弼金五行之变,尽矣此杨曾诸先觉,明目张胆,以告后人者也 夫此九星五行者,或为起祖之星,或为传变之星,或为结穴之星,或 为夹从辅佐之星,或兼二,或兼三,或兼四,甚而五星传变,则地大 不可名言以此见五行者,变化之物,未有单取一行,不变以为用者 也今不于龙体求五行之变化,而但执方位论五行之名字,是使天地 之生机不变不化,取其一,尽废其四矣疏:每宫之中,五行全备,疏:每宫之中,五行全备, 7 排定东方木、西方金,是废其四矣。
排定东方木、西方金,是废其四矣又从方位之左右旋,分五行之阴 阳,是使一气之流行,左支右绌,得其半而未能全其一矣试以物产 言之,随地皆生五材若曰,南方火地无大水;北方水地不火食;西 方金地不产各材;东方木地不产良金,有是理乎?试以品性言之,尽 人皆具五德若曰,东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