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理学临床医学第4章 第4、5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课件文档资料.ppt
59页一)、心(一)、心脏和血管的神和血管的神经支配支配1、心、心脏的神的神经支配(双重神支配(双重神经支配)支配)1))交感神交感神经::NE β1-R 正性正性(收(收缩力、力、传导性、性、心率)心率)↑↑2))迷走神迷走神经::Ach M-R 负性性(收(收缩力、力、传导性、性、心率)心率)↓↓3) 3) 支配心支配心脏的的肽能神能神经元:神元:神经肽Y,血管活性,血管活性肠肽,降,降钙素基因相关素基因相关肽4)心)心脏的的传入神入神经纤维5)心交感和心迷走)心交感和心迷走紧张一、神一、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ACh NNE 1ACh NAChMNE — cAMP↑— L- Ca2+ 通道激活通道激活正性正性变时作用作用 — 心率增快心率增快∵∵If ↑ — 4期自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去极化速度加快正性正性变传导作用作用 — 传导加快加快∵∵Ca2+ ↑ — 0期上升期上升↑↑ 、幅度、幅度↑↑正性正性变力作用力作用 — 收收缩增增强∵∵Ca2+↑— 2期期Ca2+ 内流内流↑↑舒舒张加快 肌加快 肌钙蛋白蛋白对Ca2+的的释放放↑↑ ,肌,肌浆网网释放、放、摄取取Ca2+↑,, Na+ -Ca2+ 交交换↑↑传导加快,收加快,收缩同步同步ACh -- 激活激活Gk蛋白蛋白 -- K+ 外流外流↑↑-- 超极化超极化 cAMP↓--Ca2+ ↓负性性变时作用作用 — 心率减慢心率减慢∵∵ K+外流外流↑↑,,4期最大复极期最大复极电位位↑↑,自,自动去极速度去极速度↓↓负性性变传导作用作用— 传导减慢减慢∵∵ Ca2+↓ — 0期去极期去极↓↓,幅度,幅度↓↓负性性变力作用力作用— 收收缩减弱减弱∵∵ K+外流外流↑↑Ca2+↓ — 平台期平台期缩短短— Ca2+↓1 1))绝大多数血管大多数血管仅受交感受交感缩血管神血管神经支配支配, , 递质为去甲去甲肾上腺上腺素素 α-Rα-R,,调节外周阻力及血外周阻力及血压、血流量、血流量 血管血管肾上腺素能受体(上腺素能受体(α-Rα-R:血管收:血管收缩;;β-Rβ-R:血管舒:血管舒张)) 分布密度:皮肤血管分布密度:皮肤血管> >骨骼肌、内骨骼肌、内脏血管血管> >冠脉、冠脉、脑血管血管 交感交感缩血管神血管神经平平时有有紧张性活性活动,以控制血管舒,以控制血管舒/ /缩 交感交感缩血管血管紧张2、血管的神、血管的神经支配支配2))少数血管少数血管还有舒血管神有舒血管神经纤维支配支配交感舒血管神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交感:交感N→Ach3)副交感舒血管神)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脑膜、唾液腺、胃膜、唾液腺、胃肠道的道的外分泌腺和外生殖器外分泌腺和外生殖器中,中,还可接受副交感舒血管神可接受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支配。
支配4))肽类舒血管神舒血管神经纤维:降:降钙素基因相关素基因相关肽或血管活或血管活性性肠肽舒血管神舒血管神经纤维1、、脊髓脊髓:: 脊髓胸腰段中脊髓胸腰段中间外外侧柱支配心柱支配心脏和血管的交感和血管的交感节前神前神经元元 脊髓骶段支配血管的副交感脊髓骶段支配血管的副交感节前神前神经元元2、、延髓心血管基本中枢:延髓心血管基本中枢: 心迷走、心交感及交感心迷走、心交感及交感缩血管血管中枢中枢 缩血管区血管区 / 舒血管区舒血管区 / 传入神入神经接替站接替站/ 心抑制区心抑制区3、、下丘下丘脑::PVN4、在延髓以上的、在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及大干部分及大脑和小和小脑中,都存在与心血中,都存在与心血管活管活动有关的神有关的神经元,它元,它们在心血管活在心血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中所起的作用较延髓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更加高更加高级(二)心血管中枢(二)心血管中枢(三)心血管反射(三)心血管反射1、、颈动脉脉窦和主和主动脉弓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 Reflex) 减减压反射反射 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感受器 — 颈动脉脉窦和主和主动脉弓脉弓压力感受器力感受器传入神入神经— 窦神神经(加入舌咽神加入舌咽神经)、、 迷走神迷走神经中枢中枢 — 延髓延髓传出神出神经— 心迷走、心交感和交感心迷走、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神血管神经效效应器器— 心心脏和血管和血管(三)心血管反射(三)心血管反射1 1))压力感受器:力感受器:颈动脉脉窦和主和主动脉弓脉弓位置位置:位于血管外膜下的感:位于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神经末梢末梢刺激刺激:血液:血液对血管壁的机械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而不是直接感受程度,而不是直接感受血血压的的变化化, ,传入冲入冲动与与动脉血脉血压(60~180mmHg) (60~180mmHg) 成正成正比比血血压在在100mmHg100mmHg时感受器最敏感感受器最敏感颈动脉脉窦的的兴奋性性较高高对搏搏动性性压力力变化化更敏感更敏感Baroreceptor Reflexw不同动脉血压时不同动脉血压时窦神经纤维和主窦神经纤维和主动脉弓神经纤维动脉弓神经纤维的放电的放电2)反射)反射过程:程:若若BP↑颈动脉窦、主动脉弓颈动脉窦、主动脉弓→ 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 窦窦N、主动脉、主动脉N → 传入传入N心迷走、心交感、交感缩血管中枢心迷走、心交感、交感缩血管中枢 → 延髓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心迷走心迷走N↑、心交感、心交感N↓、交感缩血管、交感缩血管N↓→ 传出传出N心脏负性作用、血管舒张、外周心脏负性作用、血管舒张、外周R ↓ → 效应器效应器BP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维持持动脉血脉血压相相对稳定定((100mmHg左右)左右)是一种是一种负反反馈调节机制,双向机制,双向调节生理意生理意义在于使在于使动脉血脉血压保持相保持相对稳定。
定负反馈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3)生理意)生理意义: 2.2.颈颈A A体和主体和主A A体化学感受器反射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血血POPO2 2↓ ↓ 颈颈A A体体↑ ↑ 窦窦N↑ N↑ 呼吸中枢(呼吸中枢(+ +)) 血血PCOPCO2 2↑ ↑ 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枢(+ +)) 血血[H+]↑ [H+]↑ 主主A A体体↑ ↑ 主主AN↑ AN↑ 缩血管中枢(缩血管中枢(+ +)) 呼吸呼吸↑ ↑ 心率心率↑↑ 心率心率↓ ↓ 心率心率↑ ↑ 血压血压↑↑ 血管收缩(心、脑除外)血管收缩(心、脑除外) 结果结果::呼吸呼吸↑↑、心率、心率↑↑、血压、血压↑↑、外周、外周阻力阻力↑↑、心脏血流量、心脏血流量↑↑、内脏血流量、内脏血流量↓↓2)反射)反射过程:程:血液血液P02、、PCO2及及H+时时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传传 入入 N延髓呼吸(延髓呼吸(主要主要)、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间接间接))传出传出N呼吸肌、血管收缩呼吸肌、血管收缩 效应器效应器呼吸深快、血压升高呼吸深快、血压升高化学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效化学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效应实验条件下实验条件下( (潜水反射潜水反射) )在自然呼吸条件下在自然呼吸条件下在完整机体内在完整机体内主要调节呼吸运动主要调节呼吸运动病理状病理状态下,提高心下,提高心输出量,重新分配血液,保出量,重新分配血液,保证心心脑血供血供3)生理意)生理意义::1)心肺感受器:)心肺感受器:适宜刺激:机械适宜刺激:机械牵张和一些化学物和一些化学物质容量感受器:指心房壁的容量感受器:指心房壁的牵张感受器感受器2)反射)反射过程:同程:同压力感受性反射力感受性反射, 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加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加3)生理意)生理意义::调节血量和体液的量和成分血量和体液的量和成分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Cardiopulmonary Receptor Reflex心肺感受器心肺感受器 血压血压 /容量容量 前列腺素、缓激肽前列腺素、缓激肽交感紧张性交感紧张性 迷走紧张性迷走紧张性 肾素肾素 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 交感紧张性交感紧张性 HR , BP , 肾血流肾血流 , 尿量尿量 , 尿钠尿钠 HR 4. 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刺激躯体传入神经刺激躯体传入神经( (刺激的强度和频率刺激的强度和频率) )心血心血管反射管反射5. 其它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其它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扩张内脏器官扩张内脏器官心血管反射心血管反射6. 眼眼-心反射与高尔兹反射心反射与高尔兹反射( Goltz reflex) 压迫眼球、挤压腹部压迫眼球、挤压腹部心血管反射心血管反射神经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7. 脑缺血反应脑缺血反应(brain ischemia response) 脑血流脑血流心血管神经元心血管神经元心血管反射心血管反射整合型式的反应整合型式的反应→→血流分配能适应机体当时功能活动的需要。
血流分配能适应机体当时功能活动的需要 防御反应防御反应(defence reaction) 运动运动 睡眠睡眠(四四) 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一)(一)肾素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1. RAS构成构成 全身性全身性 RAS 循循环RAS 局部局部RAS二、体液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1)1)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受体受体 AT1, AT2, AT3, AT4AT1, AT2, AT3, AT42)2)AngII的生物学作用的生物学作用通过通过AT1AT1实现实现, ①, ①缩血管作用缩血管作用 ② ②促进交感神经末梢神经递质释放促进交感神经末梢神经递质释放 ③ ③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④ ④促进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促进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心脏内的心脏内的RASRAS对心脏的作用:正性变力作用对心脏的作用:正性变力作用血管内的血管内的RASRAS调节血管张力和内皮功能,参与血管重塑调节血管张力和内皮功能,参与血管重塑和促进血栓形成。
和促进血栓形成2.2.血管紧张素家族主要成员的生物学作用血管紧张素家族主要成员的生物学作用3)其他:其他: AngIII AT1,AT1,促进促进醛固酮合成和释放醛固酮合成和释放 AngIV 通过通过AT4AT4实现,调节脑和肾皮质的血流量实现,调节脑和肾皮质的血流量4)4) AngI-7:扩张血管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Renin-Angiotensin System肾内机制肾内机制神经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体液机制肾近球细胞肾近球细胞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III醛固酮醛固酮血管收缩血管收缩BP 水钠重吸收水钠重吸收 ACE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的作用影响肾素分泌的因素:影响肾素分泌的因素:1、肾脏血液灌注减少、肾脏血液灌注减少2、血浆中、血浆中Na+浓度降低浓度降低3、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二)(二)肾上腺素和去甲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上腺素Epinephrine (E) and norepinephrine NE or noradrenaline (NA)§同属儿茶酚胺类同属儿茶酚胺类(catecholamine, CA)§ 来源来源(肾上腺,少量交感神经末梢肾上腺,少量交感神经末梢)§ 生理作用比较生理作用比较肾上腺素(肾上腺素(E E)和去甲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NENE))E E::β β1 1 R→ R→心脏心脏↑ → ↑ → 强心药强心药 αR →αR →皮肤内脏血管收缩皮肤内脏血管收缩 血压血压↑↑ β β2 2 R R →→骨骼肌血管舒张骨骼肌血管舒张NENE:: β β2 2R R作用小作用小 αR αR作用强作用强, ,大部分血管收缩大部分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外周阻力R↑→R↑→血压血压↑ ↑ 心率心率↓↓ β β1 1R R作用作用→→心率心率↑ ↑ 血压血压↑↑心率心率↓↓项目项目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兴奋兴奋受体受体 受体受体+ ++ + + 1受体受体 + ++ 2受体受体+极弱极弱心脏心脏 1 离体心离体心 在体心在体心+ ++- (降压反射降压反射)血管血管 受体受体皮肤、内脏血管收缩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全身血管收缩全身血管收缩 2受体受体骨骼肌、肝脏、冠脉骨骼肌、肝脏、冠脉血管舒张血管舒张极弱极弱总外周阻力总外周阻力- (0, +) 视剂量而定视剂量而定+ +血压血压收缩压收缩压+ + +?+ + +舒张压舒张压+,,0,,-+ +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 +心率心率(三)血管升(三)血管升压素素 vasopressin VP 生理剂量:抗利尿效应生理剂量:抗利尿效应 (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ADH); 大剂量:大剂量: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平滑肌收缩, 缩血管效应缩血管效应(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①①舒血管物质:舒血管物质:PGIPGI2 2 内皮舒张因子(内皮舒张因子(NONO)) ② ②缩血管物质:内皮素缩血管物质:内皮素 (五)激肽释放酶(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激肽系统 激肽释放酶:血浆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血浆激肽释放酶 组织激肽释放酶组织激肽释放酶 高分子激肽原高分子激肽原 缓激肽缓激肽 低分子激肽原低分子激肽原 赖氨酰缓激肽赖氨酰缓激肽 缓激肽缓激肽 缓激肽作用缓激肽作用:: 致痛致痛 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舒血管舒血管 吸引白细胞吸引白细胞 (六)心血管活性多肽(六)心血管活性多肽1、心房钠尿肽:、心房钠尿肽: ①① 利钠利尿作用 利钠利尿作用 ②② 心血管作用:舒血管,降血压;搏出量心血管作用:舒血管,降血压;搏出量↓、、心率心率↓ 、心输出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 ③③ 调节细胞增殖(负调控)调节细胞增殖(负调控) ④④ 对抗对抗RAS、、ET、、NE等缩血管物质的作用等缩血管物质的作用2、肾上腺髓质素、肾上腺髓质素3、尾加压素、尾加压素II4、阿片肽、阿片肽5、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七)气体信号分子(七)气体信号分子1、NO2、CO : 舒血管 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 抑制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ET-1和血小板生长因子 抑制血小板聚集3、硫化氢 舒血管,维持正常血压稳态 负性肌力和降低中心静脉压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八)前列腺素:参与血压调节,水盐代谢 PGE2 由肾脏产生,具有舒血管作用,参与血压稳态调节 PGI2 血管组织合成,有强烈的舒血管作用 PGF2a 使静脉收缩(九)细胞因子 瘦素升血压 脂联素 抑制病理性心肌肥大和缺血后心肌损伤,改善内皮功能,促血管新生。
——心血管保护因子十)其他因素 IGF-1促进心肌生长、肥大和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管舒张和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三、自身三、自身调节 1. 1.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 组织代谢活动增强组织代谢活动增强→ → 代谢产物代谢产物↑→ ↑→ 血管舒张血管舒张 组织血流量组织血流量 移除代谢产物,改善缺氧移除代谢产物,改善缺氧 2. 2.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灌注压灌注压↑ →↑ →血管平滑肌受牵张血管平滑肌受牵张→→平滑肌收缩平滑肌收缩↑ →↑ →血流量变化不大血流量变化不大神神经反射反射调节:短期:短期调节, ,速效速效 颈动脉脉窦和主和主动脉弓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力感受性反射, ,颈动脉脉体和主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心肺感受器引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起的心血管反射 长期期调节::肾- -体液控制机制体液控制机制, ,通通过对细胞外液量胞外液量的的调节来来实现( (血管升血管升压素素, ,心房心房钠尿尿肽 ANP, ANP, 肾素素- -血管血管紧张素素- -醛固固酮系系统) )四、四、动脉血脉血压的的长期期调节1、体液平衡和血压稳态的相互制约排出量减少 循环量增加 血压升高 肾排出增加 肾血流量增多和肾小球滤过增加循环量减少血压下降 主要因素: 血管升压素 心房钠尿肽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循环血量增多,动脉压升高时,恢复正常的机制: ①血管升压素的释放减少---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肾排水量增加,循环血量回降。
②心房钠尿肽分泌增多,肾重吸收钠和水减少,循环血量回降 ③水盐摄入增加引起的循环血量增多,动脉压升高时,抑制RAS系统,肾素分泌减少,AngII降低,血管收缩效应减弱,血压回降;分泌醛固酮作用减弱,重吸收钠水减少,细胞外液回降 2 2、影响肾、影响肾- -体液控制系统活动的主要因素体液控制系统活动的主要因素一、冠脉循一、冠脉循环 coronary circulation(一)冠脉循(一)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的解剖特点表面表面走行、垂直穿入、易受走行、垂直穿入、易受压迫迫毛毛细血管极丰富,与心肌血管极丰富,与心肌纤维数比数比为1:1冠脉吻合支少,血流量少,易致心肌梗塞冠脉吻合支少,血流量少,易致心肌梗塞第五第五节、器官循、器官循环1、、冠脉冠脉血血压高高, 血流量大,途径短血流量大,途径短2、心肌、心肌摄氧力氧力强,耗氧量大,耗氧量大 冠脉冠脉动静脉含静脉含O2量差量差别大大, 动静脉氧差大动静脉氧差大( (对缺氧敏感对缺氧敏感) )3、血流量受心肌收、血流量受心肌收缩影响大影响大 血量随心血量随心动周期周期发生波生波动:左:左心室心室舒舒张期血量大,收期血量大,收缩期期仅占舒占舒张期的期的20~30%(一)冠脉循(一)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的生理特点心肌的心肌的节律性舒律性舒缩对冠脉血流的影响大(心舒促灌)冠脉血流的影响大(心舒促灌) 心室舒心室舒张期的期的长短短、、舒舒张压的高低的高低对冠脉血流量影冠脉血流量影响大。
响大体外反搏体外反搏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调节因素因素1、心肌代、心肌代谢水平的水平的调节1)心肌收)心肌收缩能量几乎全部依靠有氧代能量几乎全部依靠有氧代谢2)是)是调节冠脉血流量的最主要机制:若心肌耗冠脉血流量的最主要机制:若心肌耗O2 ↑↑ ,, ATP转为ADP 生成生成腺苷腺苷↑↑引起冠脉引起冠脉强烈舒烈舒张,最主要最主要 H+、、CO2、乳酸等、乳酸等(三)冠脉血流量的(三)冠脉血流量的调节2 2、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直接缩血管、间接舒血管交感神经:直接缩血管、间接舒血管 迷走神经:直接舒血管、间接缩血管迷走神经:直接舒血管、间接缩血管3 3、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E E、、NENE、、 T T3 3、、T T4 4 舒血管舒血管 ADHADH、、AnⅡ AnⅡ 缩血管缩血管coronary circulation功能功能: 使血液在流使血液在流经肺泡肺泡时和肺泡气之和肺泡气之间进行气体交行气体交换二、肺循二、肺循环1. 1.生理特点生理特点: : ① ①血流阻力小,血压低血流阻力小,血压低 ② ②血容量变化大血容量变化大 ③ ③毛细血管的有效滤过压较低毛细血管的有效滤过压较低2. 2.血流量的血流量的调节①①局部局部组织化学因素的影响:化学因素的影响: 肺泡气肺泡气PoPo2 2↓↓、、PcoPco2 2↑→↑→肺微肺微A A收收缩②②神神经调节:交感:交感N N与迷走与迷走N N③③体液体液调节:: 舒舒张血管:血管:AChACh、、PGIPGI2 2 收收缩血管:血管:E E、、NENE、、AngⅡAngⅡ TXA TXA2 2、、PGFPGF2 2脑循循环的特点的特点 • 血流量大,耗氧量多血流量大,耗氧量多• 血流量的变动范围小血流量的变动范围小• 局部化学因素对血管舒缩活动的影响大局部化学因素对血管舒缩活动的影响大• 神经因素对脑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小神经因素对脑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小• 血血- -脑脊液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和血- -脑屏障脑屏障三、三、脑循循环Cerebral circulation•血血- -脑脊液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和血- -脑屏障脑屏障概念概念结构基础结构基础生理作用生理作用血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屏障血液与脑脊液之血液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间的屏障毛细血管壁的脉络毛细血管壁的脉络丛细胞丛细胞保持保持脑组织的内脑组织的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相对稳定防止防止血液中有害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物质进入脑组织血血-脑屏障脑屏障血液与脑组织之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屏障间的屏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星状胶质细基膜、星状胶质细胞的终足胞的终足2.2.脑血流量的调节脑血流量的调节::①①自身调节自身调节::PAPA在在8.08.0—18.6KPa18.6KPa范围变动时脑血流量保范围变动时脑血流量保持不变。
持不变②②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是主要调节因素:是主要调节因素:O O2 2、、COCO2 2、、H H+ +③③脑的代谢对脑血流的影响:脑的代谢对脑血流的影响:H H+ +、、K K+ +、腺、腺 苷、苷、PoPo2 2↓↓使使脑血管舒张脑血管舒张④④神经调节:神经调节:3. 3.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 * *生成:由脑室的脉络丛和室管膜细胞分泌生成:由脑室的脉络丛和室管膜细胞分泌 * *吸收:通过蛛网膜绒毛被吸收入静脉窦吸收:通过蛛网膜绒毛被吸收入静脉窦 * *作用:在脑、脊髓和颅腔、椎管之间起缓冲作用:在脑、脊髓和颅腔、椎管之间起缓冲 是脑和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中介是脑和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中介4. 4.血血- -脑脊液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和血- -脑屏障脑屏障 血血- -脑脊液屏障脑脊液屏障:在毛细血管和脑脊液之间存在限制某些物质自:在毛细血管和脑脊液之间存在限制某些物质自由扩散的屏障由扩散的屏障 血血- -脑屏障脑屏障:在毛细血管和脑组织之间存在类似的屏障脂溶性:在毛细血管和脑组织之间存在类似的屏障。
脂溶性物质易通过物质易通过2323、、简述心迷走神述心迷走神经对心心脏作用的原理作用的原理2424、、简述心交感神述心交感神经对心心脏作用的原理作用的原理2525、何、何谓交感交感缩血管血管紧张?有何生理意?有何生理意义??2626、、试述述颈动脉脉窦和主和主动脉弓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力感受性反射的过程,特点和程,特点和生理意生理意义2727、、颈动脉体和主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有何意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有何意义?? 2828、、肾素素—血管血管紧张素系素系统在在调节血血压中的作用是什么?中的作用是什么?2929、、肾上腺素和去甲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有何异同?心血管作用有何异同?3030、、简述冠脉血循述冠脉血循环特点和冠脉血流量的特点和冠脉血流量的调节3131..请述述动脉血脉血压维持相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定的机制 3232.从卧位突然站立,.从卧位突然站立,动脉血脉血压有何有何变化?通化?通过何神何神经反射反射过程可使程可使动脉血脉血压恢复正常恢复正常? ?并并请述述该反射反射过程3333..试分析右心衰分析右心衰时下肢浮下肢浮肿产生的机制生的机制3434.. 心率心率过快、快、过慢有何不利影响?慢有何不利影响? 3535.. 有效不有效不应期的特点与心肌收期的特点与心肌收缩特点、心率、期前特点、心率、期前兴奋、代、代偿性性间歇和歇和传导性的关系如何?性的关系如何?36. 36. 冠脉血流的特点及其血流量的冠脉血流的特点及其血流量的调节与心率、舒与心率、舒张压的关系的关系如何?如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