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哲学复习题总结.pdf
5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会计学院在职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复习题纲1.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唯物史观: 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阶级社会中, 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第一, 它从经济上建立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的可行性和科学依据从而为政治上对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行反对找到了方向和基础。
第二,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础马克思主义者哲学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对异化的批判而这个哲学观点的出现的经济学基础就在于此第三, 它马克思主义优势占有道义上的优势而这种道义上的优势是政治合理性的根本基础第四, 它对未来社会制度的构想和设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一切事物、现象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转化又称量变质变规律这一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即量变和质变, 前者表现为事物及其特性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是一种连续的、 不显著的变化,后者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在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界限时,量变就转化为质变, 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旧质事物就变成了新质事物这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量变这是质变向量变的转化量变引起质变, 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事物无限发展的过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阶段性的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在古代,一些思想家已经注意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老子提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战国策中说“积羽沉舟,群轻折轴,等,包含着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古希腊哲学提出了某种元素的“凝聚化”和“稀薄化”导致形成不同质的事物的思想,在“谷堆论证”、“秃头论证”中讨论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主观唯心主义是指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做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王阳明的: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 理念、精神等)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化和表现如:各种宗教所崇拜的神佛4.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是第一性的,是上层建筑的根源;上层建筑是第二性的, 是经济基础的派生物。
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出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必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上层建筑变化发展的方向由经济基础决定, 当着某种经济基础向上发展的时候,它的上层建筑也处于前进之中;当着某种经济基础走向没落的时候,它的上层建筑也日渐腐朽经济基础的根本质变决定全部上层建筑也必然或迟或快地发生根本质变;经济基础的部分质变也决定上层建筑要发生部分质变5.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飞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飞跃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及指出了人类社会变动的最终原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推动社会形态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和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在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剩余价值学说: 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求解放指明了正确道路,为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
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指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 在人与自然、 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 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 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本质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7.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之所在以前的哲学都只是作为认识世界的工具,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就把改造世界作为己任,即提出哲学在改造世界上的指导功能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蕴含两个最为基本的维度:哲学范式和思维范式,只有从这两个维度入手,才可以展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意义。
首先,这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的内在要求其次,这也是马克思从事意识形态批判的需要再次, 马克思之所以推崇“改变世界”,还是正确揭示人的本质的诉求 因为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存在及其本质乃是生成着的,这种生成性只有通过改变世界的实践本身对人的存在的塑造才能被表征出来并得到确证就此而言, 实践乃是哲学把握人的本质的惟一可能的视野和途径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8.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一切物质按照各自的自然规律运动,而自然规律同样具有客观实在性自然规律是广泛存在的而且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世界可以被认识 彻底的唯心主义坚持认为自己的感知范围就是世界,因此世界也可知两者虽然都认为世界可知,但是对可知的原因和“世界”的理解并不一样不彻底的唯心主义往往把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混为一谈,他们认为世界上某些东西就像自己的意识一样,不稳定且没有规律,因此他们不认为世界全部可知9. 试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以及当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哲学是人的科学,是一门做人的学问,也是为人的学问因此,人要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进入哲学领域。
只有哲学才能找到人在宇宙和社会中的恰当位置,从宽广的视野、从最深最高的曾地来理解和把握人生哲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世界观、 认识论和方法论统一的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的界说按照这个界说,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哲学就是系统化的世界观理论 然而,人生观和世界观不可分在世界观之外,不与任何世界观相联系的绝对独立的人生观是不存在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对作为整体的世界的总的看法而人生观则是对于人生问题,对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以及人生态度的看法它们各有特点但是又不可分离 哲学源于实践,最终用来指导实践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其中的自然与社会密切相关,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够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10. 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近来社会出现的扎堆结婚、扎堆生子的现象产生的弊端,谈谈你的看法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社会发展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人口增长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人口增长不能说明社会面貌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原因。
相反, 人口发展也要由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来说明但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有促进和延缓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既反对人口决定社会性质、决定社会面貌的资产阶级观点,也反对忽视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近些年有很多人为了避开“寡妇年” 而在感情不是很牢固的情况下匆忙决定提前结婚,为了迎合“金猪”年或者避免农历羊年而选择扎堆生子扎堆结婚的后果可能会给婚后夫妻感情和家庭埋下隐患,夫妻之间矛盾的增加导致离婚率进一步提升 扎堆生子则会导致适龄儿童入托难、上学难,毕业后的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11. 论述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机制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邓小平同志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 直接的生产力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科技革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要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我国面临着生产力迅速而巨大增长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增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2. 试述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是共性,特殊性是个性就理论而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原理,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各个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同一性又是矛盾的个性和相对性,共性概括了事物矛盾的共同本质,个性则表现了事物的特殊本质, 绝对性从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总体说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性、无限性和无条件性,相对性则从事物发展的具体方面说明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暂时性、有限性和条件性。
只有掌握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才能真正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其它理论,因此共性个性的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指导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的哲学依据,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13.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谈谈习近平总书记重提整风精神的深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