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粤东欠发达地区县办技校突破.doc
4页浅析粤东欠发达地区县办技校突破浅析粤东欠发达地区县办技校突破发展“瓶颈”的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制约粤东欠发达地区县办技工学校发展的“瓶颈”,并探讨在“双转 移”的机遇和挑战之下,县办技丁学校的发展策略问题关键词:县办技校;粤东地区;瓶颈;对策2005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考察粤东地区后,作出重要指示:“粤东地区必须把 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要集中力量,加人投入,人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在其后的四年多时间里,粤东地区各地党委、政府将创办和发展职业教育当作头等人事來 抓,基木实现了县县拥有自C的职业技术学校或技工学校的LI标2007年底,广东省委书记 汪洋提出“双转移”的发展理念,省委、省政府相继配套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为粤东 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县办技丁•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情况 下,深刻分析制约粤东欠发达地区县办技工学校发展的“瓶颈”,探索相应的研究对策,匕 成为当地职业教育界人士的共识一、制约县办技工学校发展的“瓶颈”1. 生源严重不足且质暈较差粤东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多数认为,孩子读人学才有出息,读技校只能当打工仔人部分家 长即使送孩子读技校,也是选择办学丿力史悠久的县外或省城的技校。
所以,留给县办技工学 校的学生数量有限,质量也不高,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从小受家庭宠爱的孩子,家长担心 孩子年纪小远离家乡没人照顾才就近送入县技工学校;二是初中一、二年级就辍学的孩子, 家长怕他们过早到社会上“混”会学坏才无奈地选择送往县技工学校;三是县里为了保证 学校的在校生规模,采取了层层下达招生任务的措施,基层干部为了 “凑人头”,将一些品 行较差的补会青年也送到学校凑数上述诸多因素让县技丁学校陷入了生源严重不足且质 量较差的窘境2. 办学经费匮乏随着在校生逐年增加,技工学校教学所需的硬件设备短缺孑盾日渐凸显出來一般來说, 职业技术教育生均教学设备投入标准为4000〜6000元,开设工科类专业越多则教学设备所 需资金投入就越大据笔者了解,粤东地区已办儿年的人部分县办技工学校常设专业的实 训设备都难以满足在校生的技能培养需要,办学经费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学校的生源,在校生 难以突破千人人关,像揭东县技T学校那样办得上规模、上档次的县办技校在粤东地区是 屈指可数的3. 专业教师缺乏,教师队伍结构难以优化粤东地区人部分县办技丁学校的专业教师无论学丿力还是技能,都难以达标,其中“一体 化”教师就史少。
这主要因为粤东人部分地区县域经济比较薄弱,技工学校教师的工资待 遇明显低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难以吸引“双师” “双高”人才这就造成专业课教师的 整体素质偏低,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只能是“矮子里血选高佬”,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与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岀4. 校企联合办学“舍近求远”,难以向深层次发展粤东地区的县办技工学校无论是开设校企订单的“工学结合”班,还是建立校外实习基 地,都是与珠三角的企业对接,这样做虽然有利于提高学校在珠三角的知名度,但从另一角 度來看,这种“舍近求远”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也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由于珠三角企业距 离太远,学生见习、企业开专业讲座、“企业文化进校园”、专业教师暑期到企业进修学 习等深层的互动形式都难以进行,校企合作难以向深层次发展二、县办技工学校发展对策1•抓住“双转移”政策契机,做人做强县技工学校广东省委、省政府推行“双转移”政策的坚强决心,以及众多国家级重人项日在粤东地 区的布局、落户和投产,为粤东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带來前所未有的契机,同时也让县办 技T学校的发展随之升温当地政府要将落实“双转移”政策与县办技工学校的办学实际 有机结合起來,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作用,加人对县技工学校的投入, 并充分发挥侨乡优势,鼓励华侨冋乡融资和国内民营企业家联合办学,把技工学校做人做 强。
县办技工学校也要树立信心,抓住“双转移”政策的良机促进口身发展县办技工学校 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除担负起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重任外,还要树立市场意识,主 动出击,与企业合作举办上岗工人培训班,让学校成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2. 合理制定技工学校发展规划相关政府部门要把职业教育摆到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來,把加快技能人才的培 养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來抓政府应牵头组织由当地教育劳动保障部门领导 和外聘职业教育专家组成的职业教育督导机构,对技工学校的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帮助学校 转变办学理念,应对“双转移”政策和县内产业结构调整带來的变化,充分利用珠三加产业 转移和国内人项日落户本地的优势,并结合周边县职业教育发展,及时调整、制定本县的技 工学校发展规划3.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粤东各地政府职能部门要协同学校进一步做好招生宣传T作,让“读技校也是成才Z 路”的观念深入人心技工学校要主动与县内企业或周边县市知名企业对接,创新“校企 合作”办学模式,如开设“企业岗位订单班”、零学费入学的“工学结合班”,与企业联合 招收高中文化层次的社会青年,开设一年制的技能培训速成班等通过创新“校企联合、订单教育”的办学模式,力争达到“学校有生源,企业有骨干,学生有收入”的三赢目标。
在这方面,揭阳市揭西职业技术学校已有成功尝试另外,技T学校要树立“内强索质,外树形象”的意识,确立“以质量促就业,以就业促招 生”的办学思想,形成“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办学特色,对每年入学 的新生和毕业生实行“承诺制、门槛制、跟踪服务制”,以提高招生透明度,确保在校生规 模的不断扩人4. 正确把握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粤东地区面临着珠三角产业转移、粤东四市传统产业升级和国家石化能源人项LI落户等 丿力史机遇,这些都为县级技工学校的专业调整和设置提供了 “一商机”作为县办技T学校, 设置专业时要注意体现办学特色,要考虑到自身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能贪图人而全,因为人 而全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会造成财力分散、管理难度增加和师资的浪费县办技工学校在设置主干专业时,要考虑到既能对接县内和周边县外企业,又能对接珠三 角部分知名企业;在设置新增专业时,要考虑到产业升级带动当地具他产业链升级的因素, 设置一些既有利于教学设备的综合利用,又有利于整合师资资源的,可以为现代物流业、服 务业等第三产业提供所需人才的专业县办技T学校的专业设置最好为2〜3个人类,办学 规模保持在在校全日制学生2000〜3000之间,这样才可能保证学校办出特色、办出品牌专 业。
5. 多管齐下,优化师资结构粤东地区各地政府要进一步加人力度,优化技工学校师资结构,建立引进和培养技工学校 专业师资的长效机制,尽暈留住那些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师,并从根不上解决外县籍专业教 师的家属就业问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真正让这些“外來雁”成为“木地郎” O同时,为培养一部分“扎根”本县技工教育的专业教师,县里也要考虑制定“定向培养” 政策,有计划地培养木土专业教师可以从木县籍的技工学校毕业生中挑选部分优秀生,由 县出资送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训,规定其毕业后为家乡的技工教育服务对于专业实训教师的组合,则要注重从企业、生产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中高级技 术人才,让他们通过教师培训取得认证资格后,成为县技T-学校的“一体化”教师,还可以 从县内企业的生产一线选聘令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技工学校的兼职实训指导教师6. 立足县内企业,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校企合作是技工学校办学的基木模式,政府职能部门要为学校和企业合作牵线搭桥,使技 工学校朝着“企业出单、学校排单、学生点单、政府买单”的方向发展技T学校本身也 要主动出击,多深入企业调硏,及时了解用工企业技术岗位要求,这样才能在文化课程的编 制、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实训教学与企业技术岗位无缝对接等方血做到更有针对性。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技工学校还可以在学制上实行“弹性”管理,充分利用县内企业的 设备资源,让学生走进车间,边上岗,边补课,早一点适应车间化的工作氛围,在学校期间就 被训练成“准工人” “小师傅”,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以提前适应未來的技术岗位总之,技工教育有其自身的办学规律,在办学过程川必须遵循作为粤东欠发达地区的县 办技工学校,更要注意因地制宜与因校制宜,将学校的教学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來,使学 校的办学模式多样化、规范化和特色化,从而史好地发展。
